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是孩子自我认知的形成期,同时也是决定他今后读书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喜欢读书的孩子,即使他眼下的成绩不出众,将来也会做出一番成就。从零开始,黛碧·米勒编著的这本《让小学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40个方法》有40个基础方法帮助家长和教师轻松培育孩子的语文素养,让好的阅读习惯伴随孩子一生。
图书 | 让小学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40个方法/常青藤先锋教育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自我认知的形成期,同时也是决定他今后读书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时期。喜欢读书的孩子,即使他眼下的成绩不出众,将来也会做出一番成就。从零开始,黛碧·米勒编著的这本《让小学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40个方法》有40个基础方法帮助家长和教师轻松培育孩子的语文素养,让好的阅读习惯伴随孩子一生。 内容推荐 《让小学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40个方法》是美国“小学生快乐阅读教学系列”创始人黛碧·米勒老师根据她三十多年丰富的一线教学经历以及对于阅读课程细致的研究和体会,凝练出了40个易操作的实用方法,这40个方法朴实而又充满智慧,层层递进、相互补充,给长期以来缺乏专业性、科学性阅读教学指导的教师们以巨大的能量,帮助教师们乃至家长们引领着孩子步入神圣的阅读殿堂,学会阅读并且真正爱上阅读。《让小学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40个方法》让你相信:不论生活在哪个国家,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以及卓越的阅读能力的获得都将是孩子们一生最大的财富之一。 目录 序言 小学一年级,阅读开始了! 第1章:小学一年级的阅读原则 方法1:设立迷你阅读课堂 方法2:老师“逐步放权”,培养孩子独立阅读 方法3:外围突破,获得孩子的心 方法4:学生信任老师,老师也要信任学生 方法5: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方法6:提供给孩子稍高于他们阅读水平的书 方法7:让阅读与孩子的真实生活建立联系 第2章:小学一年级阅读习惯的建立 方法8:用嘴巴阅读,大声朗读 方法9:从一个人阅读到大家一起“阅读” 方法10:建立对于词语的视觉认知 方法11:让孩子自己决定阅读什么 方法12: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 方法13:充分利用书籍 方法14:了解学生万岁 方法15:注意使用精确的教学语言 第3章:具有无穷想象力和好奇心的时期 方法16:阅读大师也是联想力大师 方法17:与书中角色建立联系 方法18:全方位运用图式:打开大脑中的思想文件夹 方法19:从歌词和诗歌学起:创建感官影像 方法20:创建心理图式 方法21:设立“读书俱乐部” 方法22:提问,问出你的思考 第4章:培养孩子的深度思维 方法23:形成阅读推理 方法24:对生词含义的推测 方法25:对文本做出预测 方法26:实验戏剧化地表达 方法27:答案的寻找 方法28:问题网络 方法29:聆听他人的问题 方法30:设立“好奇箱” 第5章:进一步拓展高层次儿童的阅读能力 方法31:探索并学习非小说类文学作品 方法32:示范“小说类”与“非小说类”文学作品的差异 方法33:让孩子留意自己学到新知识后发生的变化 方法34:“特征笔记本” 方法35:查找特定信息 方法36:综合考量图书信息 方法37:“画”出思考 方法38:复述所读之书 方法39:让孩子相互之间推荐书籍 方法40:师生、家长共同学习 附录 常见问题解答 试读章节 方法7 :让阅读与孩子的真实生活建立联系 所谓阅读行为,也就是阅读者所做的可被观测到的事情──作为阅读者,我们会有意识地从事一些行为,以期与我们的生活建立联系。不妨将其视为我们所坚持的习惯,譬如,记录我们希望阅读的书目列表,向朋友推荐图书,参加图书小组,又或者用纸夹、书签和即时贴标记我们的阅读进步。 而我们刚刚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大多数孩子其实都是不会阅读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孩子们从步入学校伊始逐渐养成阅读者所坚持的习惯,首先我们就要让他们知道这些习惯具体是什么。教师应该外显地予以简明易懂的指导,指出阅读者会怎样做,并且给孩子们在真实环境下使用真实图书亲身实践的机会。只有让孩子们明白阅读者做什么,他们才有能力去学习如何做。 讲解阅读行为的第一节课可如下开场:“同学们,通过和你们聊天以及与你们的家人通信,老师了解到,大家都希望在这门课上学会阅读,没错吧?好的,实话实说──我最喜欢的就是教小孩子如何阅读。我感觉到,你们和我认识的其他孩子有很多相似处,那就是你们已经知道很多关于阅读的知识了。让我再解释一下我说的话吧。你们先在头脑中想象一个爱读书的人。想到了吗?很好。现在,你知道这个人很爱阅读,你看到他正在做什么呢?你知道这个人作为一个阅读者是什么样子的吗?” 孩子们会纷纷给出答案: “他们会举办读书俱乐部,我妈妈就是这样!” “他们总是去图书馆,借一大堆图书。” “他们会读很多特别难的东西,就像我爸爸,他会读报纸、读书, 还会读他单位的文件。” “他们读的书特别多。” “果然不错!”我对他们说,“你们果然非常了解阅读者的行为! 我会将你们的话记录在这种长纸条上,再贴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会忘了这些话了。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来做一些调查──大家要仔仔细细地观察你提到的那些阅读者,看看他们还做了什么事。然后我们再看看能有哪些新收获。” 临近周末,后面黑板上已经贴满了纸条。孩子们和我发现,阅读者 ◎“ 会谈论书籍、交流思想”。 ◎“ 彼此之间互相推荐书籍”。 ◎“ 询问与书中情节相关的问题”。 ◎“ 跟朋友们一起读书”。 ◎“ 彼此之间互相交换书籍”。 ◎“ 边读边指书上的词”。 ◎“ 重温读过的书”。 ◎“ 买书”。 ◎“ 读出声来”。 ◎“ 大笑,哭,微笑,皱眉”。 ◎“ 大声朗读”。 ◎“ 使用书签”。 ◎“ 读完一本书之后,再读新的一本”。 ◎“ 在即时贴上做笔记,贴在书上”。 ◎“ 观看插图,读上面的小字”。 ◎“ 特别快地读”。 ◎“ 慢慢读”。 ◎“ 在字典里查词”。 有些孩子非常注意读书的地点,他们坚持也要记录这种信息(贴在黑板的另一边)。那么,阅读者在哪儿读书呢? ◎ 在床上。 ◎ 在树下。 ◎ 坐在走廊上。 ◎ 在花坛边。 ◎ 在被子里。 ◎ 在学校。 ◎ 看足球赛时。 ◎ 蹲在马桶上时。 ◎ 在飞机上。 ◎ 在书店里。 ◎ 在收银台前。 ◎ 在车里。 ◎ 排队时。 ◎ 坐在沙发上。 ◎ 坐在一个大红椅子上(我感觉我们这简直就是写了一首诗 !)。 了解了这些后,我就会开始向孩子们具体示范阅读者的行为, 并且共同讨论其原因何在。比如说,有一天我和学生们讨论阅读者在读过一本书之后会做什么。经过讨论和归纳列表,我们发现:他们可能会暂停一段时间,对一些重大思想进行思考;或者重读这本书;或者选一本新书;或者与朋友讨论这本书;又或者与朋友共同读这本书。我们还推测了(并且马上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他们这样做背后的原因。譬如,之所以选择重读,也许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书中思想;也许是为了欣赏优美的语句;也许是为了读书俱乐部上的发言做准备;更有可能仅仅是出于对这本书的喜爱而已。 鉴于阅读行为的范围实在太过宽泛,因此我会从中遴选出那些最重要的进行教学──亦即那些我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应该用心练习的行为。我会将自己的精力和学生的精力,都花费在这些工作上。 我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为何要花费时间示范并练习阅读行为呢?我认为,这些工作: ◎ 为一个阅读环境的塑造奠定了基调。 ◎ 让学生明白分享自身所学乃是一种责任。 ◎ 凝聚集体──大家共同调查、学习并实践阅读者的所作所为。 ◎ 为孩子提供一个了解自身学习状况的机会。 ◎ 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 趁早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并建立信心。 ◎ 传达出如下讯息:“你很聪明,我相信你能做到。我会先给你示范。” P41-45 序言 小学一年级,阅读开始了! 此时此刻——终于——时间到了。黄、橙、紫、绿的磁性字母贴在校门口的欢迎展架上,拼出了“欢迎一年级同学入校”的字样; 我的办公桌上,摆放着新学年的学生名册;我的目光捕捉到了黑板上的一行字:“亲爱的一年级学生们,欢迎升入一年级!你们将会很享受一年级的阅读生活的!爱你们的,语文老师。” 这是开学之前最美妙的24小时,我在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这些即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校门的孩子们生命中的第一个正式的语文老师,我应该怎样帮助他们打开阅读的大门,让他们成为一个个热爱阅读的孩子呢? 阅读的意义 我的同行们可能会注意到:越来越显著的情况是,语文阅读教 学不再是必修课中强调的条条框框,而是能带领我们实现远大理想的具体内容。而其技巧和策略,则是引导步入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在主动接触阅读内容的过程当中,理解作品意义、增长自身对世界的认知,让阅读真正成为他们生活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具。 在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之初,我就秉持着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阅读是有意义的”。如今我已从教近三十年,我仍然认为这一观点非常正确,因为它带来的是大家对于阅读理解技巧和策略的重视; 是即便随着年代的变化,仍能被当代视为衡量语文素养的最高标准的工具。由此可见,在教导这些最年幼的儿童阅读的时候,“有意义” 仍然是重中之重! 那么,如何让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爱上阅读呢?我发现,指导我进行阅读理解教学工作的原则,恰恰也是指导我从事其他工作的原则:确保学生和我自身都对当前所进行的工作了如指掌——了解为什么这项工作是重要的,要完成它我们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时间规划,以及他们的学习、思考和成长初现端倪的时机;从孩子们承担起学习新事物和重要理念的责任的那一刻起, 就充分地信任并支持他们。所有这一切都让我能够以自己所笃信的原则为基础,做出深思熟虑的决策。 作为教师,我们充分了解自己工作背后的理论,我们的行为与信念相互契合,而且我们还能够清晰地说明我们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让其他人非常信服。学期之间,总会有家长问我:“你是只教孩子们认字还是也教其他的内容?”因为我脑海中已形成的关于阅读教学的这些具体方法,家长们的这些问题已经难不住我了。我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我的答案不再模棱两可,我的行为不再犹豫不决,我的态度也不再避重就轻。我不会再为了迎合他人而说话。我的头脑清晰、信心十足、沉着冷静,即使与“自己”意见相左, 家长们也会欣赏并尊敬一个“精通自身业务”的老师。 从一份重要报告中获得的启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美国诞生了一份专门针对阅读者行为习惯的调查报告,即由皮尔逊、多尔、杜飞和罗勒于1992年所做的《流利阅读者之调查》报告。研究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试图探究阅读起来很流利的人如何理解文本,而阅读不流利的人为何无法理解文本,以及通过哪些手段可以令初学者迅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就该报告而言,皮尔逊等人明确指出了所有年龄的流利阅读者在意义构建过程中所使用的策略,他们进一步建议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来推广这些策略。 具体而言,该报告认为,一个积极主动、深思熟虑、精通阅读的人在理解文本的过程中会使用如下策略: ◎在阅读文本之前、之间、之后皆会调用先前已有的与文本相关之知识。 ◎在阅读文本之间和之后会创造出视觉以及其他感观通道的影像,通过文本之中的线索归纳总结,进行批判性地推理,并给出独到的解释。 ◎就自身、作者以及正在阅读的文本提出问题。 ◎寻找文本中最重要的思想和主题。 ◎对所阅读过的书籍加以综合考量。 将这些策略用在我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即我会开始转移自己以往在阅读课堂上的关注点:以前如果有人问我课堂上要做什么,我会说“推理”,或者“综合考量信息”,又或者“提出问题”。但是现在如果有人问我课堂上主要做什么,我也许会说:“我们会综合考量一个周期内学过的所有信息”或者“我们要建立起世界其他地区人类是如何生活的知识背景”又或者“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是——读者会如何提出并解答问题,确定文章主旨和重点,并综合考量各方面信息,借此达到通达阅读文本及其材料之目的。” 阅读的技巧与策略 为了能够让儿童主动阅读文本,理解作品的意义,并进一步对人类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技巧与策略乃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所谓策略,即学习者如何灵活使用具体的步骤,更加明智地处理与自身相关的恢宏且重要的信息,努力成为学校、社区乃至更大范围内一名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美国的《教育共同核心州级标准》就曾针对阅读素养这样写道: 的确,这里所说的过程在幼儿园时代就已开始了!从幼儿园开始,学生就可开始学习如何成熟地进行阅读,如何去努力地“与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和信息文本建立起广泛、深入且思考周详的联系”。为了能够让孩子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我们必须教授给他们必要的工具知识,这种需求已前所未有地迫切,难道还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吗? 虽然对于各种标准来说,人们的关注点都在于“结果”,而非“方法”——如此,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重担,就落到了语文教师的肩上。那么,在一学年的学习周期中,如何有效传授阅读技巧和策略,让学生们爱上阅读呢?首先,我们需要从总体上构思蓝图。教师应该问自己以下问题: ◎我希望孩子们在十年之后能够从我的阅读教学课程中理解、回忆起哪些内容? ◎为什么本次学习非常重要? ◎哪些核心问题能够引领我们——我们的热切期待与透彻理解的灯塔矗立在何方? ◎我们的长期目的/目标是什么?知识相关的目标,策略相关的目标,测验相关的目标这三者之间的比例是否均衡? ◎学生在主动阅读文本内容、了解作品意义、加深理解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哪些方法和策略? ◎学生如何才能够表达出他们的理解程度? ◎我如何在此学习期间将阅读、写作、聆听与演说的标准结合起来? ◎我所掌控的时间有多少?具体是几天?(在日历上将最后一天标画出来,从该日开始向前制定计划。) 这些问题乍看起来也许会令人感到抱头缩项,不过,请跟随我!接下来的整本书,我会向读者们一一展示这40个教学方法和操作要领。 我一直在寻找——相信你也是如此——寻找那些能够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书籍、新方法。所以这是我在这本书中重点要介绍的内容,而在本书的末尾,我还列出了关于阅读课教学的一些常见问题,这些也极有可能就是你们常会一起谈论的话题。 设计语文阅读课是一项具体的工作,在当今的大环境之下,语文课中阅读教学的开辟已经成为越来越必要的趋势,阅读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最主要的途径,其教学成果是直接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挂钩的。教师的确需要根据自己对于阅读的理解以及对学生当下阶段的认知水平,确定讲授阅读理解的最佳方法,这将令孩子们持续受益。我们每一学年的课程标准需要放置在真实的教学和学习的背景之下,不能仅被视作一张需要单独传授的技巧清单。 这是一项随时间推移而愈加复杂的工作——揠苗助长对孩子无所帮助。因此,让我们放慢节奏,思考一下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深呼吸,保持冷静,去教书育人,做最好的自己。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此过程中助君一臂之力。 祝你阅读愉快! 黛碧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让小学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40个方法/常青藤先锋教育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黛碧·米勒 |
译者 | 黄蔚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530758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36 |
出版时间 | 2014-04-01 |
首版时间 | 2014-04-01 |
印刷时间 | 2014-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 |
CIP核字 | 2014023195 |
中图分类号 | G622.46 |
丛书名 | |
印张 | 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0 |
宽 | 155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京权图字:01-2013-5436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