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头条之作(16\17 2009-2010)/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内容
编辑推荐

《头条之作(16\\17 2009-2010)》收录了2009年-2010年《儿童文学》杂志所刊登的头条精品文章,如翌平的《猫王》、吴洲星的《紫云英》、梁慧玲的《瓷变》。所选文章皆为儿童文学上乘佳作,适合全年龄阅读,尤其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读者在享受精品阅读的同时,也会接受一定的身心洗礼。

内容推荐

为庆祝《儿童文学》创刊五十周年,特编辑《<儿童文学>头条》系列丛书,分册《头条之作(16\\17 2009-2010)》收录2009年至2010年间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头条佳作,如翌平的《猫王》、吴洲星的《紫云英》、梁慧玲的《瓷变》。可读性与艺术性俱佳,既可以从中看到这些作品在中国原创儿童文学领域里留下的印迹,又可以读到那些经过时间淘洗而沉淀下来的精品力作。

目录

前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

猫王

木疙瘩山的岩

王老师

山羊妈妈

绰号时代

鼹鼠的乌托邦迷宫

哑树

若是春天真的能予人重生……

我和你,一家人

紫云英

这一刻,是无言的辉煌

我和吵架王

再见,老王家的狗

瓷变

麦茬地

护林员的春天

那一片葵花

柒柒

国王的宝藏

最后的狼群

病毒,正在扩散

当时光流逝

蓝花井的咕咚

古琴操

试读章节

一缕夕阳洒满老楼的屋顶,我和学军躺在草席上,享受着北方秋末时节里难得的温暖。

老楼是三十年前的建筑,楼顶上是平台,当初设计的时候是用来观赏国庆礼花的。从这座六层楼房上看下去,能清楚地看到院子里正在发生的事。

楼下房管所的院子里,张扬的爸爸正在锯木头。他的木工手艺非常好。

街道的王奶奶又踮着小脚巡逻了,手臂上的红箍格外醒目。她停在土馕坑前,站了个弓步,用一只手不断地从馕坑口扇风,仔细地闻那里有没有烤焦的味道。馕坑是从老楼里搬走的新疆歌手老买迈提留下的,后来被我们用来烤红薯和土豆。王奶奶有一双警惕的眼睛,总喜欢注视着我们这些孩子,生怕有人煽风点火。

院子另一边有一排槐树,阳光透过参差的树枝,照在槐树下老楼的一个角落上。

树下面卧着一只猫。

他是一只杂种猫,在我们这片楼群的野猫里是最厉害的一只,孩子们都叫他“猫王”。他没有高贵的血统,但是黄白相间的皮毛却油光锃亮。在这个小区的地下管道里,生活着上千只野猫,有的天生是野种,有的是家猫加入的,它们都成群结队地在夜晚出来觅食。猫王不一样,他大白天照样毫无顾忌地闲逛,遇到人也不着急躲避,甚至看都不看你,摇着尾巴,迈着轻快的脚步从你身边走过。

楼里年龄大些的孩子看不惯他这样嚣张,曾经几次想把他逮住。当大家朝他跑去的时候,他就张大一双深邃的眼睛望着你,那眼神里满含轻视、自信、不屑,甚至有点困意,这双乌黑的眼眸让人感到更加焦躁、局促。等人们冲到离他两米远的时候,他会敏捷地扭转身,一跃蹿上一棵老树,消失在浓密的叶子中间。有一次,大孩子们在一棵树下守候了_一个下午,却发现他睡卜觉,懒洋洋地从另一处的地下洞口爬出来晒太阳。原来他早就凭借自己飞檐走壁的功夫,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然后可能是一排平房,也可能是一辆缓行的汽车上,从整个小区里四通八达的下水道的某个入口,穿过他豪华别墅的某个大门,溜回家休息了。“猫王”由此得名。猫王还有个王后,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一只野猫,她有迷人的纤纤身形,还有一身雪白的皮毛。偶尔猫王和他的王后会一起跑出来晒太阳,总吸引很多人站在远处看上半天。

对面楼的二层,李涛的爸爸正精心打理着挂在凉台上的腊肉。李涛是我们的同班同学,他爸爸今天在家,因此他不能像学军和我这样,跑到老楼顶上看风景。

再向远处看:是新建小区的工地,在严冬到来之前,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隆隆的马达声突然停了下来,我们站起身望去,挖土机的掘土篓子吊在了半空。几个人跳到土坑里,把一个乌黑的坛子从松土里扒出来。一定是又发现古物了!这里原来是片坟地,施工的时候总挖出些东西来,今天工人们似乎又有意外的收获。

夕阳就要落下去了。很快天就会黑下来,街道上将拥满下班的人。我和学军准备下楼,这时,底下传来一阵阵让人心惊的哭喊声:“嗯……求求你,别,别打我了,不是我做的……”

李涛的爸爸又开始揍他了!

李涛的爸爸是个复员军官,长着一双浓密的眉毛和很有神的眼睛,看上去他是个很温和的人,每回见到我们,总是面带微笑地冲我们点头。他总是身板挺拔,不快不慢地迈着稳健的步子,依然保持着军人的素质。当孩子们的足球飞向他时,他能很麻利地小跳一步,让足球离他一寸远地飞过去,而手上的东西依然稳稳地攥着,然后继续迈开从容的大步走过去。我和学军都感到奇怪,他常常打李涛,而且都是为了些小事,比如:上课没有注意听讲,忘记交作业,把家里的地毯上弄上脏脚印……为此从小失去父亲的学军总是愤愤不平:“李涛的爸爸是亲爸爸吗?我爸要是在的话绝不会这样。”

我和学军跑到李涛家门外。我们断断续续地听出是为了凉台上的腊肉,李涛爸爸发现即将晒好的腊肉少了几串,就断定是李涛拿的。李涛的爸爸是广东人,擅长制腊味,李涛有一次趁家里没大人,用美味的腊肉款待了我们,结果晚上我们都被他的告饶声扰得心神不安,那次大伙儿离开时已经想尽办法隐藏痕迹,但李涛的爸爸凭借当年侦察兵的敏感,还是知道我们去过并吃了腊肉,于是把李涛痛打一顿。因为这件事,我们总觉得亏欠李涛。1-3

序言

《儿童文学》永远年轻

◎李学谦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50年是一段不算短的时光,当年的小读者,现在大多已成花甲老人;当年散发油墨清香的创刊号,现在纸页已经发黄;当年参与创刊的叶圣陶、冰心、严文井、张天翼、金近等前辈作家已驾鹤西去,留下了他们不朽的名字和作品陪伴我们。回首《儿童文学》50年的历史,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尽的怀念。

半个世纪的岁月可以使儿童成为老者,可以使一本新刊墨香散尽,但《儿童文学》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时光雕刻之后,却变得更加容光焕发,更加年轻时尚,更加生机勃勃了。

《儿童文学》在创刊后的前几年中,是不定期出版的丛刊,从1963年10月创刊到1966上半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而被迫停刊,两年半的时间里,只出版了10期。而现在,《儿童文学》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当年不定期出版的丛刊,已经成为定期出版的句刊,每月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当年的杂志编辑部,已经升格为中少总社儿童文学中心,不仅出版杂志,而且出版图书。2012年儿童文学中心出版新书66种,再版图书88种,新书再版率100%。若按品种计算,儿童文学中心图书单品种平均销量超过5万册。时下图书出版参与过度,选题过剩,单品种销量下降,儿童文学中心原创图书的强势崛起,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012年3月,《中国卡通》杂志并入儿童文学中心,同年10月全新改版,成为《儿童文学》杂志的漫画版。此举表明,中少总社将依托儿童文学原创图书,以丰厚的内容资源为基础,打造原创动漫产业链。目前,改版后的《中国卡通》月发行量已由原来的10多万册跃升至40余万册;根据幻想小说《萝铃的魔力》创编的同名漫画书一个月内加印到6万册。我们完全可以期待,儿童文学中心丰厚的内容资源,将衍生成更多的文化产品,《儿童文学》将完成产品生产向产业经营的华丽转身。

50年过去,《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一棵树苗衍生成了一片森林,期间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我从出版人的角度看,有这样几点弥足珍贵。

一是始终高举纯文学的旗帜。到底什么是纯正的儿童文学,我不敢妄下判断。不过,有一点我敢肯定:关于儿童文学本质和功能的认识,恐怕要回到儿童文学起源和发展的历史中去。无论是在外国还是在中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出现,都是与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对儿童作为独立群体而不是成人附庸的发现,离开了现代儿童观的建立,离开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己未来的美好期盼,就不会有儿童文学的出现和发展。在19世纪末中国儿童文学刚刚萌芽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梁启超的呼吁:“欲新一国之民,必新一国之小说”;在叶圣陶开中国童话创作之先河的《稻草人》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上世纪20年代,儿童在黑暗现实中深感自身弱小的无助与无奈。儿童文学出现与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总是要对儿童成长和社会进步有些担当的,总是要为儿童精神世界的发育提供一些认识和审美上的帮助的。

《儿童文学》的发展,在于她坚守了这份担当。上世纪90年代初,纯文学面临商业化的严峻挑战,《儿童文学》月发行量也从57万份锐减到6万份。以徐德霞为主编的《儿童文学》编辑部,在这个艰难时刻选择了坚守。关于读者定位,他们坚信,《儿童文学》是办给爱读书的孩子看的。靠什么吸引读者?他们坚信,《儿童文学》的最大优势就是纯文学、纯艺术,要坚持高品位、高格调、高质量。在喧嚣的商业化浪潮面前,徐德霞和她的团队保持了清醒和自信。因为有了这份坚守,《儿童文学》一路走来凯歌高奏,从月刊变为旬刊,从杂志扩展为儿童文学原创作品生产基地。

二是在开放中创新发展。文学来源于生活,没有一成不变的生活,也不会有一成不变的纯文学。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看来,有这样几点变化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十分重要。首先是儿童群体自身的变化。市场经济是对人的解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的束缚不断被打破,人的自立性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与此相适应,儿童的权利和尊严受到进一步的尊重,童年的独立价值被进一步认可,现代儿童观得以进一步确立: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进一步增强,儿童对社会生活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儿童本位”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主流价值观。其次是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和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使信息社会已经成为我国不可逆转的发展进程。在这一进程中,除非受到成人管束,儿童分享信息的机会,与成人是平等的。事实上,对于初中以上的少年,成人对他们在接触信息方面的管束,往往是徒劳的。成人由于信息占有优势而拥有的话语权受到极大挑战,平等对话成为儿童对作家和作品的内在要求。其三,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国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被大量引进,不仅在创作理念、创作题材、创作手法和文本样式等方面对作家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对儿童的阅读品位、阅读兴趣和欣赏水平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四,数字出版的出现,使儿童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以碎片化、娱乐性为主要特点的“轻阅读”在儿童中占有很大市场。

《儿童文学》在高举纯文学旗帜的同时,以开放的胸襟应对变化,坚守而不僵化,与时俱进而不故步自封,遵循文学和出版产业的发展规律,拓展了出版范围。在《儿童文学》大家族中,既有《儿童文学》杂志的“经典”版,也有“选萃”和“时尚”版;既有以成熟作家为主,凸显纯文学风格的“金牌作家书系”,也有以青年作家为主,适合儿童“轻阅读”需求的“淘·乐·酷书系”,还有为少年作者量身打造的“阳光书吧”:既有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也有幻想题材的作品;既有适合经典阅读的文字书,也有适合“读图时代”的漫画书。在一次又一次的创新中,《儿童文学》不断地发展着自己,始终引领着儿童文学的潮流。

三是在与作者、读者的交流互动中保持活力。一本好的刊物,不会是编辑部关门办刊的产物,必定是各种出版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其中,作者和读者是最重要的资源,经营好作者、读者两种资源,比在办公室里做好案头编辑工作更为重要。作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的播种者,读者是原创儿童文学生长的土壤,只有悉心耕耘,才能培育出欣欣向荣的原创儿童文学之林。

在作者队伍建设上,《儿童文学》是不遗余力的。《儿童文学》坚持在稿件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来稿,无论作者是已经成名的大作家,还是初出茅庐的业余作者,一律以稿件的内容和艺术品质作为取舍标准。《儿童文学》十分注意发现文学新人。对于有潜质的新人新作,编辑指导作者反复打磨修改,力求精益求精。《萝铃的魔力》是编辑在大量的投稿中发现的,作者陈柳环在此之前从未发表过任何作品。经过多次修改,《萝铃的魔力》一炮打响,到2013年3月,同名系列图书销量已超过200万册。《儿童文学》先后举办了3期青年作家讲习班,两期短训班,还定期组织评选“十大青年金作家”。《儿童文学》还十分注重培养小作家,在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中建立了小作家分会,组织他们开展活动,在刊物上开设栏目为他们发表作品。几十年如一日,《儿童文学》团结和打造了一个多达500余人、“老中青少”四代同堂的作家作者集群。

在读者群的维护上,《儿童文学》匠心独运,除了在刊物上开设与读者互动的“读编往来”、“三地书”、“你来我往”等栏目外,还在百度网上组建了“儿童文学吧”。在这个虚拟世界里,《儿童文学》的读者交流读书体会,相互推荐图书,对《儿童文学》欣赏品评,也不时“拍砖”。截至2013年3月中旬,“儿童文学吧”发帖数已超过65万篇。所有编辑都会羡慕这样一种与读者交流互动的机制,有了这种机制,刊物人气想不旺盛都难。

《儿童文学》创刊已经50周年了,几代编辑和出版人坚守纯文学理念,在开放中创新发展,使《儿童文学》从一本杂志发展成为原创儿童文学作品生产基地。但《儿童文学》的发展成果并不仅仅属于编辑和出版人,没有几代作家和读者的倾力扶持,无从成就《儿童文学》今天的辉煌。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文学》属于所有为她写作的作家,属于一代又一代精心呵护她的读者,属于养育她的文学沃土。所以在《儿童文学》创刊50周年之际,我们编辑出版了《<儿童文学>头条》这套丛书,将50年来每本刊物的头篇之作,也是一本刊物中最精华部分结集出版,以飨读者。

深深植根于祖国文学沃土的《儿童文学》,将永远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书评(媒体评论)

从我在《儿童文学》发表第一篇小说之后,这些年我认真地写了一些儿童小说,有许多是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每当有了新作,掂掂分量,比较满意的时候,就对自己说:给《儿童文学》吧。

——左泓(儿童文学作家)

这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刊物,包容性也很强。毫无疑问,在《儿童文学》上发表作品是一种标志,也是一份窃喜和荣耀。

——安武林(儿童文学评论家)

《儿童文学》陪伴我度过充盈书香的童年,满是矛盾的青春,一直走到了现在,回想起每一个有它相伴的日子,都使我倍感温馨和幸福。或许儿时的一次顽皮、念书时的一张考卷,早已被抛到成长的脑后,但被《儿童文学》所感动的时刻,却像是被妈妈抹在面包上薄薄的一层果酱,那酸甜细腻的滋味让回忆都充满馨香。

——郭李芸(湖北大学学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头条之作(16\17 2009-2010)/儿童文学创刊50年最精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翌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4811599
开本 16开
页数 2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3-07-01
首版时间 2013-07-01
印刷时间 2013-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6
CIP核字 2013146351
中图分类号 I287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