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凤才编著的《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讲述了一代文豪郁达夫为文学和爱情而漂泊的不凡一生,揭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他为爱而生,一生与十多位女性相知相爱,经历三次婚姻,制造出“现代文学史最著名的情事”之一,最后远走南洋为抗日献身。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浪漫、真实、敢爱敢恨的郁达夫,一个与时代抗争的民国文人。
透过郁达夫,读者可窥见鲁迅、胡适、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等一代民国文人的爱情与命运抉择。
图书 |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 |
内容 | 编辑推荐 许凤才编著的《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讲述了一代文豪郁达夫为文学和爱情而漂泊的不凡一生,揭露了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他为爱而生,一生与十多位女性相知相爱,经历三次婚姻,制造出“现代文学史最著名的情事”之一,最后远走南洋为抗日献身。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浪漫、真实、敢爱敢恨的郁达夫,一个与时代抗争的民国文人。 透过郁达夫,读者可窥见鲁迅、胡适、徐志摩、沈从文、郭沫若等一代民国文人的爱情与命运抉择。 内容推荐 许凤才编著的《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是迄今为止最完全最真实的郁达夫爱情史。重拾了一段被时代和命运揉碎的传奇罗曼史,揭露了一代文豪郁达夫为文学和爱情而漂泊的不凡一生。本书集作者多年对郁达夫的研究所成,讲述一代文豪郁达夫生命中与女性的不解情缘。民国文士多风流,郁达夫作为一代文学大家,其丰富的情感经历,不亚于任何一部爱情小说。 目录 初恋与春愁 少年东游 士人和他的时代 名士、青楼、家与国 最好的季节 枪声下的红颜 最后的亲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郁达夫与莲仙的这种浓淡相间,饱含着纯洁的情和真挚的爱的友谊,一直持续到他高小毕业时,长达三年有余。 1911年的岁首,郁达夫以优异的成绩提前一年完成了高等小学堂规定的课程,春节过后,堂长和知县亲自给毕业生们颁发了毕业证书和增生执照。当天晚上,学校还专门为他们这班首届毕业生摆设了五桌酒宴以示庆贺和饯行。据郁达夫回忆,这一晚的月色特别的好,天气也温暖得如同二三月的样子。满城的爆竹,是在庆祝新年的上灯佳节。他连饮了几杯酒后,浑身热腾腾的,心里头也着实感到有一种不能抑制的欢欣和冲动,没有等宴会结束,他的两只脚就已在大街上作漫无边际的夜游了,而于不知不觉间,这两只脚竞走进了莲仙家的大门。 莲仙的母亲和家中的女仆一同到大街上去购买元宵节的物品去了,偌大的一个院子里只有莲仙一人在大厅的桌子上边练习毛笔字。也许从郁达夫节奏鲜明的脚步声里,莲仙已经辨出了来者是谁,所以,她一动不动地,只慢声细语地问了一声“谁呀”,继续写她的字。而郁达夫为给她开个小玩笑,也故意地屏着气,提着脚轻轻地走到她的背后,猛地一口吹灭了放在她面前的那盏洋油灯,她于一声高叫之后,待四目相对后的一刹那间过去,立时镇定了下来。郁达夫在满月的光辉里看到她那张白玉似的嫩脸和一双黑水晶似的大眼睛,瞬间便觉得怎么也熬忍不住了,顺势就伸出了两只手,紧紧地捏住了她的手臂。“两人的中间,她也不发一语,我也并无一言。她是扭转了身坐着,我是向她立着的。她只微笑着看看我看看月亮,我也只微笑着看看她看看中庭的空处,虽然此外的动作,轻薄的邪念,明显的表示,一点儿也没有,但不晓怎样一般满足,深沉,陶醉的感觉,竞同四周的月光一样,包满了我的全身”。《水样的春愁》中的这段描述,真实、细腻地模拟出了郁达夫与莲仙相互热恋时在情感上所得到的快活和满足。 就这样,郁达夫和莲仙两人臂膊挽着臂膊,沉默着相对不知过了多久,郁达夫才将明天一大早就要去杭州考中学的事告诉了她。不料,莲仙听了这话,脸色霎时就由绯红变成苍白,两泓晶莹的泪水也顺着面颊滚落了下来。一看这突如其来的场面,郁达夫顿时也茫然了,鼻子一酸,泪珠也像断了线似的……两人又拥抱着相视了许久许久。直到莲仙的母亲和女仆从外边回来,他们才将紧挽的手臂松开。也许是一种快感,也许是一种满足,也许是一种在快感和满足中还带有诸多的遗憾。总之,他是带着一种很复杂的心态,极不情愿地离开了莲仙和她的母亲,当他在柳树影里披了月光走出莲仙家的大院,在回家的路上“一边回味着刚才在月光里和她两人相对时的沉醉似的恍惚,一边在心的底里,忽而又感到了一种极淡极淡,同水一样的春愁”。(郁达夫《水样的春愁》) 离乡 郁达夫辞别赵莲仙的第二天早晨,就在一位老秀才亲戚的带领下,离开了故乡,开始了他那以后不可限量的远大前程。当他们乘坐的小船鼓满了风帆,在清澈明丽的富春江上飞一般地行驶,故乡的山川、房屋都摇摆着退向后面去时,他那颗满怀希望的心却陡然间悲凉起来。他想起了美满和谐、无忧无虑的校园生活,想起了温柔慈祥的父老乡亲,但此时他想得更多的还是莲仙姑娘,以及昨晚和她“在月光里相对的那一刻的春宵”。 “少年的悲哀,毕竟是易消的春雪”。郁达夫离别故乡时一刹那间所产生的悲凉、思念、哀愁,随着滚滚流去的江水,很快便淡化了,同样,他与莲仙的爱情也随之烟消云散。 是的,这之后,无论是言语上,或是肢体间,郁达夫再也没有和莲仙发生过任何联系。 若依照“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传统观念来推测,郁达夫和莲仙的关系既然已经热恋到了心灵相通的境界,那么,若不遭遇棒打鸳鸯或天涯相隔、生离死别的意外变故,他们似乎应该有一个网满的结局。 的确,按一般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与行动规范去看待和要求郁达夫,他极有可能会和赵莲仙结为夫妻,白头到老。但是,郁达夫并没有沿着那条古老的爱情之路走下去,而是独辟蹊径,大胆地走m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婚姻爱情之路。不间断地追求、勇敢地前进,力争爱情生活和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同步,把爱情生活作为成就伟大事业的动力。照这种观点去看待郁达夫,那么,他离开富阳后很快中断了与赵莲仙的恋爱关系便是不难理解的了。他永远是以宽阔的胸襟去拥抱新的时代、新的事物、新的人生,努力地去汲取各种有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向前发展的科学文化知识,时时在更新、改造头脑中固有的传统观念以及伦理学说和知识结构,以求和新的环境、气象万千的大时代取同一步伐,这其中也包括对爱情的不断更新和追求。 中断与赵莲仙的恋爱关系,表明了郁达夫在对爱情的追求方面又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要论及赵莲仙被郁达夫在爱情方面淘汰的原因,最好还是先回顾一下他们当初恋爱的基础。P10-12 后记 者心灵的光辉名篇《沉沦》。 与结发妻子孙荃有所爱而不能爱,不愿爱而又不能不爱的婚姻生活,悲哀难抑,大有炼狱之痛的感觉,诉诸文字便是《茫茫夜》《莺萝行》等扛鼎之作的横空出世,在“五四”新文坛上“好像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 《秋柳》《街灯》《寒宵》等小说,是他和“海棠”、“银弟”等社会最底层的弱女子缠绵悱恻故事的艺术写真、情感记录、现代青年“灵肉交哄”的客观表现。 梅开二度后,是王映霞的温柔多情和长袖善舞的打理,既慰藉了他那孤独寂寞的精神世界,又将他推向人生的巅峰。像风光旖旎、引人人胜的山水游记《屐痕处处》,清新美丽的小品文《闲书》,抒情诗般的《东梓关》《迟桂花》《碧浪湖的秋夜》等小说,就是他和王映霞婚后的累累硕果。 投身炎荒的流浪途中,与李筱英的邂逅相遇,再度唤起他青壮年时代的斗争意志和创作热情,《离乱杂诗十一首》等,空谷足音,绕梁三日尚不绝于耳。 总之,郁达夫一生都和女性有着不解之缘,有女人在身边或得到异性的爱恋时,他热情洋溢,春风满面,口吐莲花,笔墨酣畅,许多名篇佳章就是在这种情景下一气呵成的,字字句句都闪烁着时代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如果无女人相伴或没有获得异性的温存时,他马上便阴郁消沉,心灰意冷,叫苦不迭,借酒消愁,故作“颓废”状。 正因如此,郁达夫的情感世界,一直都是学术界长期探寻的秘密,而且兴趣越来越浓。不揣冒昧,笔者也尝试着写下十数篇有关这方面的文章。试图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郁达夫,进而展示出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意识形态、风土人情和各色人等的心灵境界,仿佛是一幅舒缓从容的历史画卷——人物鲜活,景色清晰,给人以可观可看,可触可摸之感。 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以能够收集到的国内外史料为依托,用 1947年10月,王任叔在一篇名日《记郁达夫》的文章里,有这样几句话很发人深思。 在达夫只有爱情和友情,是他生命的支持力。达夫有一颗努力向善和上进的灵魂,但必须有爱情与友情统以抚煦和鼓励。这爱情与友情之在达夫身上,可以用二句话说尽:“你成也是萧何,败也是萧何!”呵! 纵观郁达夫绚丽多彩的一生,的确如王任叔所言,爱情和友情始终是他生活和创作的着力点,灵魂的重要依托。 “书塾与学堂”时代,与赵莲仙、倩儿等新潮少女热恋,使他感情激越奔腾,笔走龙蛇,汪洋恣肆,写下数百篇天真烂漫、辞藻华美的诗词歌赋,描摹了20世纪初叶少男少女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的历史轨迹。《自述诗十八首》中的“左家娇女字莲仙,费我闲情赋百篇”等名句,至今仍脍炙人口,经久不衰。 在东洋岛国留学时与“隆儿”、“梅儿”等青春女郎的爱情纠葛,演绎出一幕幕浓郁热烈的人间悲剧,同时也成就了他那震撼过一代读细腻的散文笔触,多角度、全方位的彰显郁达夫女性世界的点点滴滴,是笔者的努力方向和不懈的追求。 许凤才 2013年4月26日 书评(媒体评论) 郁达夫有一颗努力向善和上进的灵魂,但必须有爱情与友情作为他生命的支持力,统以抚煦和鼓励。——王任叔 达夫无疑的是时代的悲剧的主角。他热爱他的从前的妻,而他的妻背叛他。他爱朋友而朋友出卖他、诬蔑他。他爱同胞,而许多人不理解他。他象耶稣一样地爱敌人,原谅敌人,他终于遭了敌人的毒手。——胡愈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春与秋的故事(郁达夫爱情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许凤才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680604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31 |
出版时间 | 2014-11-01 |
首版时间 | 2014-11-01 |
印刷时间 | 2014-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6 |
CIP核字 | 2014237651 |
中图分类号 | K825.6 |
丛书名 | |
印张 | 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7 |
宽 | 152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