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精)
内容
编辑推荐

鲜有人能走进默克尔的神秘世界,但这本罗伯特·布鲁内利编著的《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精)》做到了!

默克尔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她小时候过着怎样的生活?她的两次婚姻是怎样的?她本是一名女科学家,为什么突然投身政界?她生命中的贵人是谁?她是如何迅速攀上德国权力的顶峰的?她靠什么手段一次次让对手措手不及?她为什么能在欧债危机中创造德国经济奇迹?她拥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所有这些谜团,在《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精)》中都能找到答案!

内容推荐

默克尔是一个谜。

她在世界政坛呼风唤雨,举足轻重,但人们对她的过去、她的内心几乎一无所知。这个女人很少透露关于自己的信息。她在民主德国的过去,她突然迅速地攀上德国权力顶峰的内幕,一概讳莫如深。

默克尔的人生经历和从政生涯如同一部悬疑电影。她总是出人意料地转变立场,在对手的阵营里猛冲,让人措手不及;她采取多种策略和战术,一次次赢得德国选民的信赖与支持;必要时,她会毫不犹豫地为权力而献身。

罗伯特·布鲁内利编著的《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精)》是通往默克尔世界的一次旅行,为您解开德国“铁娘子”身上的斯芬克斯之谜……

目录

译者序

序言

第一章 以父之名

第二章 柏林墙还抵不上一次桑拿

第三章 科学的苍白与国家的间谍

第四章 更胜于莎士比亚

第五章 亲爱的欧罗巴(塞浦路斯的云雀)

第六章 鲍曼小姐和索尔先生

第七章 和蠕虫

第八章 默克尔和贝卢斯科尼、蒙蒂、普京、萨科齐的关系

第九章 在上帝和瓦格纳(以及妈妈)之间

主要人名译名对照

试读章节

他们和小安格拉开了一个美丽的小玩笑。当时她刚出生才几个星期,而她的父母有了一个天才的想法,就是举家迁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或者说当时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之乡。离开美丽的汉堡市,到勃兰登堡一个连名字都很难发音的偏僻小镇——奎州。而此时成百上千的人都走了一条与他相反的路,因为人们更偏向于选择所谓西方的舒适和安逸,而不是民主德国无产阶级的简朴和可靠。可以说,这是一个勇敢的选择。

安格拉的父亲,霍斯特·卡斯纳,是教会的一名神职人员,他的想法是:在“另一个德国”更加需要灵魂的牧师,而“另一个德国”,不太客气地说就是二战后划分全球时交给苏维埃世界的部分。1954年,小安格拉·多罗特娅降临人世,在之后的很多年,世界都被分裂成两部分。历史学家们说那时民主德国处在斯大林化的顶端,尽管斯大林已经逝世一年了。从1949年到1961年(这年柏林墙突然出现),大约270万德国人决定离开那个“工人和农民”的国家,转而选择联邦德国。然而,修道院的院长们让这个年轻的神甫相信,“在另一边”,那里需要他。另一方面,他,霍斯特·卡斯纳,原本就是来自那边的。他是潘科的一个普鲁士人。他的妻子——荷玲,时年26岁,是一名老师,但是后来再也不做老师了。她曾教过英语和拉丁语,然而,作为一个新教牧师的妻子,在民主德国继续自己的职业是不可能的。

现在,我们需要试着去设想,在那黑白交错的年代,民主德国最内部省份深处的情况。民主德国充斥着苏联式的灰暗和阴郁。公众的思想意识一点一点地养成,用迁居到伯克利的俄罗斯历史学家马丁·马利亚的话可以很好地描述这种思想,这句话我们从艾曼纽·卡瑞致“讨厌的诗人”爱德华·利莫诺夫的书中借用来:

完整的社会主义不是对资本主义一些缺陷的抨击,而是对现实本身的抨击。它是一种镇压现实世界的企图,一种长期看来注定要失败的尝试,但在一定的时期内它能够创造一个超现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建立在这样的悖论之上:低效能、贫穷和暴力作为至高无上的好事呈现。

奎州,卡斯纳一家在1954年所生活的小乡村,大约有400人。那里有一座漂亮的乡村教堂,一片农村的土地。1954年时,那儿离两德边界只有不到30公里。这个区域住户很少,连一个学校都没有,因此孩子们必须到另一个村子上学。这里的一切都小小的,包括这个新教牧师的家。他肩负着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即维系这个被历史的命运完全打乱的集体。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过去不到十年,德国被一分为二,而这个被上帝遗忘的角落里的生活条件,如果不说是贫困不幸,那至少也是不稳定的。这里跟纳粹德国雕塑的宏伟壮丽没有一点关系,也完全看不到一点当时德国乡村的浪漫自然主义色彩。为了避免过分依赖于国家的供给,这里大部分的人都依靠菜园里产出的食物生活,甚至教会堂区也有自己的羊群、母鸡,或者一只乳牛。当卡斯纳决定到民主德国定居时,就清楚地知道教会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在那最初的几年里,他常常要去挤山羊奶。无辜但有斗争精神的荷玲则要准备大量水煮荨麻。她不敢向丈夫坦言她怀念并且惋惜过去给孩子们上课的日子,那时她的角色可不仅仅只是家庭主妇,而现在,她唯一的前景就是侍候一个上帝的仆人,以及在艰苦的条件下抚养他的孩子们。

对于仍然公开声称自己是基督徒的人,镇压是肯定的,因为这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分子的东西,宗教就是人民大众的精神鸦片,等等。如今我们所说的基督教团体的基本活动在当时常常被严令禁止,有时甚至以一些人的坐牢而告终。但是卡斯纳这个硬汉,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在西德完成了神学学业然后决定跳到民主德国的神职人员。这些神职人员中的一部分人不仅坚信基督教和社会主义有共存的可能性,他们甚至还认为基督教和社会主义,就像两个彼此归属的事物一样,应该“共同成长”。而另一些人,他们更倾向于批判乌布利希政权,也许他们是把自己视为这片充满敌意的土地上的传教士。

很难说在那些年里卡斯纳属于哪一种人。可以确定的是,这个牧师更倾向于支持当时的政权,而不是反对。瞻前顾后,保持平衡,这是一种妥协,是为了幸存还是信念?

P3-5

序言

安格拉·默克尔,这个名字也许对于广大的中国读者都是既熟悉又陌生的。大部分时候,这个名字的出现都与一种身份联系在一起,那就是现任的德国总理。人们眼中的她,是一个在世界政坛叱咤风云的女强人,严谨、冷酷、一丝不苟,素有“铁娘子”之称。她是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理,也是为数不多的享有极高的民众支持率的总理之一。然而关于她的过去以及她的家庭生活,人们所知甚少。

传记作家格尔德·朗古特对她的评价是:“低调,总有自己的坚持,一般人很难读懂她,认为她是个谜。”柏林自由大学政党分析家卡斯滕·克什米德说:“她被称为黑寡妇,各党派都惧怕她。”德国当代历史学家沃尔夫鲁姆认为:“默克尔从不张扬,是一个优秀的中间派,这样就能拉拢住每一个人,这正是她成功的关键。”

本书从默克尔的童年开始记述,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她的成长环境以及教育背景。作者罗伯特·布鲁内利回顾了“柏林墙的倒塌”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并逐步叙述了默克尔放弃科研事业,投身于政治洪流并且逐步攀上权力顶峰的过程。与德国各党派政客较量,与法、意、美、俄等领导人过招,在欧洲以及国际事务中大权在握、坚持己见,默克尔可谓是世界上最强势的女人。而她的整个团队的构成,她的家庭生活的情状,本书中也都做了尽可能详细的介绍。

翻译这本书并不容易,需要参考和查阅很多资料,因为传记内容往往涉及历史、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并且作者在书中常用意大利俚语方言,我不得不经常请教意大利的朋友们,或登录国外的网站查阅资料。再者,有些内容作者一笔带过,或者使用暗喻,对于不具备相应文化背景知识的中国读者来说,很难充分理解。我在忠于原文和使译文易于理解这两者之间艰难选择,常常慨叹中西文化差别之大,幸而时常得到师辈的良言点拨,朋友的鼓励支持。

意大利有句俗语:“翻译就是背叛(Il tradurre è il tradire)。”也许我并没有做到与原文逐字逐句对应,因此“背叛”了原文,但是,作为一名译者,内心总期望把作者的观点和意思尽可能本真地传达给广大读者。

在此感谢Gioia Wei,Cesare Wang,Nikolas Wu, Alessio Petino,Tommaso Ferruccio Camponeschi,Maya Gao,Liz Liang, Luciano Hua,Jethro Abanto,以及其他没有提及姓名的师朋好友。

书评(媒体评论)

默克尔可以保持强硬,但她也是一位能够倾听和妥协的政治家。在做出决定前,她试图平衡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利益。

——戈尔巴乔夫

默克尔总是镇定自若,对事物的发展了如指掌;她拥有与生俱来的政治天赋,对权力极度渴望;她坚不可摧,每个困难在她眼中都是一次新的挑战;她永不失败,她的妥协不过是解决问题的手段。

——《明镜》周刊记者 Dirk Kurbjuweit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默克尔传(创造德国奇迹的女人)(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意)罗伯特·布鲁内利
译者 杨逸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094487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
CIP核字 2014249091
中图分类号 K835.167=6
丛书名
印张 1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Nabu International Literary Agency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