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师与学生的那些事--夏京春老师的博客
内容
编辑推荐

《老师与学生的那些事--夏京春老师的博客》是夏京春老师8年来博客文章的精选,内容丰富,有日记,有照片,有论文,有随笔,有游记,有教案,有例文,有知识问答,有课堂作业,有答疑解惑,有教学心得,有工作,有生活,有硬笔书法作品,也有毛笔书法作品,有网聊记录,也有对网文的评论。这些文字对于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学习如何学习,学习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有些博文后面,还选取了一些有意思的评论。

内容推荐

作者夏京春是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中文教研室副教授,主讲大学语文、应用写作、硬笔书法和对外汉语。曾赴韩国和南非讲授汉语。2006年9月开始写博客,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课后互动,或答疑解惑,或资源共享,至今已经8年。《老师与学生的那些事--夏京春老师的博客》精选了其100篇博客结集出版。这不仅是夏老师教书育人工作的一个总结,而且对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目录

11月与学生在网上的交流

谈谈古典诗词教学中的几个环节

现代诗歌朗诵会

留学生上课时的趣闻

12月与学生在网上的交流

中文教研室老师的新年团聚

有个学生曾在心里咒骂我一万遍

60分是及格,还是不及格

1月与学生在网上的交流

送站

2月与学生在网上的交流

我写的两幅毛笔字,用以自勉

3月与学生在网上的交流

印名片的经历

有客自天来,小鸟叫我醒

4月与学生在网上的交流

关于大学语文课,网上与学生的交流

5月与学生在网上的交流

今天我过“儿童节”

《南非漫谈》讲座受到学生欢迎

6月与学生在网上的交流

成绩单上一片红

应用写作课写作练习设计的基本原则和题型

我养的花在我生日这天开放

我的新浪博客一岁了

学生名单中总有几个生字

一个好学生的来信

早餐所见所想录

“迎讲树”不是树

周末进修,学以致用

看错表了,提前一个小时到了教室

最近有点丢三落四

多媒体设备与传统板书

不思己过,好为人师

当上课与其他活动冲突时

昨天给四六级监考

该不该给他们及格

学生的评论让我感动

北京西客站接儿记

去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看牙

设定“五无”时间

我过“三八”

与学生的几封通信

与学生在网上的交流

祭奠姥姥

小议名与利

我被地震“震”醒了

答学生记者问

又给英语四级监考

有个学生要求我改分

有个学生向我要高分

博大精深经世致用

关于大学语文课堂教学重点的探讨

北工商阜成路校区东区的耕耘楼

与两个学生的通信

四环路上的惊险

说说我家的“乖乖”

善待老师,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的教学与科研氛围

讲个故事,从网上看的

母亲节与一位陌生母亲在上的聊天

2006-2009年聘期个人总结

近三年对我“学评教”情况的汇总

接受学生对我的采访(1)

责无旁贷有惊无险

接受学生对我的采访(2)

说说洗碗

2009年下半年“学评教”

学生来信:硬币书法

又挨学生骂了

听课心得

在学院学术艺术周上秀书法

我与学生的聊天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

我的博客今天4岁1天啦

2009~2010年第二学期硬笔书法课“学评教”

昨天我收礼了

2010年度个人总结

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补登和更正学生成绩的通信和后来发生的事

对案例课堂练习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网上与某学生的沟通

硬笔书法课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教字育人”的效果

在大学语文课教学中加强“语”的训练

在大学语文期末总结与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发言

关于提高本科生写作能力的一点思考与建议

答学生采访问

参训学员代表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成立5周年庆祝大会上的发言

学生给我的一句话

硬笔书法公选课的教学内容和有关事项的说明

关于教师职业的几点思考

《新编应用写作教程》(第4版)编写说明和目录

充分利用教材组织课堂教学

做好人写好字

2013年上半学期应用写作课“学评教”

学生对我说(2013年秋季学期)

2013年度个人总结

在儿子夏鹏婚礼上的讲话

2013年下半学期硬笔书法课“学评教”

夏京春老师2014年春季学期期中教学小结

老师与学生的那点儿事

试读章节

讲个故事,从网上看的

(2009-03-29 09:51:00)

有一对儿夫妇,家里很穷,丈夫说:“我要出去工作,你在家里等着我,我一定会挣很多钱回来。”于是,第二天丈夫就离开了,这一走就是20年。

20年后的一天,这个男人对他的老板说:“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0年,我想回家了。”老板同意了,对他说:“我这里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你这20年的工钱,另一个是3个忠告,你只能带走一样东西。”男人回去想了一夜,第二天,他对老板说:“我选那3个忠告。”于是老板对他说:“第一,做任何事不要想走捷径;第二,不要对不好的事情产生好奇心;第三,不要在冲动的时候做出不冷静的事情。”然后给了男人三个面包,说:“两个面包你在路上吃,最后一个回到家和你的妻子一起吃。”于是男人踏上了回家的路。

走了一天,男人走到了一个岔路口,他不知道该走哪条路。于是坐了下来,吃了一个面包。一个路人经过,男人问道: “该走哪条路?”路人说:“走左边的那条,可以近一半的路。”男人刚想选择左边的路,突然想起了第一个忠告:做任何事不要想走捷径。于是他选择了另一条比较远的路。在途中,他听说左边的那条路经常有强盗、猛兽出没,于是他很庆幸自己听从了忠告。

又走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他看到了一户人家。于是他上前敲门请求留宿一晚。睡到半夜,他突然听到一声女人凄厉的叫声。他刚想冲出去看看,突然想起了第二个忠告。于是他躺回到床上,强迫自己不去管那叫声。第二天,屋子的主人对他说:“你是第一个在这里住了一晚还能活着的人。我的儿子得了一种怪病,会在半夜发出女人的叫声,每个出去看的人都会被他杀死。”

男人吃了第二个面包,又上路了。赶了一天的路,男人终于快走到家了。远远地,男人就看到自己的妻子在屋里和另一个男人拥抱。他非常气愤,刚想冲进去质问妻子,突然想起了第三个忠告:不要在冲动的时候做出不冷静的事情。于是,他决定先下山,第二天再来找妻子。第二天,他回到了家。他的妻子看到他回来了,非常高兴。男人对她说:“昨天在这里和你拥抱的那个男人是谁?”妻子走进屋里,拉出了昨天丈夫看到的那个男人,说:“你一走就是20年,这是我们的儿子,今年20岁。”男人很激动地看着自己的儿子,也很庆幸听从了第三个忠告。

他对妻子说:“我出去工作了20年,却什么工钱也没有,只有一个面包,我们分着吃了吧。”于是他掰开了最后一个面包,里面赫然是他20年的工钱。

这是个寓言故事,作者编了这个故事是想讲人生的三个忠告:第一,做任何事不要想走捷径;第二,不要对不好的事情产生好奇心;第三,不要在冲动的时候做出不冷静的事情。这三点,说说容易,但做起来很难。因为人都有惰性,“走捷径”还自以为是聪明之举;人都有好奇心,越是不好的事情,越是不让看的东西越是要看;人都有气性,气来了就压不住。惰性、猎奇和冲动造成了多少悲剧?聪明人从无数悲剧中汲取教训,总结出了上面三个忠告。听人劝,吃饱饭。故事中的男人是个老实人,他听从了老板的忠告,没有走捷径,没有看怪事,没有冲动,最后平安到家,开始了新生活。

这则故事还有一个看点,就是故事中的男人不贪钱。出去工作本为挣钱,但他选择了“忠告”。试想,如果不会做人,不会处事,即使钱再多,也可能不得好死。钱是身外之物,学会做人才是立身之本。贪钱之人,欲壑难填,为富不仁,最终没有好结果。不贪钱的人,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最后得到了钱。好人有好报啊!

【评论】

憬羽 2009-3-30 10:50夏老师分享的这篇文章真有意义,呵呵。我一定牢记这三个忠告。祝夏老师身体健康。

一串心情 2009-4-1 09:48拜读,受益!周三快乐,朋友!

支老师 2009-4-1 11:36好啊,谢谢分享!  我是小小臭美牛 2009-5-13 21:47我读了,有点懂了。

阿甜 2009-6-12 16:02好文章,我也是名学生,收获很大。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会吧。老师要多写此类文章,让学生们感悟,最好是设个专栏什么的。

新浪网友 2009-6-24 18:08自省了一下,发现第三点是我有时无法做到的,冲动的时候会做出不冷静的事情。

P192-194

序言

有一首歌名字叫作《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叹时间过得太快。最近,我在整理博客的时候也回头看了一下,不看不觉得什么,一看还真有点儿感慨。我是2006年9月16日开通新浪博客的,博客名字叫“夏京春老师的Blog”。“百度”搜索“夏京春老师”就能找到我的博客。为什么一开始就用实名呢?这与我开通博客的目的有关。2003年12月至2006年2月,我受国家汉办委派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到南非大学任教。在南非期间,写了一些日记,拍了一些照片,一直想与人分享。回国后,发现新浪博客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利用博客发表南非日记和照片是我开通博客的最初目的。开通博客的第二个目的就是与学生课后沟通。随着对博客的熟悉,我发现这也是与学生进行课后互动的一个很好的平台。我是北京工商大学的老师,出国前,曾在廊坊东方大学城上课。回国后,学校已在良乡大学城建了新校园。北京工商大学校本部在海淀区阜成路,老师坐班车到良乡上课,下课后坐班车回市区。所以下课后,学生就见不到任课老师了。网络却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便于师生进行交流。算了一下,利用博客与学生进行课后互动,至今已经有8年了。8年,抗日战争都取得了胜利,我也应该对我写的博客做个总结。

应该说,我的博客内容是比较庞杂的,有日记,有照片,有论文,有随笔,有游记,有教案,有例文,有知识问答,有课堂作业,有答疑解惑,有教学心得,有工作,有生活,有硬笔书法作品,也有毛笔书法作品,有网聊记录,也有对网文的评论。8年来,共发表了1700多篇博文。这本书取名《老师与学生的那些事》,顾名思义,选取的博文内容主要是与学生和教学有关的,从2006年至今,按照时间顺序编排,共100篇。这些文字对于学生了解老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状况,学习如何学习、如何做人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有些博文后面,还选取了一些有意思的评论。

需要说明的是,为忠于历史,所有博客的文字基本没有改动。有些评论文字不够规范,没有标点,或有错别字,略作修改。为节省篇幅,所有评论中内容涉及推荐加精,或打广告的,“学评教”评论中写“无”字的,都给予了删除。为节约成本,原博文中的图片也删除了。在“读图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品味文字,思考问题,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翻看以前写的这些博文,我最想说的就是感谢同学们。不论是夸我的,还是骂我的,与你们的互动,让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教学相长,从学生那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看到了老师工作的意义,心态也更年轻了。很多评论,写的是网名。有学生,也有老师;有本校的,也有外校的;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无论如何,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这些博文。为表示我的真诚谢意,我愿意把这本书赠送给你们。  这本书的出版得到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孟岩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进入我的博客,会发现近几年来我写博客少了,因为自2010年4月开通了微博(@夏京春老师)以后,我写微博更多一些。4年来共发表了4800多篇微博。待条件成熟,我也想将这些微博整理出版,奉献给大家。博客也好,微博、微信也好,都是沟通的平台,我愿意在这个打破时空界限的大课堂里,继续老师与学生的那些事。

夏京春

2014年9月16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师与学生的那些事--夏京春老师的博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夏京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3822829
开本 32开
页数 34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8
出版时间 2015-01-01
首版时间 2015-01-01
印刷时间 2015-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2014239155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10.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