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周刊》的“世界观”栏目持续了几年,采访各行各业杰出的人,他们有的德高望重,有的红极一时。如果说这个栏目的坚持有什幺精神内核的话,那就是保持着对他人世界的好奇。在“世界观”里看他人谈论自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世界观(2012)》便是以此栏目而生的文集。
| 图书 | 世界观(2012)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新周刊》的“世界观”栏目持续了几年,采访各行各业杰出的人,他们有的德高望重,有的红极一时。如果说这个栏目的坚持有什幺精神内核的话,那就是保持着对他人世界的好奇。在“世界观”里看他人谈论自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世界观(2012)》便是以此栏目而生的文集。 内容推荐 《新周刊》的“世界观”栏目持续了几年,采访各行各业杰出的人,他们有的德高望重,有的红极一时。如果说这个栏目的坚持有什幺精神内核的话,那就是保持着对他人世界的好奇。《世界观(2012)》便是以此栏目而生的文集。 有趣之一,在于无论多么成功的人,比起快乐,都更愿意分享他们的烦恼和孤独。有趣之二,在于他们人生的差异。 《世界观(2012)》里你可以看见:90后的当红“炸子鸡”吴莫愁还在享受着被消费、被娱乐、被热闹的快乐,73岁的翻译家陆谷孙已经在说:“现在采访、演讲尽量都推掉,我只想leave me alone(让我一个人待着),因为实在对外面的事情很绝望T…想赶快度过余生。” 目录 序:了解这个世界 白岩松:做无用的事,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一颗更安静的心 何兆武:什幺都绝对化、纯粹化总是很危险的 马悦然:很多作家把诺贝尔文学奖看得太重了 陆谷孙:身在丝绒樊笼,心有精神家园 李敖:能把一介文人表演成这样,这是我最了不起的地方 罗大佑:时代待我们不薄 林兆华:我不是先锋,而是被先锋 哈金:艺术才是作家真正的护照 吴念真:每样东西都有可能是严酷人生的养分 蔡澜:健康版害死很多女人,又间接害兄很多男人 郑渊洁:最厉害的孩子是一手拿着我的书,一手上最好的学 温铁军:农村需要城镇化而非城市化 何慧丽:社会实践上的事,跟写文章不一样 刘小东:艺术家是最大的头衔,它是自由的象征 张永和:我盖房子,做首饰,做衣暇,都是因为喜欢 韩松:科幻就是要描写人类的乌托邦 杨炼:当先锋容易,当“后锋”很难 谷川俊太郎:我是一个写诗的手艺人 左小祖咒: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一个好爸爸 李屏宾:摄影师是很被动的 戴大洪:我不愿意跟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说话 海桑:粮食和棉被更重要,然后才是诗歌 金宰贤:不要阻止我们说“不” 雷克:我就是喜欢在路上 黄西:真正的强者敢于自嘲 金星:面对上天的额外奖赏,我没有受宠若惊 影子:我不是随波逐流的女人 鲍鲸鲸:我以后是要做家庭主妇的 赵蕊蕊:我不想要铁饭碗,我想要一双翅膀 申音:创业就是自虐 刘新惠:我可以聊艺术,但别跟我谈生意 吴莫愁:不坚持自己,只会让爱你的人无奈 试读章节 白岩松:做无用的事,就是为了让自己有一颗更安静的心 任何一个人,大家有时候总会问:“哪一个他才更真实?”其实不是这样的。他做每一件事情展现出来的那一瞬间,都是他的一部分,就像我见过很多温文尔雅的人在球场上突然成为“暴力分子”,哪一个是真实的?可是我非常清楚,都是真实的。我的球友里有很多这样的人,生活中和声细语的,但是在球场上偏偏很暴庆。 屏幕上的我跟生活中的我其实是一个人。我觉得大家在解读很多事情的时候太过简单了,在我们的文化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我们看任何事情,不是对就是错、不是白就是黑、不是A就是B,但生活不是这样的,生活更多是在AH之间、在黑白之间、在对错之间、在好坏之间,那才是最大的比例。所以现在我已经学会7,不会简单地下结论。人也是一样,我们会说“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别了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纯粹的好人和纯粹的坏人,任何人都一样,就看环境激活了我们什么。 有的时候跟大学生交流,我就想,我也有可能成为他们所厌恶的人,如果环境把你潜在的那个因子激活出来,一样。 当每一个人都在拉扯你去做很多他们认为有用的事情的时候,你已经没有时间活着7。我们现在的很多人,我认为都处在一种“没有时间活着”的状态。我毕竟过了 40岁了,也要去考虑生命是什幺,生命是不是全是那些“有用”的事情?为什么在做那些大家都认为有用的事一情的时候,我一般感觉不到快乐? 我做新闻的时候,也不一定感觉-陕乐,因为这是责任,是你的理想的某些东西在这里。因此,生命需要一种平衡。过了40岁,就越来越意识到,我不能总去做我自己认为——尤其是其他人认为的——那幺多有用的事儿吧,那些我经常觉得…… P3-4 序言 了解这个世界 美国作家霍桑说:“在这个神秘世界表面的混乱当中,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被十分恰当地置于一套体系里,体系之间,他们各自与整体之间,也都各得其所。一个人只要离开自己的位置一步,哪怕一刹那,就会面临永恒失去自己的危险。” 这一大段话,可以用一句俗而又俗的话概括,那就是:永远不要迷失自己。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瞬问,在某个热天午后,或是冬季深夜,你忽然找不到自己了,你发现自己成为了某种社会机器,从现在到死亡的每一天都可以预测。你发现自己的快乐和发愁,都是如此的平庸。你发现自己成为了小时候发誓“绝不成为”的人。你发现自己现在陷在生活的污泥里,你发现你丧失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你发现自己失去7对他人的想象。 《新周刊》的“世界观”栏目持续了几年,采访各行各业杰出的人,他们有的德高望重,有的红极一时。如果说这个栏目的坚持有什幺精神内核的话,那就是保持着对他人世界的好奇。 在“世界观”里看他人谈论自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有趣之一,在于无论多么成功的人,比起快乐,都更愿意分享他们的烦恼和孤独。有趣之二,在于他们人生的差异。 90后的当红“炸子鸡”吴莫愁还在享受着被消费、被娱乐、被热闹的快乐,73岁的翻译家陆谷孙已经在说:“现在采访、演讲尽量都推掉,我只想leave me alone(让我一个人待着),因为实在对外面的事情很绝望T…想赶快度过余生。” 同一个世界,如此不同的世界观。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像是一个独立运行的星系,拼凑起来,才可见浩瀚银河系的部分图景。 想要了解这个嘈杂的时代,必先从了解人开始。 人多么容易只顾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陷入生活的泥泞。要摆脱它,必须与世界建立某种精神联系。或许读这本书,就是一个开端。 《新周刊》副主编蒋方舟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世界观(2012)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新周刊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9607785 | 
| 开本 | 32开 | 
| 页数 | 269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160 | 
| 出版时间 | 2013-01-01 | 
| 首版时间 | 2013-01-01 | 
| 印刷时间 | 2013-01-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274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8.75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185 | 
| 宽 | 130 | 
| 高 | 12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100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