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原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杏坛执教50载,创作生涯70年,出版著作40部。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她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她的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剧、文艺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成绩卓著。
《苏雪林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其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
图书 | 苏雪林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
内容 | 编辑推荐 苏雪林原名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一生跨越两个世纪,杏坛执教50载,创作生涯70年,出版著作40部。她一生从事教育,先后在沪江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任教。后到台湾师范大学、成功大学任教。她笔耕不辍,被喻为文坛的常青树。她的作品涵盖小说、散文、戏剧、文艺批评,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中成绩卓著。 《苏雪林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其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 内容推荐 《苏雪林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苏雪林创作的散文随笔作品。 《苏雪林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收录了《老年》;《当我老了的时候》;《最后一片叶子》;《掷钵庵消夏记》;《黄海游踪》;《青岛的树》;《栈桥灯影》;《干石谱》;《花都漫拾》;《春山顶上探灵湖》;《培丹伦岩穴探奇》;《罗马的地下墓道》;《彭贝依古城的凭吊》等作品。 目录 辑一·绿天 绿天 鸽儿的通信 我们的秋天 小猫 收获 小小银翅蝴蝶的故事 小小银翅蝴蝶的故事之二 辑二·人生 母亲的南旋 光荣的胜仗 来梦湖上的养疴 巴黎圣心院 一封信 家 青春 中年 老年 当我老了的时候 最后一片叶子 辑三·履痕 掷钵庵消夏记 黄海游踪 青岛的树 栈桥灯影 干石谱 花都漫拾 春山顶上探灵湖 培丹伦岩穴探奇 罗马的地下墓道 彭贝依古城的凭吊 辑四·情思 喝茶 山窗读画记 故乡的新年 童年琐忆 想起四川的耗子 适之先生和我的关系 幽默大师论幽默 北风 冰心女士的小诗 试读章节 某年,即S埠为五十年未有之大热所燃烧的一年,某月。即秋声和鸿雁同来之一月,我们由S埠搬到S城里来了。 起先,康接着S城某大学的聘书,请他为大学理科主任,并允由学校赁给我们屋子一所。那时我们并不知新屋是怎样一个形式,想像那或是几间平房,有一个数丈长宽的庭院,庭中或者还有一二棵树,但这于我已经很好,我只要不再做天井底下的蛙,耳畔不再听见喧闹的车马声,于愿已足,住屋就说狭小,外边旷阔清美的景物,是可以补偿这个缺点的。所以康接到聘书之后,心里尚在踟蹰不决,我却极力地怂恿,呵!西简先生的小羊,已经厌倦了栅和圈了。它要毅然投向大自然的怀抱里去。 康于是决定了赴S城教书的计划。 , 行李运去之后,康先去布置,我于第二天带了些零碎的东西离开了S埠。 我虽然在S城住过半年,但新屋的路却不认识。同车夫又说不明白。我便到H女学校请校长洛女士引导,因为我曾在这个学校授过课,和洛女士颇有交情。 洛女士是美国人,性情极为和蔼,见我来很高兴,听见康也来S城教书。更为欢喜。她请我坐了,请出她朋友沙女士来陪我,又倒给我一杯冰柠檬水。两个钟头在火车里所受的暑热。正使我焦渴呢,喝了那杯水真有甘露沁心的爽快。 我谈起请她引导去看新屋的话,洛女士说: “那屋子很好,我常常想住而不可得,你们能够赁到这样的屋。运气真不错呀!” “她们住在这样精雅的屋子里还羡慕我们的屋么?”我暗想。 喝完冰水后,她和沙女士引我走出学校,逆着刚才来的道路,沿着河走了十分钟,进了一堵墙,我们便落在一片大空场之中,场中只有一个小茅庐余无别物。我正在疑惑,洛女士指着屋后一道矮墙,和一丛森森的树木说: ——你们的屋子在这墙里。 推开板扉,走进那园,才发见了一座极幽蓓的庭院。 呵!这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到屋前,康听见我们的声音,含笑由屋中走出,洛女士和他寒暄了几句话,便作别去了。 等她转过身去。我就牵着康的手,快乐得直跳起来: ——有这样一个好地方,我真做梦也没有想到! 我们牵着手在园里团团地走了一转,这园的风景便都了然了。 园的面积,约有四亩大小,一座坐北朝南半中半西的屋子,位置于园的后边,屋之前面及左右,长廊围绕,夏可以招凉风,冬可以负暄日。 这园的地势太低而且杂树蒙密,日光不易穿漏,地上有些潮湿。所以屋子是架空的,离地约有六七尺高,看去似乎是楼,其实并不是楼,屋子下面不能住人,只好堆煤,积柴,或者放置不用的家具。 园中尚有一个土墩,土墩上可以眺望墙外广场中青青的草色,和那一双秀丽的塔影。 园中的草似乎多时不曾刈除了,高高下下长了许多杂草,草里缠纠着许多牵牛花,和茑萝花,猩红万点,映在浅黄浓绿间,画出新秋的诗意。还有白的雏菊,黄的红的大理花,繁星似的金钱菊,丹砂似的鸡冠,也在这荒园中杂乱地开着。秋花不似春花,桃李之裱华,牡丹芍药的妍艳,不过给人以温馥之感,你想于温馨之外,更领略一种清远的韵致和幽峭的情绪么?你应当认识秋花。 讲到树,最可爱的莫如那几株合抱的大榆树了,树干臃肿丑怪,好像画上画的古木,青苔覆足,常春藤密密地蒙盖了一身,测其高寿至少都在一二百岁以上。西边一株榆树已经枯死了,紫藤花一株,附它的根蜿蜒而上,到了树巅,忽又倒挂下来,变成渴蛟饮涧的姿势,可惜未到春天,藤花还没有开,不然绿云深处,香雪霏霏,手执一卷书,坐在树上,真如置身于华严界里呢。 有一株双权的榆树最高,天空里闲荡的白云,结着伴儿常在树梢头游来游去,树儿伸出带瘿的突兀的瘦臂,向空奋孥,似乎想攫住它们,云儿却也真乖巧,只永远不即不离地在树顶上游行,不和它的指端相触,这样撩拨得树儿更加愤怒,臂伸得更长,好像要把青天抓破! 春风带了新绿来,阳光又抱着树枝接吻,老树的心也温柔了,它抛开了那些讨厌的云儿,也来和自然嬉戏。你看,它有时童心发作,将清风招来密叶里,整天飘飘渺渺地奏出仙乐般的声音。它们拚命使叶儿茂盛,苍翠的颜色,好像一层层的绿波,我们的屋子便完全浸在空翠之中,在树下仰头一望,那一片明净如雨后湖光的秋天,也几乎看不见了。呀!天也让它们涂绿了!绿天深处,我们真个在绿天深处! “这园子虽荒凉,却富有野趣,”康笑着对我说,“如果隔壁没有别人搬来,便可以算做我们的地上乐园了啦!” 我没有答他的话,只注视着那些大榆树,眼前仿佛涌现了一个幻象: □□秋阳,忽然变得炫目强烈了,似乎是赤道下的日光。满园的树,也像经了魔杖的指点,全改了样儿;梧桐亭亭直上,变成热带的棕榈,扇形大叶,动摇微风中,筛下满地日影,榆树也化成参天拔地的大香木,缀着满树大朵的花和累累如宝石如珊瑚如黄金的果实,空气中香气蓊□,非檀非麝,令人欲醉。 长尾的猴儿,在树梢头窜来窜去,轻捷如飞,有时用臂儿钩着树枝,将身悬在空中,晃晃荡荡地打秋千顽玩。骄傲的孔雀,展出它们锦屏风般大尾,带着催眠的节拍,徐徐打旋,献媚于它们的雌鸟。红嘴绿毛的鹦哥和各色各样的珍禽异鸟,往来飞舞,不住地唱出妙婉的歌声。 树下还有许多野兽哩,但它们都是驯扰不惊的。毛鬣壮丽的狮子抱着小绵羊睡觉,长颈鹿静悄悄在数丈高的树上摘食新鲜叶儿。摆出一副哲学家的神气,金钱豹和梅花鹿在林中竞走,白象用鼻子在河中汲水,仰天喷射,做出一股奇异的喷泉,引得河马们,张开阔口,哈哈大笑。 这里没有所谓害人的东西,鳄鱼懒洋洋地躺在岸边,做它们沙漠之梦去了,一条条红绿斑斓的蛇,并不想噬人,也不想劝人偷吃什么智慧的果子,只悠闲地盘在树上,有时也吱吱地唱它们蛇的曲子,那声音幽抑,悠长,如洞箫之咽风。P4-6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苏雪林散文精选(名家散文经典)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苏雪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长江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546734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1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首版时间 | 2013-09-01 |
印刷时间 | 2013-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8 |
CIP核字 | 2013128865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8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0 |
宽 | 156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