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海滨感旧集(增订本凤凰树下随笔集)
内容
编辑推荐

厦门大学中文系主任郑朝宗编写的《海滨感旧集(增订本)》是一本散文集。收录作品四十七篇,包括《与人为善,自强不息——记王亚南校长》、《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忆四十年前的钱锺书》等。

年轻学子阅读这些作品,或能获得体悟,受到激励,走向深邃的学术殿堂;社会大众阅读这些作品,或能更加切实地品读厦门大学的真实内涵,而不至于停留在“厦门大学是个大花园”的粗浅旅游观感层次。

内容推荐

《海滨感旧集(增订本)》一书是收入作者郑朝宗的散文名作近50篇。这些作品有的记人物,有的是序跋,有的谈学问,有的发议论,有的记游历。

目录

怀清录——一个平凡人的一生

是智者,也是仁人志士——忆余老

记萨本栋先生(附:萨公颂)

与人为善,自强不息——记王亚南校长

悼德基

怀王梦鸥先生

忆吴宓先生

忆温德先生

记冯友兰先生

但开风气不为师

文艺批评的一种方法

再论文艺批评的一种方法——读《谈艺录》(补订本)

《管锥编》作者的自白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钱学二题

怀旧

续怀旧

忆四十年前的钱锺书

《围城》与《汤姆·琼斯传》

画龙点睛恰到好处——读《记钱钟锺书与(围城>》

读《干校六记》

《鲁迅杂感精华录》编后记

《林纾评传》序

赤胆贞心的最好见证——读《战火中的书简》忆彭柏山同志

《李拓之选集》序

笔记与文风

精读与博览

书声

古典文学向现代文学提供了什么?——答《文艺学习》编者问

天才的预见——读莎剧《裘力斯·凯撒》

人格与文德

说申公巫臣

说王善保家的

说“狂”与“妄”

说“骄”与“傲”

关于爱情和友谊的通信

为苍蝇画像

乡愁

海色

天痕与天容

绝代佳人鼓浪屿

我徂东山

汀州杂忆

往事漫忆

西行途中

海滨寻梦记

试读章节

人到晚年容易感旧,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前些日子在家里养病,忽然想起了许多已经逝去的师友,其中之一便是余老。提起此老,我仿佛欠下了一笔早该归还的陈账,心里着实负疚。他去世后不久,有人建议要我写篇纪念文章,我踌躇了几天,终于没有写成,因为我不知如何下笔。那时是个严峻的时期,写作路子非常狭窄。我和余老相处十几年,对他的人品学问略知一二,但对他的生平经历却颇生疏,因此即使要写峨冠博带式的大帽子文字,也是难以措辞的。如今事隔30年,文艺界的情况有了很大变化,余老的声音笑貌重新回到我的记忆里,俨然如在目前,我想趁这机会,把它记录下来,聊以了却我的夙愿吧。

余老名謇,字仲詹,江西南昌人。他来厦门大学文学系任教恰在鲁迅先生离去之后。1938年我在长汀初次见到他时,他才五十几岁,鬓发斑白,老态龙钟,看上去很像现在的七十许人。校里同事都称他作“余老先生”,这不仅仅因为他年龄大,实际还带点尊敬之意。他容貌奇伟,很有威仪,谈吐举止,全合规范,总的说来,给人以庄严肃穆的印象。不认识他的人会以为这是个道学先生,一向都是如此讲究风度的。其实不然。据别人告语,萨本栋未来厦大以前,他是另一样子。那时他不带家眷,长期住在单身宿舍里,工作之余,常到附近房间去找青年教师闲话,每每谈笑风生,不拘形迹。他喜欢喝酒,酒量大得惊人。他又热爱民间戏曲,每星期必到厦门市去看戏。这哪像道学先生,分明是个脱略形骸的魏晋名士。萨本栋来了之后,经过短时期的观察,他告诉一位青年教师说:“这位新校长和前任校长不同,是个方正严肃的人,我们可要注意检束自己的言行。”果然,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方式,学校迁到长汀后便把家眷接来,下了课就待在家里,不再出去串门,有熟人来访,也不再随意戏谑。酒更是彻底戒绝,在宴会上只举杯做个样子。我在长汀看到的余老就是如此。当然,在骨子里他并不是一个道学先生,爱好生活和饶有风趣是他的天然本性,后来也未改变,只是表现的形式有所不同罢了。一个人能随环境和年龄的变迁而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这说明他是有智慧的。余老是个智者,一切认识他的人都有此看法。

他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处理人事方面,而且也突出地表现在课堂讲授方面。他是个杰出的教师,在校内堪称数一数二。这在老年人中是罕见的,有些老年教师学识渊博,而教学效果却一塌糊涂。余老在这方面显得特别聪明。他眼光敏锐,对学生的情况十分了解,因而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决不盲目地夸奇炫博,高谈阔论,白花力气。他口才极好,又善于措辞,讲起书来,从容不迫,使每一句话都落入听者心中。此外,他还能从戏曲表演中吸取一些有用的东西,如声调、眼神、手势等等,以弥补言语之所不及。这些合起来,使他的教学效果压倒群伦。听过他讲授的人用“深入浅出,雅俗共赏”八个字作为评语,这是恰当的,因为他的确能使各种不同程度的人都有所得,个个满意。尤其可贵的,像“文字学”之类比较枯燥的课程,他教起来也不吃力,也能令听者觉得有趣。

余老二十几岁中了举人,在故乡名噪一时,被称为“才子”。后来在严复当校长的时期进入北京大学(当时叫“京师大学堂”),大概也是学生中爱闹风潮的一个。我曾不止一次地听他说过闹风潮的事,学生们不知因什么事对学校不满而起哄,别的老爷们弹压无效,最后只好请校长出来讲话,严复威风凛凛地登上了讲台,把头上戴的皮帽往桌子上一掼,那风度真是美极了!余老是最善于描摹的,严复掼帽子的样子至今仍深印在我的脑子里。但他对严复的学问文章可是由衷敬佩的,一卷《天演论》不知读了多少遍。他自己早年似乎也有埋头著书成一家之言的志愿,但我和他相处的那些日子里从没见他认真地在写些什么。我曾问他:“您学殖丰富,又善属文,为什么不留下一点东西给后代的人?”他微笑着说:“有太炎先生和季刚(黄侃)他们的著作在前头,我还写些什么呢?”这是谦逊之言,但也是智慧的一种表现。到了晚年,他看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极限,因而不勉强去做他认为别人做得比他更出色的事,而把全副力量用在他的特长(教学)方面,这种态度我认为是可取的。

P9-10

序言

编者的话

厦门大学,一所闻名遐迩的高等学府,经过近百年的岁月洗礼,她根深叶茂,茁壮成长。厦大校园背山面海、拥湖抱水,早年由南洋引入的凤凰木遍布校园的各个角落,于是,一级又一级的海内外求知学子满怀憧憬地相聚在凤凰树下;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依依惜别于凤凰树下。“凤凰花开”成了学子们对母校的青春记忆,“凤凰树下”成了厦大人共同的生活空间。

建校近百年的厦门大学现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的国家“211”、“985”工程重点大学。厦大人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铭记校主陈嘉庚建设一流大学的嘱托,在较少政治喧闹、较多自由思考的相对安静环境中,做着相对纯粹的真学问,培育着一代代莘莘学子。一大批厦大人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里成果卓著,他们除了发表论文、出版专著,贡献自己高深的科研成果之外,亦时有充满灵性的学术感悟文字、感时悯世的政治评论短札,时有思索道德人生的启示益智言语、情感进发的直抒胸臆篇什。这些学术随笔其文字之精练,语言之优美,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不仅体现了厦大学人深厚的学术积淀,而且也是值得传承的丰富文化宝藏和宝贵的出版传播资源。

厦门大学出版社秉承“蕴大学精神,铸学术精品”的出版理念,注重挖掘厦门大学的学术内涵。我们将以“凤凰树下随笔集”的形式,编辑出版厦大学人的学术随笔、学术短札,在凤凰树下营造弥漫学术芬芳的书香氛围,让厦大校园充满求真思辨的探索情怀。年轻学子阅读这些书札,或能获得体悟,受到激励,走向深邃的学术殿堂;社会大众阅读这些书札,或能更加切实地品读我们这所大学的真实内涵,而不至于停留在“厦门大学是个大花园”的粗浅旅游观感层次。

我们更期待《凤凰树下随笔集》走出校园,吸引全球更多的学者走入这片凤凰树下,让读者感受到这些学者除了不断有高精尖的科研成果问世外,还有深沉的文化艺术脉搏在跳动,还有浓郁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在流淌。

厦门大学出版社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海滨感旧集(增订本凤凰树下随笔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朝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50175
开本 16开
页数 2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14-05-01
首版时间 2014-05-01
印刷时间 2014-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2014063216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41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3:2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