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艾芜全集(第17卷日记1963-1965)(精)
内容
编辑推荐

《艾芜全集(第17卷日记1963-1965)(精)》不仅能还原一个完整而真实的艾芜,更能从另一个角度观照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审视新中国发展的历史。在梳理这些从未披露过的日记时,逐年逐月逐日穿越在先生的生命时态中,细察一代漂泊文豪天南海北的行走、江湖庙堂的举止、待人行事的斟酌、居家过日子的鸡毛蒜皮……实在是一种极为特殊的阅读体验。

内容推荐

《艾芜全集(第17卷日记1963-1965)(精)》收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艾芜的日记。作者的这些日记,是其作为一个作家体验生活、发现素材的过程,也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生涯中的勤勉和执着。本次这些日记收入文集中,对于了解作者的创作生涯、作品背景等,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资料价值。写日记是艾芜数十年如一日的必修课,基本上每天动笔,内容包含每日见闻、所思所想、文事文稿、旅行游历、起居饮食、书信来往、亲友走动、书账等,还有采访笔录、读书札记等等,单篇最长的达数千字。

目录

1963年

1964年

1965年

试读章节

2月11日

在合川县访问刘银洲。

刘银洲是合川县前塘乡(前塘乡黄金多)的农民,会弹棉花,兼做棉花生意。他为逃避国民党抓丁,曾跟老春官学过送春牛的职业。每年九月起,送到打春止。送春牛时,须戴乌纱帽,着鞋袜,不能光脚穿草鞋。又屙尿时,须将纱帽摘下,否则,老百姓看见了会来打他骂他。因为春官戴纱帽屙尿,老百姓认为会天干。春官到人家去,主人家一见了就高兴地喊:“春官来了,快吆着狗!”春官便说:“主人家,恭喜恭喜。”主人家问:“今年闰月吗?牛儿牵起走还是吆起走?”因为牵起走,年成好,吆起走,年成不好。春官唱二十四个节气:“正月迎春……二月惊蛰与春分,家家准备把田耕。三月谷丙新,一子落地生万子,人收五谷庆丰登……”春官手里还要拿一根棍子,准备打落狗的牙齿。向有钱人送春牛时,要向有钱人多要钱,不给就老说下去。向贫农送春牛时,有时就不要钱。送的春牛,是县里印的,包成多少钱,多的就归自己得。

他初入农会,是亲戚到他家,暗中同他谈话:“听说八路军那边对贫苦农民好,不拉丁……”又说:“不让国民党拉壮丁,只有大家齐心抵抗他。”还用筷子打比喻,说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折不断等等。然后告诉他组织农会的事情。他如果要加入,就要守秘密,还要串联三个人,那三个人又要串联三个人,共有十人,就能加入。他就找亲戚,一下就串联了三十多人。要约青壮年和没有田地的,不要绅粮、乡保长。

他的亲戚又介绍他与领导人认识并一道工作。刘银洲去找一些人谈话,他只能讲一些简单的道理,几句话就完了。这时就由坐在旁边的领导人讲,那时把领导人称为先生。先生就出面详细讲明。他去串联人也是用听说八路军如何如何,某处的农民如何如何开始。还说“我们这一坨有八路军也好,组织好了,揭锅盖的人就是我们了。”串联起农会的会员名单有七八千人。他们对乡丁说:“你我都是土生土长的,你何必挤我们干人。”把乡丁的心说软。

有一次,他背许多纸币和西药去交给一处联络站,在路上休息时,发了痧,便取出药来吃,因为认不得字,错把碘酒当成十滴水喝。刚刚喝进口,觉得不对,马上吐了,但嘴巴还是烂了。吃饭都难。交了东西后,叫他住在保长家,取名姓王。刚好来了镇上的乡丁清查户口,保长不在家。乡丁问:“有外人吗?”保长的小婆子就说:“没有什么人,就只有个外甥。”乡丁问:“姓什么?”“姓廖。”刘在里面屋里,没有听见。找他出来问时,他说姓王。这就不对口了。便把他抓起走。又那几个接着他的药品和纸币的人住在另一个地方的,也被抓着。他们看见刘被抓来,就向刘摆下巴示意,叫他装不认识不要打招呼。后来他们关在一道也叫他不要招呼。刘低声说:“晓得。”那些人都是知识分子,就对乡丁说是学校的老师,放暑假回来的。因而得到释放。刘则被认为最可疑。但在审问他时,他说他母亲先嫁给姓廖的,后又嫁给姓王的,保长的小婆子因而说他姓廖,是没有错的。这样的口供是好,但需要保长来保,不幸的是保长惧祸逃走了。幸好十几个乡丁里面,有一个人认识刘,而且是加入秘密组织的(抓刘那天他不在),他一知道是老王(刘在秘密组织中叫王兴发),就告诉其他的乡丁。那些乡丁就主张把刘偷偷地放了,只假装放几声“样枪”。当天晚上就把刘放出,还招待他喝酒。把放他的事告诉他,还说大家愿意拖几杆枪跟他跑了。刘劝他们不要这样做,要静待时机。只要他们去找保长,他出面来保就可以。找了两天,找到保长了。保长来时,打保条,手不住地抖。同时,那个反动的镇长就教训刘:“年轻人,要懂得好歹,不要出去乱顺流。”刘说:“我什么都不懂,连袍哥都没有加入,就是逢年过节送不起蹄髈肘子。”镇长骂道:“去你钱,丢你妈的蛋。”

武工队中有两个土匪叫秦耀、秦鼎的,由组织上供他们吹鸦片。他们去抢地主的手枪。那时农会会员都有长枪,因为表面上都是地主们的团丁。他们都知道地主有支手枪。没有抢到,就抓了地主的小孩,送到刘家来养,要临时请保姆颇为麻烦。刘银洲说这本来不该抱童子的,但已抓到,就只好收下。可是地主的孩子难养,终于死了。这两个土匪,常常想抢人。由于这次抱了地主的孩子,反动派加紧清查,使刘不能在家乡待下去了。于是组织叫他到川北另一地方去“开荒”,他问去什么地方,领导人说:“你跟着走就是了。”关于他离乡的原因,还要补充一点。就是过年期间,他的亲戚来做客,其中有一个是做宪兵的。刚好在打麻将的时候,秦鼎、秦耀的那些武工队的人来他家。他们头戴博士帽,身穿长袍,背冲锋枪,便被宪兵发觉了。便报告上去,使他不能待在家里了。刘去到川北,就帮丘二,名义如此。事实上可以自由活动,暗中进行宣传组织工作,但也要替主人做好些工作,不要工钱,只要饭吃。主人中有知识分子,也有农民。他们都是加入组织的。在一农民家,吃胡豆,不能饱。他就设法买糙米,再卖出去,中间赚碎米来生活。在挑米卖的时候,就向别的挑夫进行宣传。又是听说八路军等等开始,又说到别处抗丁。他和知识分子的主人,集合农民,他开头说,知识分子做补充。他给主人背背篼,和主人去赶场,被地主认出。因为那不是本地的背篼,想定是外地人。追查的结果,刘只好离开,又到外地去弹棉花。开始到岳池,同一女教师接头,带两支笔和一盒墨作为把凭。后来刘又去弹棉花卖棉花,生意不错。主人也是加入组织的,但把赚来的钱,用来嫖他的姨妹了。刘劝过他。刘常常利用时间进行活动。看见那里的新兵游公园,他也去,顺便进行官传。

P1-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艾芜全集(第17卷日记1963-1965)(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艾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139048
开本 16开
页数 444
版次 2
装订 精装
字数 420
出版时间 2014-06-01
首版时间 2014-06-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44
CIP核字 2014101432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28.25
印次 2
出版地 四川
240
175
3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