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青少年品读国学精萃
内容
编辑推荐

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收录了安如泰山、安然无恙、安居乐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霸王别姬、步步为营、不学无术、不敢越雷池一步等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在这些生动的成语典故中,有的折射出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有的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丰富多采的生活内容。可以说,在这些极其精炼的文字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内容推荐

成语典故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成果中的璀璨珠玑,古人说话、写文章、辩论往往喜欢用典。在写文章或彼此的辩论中,往往只言片语,就能鲜活地点出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寥寥几字,就能深刻地提示出古人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兴文化编写的这本《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收录了安如泰山、安然无恙、安居乐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霸王别姬、步步为营、不学无术、不敢越雷池一步等中国古代成语典故故事。

目录

A

 安如泰山

 安然无恙

 安居乐业

 按兵不动

 安步当车

B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霸王别姬

 步步为营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学无术

 不敢越雷池一步

 不可多得

 不寒而栗

 伯乐相马

 鞭长莫及

 兵不血刃

 宾至如归

 半部论语

 百步穿杨

C

 赤膊上阵

 沧海一粟

 出类拔萃

 出口成章

 春风得意

 程门立雪

 乘兴而来

 城狐社鼠

 才高八斗

 沧海桑田

 草菅人命

D

 大相径庭

 大逆不道

 大放厥词

 喋喋不休

 对症下药

E

 尔虞我诈

 恶贯满盈

F

 发蒙振落

 非同小可

 飞扬跋扈

 分道扬镳

 奋不顾身

 风马牛不相及

 风雨同舟

 赴汤蹈火

G

 高阳酒徒

 高屋建瓴

 甘之如饴

 敢怒而不敢言

 各得其所

 功败垂成

 攻苦食淡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公而忘私

 刮骨疗毒

 刮目相看

 鬼斧神工

H

 好大喜功

 鹤立鸡群

 壶中天地

 户限为穿

 画地为牢

 淮橘为枳

 黄绢幼妇

 黄台之瓜

 祸起萧墙

J

 寄人篱下

 坚壁清野

 江郎才尽

 揭竿而起

 解衣推食

 金石为开

 锦囊妙计

 近水楼台

 鞠躬尽瘁

 举一反三

K

 开诚布公

 口蜜腹剑

 口若悬河

 胯下之辱

L

 蓝桥遇仙

 老蚌生珠

 老当益壮

 老马识途

 乐极生悲

 李广不侯

 两袖清风

 龙骧虎步

 罗雀掘鼠

 洛阳纸贵

 屡见不鲜

M

 满招损,谦受益

 毛遂自荐

 门可罗雀

 扪虱而谈

 名落孙山

 明察秋毫

 目不窥园

N

 囊萤映雪

 脑满肠肥

 霓裳羽衣

 弄假成真

 怒发冲冠

O

 呕心沥血

P

 蓬莱仙境

 披荆斩棘

 匹夫之勇

 贫贱之交

 牝牡骊黄

 破釜沉舟

 璞玉浑金

Q

 千钧一发

 前徒倒戈

 禽兽不如

 青梅竹马

 青眼白眼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穷兵黩武

 曲高和寡

 群策群力

 旗鼓相当

 巧取豪夺

 倾国倾城

 曲突徙薪

 器宇轩昂

R

 燃眉之急

 燃烛而行

 绕梁三日

 人罚二甲

 人面桃花

 人琴俱亡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心如面

 日薄西山

 任重道远

 如鱼得水

 孺子可教

 人木三分

 入吾彀中

S

 三寸之舌

 三户亡秦

 三令五申

 三省吾身

 善始善终

 上行下效

 舍我其谁

 升堂人室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食不甘味

 市道之交

 士为知己者死

 手不释卷

 数典忘祖

 四面楚歌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T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泰山北斗

 弹冠相庆

 坦腹东床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天翻地覆

 同明相照,同类相求

 图穷匕见

 脱帽露顶

W

 玩物丧志

 妄自尊大

 文君当垆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物极必反

X

 先发制人

 先忧后乐

 笑里藏刀

 谢安泛海

 匈奴不灭,无以家为

 胸中甲兵

 循循善诱

Y

 压倒元白

 偃旗息鼓

 雁足捎书

 阳侯之患

 一代楷模

Z

 载酒问字

 糟糠之妻

 朝令暮改

 芝兰玉树

 忠言逆耳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

 朱衣点头

试读章节

按兵不动

【释义】

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也表示接受任务后不愿行动。

【出处】

《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默往睹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赵简子曰:‘何其久也?’史默曰:‘其佐多贤也。’赵简子按兵而不动。”

春秋末,晋国东部的卫国是个弱小的诸侯国。被迫与晋国结盟,实际上完全听命于晋国,不住地给晋国进贡财物。当时任国君的卫灵公不愿长久处于屈辱的地位,便与齐景公缔结盟约,从而与晋国断绝了关系。

晋国执政的赵鞅不能容忍卫国背叛晋国的行为,立即调集军队,打算袭击卫国的都城帝丘,以迫使卫灵公屈服。在出发前,他先派大夫史默到卫国去暗中了解情况,并命他在一个月内回国。

不料,一个月过去了。史默没有按时回国。

过了半年,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在卫国呆了这么长时间,史默回答说:“要想得到利益,却很可能得到害处,恐怕您还没有觉察出来吧!现在,卫国已任命受到过陷害的贤臣蘧伯为相国,这就使他在国内赢得了民心。”

接着,史默又讲述了卫灵公为了激励国人反抗晋国的情绪而采用的方法。卫灵公派大夫王孙贾向国人宣告说,晋国已命令卫国,凡是有两个女儿的人家,都要抽出一个人送到晋国去当人质。消息传开后,卫国到处是一片痛哭声和一片愤恨声。

为了使国人相信这是事实,灵公又让王孙贾抽选出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儿,准备送往晋国。结果,出发那天,成千上万的百姓不让她们去晋国当人质,并愤慨地表示要和来犯的晋军打到底,宁死不屈。

史默还提供了一个动向:孔子已来到卫国,他的弟子子贡给灵公出谋划策。最后史默说:“卫国现在的贤臣很多,民气旺盛。国君非常重视贤臣的意见,采纳他们的计谋。想用武力使卫国屈服,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赵鞅听了史默介绍的情况,认为进攻卫国的时机不够成熟,于是下令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再说。

安步当车

【释义】

表示慢慢地走,当作坐车。

【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周愿得归,晚食为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

战国时,齐国有位高士,名叫颜斶。齐宣王慕他的名,把他召进宫来。颜斶随随便便地走进宫内,来到殿前的阶梯处,见宣王正等待他拜见,就停住脚步,不再行进。宣王见了很奇怪,就呼唤说:“颜斶,走过来!”

不料颜斶还是一步不动,呼唤宣王说:“大王,走过来!”

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的大臣见颜斶目无君主口出狂言,都说:“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过来,你也叫大王过来,怎么行呢?”

颜斶说:“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说明我羡慕他的权势;如果大王走过来,说明他礼贤下士。与其让我羡慕大王权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

齐宣王恼怒地说:“到底是君王尊贵,还是士人尊贵?”

颜斶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士人尊贵,君王并不尊贵!”

宣王说:“你说这话有根据吗?”

颜斶神色自若地说:“当然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的时候,秦王曾经下过一道命令:有谁敢在高士柳下季坟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的,格杀勿论!他还下了一道命令: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就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君主的头,竟然连一个死的士人坟墓都不如啊。”

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大臣们忙来解围:“颜斶,过来!颜斶,过来!我们大王拥有千乘(一千辆战车)之国,东西南北谁敢不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你们士人太卑鄙了!”

颜斶驳斥道:“你们说得不对!从前大禹的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是得失的关键。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王要以不经常向人请教为羞耻,以不向地位低的入学习为惭愧。”

宣王听到这里,才觉得自己理亏,说:“我是自讨没趣。听了您的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您的学生!今后您就住在我这里,我保证您饮食有肉吃,出门必有车乘,您夫人和子女个个会衣着华丽。”

颜斶却辞谢说:“玉,原来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就会被破坏,虽然仍然宝贵,但毕竟失去了本来的面貌。士人生在穷乡僻壤,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但他外来的风貌和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天晚点吃饭,也像吃肉那样香;安稳而慢慢地走路,足以当作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差。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是大王,而尽忠直言的是我颜斶。”颜斶说罢,向宣王拜了两拜,就告辞而去。P4-6

序言

“国学”是什么?晚清民国时期的国粹派学者邓实先生曾把“国学”定义为“一国所有之学”。章太炎先生也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由此可见,这些让我国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我国所有的学问,形成了我们国家民族的性格气质,也决定了我们每一个国民的传承涵养。教导我们行为的是孔孟而不是《圣经》,陶冶我们性情的是李杜而不是莎士比亚。所以决定我们之所以是中国人的,从法律意义上说也许是国籍,而从文化意义上来说就在于你是否受到了承载着中国文化的“国学”的熏染。国学,国家,国民这三者实际上是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这也是“国学”之所以重要,并应当向青少年进行普及的原因。

然而,我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辽阔幅员的文明古国,在如此广袤的疆域之上和绵长的历史之中所产生的“一国所有之学”,其内容实在是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令人望之茫然。承载学问的实体当然就是书籍。所以为了保存古代典籍和文化,就很有必要对书籍进行有效合理的分类。于是就诞生了一门古老的学问一一目录学。从汉代刘歆的《七略》,历代正史里的《艺文志》和《经籍志》,最终形成了对古代典籍的经、史、子、集这四部分类法。清代著名的《四库全书》就是按照这个分类法,来分别并保存上古以来中国传统中最重要的典籍的。

虽然有了前人的眼光方法和工作基础,但是如何从其中撮其精要,并选择适宜的向青少年进行普及,以便他们以有限时间和精力,能够最大程度的了解“国学”的全貌,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挑战。

经,在古人看来,是所谓“万世不易之法”。“经者,常道也。”我们现在说的“经常”,还保留着这个意思。从现代的眼光来看,主要包括儒家最重要的一些经典及历代对这些经典的最重要的阐释和解说。这些经典,古人认为是对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外在实践的最重要的指导。在这部分,我们选择了《诗经》、《尚书》、《礼记》、《论语》、《孟子》等等。

如果说“经”是“万世不易”的“常道”,那么在古人看来,“史”则体现了变动不居的形态。“经”是高悬的理想和目标,是应然;“史”是流动的现实和轨迹,是实然。古人的理念里经史是不可以须臾分开的,所以说“读经传则根柢厚,看史鉴则事理通。”考虑到青少年的兴趣和接受能力,我们特意将传统中最重要的史传‘改编成故事的形式,并以白话文改写,有《二十四史精华》和《资治通鉴故事》等等。

子部包含了没有进入经部的儒家重要学者的典籍和其它诸子百家学者的著作。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最富有竞争力和原创性的时代,涌现出一大批极富创造力的天才学者及其学派。他们的学说补充了儒家学说的不足,丰富了古人的思考和实践。从中,我们精选了《道德经》、《庄子》、《荀子》、《孙子兵法》等等。

集部则是主要收集历代著名的文章和诗词曲赋等,大概可说是现代学科中文学的范畴。作为言情体物、涵咏性情,提高个人修养也是大有裨益。这个部分内容也很广博,我们精选了《楚辞》、《古文观止》等等。另外像《唐诗三百首》、《百家姓》等也都归入了此类。

编撰这套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青少年对“国学”的热情,我们也非常希望这套书能够在新的时代,帮助青少年熟悉经典,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编者

2011年12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古代成语典故/青少年品读国学精萃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和兴文化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827929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3-01
首版时间 2014-03-01
印刷时间 2014-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18
CIP核字 2012048213
中图分类号 H136.3-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2
出版地 陕西
230
167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1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