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林徽因的会客厅
内容
编辑推荐

30年代的每一个星期六,都会有一个“周六聚会”,地点在一个太太的客厅,而这太太客厅的女主人就是她,那个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一代才女——林徽因。

她是一个有争议的妻子、有情趣的主妇、有理想的母亲,是一个浪漫的建筑家、认真的生活家、才华横溢的学者。她的洒脱与固执,坚守与开通,多情与理智,生生地把那些声名赫赫的男人,弱化成了客厅里的壁灯,一明一灭都是为了衬托她的明亮。

她是这个客厅的女主人,是这个家庭里的灵魂人物。她曾经从锦衣玉食的青春打马走过,也曾经在清寒的生活中坦然经营着不灭的理想,任是风霜侵扰、暴雨如注,她都像客厅外的那株丁香一样,俏生生地迎风而立,硬是把这个客厅打造成了一段历史记忆的符号。

《林徽因的会客厅》(作者杨楠楠)收录了其创作的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林徽因的会客厅》内容介绍:在历史一板一眼地交代着一个世纪前发生的那些精彩故事时,我总是忍不住想:当它们发生时,林徽因的客厅里会有怎样的对话?作为那个客厅里的女主人和风云人物,林徽因可能说些什么?她的客人们又会如何反应?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些性格更鲜明的人、细节更真实的事。而所谓“大家”,大的是学养、风骨与境界。在这里,在林徽因的会客厅里,一目了然。

《林徽因的会客厅》的作者是杨楠楠。

目录

关于那个客厅

林徽因:

我是,一树一树刚烈的花开

胡适:

大家的先生

金岳霖:

我不是客人,你明白吗?

徐志摩:

只有在这里,他不敢放肆

沈从文:

最天真的『乡下人』

李健吾:

那把寂寞的切梦刀

冰心:

如果只可以有一次刻薄

陈岱孙:

我很高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 

卞之琳:

永不消逝的断章

钱端升:

我要收藏起知识分子的尊严

萧乾:

用心写作的战地记者

张奚若:

游走在志士与学者之间

费正清:

你们,是我在中国最好的朋友

周培源:

无可救药的浪漫

凌叔华:

那只孤独的风筝

叶公超:

愤怒的书生

常书鸿:

失落的国宝

梁思成: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他也爱极了这个清幽雅致的院子,春天花开的时候,坐在花荫里喝杯茶、聊聊天、绘绘图,是何等惬意的事!而他也相信,再加上这位小姐的巧手装扮,这个院子、他们将来的新家,一定会更加舒服、漂亮。

很快,事情就定下来了。这位娇美的小姐除了任性,还是个出了名的急性子。她想做的事情,恨不得马上就能有效率地做好。这次当然也不例外。

这位被医生反复叮嘱不能过度劳累的年轻太太,常常也是个“不听话”的病人。尤其是有事忙的时候,更是常常“忘了”医嘱,恃勇逞“能”。

没多久,这里就成了一个温馨的家。正牙牙学语的女儿新奇而欢快地跟着妈妈在院子里跑来跑去,他们心爱的书籍、转遍大半个地球淘来的珍贵资料、一家人的衣物,被女主人迅速而有条理地归置到了合适的地方。

为了住得更舒服些,他们作了一些小小的变动。比如,他们把窗户上糊的纸换成了玻璃。这样,就可以享受到很好的阳光了,并且一眼就能看到院子里漂亮的花花草草。

林徽因用上了主妇的心思和美学家的思维,把他们的新家布置得很漂亮、很舒适。尤其是客厅,更是成了整个家里的亮点。

靠窗的位置放了几组柔软舒适的沙发。这对夫妻都喜欢阳光透过窗子洒进来的温暖干净的感觉,尤其贪恋艳阳熏暖的午后,坐在这里的懒散闲适的感觉。小茶几上摆了一个花瓶,可以在里面插上时令的鲜花,或许热烈,或许清新,或许艳丽,简简单单就能让整间屋子里一年四季都飘散着一股恬淡的花香。

绿树成荫的时候、花香满天的时候、大雪飘飞的时候,坐在沙发上,透过窗子望出去,真有几分遗世独立的味道。

这就是他们以后的家。他们的新生活、新事业都要从这里展开。

而名震整个中国文化圈的太太的客厅,就这样悄悄地落成了。此后有六年的时间,这里客似云来,成为历史深处的一个经典片段。

这是1931年。风华正茂的梁思成和林徽因辞去在东北大学的工作,回到他们熟悉的北京,加入了刚刚成立的营造学社。

其实,住到这里之前,他们的家在米粮库二号。这个地名或许会让你觉得有些陌生,但如果你去那里看看,也会瞠目结舌。因为那里会集了许多学术界的名流,如陈垣、傅斯年、胡适等人都曾在那里住过。

可梁思成和林徽因却不喜欢那里。整个米粮库胡同还不到三百米长,住宅设计得也不是很合理,显得有点儿狭窄,出入不方便,也显得沉闷。这种格局显然是不能满足这对年轻夫妇的生活要求的。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搬家。

几乎是第一眼,他们就相中了北总布胡同三号的四合院。宽敞明亮,安静清幽,不但看着舒服,住起来也很舒服。

看房子跟找对象差不多,眼缘很重要。如果心里疙瘩,再好的房子也住不长久。

而现在,他们找到了中意的房子,满心欢喜地继续着在北平的新生活。他们的人生正欢快地进入热烈的夏天,一切正走向梦想中无数次描摹的模样。

已经成为母亲的林徽因,多了些少妇的韵味,依旧美得让人移不开目光。而她标志性的热情也仍然没变,一如既往。跟随丈夫一起加入营造学社的林徽因,担任了校理的职务。所以,我们美丽的主妇一方面要照顾孩子、母亲,另一方面要打理家里永远层出不穷的家务,同时还要工作、会友,忙得不可开交。

其实,林徽因真正成为家庭主妇,就是在总布胡同。那时候,家里雇用了两个厨师、两个保姆、一个车夫、一个专管书房的听差。而且,因为梁思成是梁家的长兄,她必须承担起长嫂的责任。加上她是林家的长姐,还要兼管着娘家弟妹的一些事情。所以,这个新家里通常都很热闹,常有弟妹们来吃住。她曾经画过一张床铺图,共计安排了十七张床铺,每张床铺都标明谁要来睡。她必须准备好十七套铺盖,以及他们的早点与茶水。

就算忙成这样,也禁不住林徽因时不时就冒出来一些新点子。P7-9

序言

这时我家住在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这也是我记忆中的第一个家。这是一个租来的两进小四合院,两个院子之间有廊子,正中有一个“垂花门”,院中有高大的马缨花和散发着幽香的丁香树。父亲和母亲都非常喜欢这个房子。他们有很多好朋友,每到周末,许多伯伯和阿姨来我家聚会。这些伯伯大都是清华和北大的教授,曾留学欧美,回国后,分别成为自己学科的带头人,各自在不同的学术领域中做着开拓性和奠基性的工作,例如:张奚若和钱端升伯伯在政治学方面,金岳霖伯伯在逻辑学方面,陈岱孙伯伯在经济学方面,周培源伯伯在物理学方面……在他们的朋友中也有文艺界人士,如作家沈从文伯伯等。这些知识分子研究和创作的领域虽不相同,但研究和创作的严肃态度和进取精神相似,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也相似,因此彼此之间有很多共同语言。由于各自处于不同的文化领域,涉及的面和层次比较广、深,思想的融会交流有利于共同的视野开阔,真诚的友谊更带来了精神力量。我当时不懂大人们谈话的内容,但可以感受到他们聚会时的友谊和愉快。

一晃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当年那个要仰望着家里客人的小小孩童,已经成了鬓发斑白的老人。过往的一切繁华与动荡呼啸而过,留下来的只是那些深深浅浅的回忆。

那些装着想念与敬畏的人们,在经过北总布胡同的时候,总会下意识地向里望上两眼。尽管都知道那些人已经不在了,那样的笑声与激情已经消失了,那里也早已经面目全非,却总是忍不住,忍不住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或许,这样就能在那浮动跳跃的光影里、在那幽深的胡同里,接近从前的某些片段。

而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却只是如常地生活着,操心着他们的柴米油盐、生活疾苦。甚至,在走过那个让无数人神往的地方时,也没有放慢脚步。他们有多少余力去在意、关心、了解,一个世纪之前,这里曾生活了什么人呢?比起这些,他们似乎更想知道他们在这里最终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然而,就在他们身边,就在那已经远去的历史辰光里,聚集在这个胡同里的人们,曾经或激情、或沉静、或固执地怀着一个梦想,于艰难的时世中开垦着这个民族的生命和未来。

无论时光走出了多远,无论生活遭逢了怎样的流年,总是有些人会虔诚地记得他们。

因为他们值得。

他们让我们相信: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种买不到的正能量,发乎责任、止于道义。终其一生,不死不休。

这些人的背影,光耀出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正面。

国之精神,时代之精神,大家之精神,于方寸之地、咫尺之间,昭昭如日月。

林徽因的会客厅,在奉献了一个缩影的同时,也让文化的精神、文艺的气度、文人的襟怀、学者的风范,有了更生活化、人情化的解读。

请读者朋友们原谅我的“大胆”。这里集合了一些根据大量真实资料考据并临摹出来的场景,有更鲜活的对话、更人情化的视角。在历史一板一眼地交代着一个世纪前发生的那些精彩故事时,我总是忍不住想:当它们发生时,林徽因的客厅里会有怎样的对话?作为那个客厅的女主人和风云人物,林徽因可能说些什么?她的客人们又会如何反应?她除了是一个女神,还有哪些让你觉得熟悉和真实的面貌?

在这本书里,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尝试,就是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读者诸君在崇仰之外,更近距离地了解这些让人仰望的大师。他们,其实也是有血有肉、有麻烦的人。

其实,很多时候,在历史回避了若干细节之后,我们不就是靠想象来还原的吗?而向来严肃的历史,或许就是因为小心的求证、大胆的假设,而格外多了些让人欲罢不能的风情。

所以,在这里,你会看到一些性格更鲜明的人、细节更真实的事。而所谓“大家”,大的是学养、风骨与境界。在这里,在林徽因的会客厅里,一目了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林徽因的会客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楠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32677
开本 32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13-04-01
首版时间 2013-04-01
印刷时间 2013-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