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元济
内容
编辑推荐

汪家熔编著的《回归》系张元济先生的自传。张元济(1867—1959),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清末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总理事务衙门任章京。1902年,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 理、董事长等职。解放后,担任上海文史馆馆长,继任商务印书馆董事长。著有《校史随笔》等。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

内容推荐

《张元济》由汪家熔编著。

《张元济》讲述了:

菊老离我们并不很远,写他的传却有两个困难。从生活上讲,他的童年并没有留下什么有趣的生活轶事,更没有传奇式的故事。他那严肃而有规律的生活,就连和他一起生活半个世纪的哲嗣和他钟爱的文孙、孙女,都回忆不出他曾经说过什么一句半句笑话。

他毕生努力工作。他是位创造性地工作的智者:他懂得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必须普及教育时,不是手执教鞭面对二三十位学童,而是去编纂更好的教科书,发行到祖国的每个角落,以及海外——使最小的功让社会获得最大效益。

他手无缚鸡之力,敢于面对习惯对华人任意酷刑的租界捕房,使之败诉;敢面对上门的日本鬼子说不,捍卫民族尊严。

他文质彬彬,却想组织义民获取国家政权;感到力有不逮,煽动有力大臣“毋泥君臣之礼”,取清廷而代之。

他使一个企业成为行业的老大,年获利曾达到资本的73%,但自奉甚俭,舍不得用一个新信封。

他是位爱国者,而生活在国家的执政者对外屈服于帝国主义,对内盘剥百姓以满足外国帝国主义贪婪、受尽凌辱的年代。

他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是使几千年来仅仅能让读书人自我陶醉的出版,变成提高民众水平、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

他是位寿者,追求自由,但仅仅晚年才有十年感到随心的岁月。

他毕生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在出版领域努力,留下成千上万文字,却找不到一篇论文、一次演讲为自己的利害。好在一个事业家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往往把他的理想埋在心田。事业就是标志,在他事业的进程中我们探索他的思想,在他的事业中领略他的人生情趣,并学习他的价值观做自己的人生目标。

目录

序今天向张元济学习什么

引 言

第一章 诗书传家久 积德家运长

第二章 探索寻觅的十年

第三章 在南洋公学译书院

第四章 说说为不朽的古代出版

第五章 张元济教育思想的转变

第六章 “昌明教育生平愿,故向书林努力来”

第七章 “开辟草莱的人”

第八章 最新教科书

第九章 摒弃三纲的伦理道德观

第十章 革康熙皇帝的命:《辞源》及其他

第十一章 为教育的健康发展

第十二章 四条铁路

第十三章 辛亥革命前后

第十四章 夏瑞芳之死

第十五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

第十六章 书籍乃社会公器

第十七章 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

第十八章 帮没有条件者受教育

第十九章 异化:梦里也惦着商务印书馆

第二十章 五四前后

第二十一章 商务印书馆和五卅运动

第二十二章 看似容易却艰辛

第二十三章 作为政治人物的一面

第二十四章 不能浪费一张纸条

第二十五章 闲暇和情操

第二十六章 心系民众

第二十七章 在民族灾难面前

第二十八章 黎明前

第二十九章 “及身已见太平来”

张元济年谱简编

初版后记

菊老的动力——增订本随记

主要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诗书传家久

积德家运长

在北京王府井大街36号商务印书馆办公楼门口,有一副商务印书馆已故董事长张元济先生(1867—1959)手书的对联,文日: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

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对联表述的“积德”,既是旧时主流社会的传统思想,也是牢记菊老家族和他自身历史的自述。在《盐官张氏族谱》里记载有菊老的祖上奇龄公(1582—1638,字子延,号符九者)所立的家训:“吾宗张氏,世业耕读。愿我子孙,善守勿替。匪学何立,匪书何习。继之以勤,圣贤可及。”这个家训可以概见海盐张氏的家风。

“匪学何立,匪书何习”这八个字,对于热衷于追求权力和财富的人讲,那是毫无价值的:前不久,“文革”时有所谓“读书无用论”,考试交白卷成为“英雄”,学生不上课则是“模范”。在新时期也有新发展:“不读书照样发财,发大财。”或许这就是新时期的“读书无用论”。在传媒多元化的今天,更有甚者,认为看电影、看电视和连环画也就是读书。殊不知,做学问的读书,除了纸本之外,任何其他载体都是无法代替的。书本很早就可以做成CD。CD有很多纸本书不及的优点。40年前曾经有过一次规模不大的、研究“纸对于书籍还有用吗”的讨论。结论虽然没有,但40年来的出版实践已证明CD之类不能完全替代纸本书已经非常明白了。世界上,形式或内容趋同的事物,一般表现了它存在的合理性。房子,不论在哪儿,它的形状是基本相同的,在于长方形和房顶有良好的排水能力,才具有不论居住、存物的广泛的适应性,这就体现了它的合理性。书本,世界曾经有过不同形式,最后不约而同都由卷状变成由“页”构成的“本”状,在于这种形式最便于翻阅,适应反复、抽读和批注。反复阅读CD可以,但想重看一段值得再体会体会的、想在上作个记号、批注,就不太容易了。也说明,书是要反复读的,这是“读书”、做学问的读书,而不是打发时间随便翻翻。

人类是动物中唯一超脱血缘结群进行生产活动而构成社会,个体依靠群体生存、发展,并对群体回报。由于“一加一大于二”,“二加二远大于四”,人类这才有物质积累,进而有文化和文化积累,即有文化而成为社会。由于个体对集体有回报,进而有社会文明,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明的积累,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万物之灵的人类所独有的。这文化、思维和回报,最终都是通过书和读书来表达和接受的。所以“匪学何立,匪书何习”这八个字,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真理,值得人人珍贵的。而且更是值得提倡的人生价值:修养是种积累,读书是人们修养的主要手段和过程。

读书和积德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读书以外就是“德”字。“德”字,除了与“缺”字等构成“缺德”、“离心离德”,小学生称之为不是“好词”外,与其他很多字构成的词都受人尊敬:德育、德政、积德、德才兼备、德高望重,等等。一个人有了这四五个词,不管他地位高低,工作贵贱,不论是做什么工作的,他的人生境界必将是备受人们尊重的。“德”的内涵太丰富了,而且各个不同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内容。“积德”,用现代语言,也就是:事事、处处、天天,尽心、尽力、尽责地待人、对社会;或者称作以与人为善做自己的座右铭、人生目标。一个人有这样高尚的人生目标,必然影响他人。这“他人”当然包括他的家属成员,耳濡目染,不学以能,家族必然几百年代代相传,成为积善之家。

本书初版时,第一章名叫“只能从少年时讲起”,这次增订本将之改为“诗书传家久积德家运长”,大不一样了。缘于菊老哲嗣树年先生主编、文孙人凤先生与柳和城、陈梦熊先生编著的长达七十余万言的《张元济年谱》。年谱收录了《盐官张氏族谱》中有关材料,就有了一定材料使我们了解到张先生手书的“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的意义。这是社会观念,但这不仅是一般的社会观念,而更是表述海盐张氏家族的信念的历史,是自豪和企望读书这一在旧时只有少数人才能接触的事能普及。这是了解菊老人生经历的第二把钥匙:菊老一生的活动可以说是和书、读书、推广读书相联系的。

海盐张氏是浙江望族。一般所说望族,基本条件是连续几代人不愁衣食和有声望。衣食不愁,就必然谋发展,那时就是读书,因而海盐张氏有著述留世就代有其人。先生的祖上,上溯海盐张氏与读书、藏书、著书有关的和出任官职的历代知名学者有:

始祖九成公(1092—1159),字子韶,号横浦居士、无垢居士。原籍河南开封,宋南渡后定居浙江钱塘。南宋绍兴年进士,状元,历官著作郎、宗正少卿吏部侍郎。因主战而被秦桧所贬,谪居南安军(今江西大余)14年。秦桧死,授温州知州。生平有著作二十余种,其中《孟子传》、《中庸说》及《横浦文集》等著作传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被重印而流传至今。

雨公,号贞居先生,子韶公六世孙。工书画,善诗词。著有《茅山志》、《贞居先生诗集》等。时为元代。

其志公留生,始迁祖,明洪武年初自钱塘迁海盐闻琴里,宗为始迁祖。

大白公奇龄(1582—1638),十世祖①,字子延,号符九,癸卯(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举人。居海盐南门乌夜村,曾主持杭州虎林书院。居海盐南门外乌夜村,其读书处称大白居。著有《铁庵集》、《存笥集》等著作四种。前面提到,他立有“匪学何立,匪书何习”鞭策家人读书的训言。P3-6

序言

读完汪家熔增补修订的《张元济》,不由得想起鲁迅的名言:“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出版大家张元济,就是这样的中国的脊梁。他的道德、学问和贡献,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张元济历来受到众人景仰。今天再读张元济,向他学习什么?

一、学习他忧国忧民,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进步

张元济享年93岁,从前清到民国,再从民国到人民共和国。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漫长时间里,他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志向始终没有改变。因此他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追求进步。这是他毕生保持前进脚步的根本动力。他推动引进西学。他参与戊戌变法。他投入维护路权。他拥护辛亥革命。他大力普及教育。他坚决支持抗日。他投身民主运动。他迎接新中国。如果没有终生坚持的崇高目标和坚定志向,如果没有为国为民的言论行动和思想基础,他不可能做好出版,更不可能成为一代出版大家。对比一下,我们做出版的动力是什么?我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是为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还是为个人的名誉、地位、金钱?这个根本问题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二、学习他普及教育,开启民智,从根本上造福人民

张元济从救国救民出发,为开启民智而开办新学,发展教育。从救国救民出发,由重视精英教育转而重视普及教育;从救国救民出发,编辑出版新教科书,努力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这些都是划时代的开创性的文化活动。它需要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的工作。它需要深刻的独到的见识。它需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它尤其需要一切为了救国救民的赤胆忠心。而这些正是张元济所具备的。张元济办教育之所以成功,源于他的出发点是为人民造福。张元济出版教科书之所以成功,也源于他的出发点是为人民造福。相形之下,我们现在出版教辅,一心发财,不惜粗制乱造。铺天盖地的教辅,出版单位敢出,教育单位敢用。这种思路,与张元济当年出版教科书的思路如何比较呢?

三、学习他发展出版,建设文化,攀登民族文明高峰

张元济办出版,目标在于文化。他本来就是学识渊博的大文化人。他深知文化的根基对于一个民族意味着什么。他办出版最关心的是优秀文化的传播。他一方面大力主张并且身体力行引进西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一方面明确反对脱离中国实际照搬西方。他一方面明确摒弃传统文化中三纲之类的封建糟粕,一方面为保存和研究优秀传统文化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张元济主持并且亲自参加完成了整理出版古籍的一批重大项目,成为中国出版史上光辉的一页。张元济长期领导的商务印书馆,出版优秀图书,培育优秀人才,壮大出版事业。商务印书馆靠优秀图书的出版,赢得读者,赢得市场,赢得经济效益。张元济主持下的商务印书馆,经济效益寓于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之中,既不是牺牲优秀文化去追求经济效益,也不是离开优秀文化去追求经济效益。优秀文化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是浑然一体,而不是两张皮。这与目前出版界流行的唯利是图、拜金主义,难道不是大相径庭吗?

不能不承认,我们今天做出版与张元济有很大差距。这差距不仅在出版项目的选择和策划上,不仅在出书的数量和质量上,不仅在人才培养和事业经营上。最根本的差距在人生目标上,在家国情怀上,在出版境界上。这值得我们共同勉励,一起努力。

1980年,汪家熔开始整理张元济的日记、书信、诗文,继续深入进行对张元济的研究。《大变动时代的建设者——张元济传》完成于1984年,1985年出版。27年之后,他应上海辞书出版社之邀,对《张元济传》加以增补修订,自然大有长进。可以说,史料更加充实可信,论述更加深刻周到。因此,我欢迎这本新版《张元济》的出版,并且很高兴为之写几句话。

后记

编写张元济的年谱和传记,在他生前失掉了机会,现在只能依靠文字资料。他与人交往极多而性格内向,个性极强而能克制,办事多而不居功。从现在搜集到的材料,远不足以说清楚他的思想和感情。所以这本小书不是研究的成果,只是材料搜集的开始,向读者提供一个轮廓和线索。如果能辨正一些流传的轶闻,我就很满足了——我正是对这些轶闻困惑,从而开始搜集材料的。

一本以材料为主的书,注出处就注不胜注。为了节省篇幅、排版和阅读方便,只在每章末,将引用的材料按其被引用先后列出。对于研究者,根据每章的书目,核查引文的正误,并不困难。书后附全书的引用书目。

书评(媒体评论)

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张菊生确实是个开辟草菜的人。他不但是个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

——茅盾

张先生是富于新思想的旧学家,也是能实践新道德的老绅士。他兼有学者和事业家的特长。不计成败,不顾毁誉。

——胡适

可见无拘秦、梁,不限明、清,凡所厚积,皆帝王之意旨,举国之材力,始能成彼鸿业。自兹而后,继者罕闻。而于是乃有菊生先生,乃有商务印书馆,乃有《四部丛刊》而如斯盛业钜任,已非复出于帝王之意,国家之力,唯有一私家、一个人之张氏于举世不为之际,倡导经营,艰辛奋勉,而成就之者也!

——周汝昌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元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汪家熔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636679
开本 16开
页数 4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1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2
丛书名
印张 2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50
150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8:4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