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宏编写的《温暖平和》文字温暖、平和,无论是文章的看法还是文字的表达上,作者都期待能平和些,心平气和地说意见,期许能给人温暖。本书收录的60篇专栏文章中,刚好有一篇的题目就叫《温暖平和》,正好用来做这本小书的题目,期待这本小书在这个社会文明进步,人类自由发展的今天,能发些光热。
图书 | 温暖平和(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孙德宏编写的《温暖平和》文字温暖、平和,无论是文章的看法还是文字的表达上,作者都期待能平和些,心平气和地说意见,期许能给人温暖。本书收录的60篇专栏文章中,刚好有一篇的题目就叫《温暖平和》,正好用来做这本小书的题目,期待这本小书在这个社会文明进步,人类自由发展的今天,能发些光热。 内容推荐 孙德宏编写的《温暖平和》是一本新闻随笔性质的小书,这些文字在《工人日报》初发时是以专栏文章的形式出现的,专栏名叫“一周品位”。这些文字表达了当时作者对社会和生命的一些看法。内容大多是选取当时每周作者认为较有些意思或价值的新闻事件来展开的,如高考,非典等话题。这些文字不同于报纸新闻版上的新闻评论,也不大同于报纸副刊上的那些文学随笔,当然也不大同于时下微博微信上的那些比较激烈豪迈的表达。 目录 谁比谁“牛” 奔跑愉快 新的东西 凝望高考 无羞无耻 热汗冰凉 生命光芒 读数生活 名著力量 今天是史 面对艰难 捍卫公平 千年大题 奥运图腾 享受职业 生命之金 绿色秋天 发展主题 谈是好事 无路可退 谁需赶考 俗与严肃 感动自己 承担责任 温暖平和 他律自律 百年经验 晚点上课 注重现在 关于读书 都市的雪 尊重学生 要听人大 先救大人 50万买书 什么丢了 猫鼠联欢 谁敢买药 性命担保 价格同盟 大师广告 拳头尖锐 首富论道 打骂成才 赚孩子钱 不做假账 关于批评 关于检讨 教育之难 重奖招生 融入世界 高考作又 学人规则 比拼内力 中西文化 信用制度 享受运动 学术研究 职业门槛 社区服务 后记 试读章节 当一个人做错事甚至违法而不以为耻时,可悲;当一个群体如此时,则不仅可悲,而且可怕了。 这种“可悲可怕”,不仅是公民个人的,更是全社会的。 这一周听到了这样两则新闻:一是湖南嘉禾县一中高考考场严重舞弊;二是广东电白县高考中不少人利用传呼机作弊。 从报道中看,两件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尽管它们都不同程度地违法犯法,但当事人在做此事时,几乎都是公开的,而非偷偷摸摸的——监考者视而不见,参考者肆无忌惮;出租作弊传呼机在公开的店里,且明码标价、当场交易,且“师生勾结”。 这种明目张胆以身试法的现象很值得我们做社会性的反思。因为这种明目张胆的本身有某种社会性的价值观的支持——在很多人心中,某些违法犯法并不可耻,也无愧疚。因为这种“不可耻、无愧疚”几乎都有一个颇具“局部普遍性”的“说词”——为了“共同”的利益。 细想想,这种现象我们见到的真是不少。其实,所谓“共同”,不外是某个地方、某个团体、某个集体而已。正因此,在这某个“地方、团体、集体”中,便集体“无侈目疚”,集体“不可耻”了。 于是,正因为这种集体“无愧疚”,集体“不可耻”的存在,明目张胆的集体逃税出现了,集体造假出现了,集体欺骗出现了…… 于是,他人的合法利益受侵害却难讨公道了。 于是,尽管三令五申的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呼声甚劲,却收效甚微。 违法犯法,当然将受到法律的惩罚。但社会上那些持上述价值观的人及现象在尚未变成行动时,却不能也无法“绳之以法”。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这种现象不结束,就必然带来新的违法犯法,而且还可能是明目张胆的。无论如何,高考残酷、升学压力,以及“发展地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之类等,都绝不应该成为任何不诚实、不道德行为的理由,更不能成为违法犯法的理由。无论如何,我们任何人都不该亵渎我们几代人用生命换来的法的尊严——否则,就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伤害。 对每个人而言,不管什么理由,任何违法犯法都是可耻的——这才应该是全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 回到今天,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为我们社会的那种“不可耻、无愧疚”现象感到可耻,感到愧疚——而且还应该更进一步想想:我们每个人是否也曾有过那种心态? 否则,那将是我们全社会的可怕的悲剧。 这一周,天热,热得心烦。 先是报纸上说,学生减负后的第一个暑假来了,商家便无所不用其极地开始了赚钱大战:辅导班、旅游团,都改成了“夏令营”,而且还要把夏令营办到国外去——广告宣传上当然都说得情真意切,诚恳感人。但实际往往是一出问题了,不满意了,你能怎样?大家不都这么干吗?对我来讲,蒙着算,蒙不着拉倒;对你来讲,顶多下次不参加罢了,反正有人参加。 面对这种消费方式和结果,不少消费者几成惊弓之鸟。 这几天,笔者的一些同事在忙住宅装修。大家公认,最大的难题是找谁来干。按说,找一家不眭,新房楼下就摆着一溜诸装修公司的摊点,可实在不敢找——怕被骗,实在不知那“一半个”说的和做的一样的是谁。想想,几万元下来,今天这里豉包,明天那里门关不上,谁受得了?身边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咱们的装修业就这信誉。 我的一位同事,是位主编,谈起社会改革发展之类,智慧盎然,但面对三室一厅的装修,则一筹莫展。赶巧,她在国外留学的女儿回国探亲,并自告奋勇愿挑重担一先是从报纸广告、别人推荐和楼下摊点分别找来一家“公司”:都拿个方案并报价,然后择其优者——“结合国情”搞“半规范”招投标。同事说,方案好拿、价钱好说,关键是他们干起活来偷工减料、质量不好的问题还是没解决。女儿便竖眉:“法院告他去!”同事便大笑:“你以为这是哪呀?”P17-21 后记 这是一本新闻随笔性质的小书,这些文字在《工人日报》初发时是以专栏文章的形式出现的,专栏名叫“一周品味”。这些文字表达了当时我对社会和生命的一些看法。 最初发表时是每周一篇,每篇字数在12D0字左右,前后写了大约15个月。内容大多是选取当周我认为较有些意思或价值的新闻事件来展开的。这些文字不同于报纸新闻版上的新闻评论,也不大同于报纸副刊上的那些文学随笔,当然也大不同于时下微博微信上的那些比较激烈豪迈的表达。 我期待社会的文明进步,期待人的自由发展。但无论是文章的看法还是文字的表达,我都期待平和些,心平气和地说说意见,能给人些温暖就更好了。刚好,这60篇专栏文章中有一篇的题目就叫《温暖平和》,于是也就移来做了这本小书的书名。 我要感谢这些文章初发时《工人日报》新闻周末版的吴琰主任,是她的策划和责编,使得这些看法和表达能够如期而且原样地每周发表;也要感谢出版家、海豚出版社的俞晓群社长,若干年后还觉得这些看法和表达可能还有些意思,并愿意把它结集出书。还要感谢当初的和今后的读者,忙得乱七八糟了还愿意读读这些文字。 海豚出版社很多书做得很舒服,能在这里出一本,我觉得挺温暖。 孙德宏 2014年6月16目,北京六铺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温暖平和(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孙德宏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海豚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102135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0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00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首版时间 | 2014-09-01 |
印刷时间 | 2014-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2 |
CIP核字 | 2014155022 |
中图分类号 | I267.1 |
丛书名 | |
印张 | 7.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88 |
宽 | 122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