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微表情与心理学(我们的身体会说话)
内容
编辑推荐

和力编著的《微表情与心理学(我们的身体会说话)》通过对微表情的研究作出了相应的训练学习,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训练对面部表情的小细节进行着仔细的分析研究,揣测人们的心里真正的想法及情感表达方式,从而帮助您减少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困难和阻力,建立最佳人际交往圈。

内容推荐

《微表情与心理学(我们的身体会说话)》由和力著,讲述了:心理学家为何能对坐在桌子对面的那个人的内心世界了如指掌?难道他们真的有特异功能?真的能够通过表情了解人的内心活动?其实,心理学家并没有特异功能,他们只不过比平常人更懂得表情下的玄机。

心理学家通常有着格物致知的本事,如果你要问是什么让他们成为了“侦探大师”,他们一定会告诉你:一切都是心理学的功劳。

目录

引言

第1章 微表情的奥秘

 心理学家眼中微表情的秘密

 视觉阻断

 用心观察,用心体会

 大脑与心理学

 “安慰行为”与心理活动

 坐姿的传情表意

 站姿的传情表意

 腿脚的常态动作

 脚踝相扣,另有深意

 快乐腿与快乐脚

 躯干语言

 手臂的作用

 以手观心

 有趣的面部表情

 心灵的窗户——眼语

 解密嘴唇

 简单查找欺骗行为

第2章 洞察秘密,从点滴开始

 面部表情的欺骗性

 手的“各种情绪”

 握手奥秘

 双手交叉抱于胸前——自信、不惧、防御

 “尖塔”和“连锁”手势

第3章 从谈话中“窃取”表情

 从话题中见“表情”

 说“不”有“表情”

 说话习惯见“表情”

 识破谎言几个“妙招”

 幽默话中的表情

 打招呼中见表情

 招呼用语中的表情

 说话特点有奥秘

 吵闹争执见表情

第4章 观察外相,体察真实心理

 嘴的各种表情

 鼻子的语言

 面色的千变万化

第5章 生活中的玄机

 穿衣识人

 如何向他人展示自我

 笑容的各种表情

 并不简单的点头和摇头

 手心手背的语言

 发言时的语言特征

试读章节

心理学家眼中微表情的秘密

心理学家史密斯经常会被问及同一个问题:“是什么让你对人的表情产生了兴趣?”

史密斯听后常常会讲他的故事。8岁那年,史密斯从古巴来到美国。最初,史密斯完全不会讲英语,和成千上万来美国的移民一样,史密斯去了学校。然而,史密斯很快发现,要想和其他同学和睦相处,打成一片,自己必须要对周围人的第二语言有所了解,这个“第二语言”就是身体语言。

后来,史密斯成为一名心理学家后,知道了人体就像一个布告板,通过手势、姿态、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可以向他人传达这个人的内心活动。再后来,史密斯发现身体语言很多是细微的动作,尤其是人的表情很多是细微表情,即转瞬即逝的表情,不易被他人捕捉到。

史密斯曾为了验证人们面部表情及细微表情能反映人内心活动这一结论,来到了一所学校,想看看老师和同学对他的感觉。史密斯首先注意到的是,当他走进教室时,真心欢迎他的老师或同学会挑起他们的眉毛,眼睛发光,微笑着友好地招呼他;相反,那些对他没什么兴趣的人则会轻轻地斜视他,或者嘴角微微抽动,一副不屑的样子或不在意的冷漠表情,或脸上无表情,而这些不太欢迎他的同学面部表情都是细微表情,尽管转瞬即逝,却是那种一旦被察觉就永远也忘不掉的表情。

人的表情动作太真实了,表情所反映的好恶、美丑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内心真实的想法。现今,微表情不仅仅是面部表情,还包括人行为动作透露出的信息,人们身体表现出的微动作以“另一种方法”让他人了解了鲜明、生动、具体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表情”。人身体行为的传情达意,与面部表情的表现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一样,展现人的内心活动!

视觉阻断

“视觉阻断”是微表情的语言之一,一般发生在人们感到自己受到威胁,或者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的时候。当人们希望通过避免“看到”不想见到的事或人而又想保护自己时,或当人们发自内心地轻视或鄙视他人时,可能做出眯起眼睛、闭上眼睛或遮住眼睛等行为,而这些都是视觉阻断行为。

心理学家史密斯在一次协助警方调查过程中,就利用了视觉阻断行为。

在那宗案件中,有许多人丧生。一名保安成为纵火怀疑对象,因为火势就发生在他的时间管辖范围内。史密斯问了他几个非常细节的问题,以确定案发时他在不在现场,譬如失火前后他身在何处,是否参与纵火等。史密斯仔细观察他回答每一个问题时的面部表情,希望能够获得一些“泄密”信号。

史密斯发现,当这名保安被问到起火的时候他身在何处时,他的眼睛眨动了一下,而被问到其他问题时,他的眼睛没有任何异常反应。这让史密斯知道保安说的是真话,失火时他并不在现场,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与纵火案无关。最终,保安不得不承认失火前他离开岗位去见了在旅馆里工作的女朋友。这名保安眨眼的动作提醒史密斯他有“难言”之隐,即他擅自在工作时间离开了岗位,他有些心虚,“脱岗”违反工作纪律,但他又想说明失火与他无关,他内心矛盾。警方最终将三名纵火犯缉拿归案。那名保安虽然未被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也将受到因渎职造成惨案的惩罚。

史密斯经常通过观察他人无声的表情语言去感受他人的思维、感觉和意愿。他认为熟练掌握心理学、身体语言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改变看待问题的视角,还能解读一个人内心的活动。

除了眨眼,闭眼、眯眼、遮眼等表情也是传递内心活动信息的一种方式。比如闭眼,‘大多表现出人们不愿见到或极度厌恶的感觉;眯眼的动作较为复杂,有思考、沉思或让人琢磨不定的意义;而遮眼大多配合手势,要么不愿见到,要么为不积极的一种行为。P11-14

序言

身体语言也能传情达意

身体语言又称肢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来传达人物的思想,从而代替语言借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很多人相信身体语言能揭示人的内在世界,比语言表达更真实、更可信。人类学家雷·博威斯特研究发现,在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还不到35%,剩下的超过65%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流方式完成的,即身体语言。他还对发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千次销售和谈判过程开展了详细的研究,其结果表明,商务会谈中谈判桌上60%~80%的决定都是在身体语言的影响下做出的。

人的话语的主要作用是传递信息,而身体语言则通常被用来进行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和沟通。因而在某些情况下身体语言甚至可以取代话语的位置,发挥传递信息的功效。例如,一位女士无须开口说话,仅仅通过“媚人的眼神”,就完全可以向某位男士传递出一种非常明确的信息。

一个人往往没意识到自己的每一个动作会有这么大的影响,但是不要忘了,每个观察你的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判断或分析你的每一个行为或动作,正如我们也常常不经意地在观察、判断分析别人一样。

无论你是进入会议室,还是宴会厅;是高尔夫球场,还是董事会,你的身体语言有时先于口头语言已经悄然地和别人进行交流了。通过你的走路姿势、站姿、坐姿、神态、表情、目光等,你已经用无声的、丰富的语言在告诉人们你是谁、你有什么心态,你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是对生活充满自信的成功者,还是消极对待人生的失败者。

刚刚毕业的李小姐在参加某外资公司的招聘面试时,主考官让她将椅子挪近一点坐时,她并没有在意,放椅子时发出了较大的响声,结果使她失去了这份工作机会。事后,这位李小姐深有感触地说:“我当时把应聘可能考虑的细节全都注意了,比如衣着整洁干净,自荐材料制作精美,回答问题也可以说是干净利落.但万万没有想到主考官要我挪椅子竟然是一种考法。”

无独有偶。

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个毕业生,,到一家公司去求职。在面试时,这位自我感觉良好的大学生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跷起二郎腿,还不时地摇动。如果在家里,这是个再平常不过的姿势,而在面试的情境中,则非常不合适。结果,负责面试的人连半个问题也没有问,只是客气地说:“回去等消息吧。”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

心理学教授马拉比认为,身体语言可以用于理解交流者之间的关系、条件和处境,是职业型的、亲朋型的,还是上下级、师生或其他的关系。通过身体语言我们可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内容,尤其是与那些位置高于我们的人交流时,身体语言可以展示我们自己,消融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可见身体语言是多么微妙!

目前,有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自己需求的人才时,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他们不仅要求人才具备较高的学历、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同时还要求人才具有较好的修养和心理素质。身体语言的魅力提醒许多求职者在面试时要格外注意每一个细节,因为我们的身体会说话。……含义,下面略举一二。

鼓掌:表示兴奋。

顿足:代表生气。

垂头:代表沮丧。

捶胸:代表痛苦。

摆手:表示制止或否定。

双手外推:表示拒绝。

双手外摊:表示无可奈何。

双臂外展:表示阻拦。

搔头或搔颈:表示困惑。

搓手、拽衣领:表示紧张。  拍头:表示自责。

耸肩:表示不以为然或无可奈何。

双手举过头顶:表示暴怒。

双手往上伸直:表示激动。

双手枕在头下:表示舒展。

一只手托着下巴:表示疑惑。

耸肩、双手外摊:表示不感兴趣。

颔首、双手放在胸前:表示害羞。

3.身体运动和触摸

(1)身体运动是人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其中手势语占有重要位置。

(2)触摸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方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日常中身体接触是想表达某些强烈情感的方式。

4.人际距离

人类学家观察发现,人与人之间在面对面的情境中,常因彼此间情感的亲疏不同,而不自觉地保持不同的距离:最亲密的人,彼此间可以接近到0.5米;有私交的朋友间,彼此可以接近到O.5~1.25米;一般公共场所的陌生人之间交谈时,彼此间的距离,通常维持在3米以上。此种因情感亲疏而表现的人际间距离的变化,在心理学上称为人际距离。显然,人际距离的变化,是由人与人交往时,在肢体语言上的一种情感性的表示;彼此熟悉者,就亲近一点,彼此陌生时,就保持距离。如一方企图向对方接近,对方将自觉地后退,仍然维持相当的距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微表情与心理学(我们的身体会说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和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808338
开本 16开
页数 2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9-01
首版时间 2014-09-01
印刷时间 2014-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58
CIP核字 2014008922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