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浙江日报之江平五年文集(2008-2012)
内容
编辑推荐

“之江平”是一个笔名,取义“浙江日报重大评论”,执笔者主要是浙江日报理论评论部及其他采编部门记者。文章由理论评论部负责组织采写、编辑,并在《浙江日报》刊发。理论评论部负责浙江日报日常版面中的理论宣传和新闻评论工作。

五年来,《浙江日报》“之江平”重大评论,历经岁月洗礼,终成结晶。《浙江日报之江平五年文集(2008-2012)》收集的篇目,是从2008年创设之初到2012年年末期间,所有发表在《浙江日报》的“之江平”文章,一共59篇。

内容推荐

“之江平”是一个笔名,取义“浙江日报重大评论”,执笔者主要是浙江日报理论评论部及其他采编部门记者。文章由理论评论部负责组织采写、编辑,并在《浙江日报》刊发。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可以说“之江平”文章已经在广大读者中铸就较好口碑。《浙江日报之江平五年文集(2008-2012)》收集的篇目,是从2008年创设之初到2012年年末期间,所有发表在《浙江日报》的“之江平”文章,一共59篇。

《浙江日报之江平五年文集(2008-2012)》收集的文章最大的特征,就是选题大、立意高、文风实、思想深、文字美、逻辑强。其选题几乎都是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展开,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展开,围绕全省人民关注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事件、现象和话题展开。

目录

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迈向“两富”现代化浙江

十年,我们写下精彩——迎接党的十八大系列评论之一

浙江经济,在嬗变中快速崛起——迎接党的十八大系列评论之二

让文化创造力充分释放——迎接党的十八大系列评论之三

党旗下,凝聚浙江发展力量——迎接党的十八大系列评论之四

既要速度又要质量

践行我们的共同价值观

咬定转型升级不放松

创业富民创新强省

改善发展环境再创发展优势

雷锋精神温暖人间

劲往何处使

天时人事日相催

防止精神懈怠危险保持良好精神状态

文化强省:浙江发展新目标

文化繁荣的浙江探索

听浙商奏响更强音——写在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召开之际

戒浮躁抓落实

打造浙江未来竞争新优势——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坚定迈向富民强省——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社会管理的“浙江创新”

在学习中与时俱进

富民强省,书写新的“浙江精彩”

农业现代化必由之路——论以“三化”引领三农发展

迈向深蓝

让学习之光照亮新的征程

开好局起好步

昂扬奋发不辱使命

浓墨重彩五年间——写在“十一五”收官之际

体面劳动 时代呼唤

节能减排决战时

喷薄升腾文化力

生态文明:浙江发展新契机

改进文风决非小事

拥抱世博——写在上海世博会倒计时一月之际

转型升级,浙商新使命

转型升级要有大手笔

转型升级抓紧实干

充满期待的“浙江色彩”

应对危机的“浙江样本”

砥砺奋进一年间——写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年之际

历史的选择——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评论之一

潮起钱江——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评论之二

迈向新征程——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评论之三

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灾精神

高扬改革开放风帆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转型升级正当时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忠诚·感情·责任

再创优势引领发展——写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上篇)

总揽全局科学发展——写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下篇)

把握转机赢得先机

服务业加速,你准备好了吗

超越自我赢得未来

“有形之手”大有可为

挺起主人翁的脊梁

沧海横流方显浙商本色

在挑战中弘扬和锻造浙江精神

后记

试读章节

(七)“两富”现代化,主线是经济转型升级。

从全面小康到“两富”总目标,是一个巨大转身。如何转?答案是另一个“转”:转型升级。

转型,坚持速度与质量统一的必然选择。未来保持7%~9%的增长,追求有质量的GDP,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用转型推开发展的大门,把决定命运的“王牌”紧紧攥在自己手里,浙江经济自会妙笔不断、嘉穗盈车。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这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是转型升级的支撑点。做大做强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浙江具有明显的教育科技和人才优势,关键在于进一步给政策、给空间、给时间。

改造传统优势产业。这是浙江经济的基础,关乎经济企稳回升。优势与否,看产业竞争力、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传统与新兴一门之隔。一旦打开,传统产业就会完成升级。用“质量”作卡尺: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传统产业,迅速改造升级。

转型,“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是首要,“四大建设”是关键。前者,事关浙江未来发展和全国大局,是浙江科学发展的新动力、新空间,是浙江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探索、新行动;后者,重在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实力,重在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重在追求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重在扩大有效投资。

(八)“两富”现代化,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战略基点,是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在国家层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足见高瞻远瞩。

今天,谁不倚重科技,谁就要被淘汰。全球化时代,一件产品、一家企业、一个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体现在科技创新上,体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上。

在分析现代化规律时,《历史研究》的作者汤因比曾经提出“挑战~回应”模式,认为现代化既是区域竞争的最大挑战,也是区域发展的最大机遇。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科技创新是绝佳选择。

实现“两富”总目标,只能依靠科技创新,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唯有此路,别无他择。

(九)“两富”现代化,核心是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从小康到“两富”,有物的发展,有人的解放,除了经济,还涉及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一些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守望精神家园。除了创作更多的文化产品,打造更多的文化精品,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更离不开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得以弘扬,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得以倡导,人们精神的天空会更加宏阔,心灵的画卷会更加绚丽,价值追求会更加高远。

实现公平正义。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不仅向市场经济要效益,更向社会要公平正义,“正义的增长”呼声日渐高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制度建设当作“火把”,点亮这一理念,熔铸于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增强人们的社会认同感开疆拓土。

打造美丽浙江。实施“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让青山含笑、绿水含情;在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化中,荡起我们的绿色情怀;在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制度中,编织我们的绿色梦想,让“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真正到来。

(十)“两富”现代化,关键是党的领导。  提高执政能力。“两富”是一个全面性、科学性、战略性的总目标,主政者更好地驾驭全局尤其重要。执政能力,体现在推动科学发展上,体现在促进社会和谐上,体现在党内民主上,体现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体现在统筹城乡一体化格局上。

始终执政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目标是让人民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让孩子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坚持反腐倡廉。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从反腐开始,这个关我们必须过,要兑现。下定决心、花大气力,扎扎实实做几件事情,既要加大制度建设,在建立和完善惩防体系上迈出新步子,又要从严查处大案要案,对腐败现象实行“零宽容”,以反腐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十一)自鸦片战争起,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怀揣梦想,追逐梦想,走出苦难,走向辉煌。

实现民族复兴,就是“中国梦”。这一梦想,凝聚了中国人民的集体夙愿,寄托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这一梦想,就是把国家建设好,把民族发展好,让人民生活好。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两富”现代化,“目标值”已经设定,“线路图”已经明确,“进度表”已经排出,关键在于我们更加自觉地保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状态,只争朝夕地干好“属于自己的那一份”。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十八大报告中的这十六个字,让我们铭记之、共勉之、践行之。

此时此刻,中国正处于近代以降最接近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时期。我们有幸,亲历这一时刻;历史有幸,见证这一伟大。

此时此刻,浙江正处于从全面小康迈向“两富”现代化的关键节点。重大命题,亟待我们作答;幸福未来,呼唤我们开启。P5-7

序言

这是一个洋溢激情、催人奋进的时代。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把中国送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宝座。“中国梦”的铿锵步伐鼓动着春风,民族复兴的曙光从未如此清晰可见。

这是一个五彩缤纷、彰显个性的时代。经济崛起的背后,中国的文化创造更加丰富,社会价值取向更加多元。

在这样一个激流涌动的大时代中,新闻人正日渐清晰地看到一个横亘在前的传媒业大变局——

从国际看,中国综合国力大幅攀升,但尚未形成与经济硬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也没能赢得足够的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和影响国际事务处理的话语权,这个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塑造,新闻人义不容辞、重任在肩;

从国内看,改革攻坚、社会转型、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中国的现代化征途正步入一个关键节点,人们盼望中国能顺利走出历史的“三峡”,新闻媒体沟通社会、传递社会进步“正能量”的功能被空前凸显,并饱受期待;

从传媒业自身看,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传媒业的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新,更使得传统媒体原有话语方式受到挑战,受众期望读到、听到、看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的实话,而不愿听喋喋不休、诲人不倦的空话、套话、官话。

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顺应时势、浴火重生?这成为考验所有传统媒体人的一个时代命题。

不能不说,在重大挑战面前,传媒人固然感到种种压力,但创新的激情同样被极大释放。做“政经大报”,这是《浙江日报》在新时期作出的重大选择。在省委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热忱扶持下,“之江平”应运而生,这正是《浙江日报》基于“政经大报”的定位,基于新的时代特征,对党报话语方式、舆论影响力进行改造升级的一种尝试。

“之江平”文章最大的特征,就是选题大、立意高、文风实、思想深、文字美、逻辑强。其选题几乎都是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展开,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展开,围绕全省人民关注乃至全国人民关注的热点事件、现象和话题展开。比如转型升级、海洋战略,比如建设文化强省、应对金融危机,比如汶川地震、上海世博,等等。在这些大题目上,“之江平”力求以开阔视野和战略思维,注重展现党报在解读政策、阐释规律上的功力,挖掘时事背后的时代脉动,提炼折射时代风向的深邃思想。

经过近五年的努力,可以说“之江平”文章已经在广大读者中铸就较好口碑。每当“之江平”文章形诸楮墨,乡镇干部要看,机关干部要看,不少媒体同行也关注“之江平”的新提法、新思想、新论断。如果说,《浙江日报》近年来在提升党报舆论影响力上有所建树的话,“之江平”重大评论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如果说,“之江平”重大评论获得读者认同,浙江人民的生动实践和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

当今时代,新闻媒介丰富多样。纸媒之中有早报、晚报、都市报、杂志,纸媒之外有电视、广播、互联网。媒介载体中更涌现出博客、微博、微信等众多新生式样。在这样的媒体“戗国时代”,党报优势究竟在哪里?跟电视比形象,比不过;跟网络比时效,比不过。但党报的思想性、权威性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却独树一帜。尤其是评论,更是党报发挥舆论影响力的利器。在海量信息时代,受众尤其渴盼抽丝剥茧、鞭辟入里的评论来指明方向、提供参考。强化评论,是党报在新时期为受众再造阅读价值的重要路径。这也是《浙江日报》开设“之江平”重大评论的初衷,更是《浙江日报》作为党报扬长避短、应对媒体竞争新格局的创新之举。  我们赶上了一个既残酷无情、又机遇无限的媒体大变革时代。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正在全力打造传媒文化的“金字塔”。这个“金字塔”的基础和主体是面向大众的文化服务,塔尖则是我们的价值传播。我们可以制作各种文化产品,激发各种文化创意,满足受众丰富多彩的文化需求。但在“金字塔”的顶端,党报永远不能缺失对核心价值的弘扬、对主流舆论的引导。愿“之江平”重大评论继续开拓创新,更好地履行党报的这一神圣使命。

后记

五年来,《浙江日报》“之江平”重大评论,历经岁月洗礼,终成结晶。五年来,每一篇“之江平”文章的诞生,都历经反复淘洗,从确定选题、制定提纲到组织写作、讨论修改,皆得到报社领导和各个采编部门同仁的大力支持,更得到省委宣传部的重视、支持和指导,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此次收集的篇目,是从2008年创设之初到2012年年末期间,所有发表在《浙江日报》的“之江平”文章,一共59篇。这些“之江平”文章的执笔人为:徐峻、袁亚平、程为民、金波、陈先春、谢正法、张永贵、邓崴、杜大强、朱国良、管哲晖、应建勇、毛传来、嵇哲、袁艳、陈纪蔚、苏靖、田斌君、刘刚、朱海兵、江于夫、吴妙丽、王婷、杨军雄、陈洪标、余勤、吴孟婕、童桦、王玉宝。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浙江日报之江平五年文集(2008-2012)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浙江日报理论评论部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红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125872
开本 16开
页数 33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3-03-01
首版时间 2013-03-01
印刷时间 2013-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2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6
16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