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
内容
试读章节

古人云:“君子之泽,三世而斩”;民间亦有“富不过三代”之说。这在关东张氏家族第四代身上便得到印证。“维”字辈同宗兄弟16人,大多平庸,或多或少丧失了祖辈、父辈兴家立业,体认自我价值的志向与豪情,更缺乏父辈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大多坐拥祖产,享受着一份优越的生活,其中不乏油嘴滑舌、游手好闲之徒。忧患意识丧失,家业也就日复一日坐吃山空。个别支脉虽然家教依然严厉,亦不乏优秀子弟,但终难力挽整个家族所呈现的颓势。随着家业颓败,张氏家族各支脉间基于血缘的向心力亦渐渐丧失,整体的分崩离析势在必然。

《东昌张氏宗谱书》里不时出现对“维”字辈族人的负面评价。排行第一的张维新,其寥寥数语的“生平事纪”中,就有“失学后业商,因家道康足,故不耐劳苦,弃商后,家族分关,遂执理家务”等语;而从行七张维垣的生平事略中,则可窥见张氏子弟当时的大致情状:“念书无多,务农为业,执理家务,族中均堕落不堪,由公着手诸事颇有成绩,惜乎天不予以寿考,使有为者不得展其才抱,家庭兄弟以公为最。于五十许病故。”排行第八的张维城,其堕落之状在张氏家族子弟中颇为典型:“读书无多,转务农耕,分关后,性好酒,颠倒终日,不理家务,故家亦由是不振。”排行第十五的张维财与之类似:“幼曾就学,弱冠料理家务,年渐长好酒多言,每日大有无酒难过之势,量小故饮无不醉,日日沉沦,以致家业不振。”当然,也有不思进取,消磨岁月的张氏子弟,如排行第十二的张维清,宗谱书载有:“公幼习文学,亦入场考试,未中。返家闲居不事产业,日以渔酒消磨岁月。”张维清归隐乡里,钓鱼终日虽年逾古稀不曾稍改。“篮鱼沽酒”的渔翁生活,让他在同辈中得享高寿,终年76岁。子弟堕落不思进取,自然与家教有关,张维城和张维财分别是张佐长子、三子;张维清为张焕次子,他们都生活在宾县猴石屯。

张氏第四世继承父辈所创基业,保持一份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者亦大有人在。张殿独子张维祺排行第九,生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四月十二日,终于光绪十三年(1888)十月二十四日,享寿39年。张维祺生性刚毅、廉正、公平,幼年稍读诗书,颇知文理。因父亲早丧,无人理家,不得不弃学继承父志,经营大荒沟窝堡。在其勤谨、悉心打理下,日积月累,家业稍有好转。光绪丁亥年,张维祺前往呼兰办事,住在张维祯家里,不幸偶染时疾,医药罔效,与世长辞。遗有三子(廷兰、廷栋、廷槐)四女,皆未成年。

张维祺夫人孙氏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4)二月二十二日,终于民国十四年(1925)九月十一日,享年81岁。张逝后,所幸孙氏贤惠能干,年仅35岁,仍继承丈夫遗志整理门庭。担心子女少不更事,不知进取,便择师教次子读书,长子助理家务。在“室无燃灯之油,仓无充饥之粟”的危难中振兴家业,子女成人。晚年本可稍享安闲,不料身患疾病,不能起立,辗转病榻数载而逝。孙氏赢得族人深深敬意,宗谱书评价为“德孝兼全”。值得一提的是,宗谱书明确记载,张维祺和孙氏次女适“滨江太平桥陆氏”。

萧红二伯父长女张秀珉毕业于哈尔滨东省特别区女子第一中学(萧红母校)高师,解放后从事教育工作,作为知识女性,对家族往事的回忆,可信度比较高。据其自述,在哈尔滨读书期间,她在呼兰张家吃住三年,1930年离开,对萧红早年经历自然比较了解。她说:“后来听说她(萧红——论者注)是从北平跟着陆忠禹(字哲舜)一起回来的。忠禹是福昌号腰张家二姑生下的孩子,他们哥儿四个,名字叫尧舜禹汤,中间全是一个哲字。二姑嫁到哈市太平桥陆家去了。腰张家二姑虽然也姓张,但与我们福昌号张家并非直系亲属,是出了五服的一支。”①由此可见,宗谱书上所提适“滨江太平桥陆氏”的张维祺次女,就是1930年鼓励萧红出走北平从此踏上一条不归路的陆表兄母亲——作为萧红姑母的“张家二姑”。张秀珉所谓“出了五服”似乎并不确切,陆母与萧红父曾祖同为张明贵。P50-51

后记

萧红弃世已逾七十载。关于其短促一生的叙述至今热度不减,流传于世的传记近80种。仅今年十月之前,借助电影《黄金时代》上映之机,出版的萧红传记就近十种。萧红的作品远没有其生平受人关注,而关于萧红生平的一遍遍叙述,焦点始终是她跟几个男人的故事。弃世时年仅31岁,一个年轻女子跟多个男人的故事,或许是人们叙述萧红的直接驱动力。除了文字叙述外,近年的影像叙述更是将她一次次推至舆论风口。只是,我悲哀地看到,萧红每一次被关注,便招来无端的羞辱、谩骂。这是萧红的悲剧。临死前沉痛说出“半生尽遭白眼,身先死,不甘、不甘”的她,自然无法想到自己的苦难,七十多年后,成了人们消费的对象,成了男人的谈资,成了激发年轻的网络女写手快意辱骂的灵感,亦成了人们寻找道德优胜的明证。

《从异乡到异乡——萧红传》面世至今五年余,其间,我总想放下,但又无法做到。在我看来,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的故事,远非人们的想象。我切切实实看到了一个女人的忧伤、抗争与不甘。为此,基于自身接受的学术训练,我利用所掌握的材料,来梳理一个民国女作家的情爱往事,力图触摸心灵,澄清讹误,解开迷案。而在材料铺陈、逻辑推演中,清晰表达我对萧红,以及给予她温暖、尊严、伤害的男人们的认识和理解。学术规范不再成为范囿,这同样是一次充满激情的写作,论述、说理亦是心灵的表达方式,是自诉,是对话。多年来,我所追求的学术境界,似乎在这本书里初步达成。因之,我心怀敬畏与喜悦。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包括“绪论”在内的五个部分,各自独立完成于不同时期,“萧红与鲁迅”一章最早动笔于2011年春天。各部分会涉及引用某些相同的材料,为了保持各部分论证的逻辑自洽,同时,方便读者选择阅读,有些地方引述材料稍有重复,望读者谅解。

哈尔滨漫长的冬天已然到来。自然让我想起,萧红在这个城市所感受到的饥饿与寒冷。于我,哈尔滨的冬天让人沉静、安宁,阅读、写作之余,你还会用心等待带着一身风味、雪味回归的家人。

感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郭沂纹女士,五年后,我们再次愉快合作;感谢责编宋燕鹏先生为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作者

2014年10月23日哈尔滨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萧红与家族

 一 家族源起

 二 祖辈父辈

 三 父母、生日及名字

 四 身世之“谜”

 五 童年经验

 六 升学与订婚

 七 求学梦的破灭

 八 从对立到精神和解

 余论

第二章 萧红与萧军

 一 初识与狂恋

 二 祛魅与还原

 三 安家商市街

 四 一个南方的姑娘

 五 自我命名背后

 六 东京与上海

 七 上海与北平

 八 萧军日记里的二萧

 余论

第三章 萧红与鲁迅

 一 二 萧与鲁迅夫妇

 二 传闻背后:萧红的深层悲剧

 三 鲁迅眼中的萧红

 四 萧红眼中的鲁迅

 五 萧红与延安

 六 影响与传承

 余论

第四章 萧红与端木蕻良

 一 如何可能:关于端木蕻良

 二 初识之前的萧红

 三 终结与开始

 四 “弱”与“恶”

 五 悬疑:生前与死后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萧红传记目录

附录二 萧红年谱

后记

内容推荐

叶君编著的《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为研究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与生命中的三位男性之间关系的专著。萧红成长的20世纪20、30年代,是东北地区从地方军阀统治转向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的历史时期。年轻时期的萧红因求学而与家庭决裂,遇见萧军后离开东北,而后受到鲁迅提携闻名上海。抗战爆发后和萧军分道扬镳,与端木蕻良结婚,1942年病逝香港。毫无疑问,在萧红短暂的人生历程里,萧军、鲁迅、端木蕻良三个男人对其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自从萧红逝世以后,不同的当事人在不同时期对萧红作了带有主观倾向的叙述,甚至附加上了政治色彩。萧红与三人的关系也为后人不断揣测。作者在比对各种萧红研究著作中的说法之后,用相对客观的视野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该书进一步完善了萧红生平的研究,对认识她的作品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编辑推荐

萧红弃世已逾七十载。关于其短促一生的叙述至今热度不减,流传于世的传记近80种。仅今年十月之前,借助电影《黄金时代》上映之机,出版的萧红传记就近十种。萧红的作品远没有其生平受人关注,而关于萧红生平的一遍遍叙述,焦点始终是她跟几个男人的故事。弃世时年仅31岁,一个年轻女子跟多个男人的故事,或许是人们叙述萧红的直接驱动力。除了文字叙述外,近年的影像叙述更是将她一次次推至舆论风口。只是,我悲哀地看到,萧红每一次被关注,便招来无端的羞辱、谩骂。这是萧红的悲剧。临死前沉痛说出“半生尽遭白眼,身先死,不甘、不甘”的她,自然无法想到自己的苦难,七十多年后,成了人们消费的对象,成了男人的谈资,成了激发年轻的网络女写手快意辱骂的灵感,亦成了人们寻找道德优胜的明证。叶君编著的《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为你展示一个真实的萧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萧红与生命中的他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叶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6157015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2
出版时间 2015-04-01
首版时间 2015-04-01
印刷时间 2015-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2015048353
中图分类号 K825.6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