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之道(国医大师陆广莘中医学之道学术论坛文集)》由李海玉、刘理想整理编著,陆老说实践即道,健康医学体现中医学之道,“生生之谓易”,自然界之中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革故鼎新是万世万物产生的本源。哲学指导着科学和医学,我们中医的研究生和哲学科学博士,现在忽略了哲学思想对于医学的指导,往往已经陷入到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技术手段没有学科的专属性,只有理念具有很强的学科的专属性。革故鼎新、推动医学的进步,鼎新和创新是我们重要的理念。
图书 | 国医之道(国医大师陆广莘中医学之道学术论坛文集) |
内容 | 编辑推荐 《国医之道(国医大师陆广莘中医学之道学术论坛文集)》由李海玉、刘理想整理编著,陆老说实践即道,健康医学体现中医学之道,“生生之谓易”,自然界之中生生不息、循环往复、革故鼎新是万世万物产生的本源。哲学指导着科学和医学,我们中医的研究生和哲学科学博士,现在忽略了哲学思想对于医学的指导,往往已经陷入到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技术手段没有学科的专属性,只有理念具有很强的学科的专属性。革故鼎新、推动医学的进步,鼎新和创新是我们重要的理念。 目录 上篇 “中医学之道”论坛专家发言 “中医学之道”的过去与未来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陆老关于健康医学的见解具有独到之处 论陆广莘医学思想 中医:道理与真理,科学与人文 谈对“健康生态智慧学”的认识 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振兴中医 天地万物的正气模型 中西医诊疗过程中的身体与空间 陆广莘与中医人文社会科学 中医学对生命的认识引领健康医学的发展 先生阅读、阅读先生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陆广莘先生的意义 陆老在国医大师中的独特性 中医学人需要内在超越 中医理论建设与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下篇 相关会议论文 和实生物,超越包容——跟师陆广莘教授学习总结 陆广莘先生中医学术观举要 感受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 “循生生之道”——陆广莘教授的中医学医学观 陆广莘先生对中医学根本学术传统的认识 国医大师陆广莘养生学术思想探讨 谈陆老从医学观点看教育学的一点体会 陆广莘老师合理应用中成药的临床体会 浅谈陆广莘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经验 中医与健康医学——读《中医学之道》启示 还原医家的心路历程 基于“生生之道”的中医气化学说 闲话“庖丁解牛”,思考中医学之道 弘扬健康医学,迎接中医学的春天 试论近百年疾病医学模式对中医学发展的困扰 再认识健康医学模式的非科学实践性 从医学模式看中医的发展前景 中医原创思维的界定及其基本要素 天地之大德日生——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浅论中医学的健康观 健康是对人体平衡状态的描述 中医学“正气”论 “治病必求于本”探微 如何“聚毒药以供医事” 从米面性味谈“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确立中医药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中主导地位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年代滑胎证候认识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国医之道(国医大师陆广莘中医学之道学术论坛文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海玉//刘理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046069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0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