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华民俗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民俗故事/中华经典故事》编著者王盼盼。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女娲造人、刻舟求剑、苏武牧羊、美人计、新亭对泣、割发代首、毛遂自荐……这些故事穿越历史、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它们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浓缩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同时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纷繁历史变迁的窗口。

丛书精选中华故事中的经典篇章,在保留传统故事精髓的基础上,更加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使读者更容易领悟经典故事所传达出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故事内涵有提升。每个故事之后用简练的语言联系实际,进行解读,以唤起读者更多的思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故事后或附经典原文,让读者通览经典原貌,整体感知;或附“博闻馆”,链接与故事相关的其他故事或知识,拓宽思路,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

故事配图丰富新颖,力求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巧妙的配图文字,帮助大家轻松阅读,并开阔视野,从多角度扩展知识。

内容推荐

《中华民俗故事/中华经典故事》编著者王盼盼。

《中华民俗故事/中华经典故事》以中华民俗中的节日民俗和节气民俗为主题编著故事,以时间作线索,从节日、节气两个侧面展示中华民族绚烂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卷,通过讲故事来传承中华民俗文化,故事情节生动,引人入胜,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传奇色彩,同时又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博闻馆”内容丰富,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符合小学中高年级读者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

目录

新年的第一天为什么叫春节

春联的由来

春节舞龙灯的传说

小妖怪害怕压岁钱

“福”倒了,“福”到了

为什么要躲着吃年夜饭

东方朔妙计救元宵

可以骂人的灯谜

正月十五踩高跷

春天到,打春牛

立春吃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

有了蒿子粑,鬼节我不怕

清明节和寒食节

刘邦清明扫墓

可以救命的风筝

清明踏青——治相思病的妙招

谷雨祭仓颉

端午吃粽怀屈原

黄巢出招,艾草救人

钟馗捉鬼

端午喝雄黄酒

六月六,请姑姑

吃新节的由来

立秋吃西瓜——啃秋

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巧姑娘绣鹊桥图

魁星:能管状元的人

七月十五鬼节的故事

七月十五请麻姑嫦娥奔月

朱元璋月饼起义

忽男忽女的兔儿爷

吴刚捧出桂花酒

八月十八观钱塘潮

憨傻的寒露,聪明的荞麦

重阳节的习俗

可以消灾的重阳糕

孟姜女送寒衣

冬至吃饺子,耳朵不怕冻

西施冬至做馄饨

冬至吃豆腐

腊八节的由来

万知县爱吃八宝饭

小年习俗的传说

过年了,快来大扫除

灶王奶奶回娘家

附录

附录一 中华传统节日

附录二 中华二十四节气

试读章节

新年的第一天为什么叫春节

”正月初一头一天,家家户户过新年,大街小巷悬灯彩,炮竹响连天……”听着这首欢快喜庆的《拜年》,过年的气氛扑面而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春节期间,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张灯结彩、吃年夜饭、走亲访友,别提多热闹了。可是新年的第一天为什么叫春节呢?这里有一个生动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在风景秀丽的定阳山下,坐落着一个小村庄。村头山坡上有一间小石屋,小石屋的主人是一个名叫万年的小伙子。万年家境贫寒,以采药打柴为生。那时候还没有节令节气,百姓不知道该哪一天播种又该哪一天收割,日子过得乱糟糟的,收成也不好。万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决心制定一个准确的节令。可是,该从哪里下手呢?

一天,万年去山上打柴,坐在树荫下休息时,看着树影在太阳底下一点一点地移动,他突然灵机一动:“我可以用树影的移动来测时间的长短啊!”于是他制作了一个日晷(gui),通过测日影来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并不是每天都是晴天,老天爷有时阴天下雨,有时大雾弥漫,这些时候日晷就无法起作用了。于是他准备再做一件计时的器具,让它没有太阳也可以起作用。有一天,他上山挖药,口渴了来到泉边喝水,泉水从崖上滴落下来,发出有节奏的滴答滴答声。他望着滴滴答答的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阵子之后,药也不挖了,他飞快地跑回家画呀画,做啊做,终于做成了一个五层的漏壶。从这以后,他每天必做的事就是测日影,望漏壶。慢慢地,他发现一个令人惊喜的规律:每隔三百六十多天,白昼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其实不止万年一个人在为节令的事着急,当时的国君祖乙也常为节令失常而苦恼。于是他召集百官,一起探讨节令失常的原因。有一个节令官叫阿衡,他为了讨好天子,就说是因为人们得罪了天神,所以节令才会混乱,唯一的办法是设天台祭拜天神,这样才能得到天神的原谅。祖乙听信了他的话,就虔诚地斋戒沐浴,带领百官去祭坛祭祀,并传令全国各地都设祭台祭天。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祭拜天神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要捐款,又要服役,真是苦不堪言。万年再也忍不住了,于是他毅然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去见国君。

万年见了国君祖乙,把自己长期观察得出的日月运行的周期和冬至的时间告诉了他。祖乙听了喜出望外,马上下令在祭坛前修日月阁,建日晷台,造漏壶亭。另外又派十二个童子给万年当助手。万年让六个童子守着日晷,六个童子守着漏壶,认真记录,并按时向他报告。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询问制定年历的情况。当阿衡登上日月阁,看见天台的石壁上刻着这样几行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他心里顿时又是惊奇又是害怕。他想:这个万年果然厉害。国君以后肯定会重用他,那这样谁还听我阿衡的话啊?他越想越害怕,于是决定除掉万年。经过多方打听,他终于用重金请到一个善于射箭的刺客,阿衡摆上酒宴,两人喝得很痛快。喝完酒后刺客就向日月阁奔去,可是日月阁周围有很多卫士守着,刺客没法走近。于是他只好在远处架起弓箭向正在观星的万年射去。谁知这个贪杯的刺客喝得太多,眼前恍恍惚惚,箭只射中万年的胳膊。万年“哎呀”一声倒下了,他的助手们大叫起来——“抓刺客”。卫士们听到喊声马上出动,酒还没醒的刺客晕晕乎乎地被带到国君面前。

祖乙马上将阿衡关进监狱,又立刻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十分感动,他指着申星对祖乙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今夜交子时,旧的一年就结束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请君主定个节日吧。”祖乙很赞同这个提议,说:“春天是一年之首,就把每年的第一天叫做春节吧。你进入日月阁后呕心沥血制定出太阴历,实在是劳苦功高。现在你又被奸人暗算,请随我到宫中调养吧。”

万年说:“太阴历虽然初步制好了,但还不十分准确,年尾还剩一些时辰,如果不把它们定准,日月如梭,一年又一年过后肯定又会错历。我肩负百姓的期望,深受天子之恩,定当献身日月阁,细心推算,把年历定准。”

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精心观察,仔细推算,把年尾剩余的时辰积日成月,用闰月的方法补了进去。那年五月,祖乙去祭坛祭拜天神,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万年献上了太阴历。这时的万年已经变成了一个胡须雪白的老爷爷了。P1-P3

序言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女娲造人、刻舟求剑、苏武牧羊、美人计、新亭对泣、割发代首、毛遂自荐……这些故事穿越历史、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它们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浓缩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智慧,同时还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揭示纷繁历史变迁的窗口。为帮助当代读者了解中华五千年的辉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积淀,陶冶情操,并引领大家由此阅读古代经典,中华书局推出“中华经典故事”丛书。

丛书精选中华故事中的经典篇章,在保留传统故事精髓的基础上,更加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从而使读者更容易领悟经典故事所传达出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核。

故事内涵有提升。每个故事之后用简练的语言联系实际,进行解读,以唤起读者更多的思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

故事后或附经典原文,让读者通览经典原貌,整体感知;或附“博闻馆”,链接与故事相关的其他故事或知识,拓宽思路,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

故事配图丰富新颖,力求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巧妙的配图文字,帮助大家轻松阅读,并开阔视野,从多角度扩展知识。

对于故事中的生僻字词均加注汉语拼音及注解,以帮助阅读和理解。

本套丛书由富有研究成果的专家学者协力创作,在此对所有参与编写的人员表示由衷感谢。

中华书局编辑部

2013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华民俗故事/中华经典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盼盼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89837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小学生(5-1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5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8: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