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越界的蝴蝶/星宿海文丛
内容
编辑推荐

青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以青海省青年作家为主的《西海文学丛书》,以为青海地方文学接续文脉,聚集力量,推动本土文化的发展。文化,或者文明的形成,从来是需要经过漫长积累、艰辛努力而致。文学作品更是作为基础性的因素,对一个时代发挥着精神层面的积极影响。今天,青海人民出版社推出《星宿海文丛》,即缘于这样一种认识,缘于我们对当下时代的一种理解和判断。马钧编著的《越界的蝴蝶》是该丛书之一。

内容推荐

马钧编著的《越界的蝴蝶》:我期待我的文字能把感性、诗意的表述和理性的洞见交织在一起;我期待激情能和知识、思想一道握手言欢;我期待我的写作不要变成一种没有美质、没有灵性、没有悲智的精神繁殖器官;我期待我的观察和世界不即不离,而我的想象可以带着我探触到更多的异陌之地;我期待我的文体,能够努力去追随人的心灵的丰富、深邃、活跃,它能兼容单纯之美和繁复之美;我欣赏古语说的、举重若轻。轻是简洁和凝练,是一语中的,是理性戴着幽默的面具窥到的真实。一起来翻阅《越界的蝴蝶》吧!

目录

卷一

寂寞思

文与人

说“红”

耳热与民俗信仰

怀旧与寻梦

匮乏者

藏书印

一种祈愿

疾走

尾随在句子里的精灵——关于标点

虚拟的百合花心——关于文心

忽然想起无所不在的标准

刘郎的诗意影像与风雅性情

地方人文记忆的捕捞、延伸

看冯武的摄影

昌耀片断素描

卷二

空静的广场

俄罗斯的雪

外人

一眼山水:孟达

卧尝斋素描

梦界及其临近的黎明

马赛克式街景拍

打开茶屋的门

变凋的红色图景

嘶呜

磨坊

玄石

飞落麻雀的屋顶

病窒

桌子的控词

错杂的拼图

出轨或者拐弯——梦境的胶片

在石湾的丁字路门

“歪脖”和“笑脸”

大通:匆匆一瞥的印象——老爷山长廊

大通:匆匆一瞥的印象——城关镇一角

大通:匆匆一瞥的印象——东峡鹞子沟

大通:匆匆一瞥的印象——东峡小镇

兔子的尾巴(之一)

兔子的尾巴(之二)

雨夜出租车

宛若怀旧(之一)

宛若怀旧(之二)

宛若怀旧(之三)

烙痕

卷三

契合:《管锥编》偶识之一

悟稀赏独:《管锥编》偶识之二

简阔:《管锥编》偶识之三

至哀不文:《管锥编》偶识之四

旁思:《管锥编》偶识之五

接受时限:《管锥编》偶识之六

《围城》人物命名的修辞机趣

片断思想的哲学功能——钱钟书学术思想衍论

雕塑不朽——道帏多吉诗歌瞥观

钱钟书痴气初探

失败的小说家米兰·昆德托

思想的速描者——帕斯卡尔印象

铁笔纵横铸苍雄——胡晋峰的仿古玺印艺术

《张荫西遗墨》序

身处风尘里心游典籍中——已故贵德诗人张荫西先生精神画像

看蔡永峨书——门外人杂语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朱成林油画赏观

骏马·天鸡——管窥王文泸文学精神中的若干价值

一只前蹄留在黑夜一只前蹄探进黎明——宋长玥诗集印象

隐身人的梦戏——钱钟书精神肖像局部速写

后记

试读章节

拿文章来观察一个人,评说一个人,进而自信伴着得意大作解人、知音,多少已成为一大部分人知人论世的思维定式。字面上写的和嘴皮上说的,明明都是“文如其人”,但拐进人的意念里,却陡然转化成了“文是其人”。文章与人品之间的蛛丝马迹,古人只揣摩出一线朦胧的感觉:如者,似是而非,似非而是;非“是”,非“非是”,非“有”,亦非“非有”,妙在似与不似、若有若无之间,仿佛数学求证中的“~”。“文是其人”,则是化恍兮惚兮为明兮皎兮,化诗意的感觉,为理性的断言,结果往往是“脱有形似,握手已违”,不是觉得文章虚假不真,就是感到文人伪善不实,曲解和错谬,乃至腹诽怨谤,也就不可避免地随日而增长,愈增也就愈偏。其实呢,毛病的所在,无疑是这部分读者,心眼太实,感情太纯太痴,过于迷信文字的“海市蜃楼”,“魔殿迷宫”。你越是把文与人的关系,说得绝对,面对着活生生的人,你就越会感到困惑不解,自己的持论,越发显得捉襟见肘,漏洞百出,这很像现代物理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又像按图索骥、执象而求的痴汉愚夫,永远只能成为执迷不悟的钝根。文,不管是多到著作等身,还是少到一纸半文,都只是人这个无限丰富的主体世界的残篇断章而已,即使作者的文思恢恢,眼界遥深,疏而不漏,一旦面对隐微莫测的灵魂世界,文章,也不过是人的某种精神的零头而已。文的或诗或赋,或散文,或小说,等等,都只是人类试图与自然、与人生、与自我寻求某种对话的几种相当有限的表现方式而已。说话,常常有言不尽意、言不逮意的情形,写文章,自然更有不尽人意所出的地方。这一方面,固然是来自语言自身的局限,倘若超越了这种局限,文章也未必都能写尽天地风云,人间春秋。至少文章家们,由于处世摄生的考虑,不会把一切都和盘托出,把一切都说清道明。何况,为文之道,就忌讳一个“满”字“全”字,细密的匠心,企望的更是远山尽成云的境界,露中有藏,明而带晦。文是人的索隐,正如一指可以暗示启迪人的禅悟禅心,但禅却终非一指可尽,可容,可道。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里说:“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文之于人,也终究和这雪泥鸿爪,是必然对偶然,是有限对无限,是固定有形的,对流易变迁的,以文观人、知人,继而笼统一概地以文等同于人,又与刻舟求剑者、守株待兔者的心态何异?记得钱锺书在《谈艺录》说过:“言固不足以定人,行亦未可以尽人也。神奸元恶,文过饰非,以言弥缝其行,自属不鲜。”可见以文知人,难!巨凶元孽,可作“忧国语”,热血男儿,也可出“冰雪文”,孰是孰非,孰真孰假,岂能一语揭破原形,像悟空金睛火眼,一眼看破妖魔鬼怪!人心原本就难知难测,文心更难如愿表达,“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以言语之“浅”,测知甚至干脆当作人意之“深”,又岂不是将沧海滴水,认作巨澜大波,认作那平静海面下深险的漩涡!

严羽的《沧浪诗话》曾经形容神韵意境的不可凑泊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只是羚羊终究会偶落蹄印于雪径山道,读者也终究会借助文中作家的缕缕心迹,窥见作者为人处世的孤诣苦心,惊见作者的“假辫子”,或是“狐狸的尾巴”。但是,读者不必因此而正襟危坐,过于执著,正像台湾作家三毛对着神秘永恒的爱情,大发“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的禅心。不然的话,你可以从你的床头书柜上,抽出一本成语字典,重新嚼一嚼“狡兔三窟”中深妙的意味,如何?P5-7

序言

整整20年前的1989年,我社曾推出以我省中青年作家为主的《西海文学丛书》,以为青海地方文学接续文脉,聚集力量,推动本土文化的发展。

文化,或者文明的形成,从来是需要经过漫长积累、艰辛努力而致。文学作品更是作为基础性的因素,对一个时代发挥着精神层面的积极影响。今天,我社推出《星宿海文丛》,即缘于这样一种认识,缘于我们对当下时代的一种理解和判断。

那些埋头工作的作家和诗人,无论曾游牧雪域、草原,或耕作于河湟谷地,或在戈壁独对旷原,在守住寂寞的同时,也守住了亘古至今的普遍价值,尽管这种价值变换着形式,然其本质不变。在一个仍在崛起的青藏高原上,我们能够看到,文学的星宿海正在汇聚和生成,成为惊心动魄的风景。

后记

从二十年前一路踉踉跄跄写下来,写到现在,回头料理这些零碎、短小的篇什,有趣的反讽之镜开始显现它的功效:原本出自自己手下的东西,陡然间一个个渐渐显出滑稽、稚嫩、虚弱的本相。可是当初自己又是多么地雄心自壮!这次出书,幸亏编辑有字数上的要求,让我有机可乘做点小小的整容手脚,痛快地删去很多青涩、矫情的篇什。但是,即便如此,也免不了秕糠和饱满的麦粒同处。我想说的是,所以还让秕糠留存其中,是检举自己的青涩和浅薄,而绝非拿破扫把来自珍、自爱。

收在集子中的这些散文、随笔、评论,曾经露面于《西宁晚报·湟水》副刊、《青海日报·江河源》副刊、《西海都市报·昆仑》副刊、《羊城晚报·花地》副刊、《青年散文家》、《青海湖》、《美文》、《延河》、《书缘》、《雪莲》;评论刊发于《小说评论》、《贵州大学学报》、《名作欣赏》、《钱锺书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钱锺书研究采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等报纸杂志、学书期刊。除个别文章标明写作日期以外,其他一律以发表时间来标明。

虽然我没有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志向,但我也不愿降格求次,没有一点高度和难度地胡写、瞎写。进人不惑之年,我似乎才渐渐解悟一点为文之道。深知自己本非先天才情照耀,只是后来看了各种各样好的书籍,见识了一些世相和嘴脸,经历了若干我不大向外人吐露的伤心之事,忍心忍泪,才熏染出一丝半点的灵气和眼力——但愿这不是我的自诩。现在看,大抵我的许多文字,尤其是四十岁以后的文字,从构思、意象生成、语义翻新,都是越界的产物。我阅读、思维的习性,一直都不喜欢老待在一个地方,像拴在草地上吃草的羊,绳子的长度就是它自由的长度。在这一点上,我宁愿效仿流浪汉,效仿野鹤。而且我一直期待自己的文字有一点禅宗似的机锋,有一点幽默感,有一点熟人间交谈的轻松和惬意。还有,我的敏感和自尊,让我懂得节制,懂得不把一些属于私怨的东西和只配在心灵里秘密供养的事情带人文字。

于是想到了蝴蝶。

蝴蝶的飞翔是轻盈的,蝴蝶的飞翔更是没有边界的飞翔。它飞过栅栏,飞过那些被人为划定的界限,无非是想让自己的天地更加宽阔一些,看到一些更为新奇、别致的花朵。

还因为我很喜欢的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甫,他们都心迷神往于蝴蝶神秘的美感:李商隐的是“庄生晓梦迷蝴蝶”,杜甫的那句是“穿花蛱蝶深深见”。他们一个用肉眼观照,一个用心眼洞察,一虚一实,交织成我意念深处的美意、妙意。而且玉溪使用的典故里面还藏匿着一位我更加倾慕、心仪的文人和思想家。

回过头来想一想书名中蝴蝶的意象,发现自己可能还处在蝶蛹的状态,远没有羽化,更未能翩然而舞,款款而飞,一切还只停留在意欲破茧而飞的阶段。

班果总编辑十分重视这套丛书的出版,多次嘱托出版社有关人员要精心编辑这套丛书。马非编辑也是四处搜寻各种版本,以期此套丛书有让人眼帘一新的愉悦感。出版社美术编辑薛建华专门为我的集子创作了意蕴深厚、饶有美感的插图。这些插图的功用,并不是来图解我的文字,也不是用我的文字来阐释他的图画,它们之间,本不具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现在放在一起,也是思维的一次越界,这种越界让原本天各一方的文与图产生了新的、诗意化的联系,类似诗人拿比喻和隐喻去给从不相聚、相识乃至遥不可及的事物去做媒一样。美协主席王利峰为我画了形神兼备的肖像漫画;杨敬华设计了典雅的书衣,李德珍细心校对书稿,在此,一并向他们致谢。

这是我结集出版的第一本书。我欣悦于和青海人民出版社的这次因缘聚合。

2009.2.27于卧尝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越界的蝴蝶/星宿海文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马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5033860
开本 16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青海
230
15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9: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