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口气读完宦官那些事
内容
编辑推荐

黄小楼编著的《一口气读完宦官那些事》以客观、公正的落笔讲述历史,不一味贬低、唾弃,也不为其歌功颂德,其中涉及的宦官,嚣张跋扈者有之,低贱猥琐者有之,祸国殃民者有之,嘉惠后世者亦有之。正如司马光认为的,宦官的影响力来自他们与皇帝的亲密关系。“人主自幼及长,与之亲狎”,平日里“甘言卑辞之情有时而从,浸润肤受之诉有时而听”,以致“如饮醇酒,嗜其味而忘其醉也”。他更意识到宦官与皇帝唇亡齿寒的关系,不能让宦官拥有皇帝不能控制的权力地位,但是完全清除宦官就意味着颠覆皇帝的统治,“是犹恶衣之垢而焚之,患木之蠹而伐之,其为害岂不益多哉”。他承认宦官中间不仅有贤能的人才,而且有辅佐专制皇帝的特殊政治功能:“谨闺闼之禁,通内外之言,安可无也。”

内容推荐

黄小楼编著的《一口气读完宦官那些事》内容介绍:皇权为他们带来了荣誉和财富,也带来了耻辱和杀戮。他们为皇权提供了服务与保障,也造成了皇权的更迭与颠覆。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宦官阶层犹如野火烧不尽的原上之草,枯枯荣荣,生生不息。长期以来,宦官因其“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似人情”的残缺躯体及变态的心理性格,加之他们当中一部分人窃柄弄权、纳贿行恶,一直为人们所厌恶与贬斥。实际上,在整个宦官群体中,仍有一些人以修身重道、匡济天下为立身处世的宗旨,在政治、外交以及工程建设等方面都起过积极作用,做出过重要贡献,他们是腐物堆中的珠玑。

读《一口气读完宦官那些事》有助于我们对整个宦官阶层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对其有一个更中肯的评价。

目录

春秋·竖貂:一刀留名史册上

秦·赵高:指鹿为马祸江山

东汉·郑众:助帝除异开先河

东汉·蔡伦:造福万世蔡黄门

东汉·张让:敛财弄权葬汉室

唐·高力士:千古贤宦第一人

唐·杨思勖:岭南平叛功彪炳

唐·李辅国:覆雨翻云有心经

唐·程元振:掌禁军用奸逞佞

唐·鱼朝恩:太嚣张引火烧身

唐·俱文珍:辅佐明君逐朋党

唐·仇士良:自有妙计来伴君

唐·杨复光:身先犯难报君恩

五代·张承业:情系故唐显丹心

宋·秦翰:勇武将星保太平

宋·童贯:成败皆因耍聪明

元·朴不花:高丽宦官掀风浪

明·郑和:龙旗猎猎海波平

明·王振:一己重造靖康耻

明·曹吉祥:二度夺门赔性命

明·汪直:首开西厂织冤狱

明·怀恩:御赐“显忠”述平生

明·刘瑾:决断独揽“立皇帝”

明·冯保:宫府同心谋中兴

明·魏忠贤:一人之下“九千岁”

清·安德海:恃功骄横赴黄泉

清·李莲英:不事张扬奉西宫

清·寇连材:位卑未敢忘忧国

试读章节

竖貂这个名字,熟悉春秋历史的朋友想必不会陌生。他就是传说中的宦官始祖。

其实宦官在春秋时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想当初,渭水西岸的周部落挺进中原,灭掉了位于黄河下游的商王朝并建立了周王朝。新朝代自要有新气象,这其中可不能缺了宫廷管理的新经验。在宫里,陪伴君王的是一群如狼似虎的后妃,君王的精力再旺盛也不可能把每一个都照顾到,某些妃子就难免会春心萌动,甚至红杏出墙。

这种事儿要是搁在小老百姓家里,吵吵架动动手也就罢了,最多劳燕分飞,一拍两散。但在皇家可非同小可,不能等闲视之。君王是什么?君王可不是一般人,那是天神下凡啊,要不然人家怎么能做君王呢。作为神的女人,为了一己私欲而弃侍奉天神的荣幸于不顾,这后果可就很严重了。说后果很严重倒不是因为君王很生气,而是如果后妃的贞操不保,那么君王后代的血统纯正就没法儿保证。自命天神的皇帝,如果其血脉被世间的冠笄所玷污,那他走下神坛便是迟早的事情。

周部落的酋长们不会允许这种丑闻的出现与自己神灵地位的丧失。他们有前人没有的新经验,而这新经验大展拳脚的基础也已由商部落为他们夯实。《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蛮鸟置其中”,可见当时已有大规模的宫殿苑囿。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深宫长阁,不仅象征着专制王权的威严,更构筑了一道隔绝皇帝后妃与其他男性的天然屏障。自此深居简出的后妃们纵是享尽人间荣华富贵,却逃不脱“卧看牵牛织女星”,“斜倚薰笼坐到明”的宿命。

一大票女眷生活在宫殿里,当她们需要与男人接触时怎么办呢?周朝皇帝的新经验此时派上用场了:把男人的生殖器阉割,置于宫殿中以供差遣,称之为宦官,成为多妻制度下后妃们和其他男人间最理想的媒介。这个阶段的宦官,只是受过宫刑的家务奴隶而已。可阉割是戕害身心健康的恶劣行为,周朝的皇帝们可舍不得拿自己手下的部众子民开刀,所以,宦官的最早来源都是战俘和罪犯。

看到这儿您可能会问,你这一章不是讲竖貂的吗?为什么主人公竖貂还不见踪影呢?您别急,前文的内容都是为主人公做铺垫呢。您想啊,从周朝立国到春秋开始,也过去了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那为什么这三百年里的宦官都湮没在滚滚红尘之中,唯独这位竖貂当仁不让地顶起宦官始祖的称号,还值得在这里讲他的故事呢?

因为,竖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自愿阉割的,宦官。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P1-2

序言

宦官并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纵观世界宦官史,曾兴盛一时的埃及、希腊、罗马、波斯等文明古国,都出现过宦官,在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宦官制度更是相当发达。这说明宦官制度的产生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上,随着人类社会前进的脚步而生根、发芽、结果,最终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

然而这些昔日帝国的宦官阶层较早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在中国,宦官制度尽管经历了兴盛和顿挫的相互更迭,出现了专权统治与惨遭覆灭的轮回曲折,但是,宦官制度自形成以来,一直就没有失去其存在的环境和理由;宦官阶层有如野火焚烧不尽的原上之草,枯枯荣荣,生生不息。

在我国夏商两朝。专制王权和“家天下”已经取代了古老的禅让并通过宗法制度在法律上被认可,一夫多妻的特权也使得帝王们不必为过剩的荷尔蒙烦恼。血缘与政治统治相结合的宗法制度解决了王位继承问题,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和财产分配,却也给夏商的帝王们带来另一个伤脑筋的事儿:一个男人拥有数目庞大的妻子群之后,以他一己之力肯定满足不了所有妻子的生理需求。当妻妾无法从丈夫那里得到满足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亲近其他男人的欲望,则后代的血统纯正和后妃的贞操如何保证?

公元前十二世纪,以农业生产为生并奉行一夫多妻的周部落,在其部落首领姬发的率领下从西边的渭水流域一路东进,在牧野取得一场决定性的胜利后,灭掉了位于黄河中游的商王朝。新王朝自有新气象,周部落短寿的酋长们用自己丰富的经验解决了妻妾成群带来的困扰:把男人的生殖器阉割,以供差遣,称之为宦官,成为多妻制度下女人和男人间最理想的媒介。经过几代帝王的创新和发展,宦官制度得以在西周朝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正式粉墨登场,潘多拉魔盒也就此开启。

历史的画卷徐徐打开……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了少府这一专职机构,宦官从此有了编制。

到了东汉,随着制度的成熟,部分宦官由宫中走人府中,具有皇帝家奴和朝廷官员的双重身份,并在与外戚和士人的乱斗中敲响了东汉王朝的丧钟。

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宦官都没有停止擅权的脚步。北魏王朝的宦官不仅冲出内廷走向朝堂,还一度把持了军权。南汉王朝更是个彻头彻尾的宦官王朝。

唐太宗李世民对宦官限制较严,但太宗死后,制度开始松弛。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局面愈演愈烈。最终唐末权阉与唐王朝一起相伴走上了覆亡之路。

自宋元而至明清,是宦官制度逐渐走向灭亡阶段,但明朝宦官专权却格外引人注目。这时,宦官势力急剧膨胀,就机构之庞大、人数之众多、权力范围之广泛、地位势力之显赫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

周良霄先生在《皇帝与皇权》里精辟地指出:“宦官制度实际上是秦以来专制主义皇权制度的派生物。从政治的角度看,由皇帝个人,采专制独断的办法,统治一个广袤的东方大国,而自己又身处九重,与外隔绝,他惟一可以依赖的只是供奉在自己周围、与外界又无奥援的宦者。”皇帝之所以要“身处九重,与外隔绝”是因为在意识形态上要依靠“神力的迷信“来制造舆论和巩固统治。因此在赋予自己“隆准龙颜”等奇征异表之外,还认为自己是受天命治理天下的天子,在祭祀和面对灾谴、祥瑞的时候都要突出自己与天的特殊关系。皇帝这种被神化的地位,导致了他与阉宦的相互依存,因为皇帝需要通过“与外隔绝”来维护自己的神秘性和权威性,同时又需要借重宦官来与外界沟通,协助他掌控和使用外朝的大臣和官员。在一定情况下,皇帝甚至会出于强化君权和裁抑臣权的目的。有意培植并倚重宦官的力量为自己服务。

皇权是威风凛凛的猛虎,宦官是气焰嚣张的奸狐。虎威不存,狐何以假?

作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口气读完宦官那些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小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3902199
开本 16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691.42-4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