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腾飞《塞北三朝》从历史大事年表里大大方方“走出来”,并找到属于她的那把交椅,沉沉稳稳地落座,不紧不慢地将那段尘封在塞北的动人往事娓娓道来……而且,作者还用有思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中华民族五千年雄浑壮丽、气韵生动的三维历史画卷,启智我们“读历史就是读人心”如此丰沛的精神收获之余,还可以想象另一种可能!《塞北三朝辽》便是其中一本。
图书 | 塞北三朝辽/腾飞五千年 |
内容 | 编辑推荐 袁腾飞《塞北三朝》从历史大事年表里大大方方“走出来”,并找到属于她的那把交椅,沉沉稳稳地落座,不紧不慢地将那段尘封在塞北的动人往事娓娓道来……而且,作者还用有思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中华民族五千年雄浑壮丽、气韵生动的三维历史画卷,启智我们“读历史就是读人心”如此丰沛的精神收获之余,还可以想象另一种可能!《塞北三朝辽》便是其中一本。 内容推荐 “塞北三朝”是三个少数民族开创的政权,它们各自均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并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塞北三朝》作品沿袭袁腾飞轻松幽默的“史话体”风格,以大家都熟悉的某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讲述的起点,穿针引线般地将辽、西夏、金的历史肌理层层解析,让读者快速进入并深刻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神秘历史。读者徜徉其中,仿佛乘着时光机穿梭到已逝的历史现场,又仿佛一幕幕历史话剧就在自己身边上演,辨不清自己是今人还是古人。现在,在你手上的这本是《塞北三朝辽》。 《塞北三朝辽》经作者本人及相关专家精心修订,晓畅、活泼,严谨、科学,是白话文以来全面系统解读塞北三朝的最新力作。 目录 一 白马青牛 白马青牛来相会 骷髅可汗、猪头可汗和吃羊的可汗 松漠都督府 安禄山与契丹背唐 可汗废立新象 二 统一契丹 太阳神降生 阿保机称汗 诸弟之乱 盐池之变 三 太祖建国 韩延徽献策 一国两制 契丹创立小字 "四郎"探母 三朝开济老臣心 四 断腕太后 智取幽州 三子采薪 女主临朝 清异行动 述律后断腕 次子继位 五 上门认爹 聪明反被聪明误 石敬瑭造反 甘心儿皇 皇子流浪 客死异乡 石敬瑭梦圆 六 谁主中原 赵延寿报仇 黄粱美梦 黄粱梦醒 赵延寿二号 契丹北返 三失三得 七 祖孙争权 辽世宗即位 耶律屋质劝和(上) 耶律屋质劝和(下) 祖孙议和 横渡之约 八 世宗皇帝 一生功过留与后人说 耶律和萧 驸马谋逆 大义灭亲为哪般 亲佞远贤终亡命 九 睡王穆宗 寿安王平叛 "睡王" 谋反不断 杀人成性 庖厨杀手 十 景宗中兴 燕燕入宫 种稻玄机 景宗罢猎 宋辽关系变化 宋太宗亲征 宋太宗挑衅 十一 北宋伐辽 幽城大战 落跑皇帝 统帅无能,累死三军 阵图 宋军变阵 十二 绯闻情报 幽州韩氏 花边新闻 三路伐辽 两军相持 粮草不足 宋军溃逃 十三 杨家父子 杨业归宋 常败将军变身杨无敌 以死明志 杨业殉国 杨六郎镇守三关口 十四 澶渊之盟 小阴沟里翻船 真宗惧战 真宗亲征 真宗过河 澶渊之盟 十五 承天太后 圣宗登基 韩德让改名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两边为臣 承天太后 十六 圣宗主政 圣宗亲政 圣宗文治 二萧争子 后妃之争 母子反目 十七 兴国之梦 兴宗征西 伶官救场 游戏晚年 昏君道宗 父子密谋 阴谋败露 皇太叔之乱 十八 第一奸臣 乙辛清障 朋党乱政 才女皇后 十香词 道宗锄奸 十九 辽衰金兴 拒舞头鱼宴 阿骨打起兵 不抵抗政策 文妃献诗 晋王之死与北辽建立 二十 宋金夹击 大败宋师 德妃摄政 再败宋师 回归天祚 耶律大石被俘 二十一 大石西征 耶律大石归国 君臣歧见 大石西行 金军来犯 大辽复兴 二十二 西辽帝国 复国梦碎 戏弄敌使 血战卡特万 称霸中亚 巨星陨落 二十三 帝国末日 成也承天,败也承天 西辽衰落 引狼入室 民族融合 直系后裔 后记 试读章节 宋辽关系变化 宋太祖赵匡胤在世时,宋辽两朝多年为友好邻国,使臣往来不断。那么,为什么宋太祖死后,两国的关系会发生变化呢?这还要从宋太祖同辽国修好的真实目的说起。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自立之后,制定了“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统一中国的方针。今天很多史学家对赵匡胤的方针进行抨击,认为应该先难后易,先灭掉北汉,收复幽云十六州。当时辽国在位的是那位睡皇帝,你趁着他国政不修,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宋太祖先打南方那些割据政权。那些政权非常腐朽,完全不堪一击。南唐后主李煜在宋朝大军压境时,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整天填词,“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离别歌,垂泪对宫娥”。瞅这点儿出息,江山社稷倾覆,不想是否对得起父祖,反而垂泪对宫娥。灭这样的对手算不得什么好汉,这些割据政权,如果跟草原上的辽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宋太祖有生之年,没能够把十国完全平定,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北汉,是辽的附属国,有老大罩着,宋朝没法把它怎么样,只能先把南方统一了。当然,也有史学家认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自安史之乱之后就转移到了南方,这个时候静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了北方,所以宋太祖先统一南方也是对的。统一了南方才能有一个稳固的后方,但是北伐幽云的时机已经失去了。 而且,宋太祖做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他设立了一个封桩库,把每年的财政盈余搁在里面攒着。他攒的不是钱,是彩绢。他打算攒够了三五百万匹彩绢之后,跟辽赎回幽云十六州。到时候就跟辽说,你占着这块地儿也没什么用,你也不会治理,你不就是想捞点东西吗?我现在给你三五百万匹彩绢,你把幽云十六州还给我吧。太祖皇帝这个想法过于天真了,契丹占这幽云十六州可不仅仅就为图这点儿绸子。宋太祖皇帝也想过,如果辽不答应的话,我就用这三五百万匹彩绢招募死士,讨伐辽国,辽有十万精兵,我二十匹彩绢买他一颗人头,二百万匹也就够了。所以宋朝整天在那儿攒绢,终宋太祖之世并没有跟辽撕破脸。 宋太祖一死,弟弟宋太宗继位。宋太宗怎么继位的呢?烛影斧声,千古谜案。当时就有人怀疑太宗的帝位来路不正。按照宋太宗自己这一派人的说法,是杜太后有一次问宋太祖,你为什么能够当皇帝、得江山啊?宋太祖就奉天承运了一番,咱们赵家祖坟风水好,长灵芝了,类似于这种话,祖宗洪福齐天,母亲教导有方,儿臣顺天应人,各种说。太后摇头,你能当皇帝是因为后周世宗英年早逝,你欺负人家孤儿寡母,后周末代皇帝恭帝柴宗训年仅七岁嘛,所以你能得天下。咱们家现在好不容易有了天下了,这种事可别在咱家身上发生。万一你要走得早,怎么办?你的孩子还没成器,相反,你弟弟晋王赵光义跟随你多年,南征北讨,出生入死,而且他也是谋国之士,所以你最好把帝位传给你弟弟,确保江山永远在咱赵氏手中。据说太祖皇帝欣然允诺,帝位就传到太宗赵光义的手里了。当然这是太宗一伙人自己说的,无从考证。当时就他们娘儿仨在场,太后说了什么,太祖皇帝是不是同意,没人证明。因此,赵光义继了皇位之后,大家都认为他帝位来得不正。 既然大家都认为赵光义的帝位来得不正,他就要想办法给自个儿正名。怎么正名?对内不用讲了,谁敢怀疑我谁就去陪伴先帝,你不是忠于先帝吗,你追随太祖去吧!关键是对外,我要完成太祖未完成的遗愿。太祖皇帝归天时,南方已经平定,太祖只有两个遗愿没有完成:第一,北汉;第二,幽云十六州。太宗皇帝就要完成太祖的这两个遗愿,于是在公元979年亲率大军去灭北汉。 宋太宗亲征 北汉既是辽的附属国,又是辽国的天然军事屏障,因此多年来一直受辽国保护。宋太祖在世时,曾三度率军攻打北汉,都被辽国援军击退,因此他至死都未能完成平定北汉的夙愿。那么,这次宋太宗率军出征,能够完成太祖的遗愿吗? 北汉国主得报,宋太宗亲率大军前来,急急忙忙奏报上国,请求援兵。辽景宗当即派遣宰相、大将,率军增援北汉。宰相领兵,可能更多是摆摆姿态,而且这种姿态主要是摆给北汉看的。小兄弟你看,老大很重视你,把宰相派出来支援你;当然也摆给宋看,这是我们的附属国,我们很重视,你们是皇帝亲征,我们也不能太掉价,皇上不来,派宰相来。要按外交对等原则也是对北宋的一种尊重,你们皇帝亲自率兵来,我派来一个团长也不合适,所以我派出宰相。 不料宰相、大将、监军仨耶律不和,大将主张慎重,而监军贪功。大将认为我们没跟宋朝打过仗,不知道宋兵的实力如何,进军宜缓不宜速,稳扎稳打。监军说咱们以前也不是没跟中原人打过,太宗皇帝的时候大军南下,玩儿似的就把后晋灭了,现在宋朝能怎么着?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应该是马上天子了,据说一条盘龙棍打平天下四百军州,那么厉害的人都没灭得了北汉,现在他弟弟继位,名不正言不顺,怕他什么啊?看来契丹朝廷对宋朝的内幕也不是一无所知。赶紧着,一战成功,解了盟邦之围,回朝奏明主上,咱们大功一件。两人争论不休,需要宰相裁决的时候,宰相被监军游说动了,同意了监军的主张。大将很沉稳,既然这样,不若分兵,你们俩主张冒进,你俩就送死去吧,本帅不陪你们玩儿,我不去。就这样,辽军分兵了。分兵之后,监军冒进,大将率部接应,果然,被宋军打了个惨败。辽国一共就来了两万多人马,而宋朝有十几万大军,幸亏有稳重的大将收拾残部,徐徐退去。而北宋这个时候主要想灭北汉,还不想跟辽较劲,把辽国的援军打退之后,宋军也就没乘胜追击。 …… P117-119 序言 《塞北三朝》总序 腾飞是我的同行,更是我的好友。四年前,承腾飞不弃,命我为他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上播出的作品《两宋风云》作序,我曾经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我对腾飞兄佩服而且感激。为什么佩服?同为教师,我们都知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乃是走向学问人生的最有效、最理想的途径;而引导学生由“乐”入“好”,由“好”入“知”,更是普天下所有负责任的真正的教师都应该追求的教学的至高境界。“快乐学习”绝对不是靠大力提倡就可以做到的,我们需要对教与学的关系进行认真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内课外不懈地探索,寻求接近最有效的讲授技巧,以期臻于教学圆融之境。毕竟,把学生讲厌了,把学生讲睡了,把学生讲跑了,无论对教,还是对学,都是一种可悲的失败,都是对生命的浪费。腾飞兄正是一位真正的教师,他具备使学生“快乐学习”的能力,也因此拥有了自己的独特魅力。同样是教师,腾飞兄身上就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我所知,也正因为如此,腾飞兄才进入了《百家讲坛》的视野,得以在《百家讲坛》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为什么感激?我毕业于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梵文巴利文专业,又滥竽大学历史学系古代思想史教研室教席多年,一直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的时代潮流的边缘地带学习、工作和生活。我深切地知道,以文、史、哲为主干的传统人文学科是多么的冷清寂寞,基本不是青年学子们的第一选择。近几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这方面的情况逐渐有所改观。如此的变化是非常可喜的,《百家讲坛》居功甚伟。我遇见过好几位学生,就是因为听了《百家讲坛》而决定了学科专业的。然而,随着文化软实力建设的迫切性以及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得到体认,传统人文学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呼唤着由“乐”入“好”、由“好”入“知”的莘莘学子。假如没有像腾飞兄这样优秀的中学教师,再迫切的呼唤也只能是徒劳无奈的空谷回音罢了。腾飞兄和我,都无非只是文化学术的薪火传承链上微不足道的环节而已,只不过按照现行的教育序列,我的岗位位置确实处于中学教育的下游。那么,我又怎么能够不对源头活水的上游表示由衷的感激呢? 时隔四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要坚持我对腾飞的佩服和感激。腾飞的讲座不再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了,据我所知,这既不是腾飞的选择,也并非《百家讲坛》的放弃,而是由于种种不足道,也不必道的原因。对于腾飞这样的教师来说,离开《百家讲坛》这样的课堂,实在是一种无奈和缺憾。究竟发生了什么?腾飞从来没有向我说过一句,我也没有问过一句。但是,我清楚地知道,腾飞遭遇了很多不公正以及误解,甚至是谩骂与攻击。不过,腾飞的脸上一如既往地洋溢着微笑,彰显着内心的充足、淡定和坚强。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实现“教好历史”“讲好故事”的理想。听过他讲课的人越来越多,喜欢他的人越来越多,受惠于他的人越来越多。而这,又怎么能够不让我佩服他呢?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媒体生态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网络的影响力日益壮大。有些人甚至担心,在不远的,或者干脆就在很近的将来,网络将取代电视。是耶非耶,不必深究。然而,毫无疑问,网络已经是传播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知识的最快捷和最有效的平台了。腾飞暂别电视,却邂逅了网络,是否“无心插柳”姑且不论,但是,《塞北三朝》在优酷视频上惊人的受欢迎程度,正是“柳成荫”的明证了。我为腾飞这样的好教师找到了网络这样的好课堂而高兴,也为网络这样的好课堂找到了腾飞这样的好教师而高兴。在网络上成系列地传授历史知识,腾飞是先行者、开拓者,与我的另一位好友高晓松先生堪称瑜亮双璧。网络传播绝不是电视传播的简单复制,非亲身经历者是难以体味个中甘苦的。腾飞的《塞北三朝》正是拓展传播途径、扩大听众人群的探索和创新。而这,又怎么能够不让我感激他呢? 同时也令我欣喜万分的是,默默站在走向历史教学新旅程的腾飞背后的,又是我和腾飞当年登上《百家讲坛》的伯乐王咏琴女士,以及同样也是我的好友的李志峰兄。这真是具足殊胜的好因缘,不由得让我生发出追随腾飞、王咏琴女士和李志峰兄的愿望了。 钱文忠 2013年6月29日 后记 2010年,我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了《塞北三朝》,其中第一部《辽》在当年播出。三年来,不断有朋友和热心观众向我打听《金》和《西夏》何时能播出,我一直无法给大家一个准确的答复,感谢大家厚爱的同时,也感到十分愧疚。 四年前出版《两宋风云》时,我在后记中写了我从小对历史的喜爱和敬意,以及长大以后成为一名历史教师的自豪和责任。在此,我还想说明一点的是,我不是历史学家,不是专家学者。我大学读的是历史教育学,说白了就是怎么教历史,而不是怎么研究历史。走上工作岗位,站在三尺讲台上时,我明白了历史要想让学生爱听,必须会讲故事!《史记》《汉书》《三国志》的作者个个都是讲故事的高手,里面多对话、多心理活动、多细节描写,使已经深埋地下、过去久远的人和事一下变得活灵活现、生动有趣。让我感到遗憾的是,我们的教科书太枯燥了,缺少故事性和趣味性,只有“三省六部”“九品中正”“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百家争鸣”“独尊儒术”……灵动的历史变成了一堆干巴巴的名词概念。学生们听着这一堆抽象的概念,难免打瞌睡。 我有时候乘坐出租车,发现几9每一位司机师傅都在听评书,《三国演义》《水浒传》《大明英烈》等。为什么人们百听不厌?因为它们讲故事!所以,想让中Ilia对祖宗曾经干过的事、对祖宗的生产生活感兴趣的唯一法子,就是给他们讲祖宗的故事。 基于上述想法,我很想把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详尽地讲给大家听,这些故事取自传统史书和史学大家的著述,可以看成是情节真实的评书。有人说我就是一个“说书的”,我很高兴得到这个评价,愿意继续说下去,说好,说精彩! 几年来,我虽然离开了《百家讲坛》,但并没有离开讲台。感谢曾为我制作《两宋风云》和《塞北三朝》的王咏琴老师,为我量身定制了一档大型系列节目《腾飞五千年》,从三皇五帝一直讲到清帝逊位,力争把中国历史做一个详尽的讲述。目前,这个节目还在录制中。 我和我的制作团队及投资方之所以筚路蓝缕、苦心孤诣地要制作完成《腾飞五千年》,不惜投入血本,就是想用讲故事的形式让中国历史为人广泛知晓,重受重视。 在录制《腾飞五千年》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很多观众对《塞北三朝》未能播出的两部有很大的期盼,就依我当年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原稿重新录制了一遍。经泰学(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系,重新录制的《塞北三朝》已在优酷网与观众见面。于是,也就有了呈现在您面前的这三本书。 《塞北三朝》能够和大家见面,应该感谢李志峰先生的大力支持,作为制作投资方,他们不惜血本,以砸锅卖铁的精神投入制作,两年多只投入不产出,个中艰辛非言语所能表达。感谢泰学(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牛博扬先生、总经理黑德仑先生,是他们使这个节目能重见天日。感谢学界前辈钱文忠先生不以拙作鄙陋,欣然为之作序。感谢国画大师袁辉先生的丹青妙笔。感谢著名出版人敖然先生和他的团队使拙作得以顺利付梓。最后,还要特别感谢我的母亲和妻子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的理解、支持和鼓励! 谢谢大家!但愿这套书能得到大家的喜欢。 袁腾飞 2013年7月4日 书评(媒体评论) 在网络上成系列地传授历史知识,腾飞是先行者、开拓者,与我的另一位好友高晓松先生堪称瑜亮双璧。网络传播绝不是电视传播的简单复制,非亲身经历者是难以体认个中甘苦的。腾飞的《塞北三朝》正是拓展传播途径、扩大听众人群的探索和创新。 ——国学大师、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钱文忠 《塞北三朝》从历史大事年表里大大方方“走出来”,并找到属于她的那把交椅,沉沉稳稳地落座,不紧不慢地将那段尘封在塞北的动人往事娓娓道来……而且,作者还用有思想的笔触描绘出一幅中华民族五千年雄浑壮丽、气韵生动的三维历史画卷,启智我们“读历史就是读人心”如此丰沛的精神收获之余,还可以想象另一种可能! ——国画大师袁辉 袁sir最大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让人听到另一种声音。在国内读书十几年,被灌输一种思想十几年,袁sir让人了解到很多事物的背后的东西。他说的自然不是都对,但是肯定不是都不对。能听到那些有限的、对的东西,就足以让一个人增长一些视野,产生一些思考。 ——优酷视频网友 看袁老师的《塞北三朝》,俨然看到了《皇帝的新装》里边的那个天真烂漫、敢说实话的小男孩。 ——百度贴吧网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塞北三朝辽/腾飞五千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袁腾飞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212079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41 |
出版时间 | 2013-08-01 |
首版时间 | 2013-08-01 |
印刷时间 | 2013-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18 |
CIP核字 | 2013137496 |
中图分类号 | K246.09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0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