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苏洵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苏洵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编著者张桂琴。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诗文,即诗歌和散文。散文发展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但是,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已千年,千年的历史进程将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他们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走近他们。

内容推荐

《苏洵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编著者张桂琴。

《苏洵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内容提要: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为唐宋八大家中的每个人创作编撰一个故事集,从其人生中截取最能表现其性情、最有故事情节的事件,通过简明精炼的文笔描述出来。我们要求作者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对传主生平事迹进行坚实考证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写成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文学故事。为人们了解八大家之人品、之才气、之作品搭建一个桥梁,为阅读和学习写作创造一点氛围。

目录

家有小儿初长成

仲兄及第偶动心

少年落拓鞍马间

成家立室娶贤妻

玉局观中祈子嗣

慈母见背初觉悟

闭户读书为文辞

捉迷藏中巧教子

谈时论政说六国

最后的科场奔波

不惑之年的转折

阐字释名二子说

风行水上说“文甫”

痛失爱女心自尤

初现伯乐张方平

雷简夫慧眼识英才

欧阳修大度荐贤能

八月十五夜玩月

送石昌言使契丹

名动京师三父子

头白鸳鸯失伴飞

老翁井边老泉名

文房清供木假山

《上皇帝书》谢君恩

勉为小官心不愿

千古公案《辨奸论》

重阳菊宴抒怀抱

丹旒俄惊返旧庐

后 记

试读章节

“嗯?”苏序一抬头,看到了身上略有些浮土与枯草的小儿子苏洵扑向了自己。苏序张开双手,把苏洵揽入怀中,一边拍打着小苏洵身上的土、择去他衣上和头上的枯草,一边问道:“在哪儿呀?”

“那边——”苏洵拖着长长的尾音。

“哪儿呀?”苏序抬头望去,湛蓝的天空飘着几丝白云,看不出什么马的模样。

“那儿——刚才有一匹马,现在跑走了。”苏洵脆生生地说。

苏序笑了。他知道他的小儿子又开始思维奔逸了。小苏洵虽然只有五岁,但是他的思维总是和一般的孩童不大一样,总是有自己独特的看法。

“嗯,知道了。去找妈妈给擦擦脸,换换衣服,好不好?”苏序慈爱地看着苏洵。

“好!”苏洵大声答道,一蹦一跳地跑进了屋里。

苏序站起身,掸了掸衣服。

“老爷,亲家公子来了,找二少爷,二少爷还没下课……”下人进来通报道。

“知道了,我去看看。”苏序快步走向客厅。

客厅里,石昌言端端正正地坐着看书。石昌言是苏序亲家家的二公子,知书识礼、勤奋进取,时年十八岁,与苏涣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石昌言见到苏序进来,忙放下书,起身行礼。

“坐坐坐——”苏序一边招呼石昌言,一边吩咐家人准备茶点。

“昌言啊,来找涣儿啊?”

“是的,伯父。前几天,涣弟找我借本书,正好今天有空儿,就给涣弟送过来。”石昌言答道。

“昌哥哥一一”,还没等苏序答话,苏洵高声欢呼着跑进客厅。“昌哥哥,你好久都没来了,洵儿都想你了。,’苏洵仰着小脸儿,咧着小嘴儿,娇憨地说。

“这不来了吗?”石昌言抚摸着苏洵的小脸笑嘻嘻地说。··对了,你看,这是什么?”石昌言转身拿过放在案几上的红枣和栗子,在小苏洵的面前晃动着。

“红枣——,栗子——”,小苏洵大声说道。

“是呀,这不都是你最爱吃的吗?”

“嗯——”

“那昌哥哥剥给你吃啊?”石昌言宠爱地问。

“好。”小苏洵甜甜答道。

“洵儿,没有礼貌啊——”苏序的话音还没有落,“谢谢昌哥哥!”小苏洵马上站起身,规规矩矩地给石昌言鞠了个躬,亮晶晶的大眼睛转到案几上的红枣和栗子上,他仿佛想起了什么,接着说道:“祝昌哥哥早及第,早立业。”

“啊?哈哈哈……”石昌言爽朗地笑了。

“嗯?”苏洵充满疑惑地看了看小苏洵。

“你这小家伙,怎么什么都知道啊?”石昌言想起了此前自己

 曾经和苏涣谈论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当时小苏洵在旁边玩

 耍,两人顾自兴高采烈地谈天,谁都没有想到小苏洵竟然记住了两人的谈话。今天,“及第、立业”的话语从小苏洵的嘴里冒了出来,怎能不让石昌言感到惊异?

“伯父,洵弟聪慧伶俐,记忆力又好,以后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石昌言揽着小苏洵言辞恳切地说。  “呵呵呵,顺其自然吧。”苏序自己洒脱淡泊,不受拘束,对于名利没有过多的追求。因此在孩子的成长中,只是尽自己所能为孩子提供各方面的便利条件,但却并不给与压力。

“洵弟,最近长什么本事了?给昌哥哥演示一下?”石昌言逗趣道。

“好。”小苏洵仰起了小脸儿,站到石昌言的对面。

“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小苏洵抑扬顿挫地拖着长音一字一字地慢慢背着。

“嗯  ?”苏序感到非常疑惑,自己并没有教过苏洵这首诗啊。

“好啊!洵弟!”那边石昌言已经大声地喝起彩来了。

“什么时候学会的?谁教你的?”

这是一首非常合时应景的诗歌。虽然西南春来早,但是,毕竟乍暖还寒,旷野尚未全绿,茫茫的枯绿中点染着初春的早芽,隐约透露出一抹抹青青之痕,走近细看,仿佛又踪迹全无。一个年仅五岁的孩子,能在这样的初春时节,在一个连绵许久的霏霏细雨初停、新阳初现的时间段,背诵这样的一首诗歌,怎能不让石昌言惊异万分。P3-P5

序言

一切功名利禄、荣华富贵都是暂时的,如过眼烟云,随着肉体的死亡而同时远去。只有道德文化是永恒的,精神产品永不磨灭,在历史上曾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精神产品更是如此。它们如同日月光耀长空,如同江河长流大地,将与人类的存在长相终始。

在精神产品中,最易流传,对后世影响最大者当数文学作品。曹丕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李白说:“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都是此意。春秋时期提出的“三不朽”观念中,道德文化便是其中的主体和核心。

中国古代的主流文化是诗文,即诗歌和散文。散文发展中,对后世影响巨大,直到如今依然被人们喜爱并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唐宋八大家”。但是,唐宋八大家离我们已千年,千年的历史进程将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拉开很大的距离,我们对他们已很生疏,要真正理解他们的思想、性格以及反映在作品中的喜怒哀乐,就必须走近他们。

无论多么伟大的文学家,都是人不是神。他们与我们有许多相似的经历与情感,有许多相似的苦辣与酸甜,甚或遭遇过同样的坎坷与挫折,受到过同样的磨难与熬煎。古今的人性是相通的,故我们才有可能感知他们,走近他们。本着以今溯古,,以己度人的精神,我们可以拨去历史的灰尘,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历史文化的伟人,进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与他们同舅父说,仲永已没有什么诗才了,和普通农民没什么区别。而且养成了好吃懒做的习惯,其生呼吸共命运,使他们的精神复活,成为我们的知心朋友,成为我们现代精神家园中的楷模。  为此,我们设计了这套选题,为唐宋八大家中的每个人创作编撰一个故事集,从其人生中截取最能表现其性情、最有故事情节的事件,通过简明精炼的文笔描述出来。我们要求作者把严谨的学术研究和生动的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在对传主生平事迹进行坚实考证的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写成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的文学故事。为人们了解八大家之人品、之才气、之作品搭建一个桥梁,为阅读和学习写作创造一点氛围。

阅读欣赏是享受前人之成果,而更重要的是创作出文学的精品来供后人阅读和欣赏,这样才能在文化的长河中不断注入新的水流,因此更重要、更有实际意义的是创作。孔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我们需要的不是苗,也不是秀,而是实。

为使这套书能够达到我们设计的要求,我们请很有学术功底而又有文学创作能力的中青年学者来执笔撰稿。虽然每个人的学术修养和写作风格各不相同,但本套丛书的总体结构还是基本一致的。

但愿本丛书能够给读者诸君带来一定的启迪和补益。则善莫大焉!

后记

2012年元旦,给导师毕宝魁先生打电话,祝贺新年。导师很随意地问我,最近忙不忙。其时,大连市政府资助出版的学术著作刚刚出版,省里边的课题也顺利结项,手边的几篇小论文也基本修改完毕,便报喜似的说给导师听了。导师于是顺口问我,有没有兴趣写本小书。说实话,当时真的一愣,学术专著写过几本,但是叙事性的读本,我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写。导师鼓励我,让我放心大胆地写,由他来把关。于是,我惴惴地接下了《苏洵故事》的写作工作。

对于苏洵,我有限的知识也就是文学史课上老师们讲的那些内容,缺乏深入系统地掌握。一月份整整一个月,我认真阅读所能搜罗到的关于苏洵的史料、论著、论文,认真研究,终于将苏洵的大体情况了然于胸,并列出了写作提纲。正式动笔是从二月份开始的。先写了两篇,给导师看了看,得到导师的肯定后,信心大增,竟然也是越写越顺畅了。看着写作计划逐渐接近尾声,贪玩的我还跑到云南玩了十天,真是不思进取呀!今天,2012年4月6日,历时六十六天,终于完成了全部书稿的写作。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导师毕宝魁先生多次打电话、发邮件进行督促。毕业已经十多年了,还是让导师如此费心,做学生的真是深感愧疚。接受写作任务的初期,正是学期期末,学校工作最忙的时候。学生的毕业论文答辩、监考、批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国人最为重视的春节了,真是焦头烂额的。时值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小友黄彦翔同学寒假归来,帮着我翻检史料。在此,一并致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苏洵故事/唐宋八大家故事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桂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526074
开本 16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8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49
丛书名
印张 11.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65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