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历史的丰碑
内容
编辑推荐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由申斯乐编著。巴斯德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被认为是医学史上首屈一指的重要人物。他发明的“巴氏杀菌法”广泛应用在食品和饮料商。由于他发现并根除一种侵害蚕卵的细菌,拯救了法国的丝绸业。他意识到许多疾病是由微生物引起的,于是建立了细菌理论。被后人称为微生物之父。

内容推荐

沉心于《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书页中,我们随处感受着各历史时期制高点上的人物和由伟大人物顺应时势体现、推动历史的人类征服力量。我们随着伟人命运及事业的坎坷与辉煌而悲喜,为他们思想的深邃精湛、行为的大气脱俗而会意感慨、拍案叫绝。

编者申斯乐期盼着“历史的丰碑”这套丛书得到社会的认同,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之历史感、成就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有所裨益。史海浩瀚,群星璀璨。我们以对广大青少年读者负责的精神,精心遴选,首批推出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4卷100本,以后再适时增出。那么,先来看看《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吧!

目录

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业

一鸣惊人

巴氏灭菌法

拯救了法国的蚕丝业

拳拳报国心

向炭疽病发起攻击

征服狂犬病

化做春泥护新花

试读章节

巴氏灭菌法

现在并没有公认的事实足以证

明微生物能在没有胚芽的情况下,

没有与自己一样的亲体而诞生。确

信有此的人是受了幻想的欺骗,受

了不精确实验之骗。

——巴斯德

没有理论,实践不过是习惯产

生的例行工作。唯有理论才能唤起

发明灵感,使其得以发展。

——巴斯德

1854年9月,巴斯德奉命担任新建于里尔的理学院教授兼教务长之职。里尔是一个很富庶的工业城市,酿造业极兴旺,这为巴斯德日后的研究提供了场所。

建校伊始,年轻的教务长巴斯德就在开学典礼上以他那极富感染力的演说号召学生们重视理论也要重视实践。实践如同旅行学地理,这样学习的知识会很扎实;理论的发现就像新生的婴儿,会点燃希望之火。

巴斯德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他的课极受学生的欢迎,不太大的教室里,有时挤进去二三百人,学生要早早去占上一个座位,这场面简直就像当年杜马先生的课堂一样。

他还尽量安排更多的学生进人他的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他也组织学生在国内或去欧洲其他国家的工厂进行实地调查,引导学生们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产生兴趣,启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热忱。每次巴斯德都对这些活动所产生的最佳效果而满意,并以此为乐。 巴斯德常对学生们说:“在观察的领域中,机缘只恩赐于有心人。”这话正适用于他自己。

1856年夏天,里尔有位酿造厂主,为甜菜酿酒过程中常常变酸一事而求助于巴斯德。酒变酸是一个使酿造业蒙受巨大损失的普遍问题,巴斯德认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后,他经常到酿造厂走一走,他伏下身去仔细观察一桶桶发酵液,还不时用鼻子凑近去闻一闻。当然,他每次都忘不了带一些样品回来,用显微镜认真观察一番。

关于发酵的原理,当时人们还知之甚少。为什么甜菜汁在用酵素发酵后就变成了酒精呢?所谓的酵素是什么?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人们苦苦探求这些问题。1836年曾出现了一线曙光,物理学家卡尼亚尔.拉图尔在研究啤酒酵素时发现,酵素是由细胞组成的,这些细胞靠出芽繁殖,可能是它们在增殖的过程中对糖产生了某种影响,使之变为酒精。然而这些很有价值的观点被科学界置若罔闻,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李比希和伯齐利厄斯的观点。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的观点是:酵素是非常容易变质的有机物,它在分解过程中,通过自身结构的破坏使发酵物质的分子运动起来。发酵中,是曾有过生命但已死亡了的酵母对糖起了作用。 瑞典化学家伯齐利厄斯认为卡尼亚尔·拉图尔看到的细胞是原料植物本身的细胞发酵时脱落沉淀下来的,发酵则是由酵素作为催化剂而进行的化学反应。

巴斯德不拘泥于权威的观点和被大家深信不疑的公论。他将变质的酒上浮起的一层灰色粘滑的膜取出来,当然也没有忘记再取一些正常样品。回到实验室,他便忙开了。他把正常样品放在显微镜下,发现……

P40-43

序言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

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

黑格尔说:“无疑,一个时代的杰出个人是特性,一般说来,就反映了这个时代的总的精神。”普希金说:“跟随伟大人物的思想是一门引人入胜的科学。”

作为21世纪的继往开来者,我们觉得,在知史基础上具有宽广的知识结构、开阔的胸襟和敏锐的洞察力应是首要的素质要求,而在历史的大背景中追寻丰碑人物的思想、风范和足迹,应是知史的捷径。

考虑到现代人时间的宝贵,我们期盼以尽量精短的篇幅容纳尽量丰富的信息,展现尽量宏大的历史画卷和历史规律。为此,我们编撰了这套丛书。

编撰丛书的过程,也是纵览历代风云、把脉伟人心路、吸收历史营养的过程。沉心于书页,我们随处感受着各历史时期制高点上的人物和由伟大人物顺应时势体现、推动历史的人类征服力量。我们随着伟人命运及事业的坎坷与辉煌而悲喜,为他们思想的深邃精湛、行为的大气脱俗而会意感慨、拍案叫绝。

然而,在思想的远游和精神的享受的同时,我们也随之感受到历史脚步的沉重和历史过程的曲折。社会每前进一步都是艰难的,都伴随着巨大的痛苦和付出,甚至伴随着血污和秽气。历史的伟大在于它最终走向进步,最终在血污中诞生了鲜活的“婴孩”。

历史有继承性和局限性,不能凭空创造。伟人也有血肉,他们的思想、行为因此注定了同样具有历史的局限性和阶级的、时代的烙印;他们的功业建立于千千万万广大人民群众伟大创造的基础上。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高低有差的丰碑人物们是历史和时代造就的。同样,我们也无法否定此间他们个人的努力和素质的作用。这也正是我们编撰这套丛书的目的。

我们期盼着这套丛书得到社会的认同,对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之历史感、成就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有所裨益。史海浩瀚,群星璀璨。我们以对广大青少年读者负责的精神,精心遴选,首批推出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4卷100本,以后再适时增出。欢迎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历史的丰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申斯乐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607669501
开本 16开
页数 1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2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156
CIP核字 2011037155
中图分类号 K835.656.15-49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2
出版地 吉林
223
155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4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