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铁血铸盾
内容
编辑推荐

《铁血铸盾》这一全新领域题材的作品,颇具创新,作者蔡斌以开阔的胸襟、深厚的学养、独特的视角、娴熟的技巧,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引领人们关注国防、不忘国耻、奋发拼搏。

《铁血铸盾》这部立意高、视野广、具有鲜明独创性的作品,开拓了全新的题材领域——事关国家安全、民众生命安危的人民防空事业,引领读者关注国防、了解人防、支持人防。作品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错综复杂的线索铺埋交织,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传神,读来引人入胜。

内容推荐

《铁血铸盾》这一全新领域题材的作品,颇具创新,作者蔡斌以开阔的胸襟、深厚的学养、独特的视角、娴熟的技巧,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引领人们关注国防、不忘国耻、奋发拼搏。

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人防,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为大众所陌生,很多人误以为人防无非挖防空洞。《铁血铸盾》将人们带进了这个神奇的领域,以欧阳家两代人的人防情结为主线,通过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防工作者形象,展示了人防战线的重要和人防工作者无私无畏、坚强不屈及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作品匠心独具,扣人心弦,跨越80年的故事跌宕起伏,各种矛盾纠葛的设置、错综复杂的线索铺埋交织,巧妙而合理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谨严精细的丰富情节,引人入胜,读后有耳目一新之感。

目录

主要人物

铁肩担道义(代序)

一、命题考验

二、承前启后

三、烽火硝烟

四、岁月蹉跎

五、突出重围

六、续写新章

后记

试读章节

最先挺进到震中的是有“铁军”之称的钢铁师。这支从南昌起义一路走来的勇猛之师,历经战斗数千次,参加过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和孟良崮等著名战斗,20世纪70年代改编为我军机械化步兵师后,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之师”。在共和国遭受前所未有的特大灾难时,历史的重任,又一次落在了钢铁师身上。

地震后第二天凌晨,钢铁师红军营从河南出发,摩托化开进1000多公里,历时二十多个小时抵达灾区。仅休息了一小时,就马不停蹄赶到青江,从那里急行军进人天秀镇参加救援。

动员会上,带领部队徒步进入震区的师长邱尚武说,“钢铁师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现在人民群众有了危难,我们绝不能畏惧艰险。”

县委书记紧握着邱尚武师长的双手激动地说:“哪怕没有路,我们坚信解放军也能踩出一条路来。你们进去了,沿途数万群众就有了信心和希望。”

从天秀通往草坡的近50公里道路,被群众称为“死亡之线”。青江两岸的山体滑坡,淹没了原有的国道。为探明这条通道,已有几名军人和数名群众在救援途中遇难。

为打通这条死亡之路,邱尚武下了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突进去,把沿途受伤群众抢出来!”由红一营300名官兵组成的突击队,背负食品、药品和水,列队在天秀镇一片废墟前,准备徒步向草坡开进。

“我们的任务是在最短时间内摸清沿途情况、救助伤病群众、为后续救援的直升机开辟降落场。不管前面有多大的危险,有多大的困难,都必须完成任务!”带领抢险队出征的团长立正于队列前,神情严峻地问道:“大家有没有信心?能不能完成任务?”

“有!坚决完成任务!”震撼人心的回应,在群山中回响:坚决完成任务!坚决完成任务!

邱尚武大手坚定地挥出:“出发!”

目送着官兵们消失在崎岖的山道上,邱尚武举起望远镜正朝远方眺望,身后传来带着惊喜的熟悉的声音:“尚武!兄弟!”

是哥哥!邱尚武刚转过身,欧阳文宇已快步来到他跟前:“好家伙,一年多没见,没想到在这里和你相遇!”

孪生兄弟意外在灾区相遇,非常激动,紧紧拥抱了足有三分钟。

没有过多寒暄,兄弟俩各自指挥队伍朝重灾区挺进。

救灾现场的解放军战士和各行各业的救援者,脸上都有明显的倦容,但士气很高,争分夺秒抢救幸存者,并对抢救出来的伤员现场紧急救治。

满目疮痍的废墟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橄榄绿”,让刚经历了大灾的群众心里有了安全感。

一名住在大山深处小村庄的妇女,气喘吁吁地跑出来向外界求援,有人把她带到邱尚武跟前时,她扑倒在地上哭着说:“老公、女儿、妈妈、婆婆都死了,还有一个小女儿轻伤。现在,村子里没有救援的人进去,已经有老人饿死。幸存的年轻人想跑出来买东西给亲人送回去,因为路被破坏也没有成功,我能出来,实在是老天开恩了。”

邱尚武扶起已近虚脱的妇女,叫警卫员带她去休息,转身斩钉截铁地下了命令:“立即组织50名战士,尽可能多带食品以最快速度赶到那个小村庄。”

不同番号、不同兵种的士兵,人防应急队员和民兵,在大救援中成为有机联动整体。在受灾严重、几乎被夷为平地的武平县天秀镇,军用直升机陆续空投急需的食品和水,并在返回时将搜救出来的幸存者运走;市人防财务科全体同志,在副科长吴云华带领下,全天候坚守在天鹰军用机场,协同市政府应急办,指挥运送各种急救物资。

邱尚武亲自指挥,运送四百名战士从青坪铺水库大坝处出发,乘冲锋舟经一个多小时航行,在武平炼铜厂登陆。返回时,再将搜救出的幸存者运离天秀镇。

孟俊华、何明书率领的抢险队员、预备役部队、民兵组成的人防救援队伍进入重灾区,协同部队开始抢救伤员、转移群众、清理废墟。

徒步急行军的疲倦、饥饿、余震和山体滑坡可能带来的危险,都被敢打硬仗的中国军人和人防应急队员抛到了脑后。

由于交通阻断,大型机械进不了灾区现场。救援人员在不停寻找生存者时,发现了幸存者就采取一切可能手段搬去压埋物,甚至赤手刨救。灾区天气恶劣,他们顶着烈日或暴雨搜救。“最可爱的人”再次在灾难来临时展示了大爱和力量。

晚上11点钟,部队一个加强连到达黑龙河边,被一块高数米、重达十多吨的巨石横在路上,部队没有原地待命,一个一个牵着手,小心绕开巨石艰难前行,前进的速度大大减慢。

可随后将有大批驰援部队陆续赶到,进入灾区抢险,如果在这里被阻,将会增加受灾同胞的死亡率和痛苦。

邱尚武得知这一情况后赶到现场,绕巨石走了一圈,摘下军帽紧捏在手中,下达命令:“不能让这家伙成为拦路虎,立即用雷管、炸药炸石开路,不惜一切代价去除它,保证部队快速通过。”

紧随身边的作战科长很是担心:“爆炸会不会引来更大的塌方?”

“塌方?哪怕天塌下来了也得迅速去掉这个拦路虎!”邱尚武挥舞大手有力向下劈去,斩钉截铁地说:“命令部队全体找好隐蔽,开炸!”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巨石变成漫天飞舞的碎石块重重跌落,战士们立即冲上前去搬运石块。道路很快完全疏通,救援部队从泥泞的道路中艰难穿过,迅速赶赴北坝、平通等镇抢险。P14-16

序言

华夏民族,曾有着备受欺凌、在列强炮火硝烟下喘息抗争苟延生存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半个多世纪以来,黄土地的儿女们幻想、追寻着富裕、平等的生活,可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们洒过的泪,流过的血,连同美丽的幻想和弓驼的脊背,曾一度被深埋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随着席卷神州的改革大潮,中华民族被累弯、扭曲的脊梁,正慢慢挺直!

国人威武雄壮的队伍,超世绝伦的智慧,长江黄河般的力量和意志,正在世代相传的黄土地上创造奇迹,书写现代神话,谱写美妙乐章,助推民族飞跃,推动华夏历史跨入前所未有的新世纪!这其中一个缩影,便是新的历史时期,牢记使命、铁肩担道义的人防系统主动作为,与经济建设相融发展,向下借道无限空间,构筑地下长城所书写的辉煌篇章。

《铁血铸盾》这一全新领域题材的作品,颇具创新,作者以开阔的胸襟、深厚的学养、独特的视角、娴熟的技巧,把握了时代的脉搏,引领人们关注国防、不忘国耻、奋发拼搏。

带有一定神秘色彩的人防,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为大众所陌生,很多人误以为人防无非挖防空洞。本书将人们带进了这个神奇的领域,以欧阳家两代人的人防情结为主线,通过塑造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防工作者形象,展示了人防战线的重要和人防工作者无私无畏、坚强不屈及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作品匠心独具,扣人心弦,跨越80年的故事跌宕起伏,各种矛盾纠葛的设置、错综复杂的线索铺埋交织,巧妙而合理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谨严精细的丰富情节,引人入胜,读后有耳目一新之感。

和平年代虽无硝烟和刀光剑影,但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利益的博弈,同样惊心动魄。欧阳文宇在强地震灾难发生时,以博大胸怀和不凡气度出场,以他为代表的这辈人虽远离战争的腥风血雨,却在另一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顽强战斗、流血流汗。

经济发展与人防建设的矛盾,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权力金钱与国家利益的抗衡、美与丑的对比、情与法的碰撞……各种复杂矛盾)中突的交织,实干与空谈的博弈,构成了当今人防事业的现状。波澜壮阔与跌宕起伏的情节,赋予了小说深刻的内涵和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作品语言极富特色,清新自然并擅长对话描写,情感张弛有度,把握了对话行文的节奏。

故事中途以倒叙方式,将人们的目光从五光十色、漩涡重重的当代穿越到国破家亡、硝烟弥漫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种穿越带来的痛感是本书的主题走向——不忘国耻,心中时刻响彻警报。欧阳剑从腥风血雨中一路走来,履历中写满战争的伤痛、爱情的奇遇、胜利的喜悦、奋斗的自豪。他深知人防工作之重要,虽历经艰辛并在“文革”荒诞岁月饱受摧残,依然坚守不变的人防情结。在极其艰难中,坚韧地助推人防工程顽强前行。

欧阳剑与欧阳文字虽代表了不同的时代,但却有正直善良、刚正不阿及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与热爱的共同特征。小说通过大量细节描写、心理剖析、对比手法的运用,塑造了欧阳剑、欧阳文宇、罗哲夫、孟俊华等新老人防工作者的崇高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一批反面形象,正反对比,善者自清,恶者更龊。

人类和平与发展一直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尚未根本改变,局部的战乱、紧张、动荡此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不确定安全因素增多,这些都是人防工作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捍卫国家主权等方面暗藏的威胁,随时提示我们,必须主动作为,加大国防建设力度,加强人防工程和信息化建设,无论前行的路上多么艰险,都要百折不挠,用铁血筑起坚实的盾牌。

笔者相信这部作品能加深世人对人防事业的了解与认识,使公众的国家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提升。

本文作者为四川省人防办(民防局)党组书记、主任、局长

后记

笔者年近半百进入完全陌生的人防,接触一个个军人气质很浓的人防人,了解源于抗战的防空事业,聆听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此之前,笔者对人防一点不了解。

一段时间后,我才逐渐知晓了人防工作的重要,知道了人防工作的无比艰辛;没有硝烟和刀光剑影的和平年代,人防建设发展的重重困难;人防战士的爱国情操和事业情结;公众对人防认知度不高,包括部分领导干部在内的民众对人防工作,根本搞不清楚。

在克彬同志启发下,笔者萌发了创作人防题材作品的欲望并立即得到省办和协会领导赞同,获得他们的大力支持,他们提供了创作条件并鼓励我到基层采访,收集素材。

从冷得骨髓里都升腾起阵阵寒意的季节开始写作,从三更夜到黎明前再到黄昏、夜幕降临,寒来暑往,数易其稿。在杨世伦会长近乎苛刻的指导和严格要求下,这部作品终于完稿。谨向喻主任及省办领导和机关各处全体同志,向杨会长、向会长的教诲指点和协会全体同志的支持致以真诚的谢意和敬礼!

由于此前对人防战线不了解,创作相当艰难。创作初期吃睡不好,成天想的就是这部书一定要成功。如若不能,如何面对赋予机会的领导?三百多天的每一个滴答小秒,只要清醒时,笔者想的都是如何写好作品,这部累计写了近百万字,改了六次,最终定稿三十多万字的作品,比起笔者以前创作的十多部小说,自感艰难几许。

推出这部作品,是为了让公众了解人防,支持人防,共同参与人防建设,让人民防空事业真正强大。期待通过这部作品,让更多民众不忘国耻。事关国家和民众安危的人防事业,在全体人民支持下,借道地下无限空间,筑起更加坚实的长城。

最后,感谢原成都市人防办主任谢芸夫同志和省人防信息保障中心,绵阳、达州、广元、大竹、温江、三台、都江堰、大邑等市、区县人防办负责同志在作品创作期间提供的帮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铁血铸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蔡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0088629
开本 16开
页数 3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13-05-01
首版时间 2013-05-01
印刷时间 2013-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8
CIP核字 2013102595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1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5: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