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文代当风(阎正绘事50年友朋纪念展文集)
内容
编辑推荐

阎正1943年生于西安,多年从事美术评论和中国画创作。他沉浸艺术创作50年,半个世纪以来和中国当代艺坛众多耋宿巨匠、新人俊彦都有至深情谊。他琴棋书画皆通,更涉猎戏剧、影视、新闻、出版,是集艺术评论、鉴赏、收藏、绘画创作为一身的学者型艺术家。他作为当代重要的美术评论家,曾为今日许多画坛巨星的社会高度认知作出重要推动贡献。因而几十年间,得友朋情谊留存许多珍贵作品,并完整保存。《文代当风(阎正绘事50年友朋纪念展文集)》是作者阎正的一本个人传记。

内容推荐

《文代当风(阎正绘事50年友朋纪念展文集)》收录阎正先生随笔、散记类文章二十余篇,文章篇幅短小,却情真意切,字字珠肌,读之可以感受到石鲁、舒同、何海霞等艺术大家的人生哲学。细细品味,他不是在写人,而是在写艺术精魂;不是在写他与艺术家的友情,而是写这段段友情背后所折射出的历史印迹。件件轶事,凸现出艺术家的人格魅力;句句评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目录

文代当风——忆石鲁先师一段小事

天上人间——忆何海霞老人

百岁怀沙——记文怀沙老人

末路英雄——忆李青萍老人

心巾佛陀——忆启功先生

感动上帝——记刘石平老人

经典永恒——忆王盛烈先生

金戈铁马——许勇画展观后感

悠悠岁月——张仁芝白描

长安布衣——忆张义潜

不负此生——记王子武

飒飒西风——忆王朝瑞

七尺男儿——记赵华胜

河汉无极——追思白庚延

白纸青天——记郭子绪

都市深山——记邹传安

人匠之门——致易洪斌

西望长安——记王西京

松风明月——王明明白描

真水无香——何家英白描

人疆无界——漫话李孝萱

试读章节

前不久,《北京晚报》《郑州晚报》先后刊发了张黎至前辈所写的文章《千古一谜》,勾起了我一段心酸而又难以忘怀的记忆。

1975年的9月,秋风萧瑟,万木肃杀。我那时正在河南豫北的一个县城里容身。

刚刚下过几场雨,天气骤然转凉了。我从机关里下班回家,路旁原来被风聚起的树叶又被风翻卷起来,成堆成团地哗哗响着,伴随着人的脚步向前滚动。我下意识地感到这落叶的命运多像人哪,它完全受着风力的支配,一会儿被重重叠叠地刮成团、凑成堆,一会儿又被吹乱卷起,飘忽不定地扬开了去,更不知又要落到一个别处的什么地方……

我心烦意乱地走进那个叫“柴火胡同”中的一个小院里,一问被别人当仓库的小屋安着我的家。邻居胖嫂正在收着绳子上晾干了的衣裳,她见我回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我说:“老天爷又给穷人捎信了!”

“可不是,天凉了。”我随口答着,一头钻进自己的小屋里。

冰锅冷灶,火又灭了。“这个该死的煤火,三天两头总是灭,从来都没有烧旺过,这几年的煤矿也不知道都挖出些什么煤?我真怀疑都是矸石。嗨!反正洗衣做饭都是女人的事,等着老婆回来再说吧。”我懒洋洋地横躺竖卧撂在了床上。

“砰砰!”外面响起两下敲门声,我懒得搭理,扭转身子脸朝了墙里。

“砰砰!”又是两声,真烦!老婆这一段好像看出我的愁烦,老是没事找事地穷开心,也不看是什么时候?女人哪,真是的!

不料邻居胖嫂在外面骂上了:“你死了吗?你家来客了,怎么也不开门?”

我没好气地问:“谁?”

“哦(我)!”一个操西安口音的人回答。

我忽地一下坐起来,这年头西安谁会来这个偏僻的县城找我呢?

“准又是外调的。”我心里暗自思忖着,下床拉开了门。

外边站着孝良。

我惊魂未定地问:“你怎么蒙来的?”

“进屋再说。”孝良推着我走进屋里。

“这个时候你不在家老实待着,跑出来干啥?”我埋怨着他。

他笑了,“你别愁眉苦脸地瞎埋怨,一会儿就该给我磕头作揖了。”

我疑惑不解地望着他。

他仍然笑容可掬,返身从带着的提兜里取出一个纸包,晃了晃说:“给你捎来一样东西!”

我起初并不感兴趣,能捎个什么稀罕东西呢?

孝良不再说话,他小心翼翼地把包打开了,原来是一张叠着的字。  然而,当他把字幅一折折展开,“石鲁”两个字跳进我眼帘的时候,我顿时心头一亮,愣了,呼吸也几乎停止了。

我迅速反应过来,一把抓住了孝良,千里迢迢来送这难得的字,多好的朋友啊!

“你这家伙,刚才还差点给我拒之门外呢!”孝良说。

“我认罪,我低头!”对刚才的大意不恭,我真有些抱歉了。

“光认罪不行,买酒去吧!”孝良摆起了架子。

“酒现成,一会儿再去买只烧鸡,我们这儿的道口烧鸡还挺有名。”我迫不及待地想先看这字,央求着孝良将这字幅全展开了。

这是一幅六尺长的中堂条幅,上面写着四个金石味极浓的大字:“文代当风”,左首题“阎正同志赏石鲁”。

看着这震撼人心的大字,我的一切苦闷烦恼刹那间化为乌有,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条中堂像秋天里的春风,给我带来了一种无法形容的温暖、快乐。

瞬间,我忽然看见了那位灰发苍苍的老人,在阴暗的屋子里,挥毫为我书写这幅字的情景,百般难言之情一股脑儿涌上心头……

老婆下班了。

她不懂画,也不懂字,但她却知道石鲁。去西安她还随我去看过老人两次,我和石老在一起的照片也都是她拍的,看到这意外飞来的石鲁书幅,她也兴奋得有些语无伦次了。

不知道她词不达意地都说了些什么,问了些什么。我只顾看着字,还有那枚用笔画出来的极美的印章——有鹅蛋那样大小,长长的,圆圆的,无规无矩的。

“呦!我该做饭了,你们先聊。”妻想起了她的责任,慌忙出屋,钻进我们挨着房边用半截砖垒的小厨棚。P1-5

序言

深圳是一座只有34年历史的新城。今天大多数工作、学习、生活、创业于深圳的,多为外来移民,其中不乏有才学、有涵养的文化人。如今已年过古稀的阎正先生即是其中的佼佼者。作为一位品德高尚、学养深厚的艺术家,客居深圳十数年间,阎先生念兹在兹,为深圳文化的繁荣做出了许多有益的事情。2003年,深圳确立“文化立市”战略,文化建设开始进入全方位、大规模发展建设时期。先后提出了“实现市民文化权利、弘扬国家文化主权”、“建设创新型、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城市文化战略”。经过十多年的耕耘,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创办了“文博会”、“深圳读书月”、“深圳关爱行动”、“创意十二月”、“市民文化大讲堂”等文化品牌,创作了一系列文艺精品。在这些非凡的创造过程中,凝聚着一批批文化人的追求、梦想和汗水。阎正先生参与了其中的许多活动,发挥了骨干作用。

诚信是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阎正先生风雨艺路50年的一贯美德。这份美德成就了他的挚友遍天下,也成就了他的艺术收藏令人震撼和惊叹。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阎正先生的收藏绝不是金钱所堆砌而成,完全是特定历史时空内友谊情谊凝结而成。阎正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含辛茹苦呵护守卫,将这些珍贵的艺术品完整地保存下来,今天又集中呈现在社会面前,供世人共赏,实在令人钦佩。当我们有幸饱览舒同、石鲁、启功、何海霞、周汝昌、叶访樵、张义潜、王子武、王明明、王西京、郭子绪、何家英、李孝萱等大师巨匠亲题上款的画作时,我们都不得不由衷地感慨老先生的交游之广、感慨老先生这份艺术情怀的坚贞和不易。

甲午季夏八月,“知遇知音——阎正绘事50年友朋纪念展”即将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开幕,谨致祝贺以为记!

下京生(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文代当风(阎正绘事50年友朋纪念展文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阎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958137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4-07-01
首版时间 2014-07-01
印刷时间 2014-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736
CIP核字 2014142652
中图分类号 I251
丛书名
印张 20.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2
173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