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白杜甫/名人的真实故事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使人景仰,催人奋进。魏广振、云飞扬主编的《李白杜甫》主要介绍这两位伟大诗人的身世和生平经历,在坚持历史真实性的原则下,又照顾到可读性,希望读者能从中领略到隐藏在他们诗歌背后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内容推荐

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更迭悄无声息,让人不以为意。然而,翻开人类历史的漫漫长卷,我们总能听到许多年前传来的声声巨响,那些重要人物的出现和他们的作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这些伟大人物传奇的一生令我们感动和震撼!

当我们为人类所创造的辉煌文明骄傲时,我们怎能忘记那些曾经为此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历史名人。魏广振、云飞扬主编的《李白杜甫》能让今天的读者感受到名人们所处的气势磅礴、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感受到名人们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而进行的史诗般的创造历程,感受到心灵的启迪、激励和荡涤,更能让我们多一份深深的思考。

谨以《李白杜甫》向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名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也向阅读此书的所有读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目录

李 白

 身世之谜

 少年时代

 蜀地初游

 辞亲远游

 入赘许府

 初入长安

 酒隐安陆

 移居东鲁

 召为翰林

 力士脱靴

 遭谗被疏

 赐金还山

 李杜之情

 金陵之行

 北上幽州

 遍游皖南

 安史之乱

 暮年从军

 流放夜郎

 中途得赦

 重病而逝

 永远的诗仙

杜 甫

 不凡的家世

 童年时代

 出游翰墨

 南下吴越

 齐赵漫游

 筑家娶妻

 再试失利

 困守长安

 落拓为官

 安史乱起

 再返长安

 拾遗获罪

 贬谪华州

 辞官归去

 成都草堂

 再度流亡

 幕府生活

 滞留云安

 夔州时代

 湘楚流离

 悲凉结局

 不朽的诗圣

试读章节

身世之谜

公元701年,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在位之时。武则天以67岁高龄登上皇位,改国号为“周”,到此时已即位11年。她在位时平定了边疆之患,眼见得当时政局稳定,政通人和,年事渐高的武则天立儿子李显为太子后,便志得意满起来,逐渐耽于享乐之中。

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仙”李白,就诞生在这一年。

李白的诗歌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上至古稀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孩童,没有人不知道“诗仙”李白的大名,没有人不会背诵几首李白的诗歌。一代一代的少年,伴随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吟诵声慢慢长大;一代一代的中年人,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感慨中逐渐老去。

可是,关于李白的身世,却历来众说纷纭,没人能真正说清楚。

首先是出生之地。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李白出生于西域一个叫碎叶的小城。碎叶城现在已属于吉尔吉斯斯坦,但当时它在大唐安西都护府的管辖之下,是安西四镇中最西边的一座城镇。  李白在碎叶生活了几年,受到当地西域文化的熏陶,领略了大漠胡地的景色。在公元705年,也就是李白5岁这一年,李白全家从碎叶搬迁到了剑南道绵州(今四川江油市),并在此定居下来。

但也有人认为李白本就出生于绵州,从小就一直生活在蜀地,而不是从西域搬迁而来。

无论是哪一种说法,李白不是胡人是蜀人这一观点却是大家所公认的。幼年李白就在绵州青莲乡长大成人,这里虽然是荒江僻野之地,却也是一处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世外桃源。这里的灵山秀水,滋养了诗人李白诗歌中的浪漫情怀。

李白曾在其《赠张相镐二首》诗中说:“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李白的亲友李阳冰和范传正也曾在作品中提及过,李白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西凉武昭王李蒿的九世孙,也就是西汉名将李广之后。李广的后裔有一支定居于陇西成纪,后来成为唐代著名郡望中的陇西李氏。李唐皇室就出自于陇西李氏,所以按照这种说法,李白和皇室竟是同宗的关系。隋末时,李白的先祖因战乱或其他原因流落西域,直到李白的父亲携家眷迁入蜀地。

但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在唐代时,家世对于文人入仕来说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许多出身贫微的寒士都会为自己找一个好的家族世系,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引荐。所以有人认为李白诗中自称为李广后裔,并不一定就十分准确。

另一种说法认为李白的父亲是从西域归来的一位富商,更有甚者认为李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兄弟李建成或李元吉之后,玄武门兵变后在李渊的保护下逃往西域。

这种种说法都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形成了众说纷纭的局面。各种说法都有其证据,但都无绝对的铁证证明,所以至今对李白的身世仍无定论。李阳冰、范传正等的记载和李白本人诗文所述都似有难言之隐,最终有颇多难解之处。李白的父亲在蜀地时一直隐瞒着自己的真实名字,因自己是外来客而被称为“李客”,似乎也为其身世添加了一份神秘色彩。但由于此种说法有李白的自述,所以相信的人最多,李白是李广后代的说法,也是目前流传最广的。

不管怎样,李白自幼家世良好,也曾受到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这一点是肯定的。研究李白的身世,并不是我们研究李白的目的,而只是一种了解李白的手段。李白之所以为世人瞩目,终究还是因为他那流传千古的诗歌,所以,我们还是不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过多吧!

少年时代

西蜀在唐代是很富庶的地方,当时的成都更是闻名遐迩的大都市。绵州地广人稀,群山阻隔,虽然离成都不远,但交通并不是十分便利。李白一家寓居于青莲乡,生活过得安宁而平和。

李白天资聪颖,很小时父亲就开始教他读书认字了。5岁时,李白就通习天干地支等六甲之术,六七岁时更是将“五经”等背得滚瓜烂熟。父亲对汉文化很熟悉,并不只是教他些正统的儒家之术,而是兼顾各家学说。到10岁时,李白已通晓诸子百家。

李白的父亲常常教他诵读《子虚赋》,司马相如大赋那华丽的铺排和恢弘的想像让幼年的李白赞叹不已。15岁时,李白模仿司马相如写下了《明堂赋》,歌颂了一番当时正蒸蒸日上的大唐王朝,又模拟江淹的《恨赋》写下了《拟恨赋》。这两篇赋虽然还稍显稚嫩,但已初步显示出李白那不拘一格的气势和渊博的知识。

少年李白很早就显示出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他每每与人谈论,都能出口成章,被人们称为才子。这个时期的李白已经开始写作诗歌,虽然还是以模仿为主,但他写的诗如春葩丽藻,气贯长虹,已经开始初具自己的风格。

在读书之余,少年李白还很喜欢剑术,很有任侠之风。他常常一边研读《史记·游侠列传》,一边神往着那些侠士们的非凡气概,渴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仗义直行,匡扶正义,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李白舞剑时常身穿戎装,他挥剑起舞,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在后来的生涯中,李白常常把剑带在身边,每逢酒酣耳热,心有感慨时,便会抚剑扬眉,起舞吟啸,以寄托他的抱负。剑,和酒一样,是李白一生悲愤情绪的寄托,他几乎从未和剑分离过。

李白在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相当广泛,除了上面说的儒家经典之外,还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唐代时尊崇道教,蜀中道风颇盛,绵州西南有一座山叫作紫云山,是当时的道教名山。紫云山附近的一些小山,也都受其影响,道观颇多。少年李白闲来无事时,就常到附近的山中游览。就是在这段时间,李白结识了道友元丹丘。元丹丘住在山中,李白不时到访,两人就在一起谈诗论道。道士隐居山中,行踪不定,有时李白前去见不到好友,便只能在山上闲等。

这一日,李白又来到道观寻访元丹丘。清幽的道观并不大,只有几间小屋。李白走上前去,才发现门竟然上了锁。李白在门口的松树下等了半晌,也没见好友回来,就捡起树枝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当然,当时的蜀地山中遍地都是道观,和李白交游的道友也不止元丹丘一个。道家思想的影响,一直体现在李白的诗歌创作中,道家的自然观、神学观与政治观在李白诗歌里勾勒出的自然之美,呈现出的神思妙想与蕴涵着的人生态度,成就了李白大量不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诠释着“道”的奥妙。P3-7

序言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典诗歌犹如灿烂群星,以其独具的魅力辉耀时空,久传不衰。而唐诗无疑是这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夺目、闪射异彩的超级明星。盛唐是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无论是律诗、绝句,还是古风歌行,皆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他怀抱着安世济民、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并毕生为之奋斗,历经挫折,百折不回。他的诗格调高远,想像新奇,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伟瑰丽,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杜甫被后人尊为“诗圣”,他自青年时期就怀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真实地反映了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历史,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使人景仰,催人奋进。本书主要介绍这两位伟大诗人的身世和生平经历,在坚持历史真实性的原则下,又照顾到可读性,希望读者能从中领略到隐藏在他们诗歌背后的伟大的人格魅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白杜甫/名人的真实故事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广振//云飞扬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未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1748646
开本 16开
页数 1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0: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