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阶
内容
编辑推荐

焱阳所著的《九阶》的语言既成熟老道又流畅明快。焱阳的语言在心里脑海想必是液态,或是气态。在流动,且翻滚;有气韵,含情味;带故事,富情致。待到从内里淌出,就砰、砰、砰地弹出来,立刻凝结成了晶莹、清亮和透剔。她写出了一群无病呻吟的红男绿女。他们饱食人间烟火却装作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崇尚“毫不利人”却扮成天下系于一身。他们或她们是一具具没有思想的高蛋白,如此而已。

内容推荐

焱阳所著的《九阶》讲述杨以珊,董汋约,欧阳晴,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子,三份不同的职业。精明能干却好善乐施的律师杨以珊离婚情变,却因此遇见了董汋约和欧阳晴,一个是被香港富商包养的金丝雀,一个是暗恋别人至今单身的儿童心理师。《九阶》中心灵感应使她们碰在一起,使命让她们为了不同的目的到了同一个地方。而她们三人的这次“本不应该”却避免不了的碰面,将发生意想不到的事……

目录

读焱阳的小说之三言两语

卷首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未

爱焱阳就是爱生活

繁花·游离

后记

试读章节

夫妻两个五一放假都不休息,如千万上海精英那般。

周南忍不住开口:“边吃边看书最伤胃。现在旁边没有陌生人,你大可不必显示名牌律师的高效率给谁看。”

杨以珊并没有抬起头来,只冷冷回道:“我的胃好得很,比起某些怪异得大早要吃蛋炒饭的人,不知健康了多少。”

周南轻轻笑,“你抱怨了五年,也做了五年一一累不累?”

杨以珊答:“很荣幸你还知道是我在为你做蛋炒饭。”

周南放下饭勺,喝完蜂蜜水,末了咕噜咕噜涮涮嘴。

妻子皱皱眉:“我说过许多次,这个习惯会让同桌吃饭的人恶心。周南你进城很久了,怎么陕北老农民的习惯还是改不掉?”

周南不以为然地哼一声,“只要是个中国人,往上数三代,总与农民脱不了干系一一你骄傲自大过头了吧?”

杨以珊放下牛奶杯,收拾一下报纸,这才正眼静静看一眼丈夫,“叫你失望了。往上数三代,我们家也还是律师;另外,我可没有侮辱农民的意思,骄傲自大的是那些把恶习当个性的白痴。”

周南脸一沉,“你骂谁?”

杨以珊仍旧静静看着他,“每次开场的人是你,吵不过翻脸的也是你:有这点时间,还不如赶快去换衣服。五分钟后如果你还不下楼来,我就把车开走,你自己打车去公司。”

周南悻悻回到卧室,重重摔开衣帽间的门。

这个恶妇!

如果杀人不用偿命,他一定会亲手扼杀她,并且慢慢欣赏她临死前的惨状。

他开始系袖扣。

不不不,他不必为这恶毒的想法感到惭愧。杨以珊,是这世上最惹人厌恶的女人,是二十一世纪的泼妇新代表。他不能明白自己当年为何会娶她,还曾为能娶到她而兴奋不已。

发神经。被爱冲昏头脑的男人与白痴没两样。  右手袖扣始终扣不上,周南气恼地扯下它,发现是妻子送给他的一对Tiffany。

他索性狠狠地把另一只也扯下来,甩进墙角,心下暗爽。

名贵有个屁用。像杨以珊一样,名贵,却叫人难以忍受。

周南换过另一对简单的袖扣扣好,抓起西装外套下楼。

杨以珊已经坐在副驾驶座上,正在讲电话。

“……你请何太太等多半小时,我很快就到。对了,编号1573的档案袋,请先拿出来放在我桌上。”

周南绑好安全带,发动车子。

公事公事公事。沉湎于公事的女人,比沉湎于家长里短的女人更面目可憎,虽然赚的钱不见得有多多,但女人一旦月薪数万,便立刻嚣张起来。

他瞟了杨以珊一眼。

当然她并不是真的面目丑陋。

她剪着干净的贴耳短发,面庞似白玉,嘴角略往上翘,与对于女性而言过于坚硬的下巴配在一起,反而显出一种漫不经心的俏皮来。

可惜这张看似俏皮的嘴巴,却很少讲出俏皮的言语。

杨以珊是一个精致、精确,又精通很多领域的女人。

周南时常想,无怪乎贾宝玉宁娶整日泪流戚戚的林妹妹,也不要小惠全大体、八面玲珑的宝姐姐。

过日子又不是打仗,谁受得了一个:Mrs.Knows An每天在旁边耳提面命指挥战斗。

当下他不由自主喃喃道,“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杨以珊却轻轻笑了一下,“我哪有薛宝钗那样聪敏伶俐,过奖过奖。”

你看你看,周南窝火至极:他懂得的她全懂得,他不懂得的她还是懂得,简直活不成。

接下来的行程,两人再无言语交谈。

周南想起与杨以珊度蜜月时的一段对话。

那时知道桑托瑞尼岛的人不太多,航班也少,两个人转了N次机场才飞抵目的地;但是矢志不渝,像是去到桑托瑞尼岛度蜜月婚姻才完整似的。

一个傍晚时分他们终于站在爱琴海边,双双惊诧于海水之美与蓝。

杨以珊问:“知道爱琴海为什么格外的蓝?”

周南尚记得那时自己仿似很博学,“伊卡勒斯向往太阳神阿波罗,穿起蜡做的羽翼,飞向天空,结果太接近太阳,反而融化了翅膀,掉下来溺死在爱琴海中。”

那时杨以珊道:“所以莎翁说得好一一‘人啊,为什么要去爱那些令自己不高兴的事物?’”

周南吻一下爱妻手背,调笑道:“杨以珊小姐,那你为什么爱我?”

今天周南仿佛还清楚听到她回答得坚定而温柔的声音,“因为爱你令我高兴。”

因为爱你令我高兴。

他再瞟一眼旁座的杨以珊。

她一丝表情也无,权当他是司机似地目视前方。

谎言。谎言。谎言。

杨以珊,你爱我,是因为我懂得赚钱,又舍得在你身上花钱;你爱我,是因为我愚钝老土,方显得你聪慧博学。

神思恍惚之间,周南差点错过了高架路的下匝道。

他急急地将车切向右侧,岂料后方车速也够劲,眼看就要闯祸,他索性给一脚油门,可是右侧车道上原有的一辆吉普不客气地撞上来,周南的手几乎从方向盘上震脱。

他只听得妻子一声惊呼。

周南一背冷汗,待车停稳,一迭声问,“以珊以珊,有没有受伤?!”

杨以珊稳定一下情绪,答:“没事。可是车门应该撞到了。”

周南吁口气,“人没事就好。”

这时却见那辆吉普的司机下车走过来。

他的目光好像顿时被粘住一样。

好一个可人儿。

蜜色皮肤,鬈发长且自然,嘴唇玫瑰花瓣般娇嫩;身穿吊带的金色丝织长裙,裙袂层层叠叠,似雾似烟,脚踩一双金色平底凉鞋;整个人从头到脚除去一条不起眼项链外再无饰物,却似金光四射。

这个可人儿此刻有些愠怒,双手拎起裙摆,举脚朝周南的奥迪车轮踢一下,“还不滚下来?”

她的脚踝和锁骨一样性感妩媚。

她的声音似银铃般悦耳。

她的神情像婴儿那样可爱。

周南赶紧下车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们开车莽撞。”

女郎眯眼看看他,又看看还在车内的杨以珊,“人没事吧?”

周南猛然醒悟:“你呢?你没有事吧?刚刚你才是最危险的那一个。”

女郎轻轻瞪他一眼。

周南仔细看她的车,左边大灯报废,伤得不轻。

他掏出钱包,“大概应该赔偿多少?”

女郎耸一下肩,嘟起嘴,“我不懂车,完全没头绪。”

不懂车,开的却是保时捷。

周南又掏名片,“这样,你拿着我的名片,修车用了多少钱,请把帐单寄给我就行。”

可是见鬼了,名片夹居然不在身边。

杨以珊从后面过来,“这位小姐,我叫杨以珊,这是我的名片。我先生开车莽撞,对不起。”

女郎又眯起眼看看她,笑一笑,却说了一句很怪的话。

“原来你真叫杨以珊。”

杨以珊愣一下,“你听说过我?”

女郎却说了一句更怪的话,“幸好你没受伤……怎么每次总有大灾小难。”

她回头看看自己的车,又回头看看以珊,“我会把帐单寄到贵公司。好了再见,我们再不撤离现场,警察可就要来了。”

周杨二人目送她率先离去,才重新上车。

周南讪讪地:“还好只是钱的问题。”

杨以珊却默默的,眼向窗外,似心事重重。

她刚刚可能吓得不轻。P2-6

序言

读焱阳的小说之三言两语

钱定平

焱阳,湘妹子,也有吾乡湘女的特点:漂亮、热情、健美而多才艺。焱阳从我游,很谈得来。焱阳学理工科,原在某大企业供职。等到在上海立足后,马上把家乡的父母亲接到上海奉养。就这点,我对这女孩子就肃然起敬。这小女子收入想必不菲,却忽然写起了小说来,时常把她写的小说给我看。焱阳在极繁忙而多竞争的工作中,居然能够抓住余暇,致力文学创作,令我惊艳。

西方大饭店里悬挂的大都是著名人物给老板的作品,中国大饭店里悬挂的却是政界人物和老板的合影。两者都是炫耀,但炫耀物就是这么不同:

一是炫耀艺术,一则炫耀权术。艺术多少能够使人升华,权术至少可以使人圆滑。

这是今天中国现实的一则隐喻。

焱阳笔下的人物以年轻的职场女性为多。想来,作家对这些人物了解得十分透彻,描写得入木三分。在我看来,小说的主人公是一群切牛排、吃明虾、喝红酒的风筝。吃喝惬意之余,像风筝那样高高飞扬,也像风筝那样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为了给焱阳写一点评语,我阅读了一些最近西方女性作家写女性的小说,有英(奥弗冷Catherine O'Flynn)、美(布仕奈Candace Bushnell)的,也有德(林特Hera Lind)、法(瓦格纳CharlotteWagner)的。觉得林林总总的女性人物中西对比,完全是“性相近,习相远”。

“性相近”者,在一个个男性为主的社会里,小说的女主人公们都急切地想实现自己的价值,有时不顾一切。其实,到头来也都摆脱不了男性那只“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如此描写市场经济);即使是让许多男性都拜倒在影视明星的石榴裙下,内里也一个样。  如此相象。我颇惊讶,觉得中国真是三十年走过了人家一、二百年。可是——

可是,匆匆忙忙之间要赶路,必定急躁。中国这些女人少了一点怡和,多了几分浮浪,自是必然。这就是“习相远”了。看来,要“性相近,习亦相近”,真正达到现代,而不是虚拟的“后现代”什么的,中国和中国人还有很长的路……

这是焱阳小说为我们描绘的众生相,也是焱阳小说给我们留下的启示录。

焱阳的小说好像要给整个中国测量血压。她让小说的主人公们尽情表演、拼命加速、死命张扬、以极高的速度奔跑,无所不用其极。于是,中国的一部分血压升高了,但只是很小一部分。小得血压升高,大中国也不会觉得。

他们以小时百里的速度狂奔,姿势却绝对没有每小时跑100公里的猎豹那么壮观,天差地远。焱阳的小说里的人们不是美丽壮观的动物。他们只是一种如同刮风下雨那么样的自然现象,人文内涵非常稀薄。这是焱阳的目光如炬之处,她不粉饰,虽然她笔下也有炙手可热的美容师。

这些精英人物在中国今天所占的分量是无足轻重的。

他们仅仅是作家心目中的统计数字——一种对于作家自己能力的某种统计。

焱阳的小说让我想起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流作家,强烈地想起。甚至,就像我十一二岁时,刚刚发现家里一本冯沅君或凌叔华的小说,而沉醉其中阅读起来的场景。中国新文学运动从地底下呼唤出来一大群女作家,我那几年课外阅读都献给了她们,如饥似渴读了。只是不喜欢苏雪林、庐隐、萧红,更讨厌同乡而且有亲戚关系的丁玲(蒋冰之,我母亲属于蒋氏家族)。到了初二,就把女作家全部读完了,从此不再看了——觉得她们浅,哼哼唧唧,无病呻吟。  焱阳的小说拥有冰心、庐隐、凌叔华等女作家的腹笥,却剔除了她们的青涩;焱阳具备她们的才华,却免除了她们的苦涩。焱阳甚至没有苏青的过度直率或丁玲的文化无知。

但把焱阳跟张爱玲相比是危险的,她没有那份可怕的老成和冷漠。

但可以读出,她与上面这些名字一脉相承;焱阳有着她们的文学血脉。我惊异,焱阳完全没有这些女人的家世或经历呀!文学的传承难道另有隐秘的孔道么?为什么这么个看来并不桀骜锋利、也没有城府的白领女郎,居然能够占有超过她的存在的阅历,并且把个人的简单阅历极有可能转化成为众人的热烈阅读。

焱阳的小说有许多奇思妙想,例如,把霍金(天才天体物理学家)与盖茨(亿万富翁)两个偶像集中于一个加入了美国籍的中国人慕容风身上,文章就可以顺顺当当做下去了。反正,霍金与盖茨这两个人的奇闻逸事很多,尽可摘取照搬。

焱阳的小说营造了一个又一个虚拟的美好世界,焱阳要人相信故事里的人物全都是美丽的、美好的。这是一个又一个最多只有“小恶人”(例如, 《呼酒上琴台》里的杨贝隆)的理想乾坤。可是又可惜,这种世界并不属于今天的中国人。这种虚拟手法令人想起存在主义,·想起萨特的“自欺”(mauvaisefois)!存在主义在中国并不盛行,但是,焱阳的小说却有望率领读者达到这个高妙的哲学境界。

焱阳的深刻之处,是她写出了一群无病呻吟的红男绿女。他们饱食人间烟火却装作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崇尚“毫不利人”却扮成天下系于一身。他们或她们是一具具没有思想的高蛋白,如此而已。我觉得他们一丁点也不可爱。

从某方面看,焱阳本人却是非常可爱的。她跟她的人物一样,都有一种“蜉蝣心态”,恨不得一个早上把所有美事都过完,写尽。这是当前社会的“蜉蝣心态”,也是时代的“蜉蝣做派”。

这也正说明了,作家焱阳与她的时代是丝丝入扣紧密联系着的。

中国青年小说家缺乏两种素质:人世间的人文和人世间的阅历。

前者不是理论探讨,不是演讲何谓人文主义,而是对于人世间的终极的人文关怀。我们读西方小说,看西方电影,不管人物如何乖张甚至坏蛋一个。到最后,总有人文的灵光一闪,能够催人潸然泪下。大部分中国的电影却达不到;中国今天很少有催人泪下的电影。中国电影在酒席宴会上吃得大打饱嗝,乱喷酒气,哪还会有泪腺机制?

这一切说明了,人文精神不能通过揣摩技巧或观摩剧情等低级行为来模仿。

文学更是如此,人文精神要从心底里透发出来。是母牛挤出来的必定是牛奶,无良之辈绝对没有可能口吐莲花。

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就像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会去爱林妹妹的。

上个世纪的鲁迅先生如是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老百姓也会如是说。

但是,为什么非得关心“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而不是“煤油大王”呢?我想,这是一个公平社会的应有之义。就是因为对“煤油大王” “关心”的人太多太多,而对“北京捡煤渣老婆子”关心的人太少太少。作家还不抽象地关心一下,那这世界就未免太冷酷了。

人世间的阅历对于作家是绝对重要的。世上多少女作家,学问谈不上,文字也只有中不溜儿,可是写下了传世作品。她们靠的是什么?靠别人没有的阅历。例如,某位.“90”后女孩子通过“时光隧道”回到了汉武大帝的朝廷,光把她的经历如实写下,就能获得诺贝尔奖。

英国新锐女作家、“70”后的欧弗林,出生在糖果店主家庭,本人在好几家商店、邮局、网站打过工,还做过行踪诡秘的采购员。评论家说,欧弗林的小说“构思蟠结、气势逼人”(intricately plotted and compelling),就是“来源于她在各种商店的工作经历,再加上孩子时成长过程中那种暗示、怀疑和侦探诀窍等编制起来的氛围”(drew on her experience ofworking in record stores and Of growing up as a child intrigued byclues.suspects and methods of detection.)。

中国从学校门到职场门的年轻作家们,缺少的就是这一点。

焱阳的本事很大,大就大在她写下上海二十一世纪高级职场的红男绿女,貌若天仙也好,明媚动人也好,竟没有一个是可爱的。至少我觉得是这样。

这,就是今天中国的现实:本来应该天真烂漫的髫龄却老气横秋;本来应该充满憧憬的少艾却城府似海;本来应该热血奔腾的青年却看穿一切。一个“钱”字,又一个“名”字,调动了人生全部的生理的、心理的机制,抹杀了稚嫩青春的整个成长过程。一个个动也不会动的茧,却直接长成了蝴蝶,接下来没有别的事,只有交尾与死亡,多可怕!

其实他们并不成熟,他们使我想起了在欧美游学时代,教过的那些金发碧眼的青年人。我颇感叹,焱阳笔下的青年人根本没有心情、也没有可能享受过他们的日子。阅历跟爱情一样,具有强烈的排他性。阅历只能亲历,不可抄袭,否则爱情就变成了偷情。

他们即使不偷情,也透支了自己本不该涂用“雅诗兰黛”的青春。

但是,德国十九世纪诗人小说家施笃姆借小说人物之口说:“在你这个年龄,真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啊。因为青年人总能够得其所哉的。”(In Deinem Alter,….hat noch fast iedesJahr sein eigenes Gesicht:denn die Jugend laβt sich nicht firmermachen.)焱阳小说中那些中国女孩子,正应该像金发碧眼的青年人一样,得其所哉。世界上的事情如此纷繁复杂,她们为什么一定要了解透彻、感同身受呢?须知,十字架人人有份,又不是为她们特意打造的。

最后,非得说说焱阳的语言不可。

在如此年轻的女作家中,焱阳的语言既成熟老道又流畅明快。焱阳的语言在心里脑海想必是液态,或是气态。在流动,且翻滚;有气韵,含情味;带故事,富情致。待到从内里淌出,就砰、砰、砰地弹出来,立刻凝结成了晶莹、清亮和透剔。

焱阳驾驭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能办是超常的。只要再使自己的语言习惯更口语化,焱阳今后有希望成为小说家中的语言大师。

我又觉得,焱阳的方向就是今天中国许多知识青年的方向,如果他或她喜欢文学、立志创作的话。一个真正兴旺发达的社会,应该把更多的人,呼唤到描写这个社会真实鲜活面貌的写作行列中来,要有更多的人参加文学创作。社会生活的容量有多大,作家的天地就有多大,作家的数量就有多大。

请允许我问一个古怪的问题:美国的作家队伍有多大?据说,光美国西海岸,光是好莱坞地区,就有一万名左右作家,还仅仅是写各种剧本的剧作家,不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更不包含“非小说”。这个数字是“美国西海岸作家基尔特(同业公会)”统计的,整个美国作家怕有几十万。顺便说一句,美国作家的“同业公会”可完全不像我们衙门似的“作家协会”,“同业公会”既“同”又“公”,是为作家谋福利的非官方团体。

我敢肯定,焱阳工作的意义,在于以一个非文学专业的大学毕业人士,来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来为我们当前的社会留下真实的、瞬间的面影。这恐怕具有典型意义。文学不是文学家的专利;文学是对平头百姓开放的唯一产业;文学也是唯一不需要评定职称的职业;舞文弄墨也不是中文系或新闻系毕业生的垄断行当。我要说句反话,真正这些科系的人士,反倒很难成为好的作家,因为他们有太多条条框框。当然,基本教育都没有接受,又不广泛阅读借鉴,单凭借一丝丝才气就创作的人,也很难写得深刻。他们可以凭借一时灵感制作裱花蛋糕,但是烹饪不来维扬名点,更不要说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因为,他们连基本的常识都缺乏,更不要说大学的系统训练。

进行文学创作而又远离某些作家的那个“圈子”,还有个好处。美国作家封内古特(Kurt Vonnegut)说过一句箴言:“1 want to stay as close to the edge as I can without going over.Out on the edge you see alI kinds ofthings you can’t see from thecentre.”(我总是尽量靠边站而不越过去。在边沿站着你能一览无余,在中心你就办不到。)几乎所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诗人都特立独行,而奥地利的耶利内克则是其中尤其突出者。诺奖委员会对她的颁奖词中是这么颂扬她的:“如果说文学的定义是从不屈从于任何东西,那么您是我们时代一尊最为真实的代表!”这里,不用说,作家不应该屈从的“任何东西”中,首先就指的是权势,也包含金钱名声,美女俊男之类。

2012年3月

于钱定平文化工作室

(作者为知名学者、作家、翻译家、跨文化研究学者及电脑科学与语言学教授,创建上海蚩尤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钱定平文化工作室)

后记

我写此书,心底有种绝望,又有种希望。

我在前年冬天动笔,去年夏天停笔,这个春天又重新来过。

可见,在自己心中,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

但终究有写完的一天吧。

上海的初夏,一层层雨,天渐渐热。

与此同时我心中愈来愈豁然,愈来愈光亮。

从初次提笔写此书到今天,这中间:我以为会孤单一辈子,岂料还是嫁了;我想陪爷爷奶奶走得久一点,但他们终究溘然长逝;我怕我没有那个荣幸可以做母亲,却连生两个宝宝、儿女双全凑得一个‘好’字。从那日到今天,我从上海写到北京写到香港,再写到家乡。时间短促,都不晓得怎样忙得过来。

毕竟还是忙过来了。忘却了许多,增添了许多。

今日焱阳,不同往日焱阳。因此绝望,因此希望。

谨以此书,赠与这世上所有美丽的生命。

又及:

书中许多未尽人物,比如奇奇、程菲儿,将在其他书中详述。敬请期待。

焱阳

二零一二年五月于家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焱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212990
开本 32开
页数 2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3-06-01
首版时间 2013-06-01
印刷时间 2013-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4
CIP核字 2013093826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