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青春在行动--大学生实用求职案例赏析(精)
内容
编辑推荐

周郴保主编的《青春在行动--大学生实用求职案例赏析》通过访谈、笔谈、老师的讲述,收集了35个同学真实的求职案例。其中,还有不少人是编者们曾经教过的学生。在他们的求职过程中,编者们也曾经给他们进行过直接的指导,既有简历制作方面的指导,也有面试方面的指导,并最终帮助他们成功地找到了还算不错的工作。

内容推荐

周郴保主编的《青春在行动--大学生实用求职案例赏析》是一本大学生实用求职案例集。全书以第一人称的形式真实详尽地再现了大学生追求职业梦想的真实心历路程。作者以生动的叙事方式,将内含的“解放思想、充分准备、积极主动”三大基本求职要诀予以充分展现。本书对于在校大学生,尤其是非211院校的普通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本书既可以作为在校大学生的成长阅读书籍,也可以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用书。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真实、详尽、实用”,在谋篇布局上,体例结构灵活,叙述生动活泼,文章的可阅读性强。同时,作者还对每个求职案例进行了及时评注和总结性点评,以帮助读者凝练求职经验和阅读心得。

目录

第一篇 名企,咱也可以进去

 不归路

 挺进普华

 追梦海信

 走进松下

第二篇 主动,赢得自己的人生

 努力之后的成功

 主动方能赢得一切

 主动出击

 “不要脸”的求职

 助人者自助

 用市场营销的方式找工作

第三篇 女生,照样可以找到工作

 工科女生的求职路

 用行动证明自己

 优势

 女生也同样能行

 成功推销

 执着

 合肥追梦行

 谁说女子不如男

第四篇 机会,抓住才是自己的

 失利之后

 不放弃,就有机会

 邂逅

 机缘

 推开虚掩的门

 机会

 擅闯之后

第五篇 求职,路在自己脚下

 求职路上遇贵人

 求职路上

 我是一只南飞燕

 像狗一样的生活

 准备

 选择与努力

 坚持

 特色

 兴趣助我成功就业

 我爱足球

后记

试读章节

“你为什么不留校呢?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呀!”

“因为我有我自己的选择!”

当我决定放弃留校工作的时候,我就知道,上帝已经关闭了我人生路上的一扇门,我必须在其他地方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窗。

我是一个喜欢新事物、喜欢新挑战的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决心去外面的世界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大学的前三年,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论在学业上还是社会工作方面,均有很好的表现,为的就是在大四的时候能够有更多的优势。刚进人大学四年级,我就开始对找工作的事情进行精心谋划。首先,我对自己这个学法学专业的文科生进行了一个全方位的分析,并对自己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同时明确了自己进入房地产行业的奋斗方向。

从我所处的大环境来说,对我是比较有利的。首先,我就读的学校作为全国公认的八大土木建筑院校之一,这对于打算进入房地产行业的我来说应该算是不错的出身背景;其次,中国的房地产行业虽然已经发展多年,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我认为在未来至少五十年之内,房地产行业仍然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我相信,在这个行业中,一定有属于我的一片天空。

在明确了就业方向后,我就开始动用各种资源利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我知道在当今的信息社会,谁掌握了更多的信息,谁就能掌握主动权。由于我所就读的学校在业界有较好的影响和较高的知名度,所以基本上来西安招聘的各大知名房地产企业都会将其招聘会放在我们学校,这其中不乏房地产行业的佼佼者,所以我知道我将拥有“主场作战”的优势。

由于自己是一名文科学生,我非常清楚工科方面的一些知识对于我来说是很薄弱的,所以在搜集就业信息的同时,我也加强了对土木建筑方面知识的了解和学习,尤其是建筑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在国庆节之后的第一个礼拜一,我终于等来了第一家来学校开招聘会的房地产企业——龙湖地产。

龙湖地产虽说是一家区域性房地产企业,市场主要在重庆和成都,但由于其良好的政府背景、成功的管理经验和雄厚的资本规模,还是吸引了莘莘学子的眼球,尤其是作为第一家开招聘会的房地产企业。在茫茫人海中,我参加了龙湖的宣讲会,并顺利地通过了笔试。看着身边很多同学连第一关都没有闯过,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认为“招聘也无非就是这样”,所以也没有把第二天的面试放在心上。第二天,当我急匆匆地赶到面试的宾馆时,就看到已经有好多同学在等待面试。在与他们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也不过尔尔,更加放松了精神。在面试的过程中,当主考官详细问我作为学生会主席所策划的一些活动细节的时候,我竞一下子慌了神。由于没有认真准备,虽然是我亲自策划的,但还是有很多细节因为时间过去比较久了而回答得很笼统,导致主考官认为我的一些实践经历是虚构的,于是我的第一次求职就这样遭遇了滑铁卢。

垂头丧气地回来之后,我进行了认真总结,再次明白一个道理:成功只偏爱精心准备的头脑!于是我打起精神,再次扎进茫茫的求职人海。多日精心的准备也促成了我与中海地产的邂逅。

中海地产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是很多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企业,在中海地产的筛选过程中也让我清楚地知道了“海选”的真正含义。由于我进行了多日的精心准备,在经过紧张的笔试、面试后,我有幸与其他21名同学从近五千中人闯进最后一轮面试环节。中海地产的面试方法非常特别,这是早有所闻的,所以我尽管做了精心的准备,当我走进面试大厅时心里还是比较紧张的,再看看其他21名同学,有15名同学是硕士生,另外的6个本科生均来自重点大学,只有我一个人是普通院校的本科生。

P145-147

序言

多年从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自己也曾经把讲授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刻成了光碟供学生观看和借鉴,但后来自己再看光碟时,觉得里面的内容有些已经不太适应每天都在变化的市场了,而且有时候总觉得里面的内容有点说教的味道,学生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看下去,但后来我发现,学生看完一遍以后就搁在一旁了,基本上很少有人愿意再看第二遍。于是,我就在想,怎样才能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产生既具有吸引力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效呢?我一直在苦苦地思考这个问题,这一思考就过了五年。

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受到了案例教学法的启发,于是我就萌发了将一些学生找工作的实例写出来以供学生参考的想法,这与市面上那些大量的求职教科书相比较而言,可能会更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我于是开始尝试着这种做法,并将写好的内容给在校的大学生看,他们看过之后都觉得这种形式很好。同时,这些案例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我在课程中经常说的“解放思想、充分准备、积极主动”三大求职要诀。于是,在这些学生的鼓励之下,我开始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学生在他们求职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有的是通过访谈,有的是通过笔谈,还有的是通过他们的老师的讲述,共收集了300多个同学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我通过分析和比较,从中精选了35个同学真实的求职案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我们都认识或者熟知,其中还有不少人是我们曾经教过的学生,在他们的求职过程中,我们也曾经给他们进行过直接的指导,既有简历制作方面的指导,也有面试方面的指导,并最终帮助他们成功地找到了还算不错的工作。他们现在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得也很好,他们还时常打电话来问候我,对此,我们也感到非常欣慰。

在这35个同学的求职故事中,我以他们真实的求职经历为基础,用第一人称真实详尽地再现了他们追求自己职业梦想的心历路程,其中既有在考研与就业之间抉择的艰难,也有选择走上就业不归路的无奈,还有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彷徨、挫折,堪至是歧视(主要是性别歧视和学校歧视)。在他们的人生故事里,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地直面人生,精心做好各种准备,从容应对各种问题和刁难,他们的故事曾一次次地感动了我。我曾力图用更加优美的写法来充分展现他们人生的动情之处,同时又担心自己的水平有限,不能很好地达到这个效果,所以曾多次进行修改,才有了今日的呈现。

在每个求职故事的后面,我都附了一段“周SIR续语”,尽管有“狗尾续貂”之嫌,但我还是坚持这样做了,可能这也是老师的职业病吧,总担心学生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只把这些故事当成故事看了,而最后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收获,所以就免不了多哕唆了几句。总结啰嗦之言,定有许多不周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后记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展示中央16号文件颁发以来各地各高校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实践、新探索,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出版《高校德育成果文库》,汇集各地高校的成果和经验,搭建交流研究成果、展示工作经验,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平台,相信会对进一步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书是《高校德育成果文库》入选书目之一,本书在编著过程中得到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并受学校重点教育教学教改项目“基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研究”(JG011103)的资助。

在编著本书的过程中,也时常有学生直接找到我向我求助,更多的人是来询问求职秘诀的,看他们急切的样子,我知道,他们是希望我能交给他几招,然后马上就可以用,并找到满意的工作。我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我也只能笑笑。在交流完送走学生之后,我也开始思考在求职的路上到底有没有什么秘诀可寻。我思考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后来,有一天,我在翻阅《孙子兵法》的时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再次映入我视野。再看看这本书里一些同学的求职过程,我觉得,如果真要说秘诀的话,这应该算得上是。

在2009年“两会”召开期间,当时恰逢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备受“两会”代表的关注,为此,崔永元在《小崔会客》节目里,请来了两个女大学生代表来谈就业问题。这两个女大学生分别是2007年毕业和2008年毕业的,前一个学生(韩同学,四川生源)毕业于四川的一所普通高校,学的是外语专业,后一个学生(张同学,北京生源)毕业于北京的一所“985”院校,学的是国际经济与信息技术。大学毕业后,韩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谋职于一家世界500强的美国公司,担任中国区(驻北京)总裁助理。张同学毕业半年了,也没有找工作。当崔永元问起张同学没有找到工作的原因,张同学认为主要是“自己没有工作经验”,崔永元笑侃说道:“工作机会都不给,哪来的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就找不到工作,这是真正的原因吗?显然不是。接下来的访谈,更加证实了这一点。当崔永元问张同学“认为自己能干什么”的时候,张同学的回答是“我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说到这里,我们也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张同学找不到工作的原因了。

张同学上完四年大学之后,始终对自己也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对于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征、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等,基本不太了解。大学生中曾流行的关于“知道”与“不知道”(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知道自己知道;大四,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说法,在这里应该再加上一条“毕业,还是不知道”。张同学这种自我认识不清楚的情况,在广大的大学生中,大有人在,包括现在已经参加工作的人中也有不少是这种情况。怎样才能对自己了解得更加清楚、更加深刻呢?一方面,需要积极、大量地参加各类活动,不论是校园活动还是校外活动,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并且不要过于计较成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成功与失败中认识自己、审视自己,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自我探索。另一方面,借助于一些测评工具来对自己进行测评,以对自己有更加清晰和准确的认识,这类的测评借助于网络就可以完成。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下,这类的测评只是帮助自己来做参考,而绝不是盲目地迷信测评结果。引入测评是国外一些机构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的一些做法,近年来才在国内流行起来。国外的这类测评在题目的设置方面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可能会有些出入。同时,在测评的过程中,每个人在答题的过程中,可能也不完全是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这中间也有一些偏差。据我个人的经验,如果经历相对比较丰富的人,测评出来的结果可能会更加准确些,因为他对很多问题的认识是基于事实做出的判断,而那些经历相对简单的人,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上,是基于自己的想象,这样也就容易偏离实际情况。在我的实践中,我也曾经帮助不少学生做过此类的测评,测评结果的大方向还是比较准确的,在一些细微的地方,还需要进行更多深入的了解,才能有更加精准的认识,因此,对测评的结果需要进行一定的修正。

2010年4月,《赢在中国》节目的主持人王利芬老师在自己创办的“优米网”上,做了一期关于大学生面试的节目,节目中参加面试的5个学生是从600多名投简历的学生中筛选并经过初试后选出来的,他们应聘的职位是新东方科技集团的员工活动专员,面试他们的是新东方集团的总裁俞敏洪和当时的人力资源总监刘文忠。应该说,这5个学生能从600人当中脱颖而出,其基本素质是比较不错的,而且其中有4个学生是重点大学毕业的,3个学生是硕士研究生。在面试过程中,他们总体的表现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为什么呢?一方面,来参加面试的5个学生,有3个人对应聘的“员工活动专员”这个职位的认识并不太清楚;另一方面,这5个学生对新东方的精神、对新东方的企业文化的认识比较欠缺,有1个同学的学校离新东方只有五分钟的路程,他也没有去新东方集团进行过更多的了解,甚至他们都知道俞敏洪老师会来面试他们,而他们也没有一个人认真关注过俞敏洪老师曾经写过的文章、书以及发表的演讲,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失误。这5个学生对“彼”知之甚少,难免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纰漏出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是战场、商场的兵法,同时也是职场求职获胜的不二兵法。只要我们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清楚、到位,这样我们就能在众多的企业、岗位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同时,我们能对自己应聘的企业、岗位了解得非常准确,我们就能知道这个企业的岗位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找工作跟找对象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有些单位的岗位,在外人看起来是很光鲜、亮丽,非常惹人艳羡,但实际上真的是否适合自己,这一定要多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倾听内心的呼唤,这样才能可能在这个单位和岗位上长期地干下去,心情才会愉悦。前几日,一个在国家部委信息中心工作的女孩,向我诉说她心中的烦恼:她每天需要处理一大堆的数据,上班期间总感觉永远有干不完的活,下班后,她只要一进电梯就会大哭。一方面是由于这份工作的强度和压力,另一方面是由于她并不喜欢这份每天与数字打交道的工作,她喜欢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她几次想辞职,但因为待遇、户口等原因被家人所阻止,所以她非常非常烦恼,甚至是苦恼。当她向我寻求帮助的时候,我给她的建议就是考虑申请调换岗位,如果调换岗位不成,再考虑辞职的问题。我真的很担心她的这种状态如果继续持续下去的话,会不会发生悲剧,我也不敢保证。在这个世界上,人永远是第一位,工作永远是为人服务的,人决不能被工作所奴役、所异化。

所以,在这里如果要真的说找工作的秘诀的话,就是“知己知彼”,外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能将这两条实现得很好的话,找到工作绝不是问题,而且是适合自己的工作。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对《高校德育成果文库》的编选给予了关心和指导。本书在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文史出版社、中联华文(北京)社科图书咨询中心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编写组

2015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青春在行动--大学生实用求职案例赏析(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郴保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458217
开本 16开
页数 20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5-02-01
首版时间 2015-02-01
印刷时间 2015-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2015004082
中图分类号 G647.38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7
176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3: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