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亲密有间/西安市签约作家资助出版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亲密有间/西安市签约作家资助出版丛书》编著者袁国燕。

西安文学,源远流长,不论是风、雅、颂,还是汉赋、唐诗,无不在历史的年轮上镌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流传下无数优美动听的传说,一次次登上时代的潮头浪尖,树立起大时代的精神标杆。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建国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迅猛,各种思潮蓬勃涌现,而以柳青、杜鹏程、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等为代表的著名作家,以西安为中心,创作了大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文学作品,在全国乃至世界文坛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和涌动,引起了极大的注目和赞誉。

内容推荐

《亲密有间/西安市签约作家资助出版丛书》编著者袁国燕。

《亲密有间/西安市签约作家资助出版丛书》这部散文集分“西安女子”“温泉水祸”“钟楼邮局”“上学路上”“可爱可敬”五个小辑,西安女子是以女性眼光看古城女子,因为在作者笔下“城市是属于女人的。城市不能没有霓虹,更不能没有女人。女人是城市最大的诱惑,城市也是女人最美的霓裳。”(《高跟鞋的胭脂泪》)温泉水祸是城市生活的顼事、钟楼邮局是她工作的地方,“可敬可爱”主要写文坛交往琐细与作品赏析。即使理性文章评析也无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作春暖花开、桃花流水式的叙说,而不是生硬的评论。她的散文都是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她的散文形式短小灵活,如心灵磨砺分娩出的珍珠。她笔下的生活并不是酒一样散发浓郁醇香,而是略带苦涩味的一杯清茶,品味过后却带一缕幽幽淡淡的清香。她的灵感如早晨的露珠,是来自湿润内心的晶莹,或若一闪而过的草萤,虽非灯火却发出一星属于自己的光亮。

目录

心灵的牧歌

西安女子

西安女子

天使们

无疾而终的友谊

高跟鞋的胭脂泪

海鲜女人

纸上农妇

织衣嫂

移到城里的一棵树

好好蜗着

工作or写作

文 缘

新 生

初 老

浅 爱

温泉水祸

温泉水祸

半城人

租 居

乱 炖

Word的背叛

窒息的鱼

丢 失

渐渐破碎

习惯的奴隶

相信春天

不远不近 不忙不闲

心门之外

最好的位置

夫 妻

像水一样活着

不能舒展的活着 就要舒展的写作

钟楼邮局

钟楼邮局

光辉巷

玫瑰大楼

芳菲青龙寺

地铁的前世今生

在翠华山SPA

部长导游

世园之约

亲亲古城

玫瑰的指纹

黄河的黄 残荷的残

以火车的方式 慢慢靠近

激情燃烧的红心

一朵花开的时间

上帝的苹果

传 奇

上学路上

上学路上

麦地的光芒和情义

老子说经的地方

黑河母爱

精神贵妇

湿地and 温巢

心灵分娩的珍珠

可爱可敬

半墙温暖半墙寒——吴克敬小说《墙隔墙》的暖与寒

躲在爱情背后——读付秀莹《爱情到处流传》手记

诗势 书势 心势——《马凤炯行草毛泽东诗词集》赏析

生命深处的村庄——读周养俊长篇系列散文《那些事儿》

当可爱遇上可敬——王宗仁《藏地兵书》的信息和营养

让美在文化中蒸腾——品余秋雨《文化苦旅》之美

山不争高自极天——王安泉与他的山水画

春天这样到来——《李春天的春天》的传奇

附录

 舒展的写作——评袁国燕的散文

开在尘埃里的花——西安市首届签约作家袁国燕素描

后记

我和城

试读章节

城市和女子,本就相融相生,魂脉一体。城市是滋养美丽的摇篮,女子则是点亮城市的霓虹。有什么样的城市,就有什么样的女子。不同的城市,鹤立着气质不一的芸芸美女。

西安女子,在秦砖汉瓦、唐塔明城组合的水土里,呼吸着历史文化分泌出来的气息,把身在十三朝古都的优越和丰厚,生长、结晶成卓然的文化贵气,摄人心魄,给美一种无限的张力。

西安女子,天天枕着书香墨香城香,把灵魂和玉体融化在这座城市里。她们和这座城市一样,唐风秦韵、华贵素朴、风情万种;气质、风韵、活力,各领风骚。

先看看这个城市的女作家们。统统的大气丰美,灵魂芬芳;统统的有自己的书(哪怕是自费出的)或者代表作。领头的是大半生都定居在西安的格格作家叶赫那拉广芩,曾以一部《本是同根生》处女作,惊讶了文坛,随后名作迭出,声誉日隆,成为女作家的一面旗帜。这位格格作家既有与生俱来的皇族贵气,又有潜山人民的亲和与坚毅。在周至挂职县委副书记、体验生活的时候,穿着旗袍坐着三轮车啃着红薯当街而过,满当当的丰贵、韧朴之气溢出身体,丝丝缕缕挥发在秦岭的天空,也定格在众乡亲的心中,沉香隽永。

六年以后,叶广芩在秦岭深山结晶的《老县城》一书再版,当她重赴魂牵梦萦的老县城参加再版仪式时,朴实的村民们自发在老县城的城门上挂上了一条条横幅:广芩你好!欢迎广芩回家!那天,广芩久久地看着风雨中的横幅,看着等在大雨中黑压压的身影,泪如雨飞。

长安阿眉,某报编辑,一个长期浸润在古城文化气息里的女子,安静如水,却丰美至极。像这个城市的城墙和钟楼一样,只是静默在那里,却无声胜有声,让四周迅速聚结成一个巨大的磁场。兼陕西网球协会秘书长和陕西作协理事为一身的女子官员夏,爽朗大气,幽默风趣,将体育的热烈与文字的静美完美融合,被誉为铿锵玫瑰。能画善文的女子茉莉,似乎就是为艺术而生,以满腔的挚爱和灵性,毅然辞去国企的工作,开辟了不一样的花环人生。诗一样婉约、淡定的舒瓶,天天在流水线上面对机器,最大的念想却是能够吃、睡在文字里……还有我这样的放弃县城的优越生活,来西安白手起家,就只是为了体验都市、亲近文化的女子。

朋友中有一位美女老总,四十出头,笑容灿灿,似乎把所有的苦和痛都收进一对酒窝里。她身在商海,骨子里却亭亭着一棵文化的树。每天睡前都要看书,琴棋书画无所不晓、无所不通。在一起的时候,我常常忘记了她是一个商人。丝毫感觉不到商海的俗利和虚情。她闲时常去的不是美容院,而是书院门、美术馆、碑林、音乐厅,而且尽量带着上初中的女儿去,说是要“培养下一代的文化气质”。

记得第一次去她的公司,是跟一位报社编辑一起。下了车,老编说:到了。举目一看,是一处颇具规模的茶舍,取《千字文》里的“金生丽水”为名。室内装修古色古香,却不失现代的典雅。所有房间均以24节气命名,什么谷雨呀、惊蜇呀、春分呀……统统地接地气,融自然。

一帮西安知名文化人士,常常相聚在这里。阳光缓缓靠近,话题渐渐铺展。袅袅茶香中,车水马龙,物欲横流都遁去,氤氲在室内的,只有舒展的人生,纯粹的艺术,以及周秦汉唐的余韵。

文字是西安女子心灵相通的密匙,更是友谊的长青藤。记得在《西安晚报》发表了一篇小文的那天,竟然接到这位美女老板的电话,谈她读完后的感受,并真诚地提出一些建议。那一刻我很是震惊,我们只见过一面,并不相熟,而且我只是一个寂寂无名的作者。她一个奔驰商场的大忙人,竟很认真地读完了那篇文章,还热心指正而且她的建议正是我迷茫、挫节之处。接完电话,满满的感动就一直在心里蒸腾。

因了文缘,我们彼此信赖,彼此欣赏,成了温暖一生的朋友。  我常常被她或她们邀了去,做现代都市人最奢侈最温情的事——聊天。生活、读书、感悟……五彩缤纷,唇齿生香。心灵结晶的珍珠,雀跃弹跳着,从一颗心,到另一颗心。这样的时候,我们常常关上门。不让俗务跟进来干扰,而且都不接或不开手机。用通透的高脚杯或者厚拙的紫砂壶,在淡淡的香茗或者烈烈红酒中。把自己诉空,再彼此把对方斟满。然后。在花重锦官城的湿润中,鲜香各自的生活。

西安的女子,连女童在内,都挥发着化干戈为玉帛的素养和魅力。

有一天下班后。随着钟楼附近奔涌的人潮回家。在一条小巷的出口左顾右盼的我,与一位抱着孩童的少妇撞了个满怀。碰撞的力量并不强,但足以令人懊恼。我回过神来,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少妇已眼神带笑,温软地说:我只顾看前面的红灯了,对不起啊。我有些窘,心想人家抱着小孩呢,说这句话的应该是自己。便迎着对方的目光,回给她一个歉意的微笑。正欲走,不曾想少妇怀中那个小女孩扭过头来,大概有两三岁左右吧,脸蛋才刚刚露出妈妈的肩。小家伙用黑亮黑亮的眼睛看着我,翘起嘴唇嫩嫩地说:对不起,妈妈不是故意的!

我不禁笑了。  

细小的一幕,如一个波纹,迅速在人潮中散开。我继续向前,一路回味着那一对母女的神情,不知怎地,心情极好。

想想,便觉得舒润、欣慰——为这座城市,为这座城市的女子们。我们这些看着琼瑶、三毛、张爱玲长大的70后,和那些看着木子美、韩寒长大的80后,以及看着郭敬明、跟着网络长大的90后,还有尚在母亲怀里看着喜羊羊动画片的新世纪00后,在城市的纷攘里,居然如此的融洽和谐、浑然一体,居然一样的大气、丰厚、时尚!

我不知道,西安女子这种前赴后继、源源流淌的美,是因了历史、文化的一脉相承,还是因为这座城市的潜移默化?

只想,西安因女子越来越美丽,女子因西安越来越文化。P4-P6

序言

杂文是暮色里的一枚响箭,散文是晨曦里的一曲心灵牧歌。所以写杂文需要思想的穿透力,丰富的学养与深沉的思考;而写散文更重情致的感染力,心境与性情的契合以及不期而遇的灵感。可是,在当今这个全民写作的年代,杂文、散文都已经失去了文学艺术的美学标准。很多“杂文”好像咀嚼乏味的口香糖随口吐痰一样弹射出来;很多称为“散文”的文章就像无香无色也无味的蒲公英伞花一样满天乱飞。

我做报纸副刊编辑几十年,每天都在看着大量的大同小异的作品,比如大量文章写母亲就是如何善良能干,做的饭好吃,写父亲就是勤劳沉默寡言,出言必睿智;写家乡就是田园风光、老房屋和热情的乡亲父老,放在谁的父母好像都是一样的,而那“家乡”似乎放在全国各地都可以,不知何处是“故乡”,也不知作者“故乡”是何处。被称为“散文”的文章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范式文章,每天邮箱都塞得满满当当。大量地看稿子并不是说有多么费脑子或者多么累,而是常常看得无聊乏味,可是再感到无聊乏味还得看,因为这是工作,是吃饭的饭碗。看稿子就像行进在沙漠里,总希望看到令人惊喜的绿色,或在一片荒芜杂乱的野草中发现一株别样清新的小花!

记得十年前有一天,整整看一天稿件,直看得乏味且头晕眼花还没选够版面需要的文章。临下班时随手又拆开一封来稿(当时电子邮箱和纸稿信件并用),说实话文章并不华美,文笔也不老到,甚至可以说很稚嫩,可读起来一股清灵之气扑面而来。其实好的散文犹如清澈的泉水,不是用添加色素、炭酸气泡或甜味剂勾兑制成的饮料。艺术手段固然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性情自然流露。为赋新诗强说愁,难免有人为娇揉做作痕迹,唯真性情能触动心灵,唯心境恰逢心情,心灵与心灵自然相通,便能引起共鸣,读起文章如多年知心故友不期而遇、邂逅相逢。艺术表现手段不足可以学习,艺术修养欠缺可以修炼,唯艺术感觉的天赋与灵感是与生俱来的。就像可以把塑料假花做的比真花还要美,但假花永远不可能像真花那样透着淡淡的馨香和生命的灵气。

也许一篇稿子见报激励了她写作激情,后来的来稿渐渐多起来,我后来又选发了一些篇章,有些还被《读者》《意林》等杂志转载,也就记住了她的名子“袁国燕”,有时又写成“袁国艳”,地址周至县邮政局。周至是老子写《道德经》的地方,也是白居易写《长恨歌》的地方。可是,近十年过去从未谋过面。直到市作协换届大会上还相逢见面不相识,相识才知是一位仪态万方的美少妇。虽说她才三十岁出头,却给我送上新出版的十几万字大作《尘埃花开》。文人们常常爱说“文如其人”,其实平时并不见得如是,可用在袁国燕的人与文上倒真是应了“人如其文”一样令人惊艳,我才知道她已从周至县调到了西安。一只文学的燕子飞进了古城,她依然边在邮政工作,边用心灵体验古城,边勤奋地写作,时隔不过一年多,又结集了这本写城市生活的散文集《亲密有间》。嘱我作序。

散文是感性,抒情的,最利于情感的表达、心灵的袒露。而生活却是因环境陌生而新鲜、因感触新鲜更易激发创作的灵感。正如她自己所言:“我穿着城里人的华衣,流着乡下人的血液,在密不透风的车流和人缝里穿梭,在生存向生活的台阶上迈进,在精神与物质的夹缝中挣扎。身体隐没在深不可测的人群里,精力耗散在如狼似虎的工作里,唯有心,潜伏在抚慰灵魂的文字里。”大都市的新鲜刺激、古城的文化滋养,心海里的浪花翻卷,情感世界波涛汹涌,于是,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体验和感受,撷取生活浪花涌成文字,便构成一篇篇一份执着揉和一份梦样情怀的散文。自由地抒写和情不自禁地低吟浅唱,将五味俱全的生活况味涂抹得如水墨花魂,芳心独醉的篇什宛若狐魅迷人心语,以云水禅心的蜕变抒写古城都市生活。

袁国燕的散文一直保持着她清新自然、恬淡自如、宠辱不惊,平易近人的写作姿态。兰心蕙质却又充满生活哲理和烟火气。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却如春雨无声润湿了读者眼睛。比如她在《初老》中写爱情:“感觉爱情如空中烟花,灿烂过后,是一地生活的碎屑。而亲情,是包容碎屑的大地。并且,能够把碎屑变成沃土,一切都会在土地里根深蒂固,茁壮成长。”比如她叹息美丽韶华易衰:“时光如水,无声无息浸透。一切不知不觉,却也不怨不忧。心里镜子一样清楚:昔日的美是真美,后者则是残美,或者是一顶祭奠美丽的桂冠。戴上它,能够让青春稀薄的女子,顶着渐枯的风韵,对曾经的自己,以及身边灿烂逼人的美女,不卑不亢,不争不嫉,淡淡地笑着,远远地看着。看似波澜不惊,却又暗流涌动。”特别感人的是写到父母:“渐渐地,看望父母的次数越来越多,不再急急来匆匆去,而是放下浮事,安坐在小凳上,笑微微地,看他们的驼背、白发,浊眼,听他们唠叨身体,啰嗦家事。希望他们,好好地。”

真情流露时宛若一湾汩汩流淌的小溪,虽然清浅却流长韵远,总能让温暖淌入心怀,点滴中见一种情愫,一念凄苍,似乎还有一丝淡淡的神伤。袁国燕《好好蜗着》写在县城时住宅宽畅舒适、城市生活蜗居逼仄对比时感叹:“生活如魔鬼,总是让人一步步滑向平俗,而且是不知不觉地,心甘情愿地。现在,激情钝去,爱情寡味,烟火熏浮。30多岁的我,携家带口,用柴米油盐爆炒着日子。”作家对生活执着但自我感觉并不是那么良好,心里总是若有所失的丝丝怅惘。这种惆怅的心境是少妇以优雅穿透岁月的美丽,是人间烟火气息催开生命中的一朵兰花。

这部散文集分“西安女子”“温泉水祸”“钟楼邮局”“上学路上”“可爱可敬”五个小辑,西安女子是以女性眼光看古城女子,因为在作者笔下“城市是属于女人的。城市不能没有霓虹,更不能没有女人。女人是城市最大的诱惑,城市也是女人最美的霓裳。”(《高跟鞋的胭脂泪》)温泉水祸是城市生活的顼事、钟楼邮局是她工作的地方,“可敬可爱”主要写文坛交往琐细与作品赏析。即使理性文章评析也无不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作春暖花开、桃花流水式的叙说,而不是生硬的评论。她的散文都是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她的散文形式短小灵活,如心灵磨砺分娩出的珍珠。她笔下的生活并不是酒一样散发浓郁醇香,而是略带苦涩味的一杯清茶,品味过后却带一缕幽幽淡淡的清香。她的灵感如早晨的露珠,是来自湿润内心的晶莹,或若一闪而过的草萤,虽非灯火却发出一星属于自己的光亮。

她的散文写作是十分勤奋刻苦的,而写作状态却是自由舒展的,正如她所言:不能舒展地活着,就要舒展的写作,放飞自由的心灵。对大都市热闹繁华的诸多诱惑,她不是自诩清高地、顽固不化地抵触或抵御,而是沿着平淡而纯真的轨迹融入都市生活。像从乡下移植到都市里一棵树,在陌生的土壤里扎根,枝杆新生一片醉人的芳馨绿荫。同时以散文发出自己内心的呼唤,所以能从普通的生活里发掘出惊喜与诗意,也发现普通而永恒的哲理。像一位对生命感悟很深,理解也很透的精神贵妇,时常怀有一丝惆怅与几分悲观,展示出来的却是容易感染人的乐观情绪,和一种达观的情怀。

袁国燕的散文是属于那种大味必淡的好散文,是作者与读者心灵的对话,或如闺密间的交流。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大都市里虽然红尘滚滚,却也是四季花开,散文得天独厚更容易自由抒写,更能贴近迷离心灵,吻合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时刻变幻着的时代。在《亲密有间》里,她与同处于这个时代的读者,同怀素心、拥抱春天,共品茶韵、同鉴花魂,在荒芜的心田开垦一片翠莹莹的绿洲。

2012年4月8日

后记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成为家乡人眼中的城里人了。

可是,我从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城里人。先后几次被借调到省城工作,就只是工作,期满就回,不磨蹭也不留恋。不是不爱城市,只是县城的根太深,深得对城市没有一点点幻想。几次来,又几次回,不留一片云彩。

然而,时光流转,机缘巧合,几年以后,我还是来了。这次,是跟随着一纸调令,顺顺利利地来了,犹犹豫豫地来了,也永永远远地来了。西安终究成了我的城,我终究是西安女子。也许,这是命中早就注定的。

顺利来自于领导的认可和提携,犹豫来自对城市的迷茫和未知。我知道,舍弃家乡优越和舒适的生活,很难。在没根没底的城市白手起家,拖家带口,重新扎根,更难。我是个安于现状的人,忽然要打乱秩序,重新洗牌,我没有足够的勇气和底气。我怕生活从此要滑向生存,我怕自己负荷不起,会后悔。

后悔与不后悔,好与不好,都是后话。也许只能等到十年、二十年,甚至老了才能下定论。得先把眼前的事做好,把眼前的生活过好。工作、写作、安居、育子。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落实起来,却哪一个也不简单。尤其是对一个迁进城市的人像移植的一棵树一样,得在陌生的土壤里倾力扎根,才能新生,才能折腾出一片安身立命的绿荫。

于是,我穿着城里人的华衣,流着乡下人的血液,在密不透风的车流和人缝里穿梭,在生存向生活的台阶上迈进,在精神与物质的夹缝中挣扎。身体隐没在深不可测的人群里,精力耗散在如狼似虎的工作中,唯有心,潜伏在抚慰灵魂的文字里。

我和城,日久生情,但始终亲密有间。

城时代,给了我第二种人生,给了我脱胎换骨的生和痛。我是伪城主,更是城奴。但骨子里却并无奴性,因此,总是想救赎自己。

于是,阅读。这是真正的内心需要,不是休闲的点缀和浅浅的翻阅;于是,写作。不再断断续续,忽隐忽现,是心海里前赴后继的浪花。在胸中汹涌。这些浪尖上的文字,是我向城市的一声报到,是一个小女子的城蜕变。我写故我在,而我写或不写,城都在。不会因为一个普通的女子而改变什么。

但我还要写,我只有写。

哲学家卡夫卡说过:“我写作,是为了缓解我与现实的紧张关系。”

坦白地说,现实比我想像的残酷。城生活喷薄出的欲望火花,时时都在灼伤着我。一个靠死工资吃饭的人,一个要白手起家的人,一个渴望自由和优雅的人,不可能活得舒展。但活得比从前饱满,却是事实。不能舒展地活着,才能深刻地写作。我想,这也许才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才是一个作家应有的磨砺。有道理也罢,自我安慰也罢,至少,我懂得了自己想要什么。

唯有这样我才能和汤达姆一样,在死的时候,可以说,活过、爱过、写过,就足够了。

唯有这样,我才能融入秦砖汉瓦的余韵中,嵌入唐塔明城的厚重里。用键盘的跃动,用思想的锤子,敲响心中十三朝古都的晨钟暮鼓。

倏忽间,进城已经三年多了。三年,一千多个日夜的亲密,足以让一颗心和一座城由对立到和解、再到和谐。

至今还清晰记得,我离开周至时,西安市作协副主席、周至县人大原主任张长怀先生所题赠言:“君无周至,难有今天。花开二曲,果结长安……”字里行间的挚情真谊,让我常念家乡,常惜文缘。如果说《尘埃花开》是家乡周至滋养出来的花,那么,《亲密有间》就是我在古城长安结出的青涩的果。虽不鲜亮可人,但浸满了坦诚的汁液。算是给我的城、给所有关心、关注我的人一个交待吧。  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个个感动并影响我的人。在我迷茫、纠结、迷失方向的时候,给我电光火石般的启迪和点拨。畅广元老师说,生活中要啥有啥,是不会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的,正因为活得不舒展,才会激发出好的作品。雷涛老师为我题字时写道:打开青春的文学翅膀,自由飞翔吧。吴克敬老师说:写文章一定要创新,只有把自己做强了,才会获得更高意义的自由。郭兴文老师说:如果你是一只鹰,当然是孤独的,只有麻雀,才会成群叽喳……

最后,我要朴朴素素地说几句感谢的话:

感谢古城,给了我体验和阅历;

感谢老师和文友,给了我阳光和动力;

感谢市文联和作协,给了我舞台和机会。

没有这些骨肺里的感谢、感动、感恩,就没有我的今天。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亲密有间/西安市签约作家资助出版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国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29844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6
出版时间 2012-10-01
首版时间 2012-10-01
印刷时间 2012-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5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