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礼佛·仟悔》、《功德回向》、《因果·因缘》、《业的认识》、《生死·中阴与轮回·神通》、《器官捐赠·移植》、《地藏菩萨·弥勒菩萨》、《净土法门·念佛》、《密法·持咒》……《白云禅师解惑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轻松疏朗的形式针对佛教初入门者,解答疑问,解说佛法。
图书 | 白云禅师解惑篇 |
内容 | 编辑推荐 《供养·礼佛·仟悔》、《功德回向》、《因果·因缘》、《业的认识》、《生死·中阴与轮回·神通》、《器官捐赠·移植》、《地藏菩萨·弥勒菩萨》、《净土法门·念佛》、《密法·持咒》……《白云禅师解惑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轻松疏朗的形式针对佛教初入门者,解答疑问,解说佛法。 内容推荐 《白云禅师解惑篇》作者是台湾千佛山菩提寺方丈白云禅师。 《白云禅师解惑篇》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轻松疏朗的形式针对佛教初入门者,解答疑问,解说佛法。观点客观,深入浅出,适于善通大众阅读。 目录 佛教 在家与出家学佛之异同 三皈·五戒·菩萨戒 佛菩萨像 供养·礼佛·仟悔 功德回向 因果·因缘 业的认识 生死·中阴与轮回·神通 器官捐赠·移植 地藏菩萨·弥勒菩萨 净土法门·念佛 密法·持咒 大悲法·观音法门·梵密 《心经》·《金刚经》 唯识学 经典文句释疑《楞严经》、《法华经》等 静坐 三昧·禅定·止观 禅密·禅净双修 烦恼与菩提 公案·参禅 一般佛法释疑 基础学佛认知 生活漫谈 试读章节 传到中国之后,经有所谓珍贵的说法,是依于上座部和大众部的争论而形成的。中国经典到唐代玄奘大师,他探讨了一些经论,觉得有问题,所以特别到印度,花十几年的工夫做研究;可是不管怎么样,“经”是没有真、伪的说法。如果说伪经、假经,通常是指那是人说的,不是佛陀时代佛说的,那不属于经;就像和尚也没有真假,和尚就是和尚,哪有真假?如果你认为他是出家人,他不懂得佛法,他就是假和尚吗?不能这么讲,说事有真假,这是以人的观点来说的。经典既然是经典,就没有真假之分;如果是人所创造出来的,则根本不是经,也无需说是“假经”,要这么去看。那你想高王经该如何去认定? 佛学辞典的资料并不可信,我们的佛学辞典不是中国人编的,丁福保那本佛学辞典也不是丁福保编的,是日本人编的;日本人也不是在日本编的,是日本人到中国来搜集资料,亲近中国善知识,把资料整理好后带回日本编的。各位知道,日本有一部《望月佛教大辞典》,《佛光大辞典》便是依之而编的。资料比较可信的是《三藏法数》、《法苑珠林》等。 “经”一定是佛陀时代,佛自己说的,或菩萨们所说,佛印可的,都可谓之经,它没有真、假之说,而后人所为的也不能说是假经。好像《六祖坛经》,不能叫经,应该说《六祖法宝》或《六祖言行录》。为什么安上“经”字?我以前常说:中国人就是这么可爱,他一开始就错,流传下来,错久了也就对了;这一点对经认识的知见,希望大家不要弄错。 经没有真假,但是中国教界有句话——真经伪忏。为什么?因为忏在中国历史上,是皇帝依于某种因缘请善知识、高僧大德,或由善知识依于什么因缘,将某些经典的法要编为仪轨,这些叫“忏”。忏在中国才有,在印度本来没有,所以,我们有这种说法——真经伪忏。伪通假,是取“假借”之意,假借经典中的要义或偈语,组合成忏,因此,伪忏不是真假之假意。凡事说真假那是世俗的说法,佛法不涉及真假——相对的分别。 客问:佛陀所遗下的经典,原是供人研究了解,以期明心见性;寺院的早晚课诵中也有经典的诵持,但速度太快,无法明白经意,究其作用意义何在? 师答:研修经典有四种方法:拜经是下下方式,此法大多是不识字者所行,其次是诵经,再提升是看(想)经,最后才是讲经。早晚课诵并非修行,而是出家众反馈施主供养的方法,早课功德是三分之一,晚课功德三分之二。出家人每天能将早晚两堂课诵做好,则可以少欠,其他所做功德就属于个人。拜经、诵经虽然不是最好的,但也有其效果。看经、讲经是资料的搜集,加以消化后向人介绍自己的心得。 客问:请问师父早晚课时绕佛的意义? 师答:其实,早晚课的绕佛可说有、无意义均可。早晚课是出家人必做之事,像于早晚课中站久了,可以换个姿态或拜或行,此是从一开始至结束配合整堂课诵的变化,让人不觉得一直是相同的姿态或动作,这是过去高僧大德们费了多少脑筋与心血而完成的一套东西。所以,早晚课绕佛的真正意义是在变化调整姿势,没有其特别意义。 然而,真正的“绕佛”有其特殊意义,它不同于早晚课诵中的绕佛,而是在看见佛像或佛塔时,顺时针方向绕三遍,再礼拜,这是佛教中的一种礼仪;真正谈绕佛一定是绕三圈,然后礼拜。 “绕”的意思是什么呢?通常我们都说围绕,譬如:玩游戏时的带动者或主脑人物,大家一切都是跟随着他,以他为中心,因此“绕”有尊敬、学习的意思。P4-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白云禅师解惑篇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白云禅师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54843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8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14-06-01 |
首版时间 | 2014-06-01 |
印刷时间 | 2014-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4 |
CIP核字 | 2014074288 |
中图分类号 | B94-44 |
丛书名 | |
印张 | 24.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2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