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卫红以绝对诚实、细腻的文笔撰写了这部书稿《说说秦俑那些事》,真实记录了由她领衔的2009—2011年兵马俑一号坑发掘过程。其中穿插了现场工作情景、材料考据和大量的文史知识,结构似散文,又似科普杂文。不夸张地说,这样的书稿,在目前介绍兵马俑知识的图书中,还是寥寥无几甚至是空白。
图书 |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许卫红以绝对诚实、细腻的文笔撰写了这部书稿《说说秦俑那些事》,真实记录了由她领衔的2009—2011年兵马俑一号坑发掘过程。其中穿插了现场工作情景、材料考据和大量的文史知识,结构似散文,又似科普杂文。不夸张地说,这样的书稿,在目前介绍兵马俑知识的图书中,还是寥寥无几甚至是空白。 内容推荐 许卫红编著的《说说秦俑那些事》,一方面补充了专业发掘报告中不能反映的工作者的情感、遇到的困难和压力,如实记录了一个考古工作者以不屈不挠的毅力,应对困境的心路。另一方面又以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考古新收获,向普通公众进行文化知识的普及,如作者在编后语所说:希望所有人能读懂发掘的精髓,与发掘人一起分享赴约千年的特权。这种角度的呈现和解剖显然能给人带来一种亲切。 目录 序 千古一帝秦始皇 骊山与丽山园 兵马俑坑并不是秦陵老大 大秦帝国的地下军团 秦兵马俑坑的丧葬属性 谁是兵马俑的发现者 我所知道的秦俑家族 作了领队的喜与忧 “要人看得起,就别做让人看不起的事。” 开弓没有回头箭 期待,正是魅力所在 揣着特大的名片,却也有无可奈何时 如何防治秦俑的水土不服 秦俑发掘引来了愤青和粪青 发掘地层的失误 考古层位学简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考古笔记不是盗墓日记 “一号坑建筑是精品工程吗?” 秦砖的玄机 一把“钥匙”打开的话题 “梅花桩”与万里长城 洗土寻宝 彩俑是如何被一刀一刀剔出的 忒! 陶俑“因人施彩” 朱唇皓齿,好一个爱美的男子汉 细线描眉,这一位男子更俊秀 惊!秦俑的衣装服色 秦人服色,众人纷纭 透视秦俑背后的女人 寻找秦军军服的徽章 彩色陶马与秦人养马 怎样才能把彩绘回贴了去 一波三折清理木鼓 木鼓以及文献对它的记录 重英:鲜为人知的兵器绘彩 秦人的强悍与长柄兵器的使用 秦国冷娃的浪漫情怀 谈点中国马车的来历 秦俑坑木车不是豪车 秦俑坑发现的第一件皮盾 孑盾与祥云 秦俑坑的弓韬与秦代麻布 笼簸夹层里的秘密 弓弭解疑 秦弩的威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按图索骥:寻找秦代的匠作工具 秦俑坑里的古墓 宝贝搬家 陶俑的初步复原 陶片上的那些印记 秦剑和它的神话 差点被忽视的剑带 秦俑坑演绎《我侬词》 陶俑有瑕,但不掩瑜 谁是破坏秦俑的元凶 秦俑陶文和兵器刻文是一个意思吗 我说陶文≠“物勒工名” 秦代的群组式生产模式 俑坑内淤泥形成的原因 一号坑建筑并非精品工程 千年之约,机遇、责任与担当 第三次发掘成果快速浏览 Are you ready(代结语) 编后语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说说秦俑那些事(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记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许卫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三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5180928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3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首版时间 | 2015-01-01 |
印刷时间 | 2015-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752 |
CIP核字 | 2014240178 |
中图分类号 | K878.9 |
丛书名 | |
印张 | 1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60 |
宽 | 185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