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内容
编辑推荐

柴静、王学泰、张越、刘瑜联合推荐

王学泰、张越作序

“他们用权力囚禁了万民,他们自己也被权力囚禁。”

张宏杰所著的《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既有关于皇帝具体生活场景和心灵动态的描绘,也有其所依托的文化背景的分析,是很值得关心中国历史进程的人们一读的。

内容推荐

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为他的权力没有任何限制。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同样因为他的权力没有边界。

权力过于巨大,给权力拥有者及其家族带来的往往是巨大的伤害和不幸。中国式皇冠既神奇、璀璨、法力无边,又沉重、巨大,令人举步维艰。这种独特的境遇是对人性的一个特殊考验,而不同的人在这同样的囚禁、重压、撕裂下,表现出人性中截然不同的断面,张宏杰所著的《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就是对其中几张断面的描绘和记录。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嘉

第二章 光绪:被“帝王教育”败坏的人

第三章 洪秀全:上帝第二子的前世今生

第四章 朱元璋:心理咨询记录

第五章 正德:不愿做皇帝的人

第六章 崇祯后人:权末代的悲惨命运/156

第七章 永历:生为猎物

第八章 杨广:被大业压垮

第九章 王莽:从先进模范到乱臣贼子

后记

试读章节

古往今来,没有比中国皇帝更巨大、更崇高、更煊赫的存在了。这种“动物”也不过一人来高,百十来斤,但是他却比其他千百万人的总和还要有分量。他稍稍动一动手指头,半个地球都地动山摇。

在中华帝国的中央,人们穷尽物力,建筑了由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的房屋组成的宫殿供他居住。

最迷人的数干名处女,被精心挑选出来,囚禁在帝王之城中,供他一个人享用。

数万名健康男人被割去生殖器,成为不男不女的怪物,以服侍他的吃喝拉撒睡。

他吞噬的财富,抵得上半个帝国的产出。从日本到帕米尔高原,从东南亚到东北亚,数十个国家的国王每年恭恭敬敬地向他进贡本国最珍贵的物产。在帝国之内,设有数百处工场,几十万人专门为他一家生产瓷器、马桶和唾壶。如果想一想《红楼梦》中那个奢华到极致的大观园的主人身份不过是皇帝的一个家奴,是皇帝派驻一个皇家衣料工场的监工,我们就可以想象皇帝的日常享受了。

中国皇帝制度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贯穿着这样一个核心理念:把每一种享受都推向极端,竭尽一切想象力去繁复、夸张和浪费,直至无以复加、毫无必要、令人厌倦。

以吃饭为例,皇帝的味蕾牵动着天下各省封疆大吏的神经。皇帝饭碗中的主食来自各省的以下贡品:东北的黏高梁米粉子、散高梁米粉子、稗子米、铃铛麦,山西的飞罗白面,陕西的苡仁米、紫麦、玉麦,山东的恩面、博粉,广西的葛仙米,河南的玉麦面,兰州、西安的挂面……这些粮食都是水土最佳之处出产,比如在北京一地仅选用玉泉山、丰泽园、汤泉三处的黄、白、紫三色老米。

凡是天下最好的美味,都由皇帝垄断。鲥鱼春季溯江而上,每年的第一网只有皇帝有权力品尝。鱼打捞上来后,用冰船和快马由水、陆两路运往北京。镇江到北京约三千里路,内务府限定二十二个时辰(44小时)送到。为争取时间,送鱼专使在途中不许休息,马死人亡之事时有发生。

这种食不厌精的做法尚基于普通的人性。除此之外,更多的是刻意的浪费。众所周知,皇帝身上只有一个胃,并且通常并不比普通人大。但是,皇帝一个人每餐的饭菜要数十上百样,摆满六张桌子。清代在中国历史上是最简朴的朝代,宫中规定,皇帝一人每天消耗食品原料的定额是六百斤:盘肉二十二斤,汤肉五斤,猪肉十斤,羊两只,鸡五只(其中当年鸡三只),鸭三只,白菜、菠菜、芹菜、韭菜等蔬菜十九斤,萝卜(各种)六十个,葱六斤,玉泉酒四两,青酱三斤,醋二斤,以及米、面、香油、奶酒、酥油、蜂蜜、白糖、芝麻、核桃仁、黑枣等数量不等。此外,还要每天专门给皇帝一个人提供牛奶一百二十斤,茶叶十五斤……

为了给皇家生产衣料,清代专门在三座城市设立了规模巨大的工场。为储存皇帝的衣服,专门建有数间殿字作为御用衣服库。为管理这些服装,专门成立了拥有数十名办事人员的尚衣监。末代皇帝溥仪在回忆他那实际上已经是大大没落了的帝王生活时说:“衣服则是大量地做而不穿。”“一年到头都在做衣服,做了些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总是穿新的。”据他后来翻检档案,发现仅仅一个月内,内务府就为他做了四十九件衣服。这些衣服,当然绝大部分都永远白白贮存库内,从来没有机会上皇帝的身。

说到行,一旦皇帝要巡视他的国土,那么整个国家都要为之翻天覆地:隋炀帝江南之旅的奢华不是帝王的常例,那么我们就还是以素称简朴的清代帝王为例吧。虽然传统时代交通极为落后,臣民出行极为困难,但是皇帝的手指每一次在地图上指出一个新的目的地,那么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帝国版图上就会出现一条数百或者数干公里的崭新大道。

P3-P4

序言

序二:四百零八位皇帝的九种命运

王学泰

中国自从有皇帝起,到末代皇帝——宣统,总共有四百零八位,张宏杰只选了其中几位。这几位大抵都是心理上有些问题的。如果他们生活在现代都是需要看心理医生的,但在中国古代,他们都是高居九五之尊、一言而为天下法的皇帝,因此他们不仅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就连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是不幸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权力过于巨大,是造成中国皇帝不幸的根本原因。”对于一般的皇帝尚且如此,更何况心理有问题的皇帝呢?对于这些,前人写到皇帝时很少有涉及,因为传统就如庄子所说“明于知礼义而陋于知人心”的。张宏杰打破了这一点。前人描写和评论光绪皇帝,都是着重他的不幸和慈禧太后的专横,很少有人探索这位皇帝的心理;朝政简单地分为“帝党”与“后党”,“帝党”主张变法改革,“后党”顽固保守;把光绪与慈禧的冲突简单化为进步与反动的斗争。其实光绪四岁进宫,慈禧太后对他寄托了很大希望,而光绪性格内向,胆小、暴躁、偏执、骄纵,而又缺少办事能力。慈禧的希望逐渐落空,从失望到最终绝望,又因为康有为一班人操作不当,导致戊戌政变。作者认为,光绪的心理问题与清代的帝王教育有关。清代的帝王教育是实施于强者的,而作为天生弱质的光绪根本无法承受这种教育之重,他被这种教育压垮了。作者的分析是有趣的,例如他写西汉末年篡位的王莽。他的本意是要做政治上和道德上的完人,结果一不小心成了人人得以诛之的乱臣贼子。是为了“挺身拯救这些可爱的人民”呢,还是被最高的权力和巨大的利益所诱惑呢,最后恐怕王莽自己也说不清楚了。从心理的迷宫转入了历史的迷宫,写明太祖朱元璋的就是一篇“心理咨询记录”。朱元璋想通过大批量的杀人达到“天下大治”,后来他发现“杀人也没法治,总不能把天下人都杀光吧,所以请先生来给看看”。作者坦然以心理医生的身份说“此人疑是伴有情感焦虑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并有攻击性施虐倾

向”,然后根据《英国克氏医学全书》对朱元璋“偏执型人格障碍”“攻击性施虐倾向”和“心理病态”作了分析。你可以不同意作者这些独出心裁的描写和议论,但细读下来不会对你没有一点启发。中国皇帝制度太久远了,并已深入人心,因此多方面考察与研究皇帝很有必要。

很久以来,国人有个皇帝情结,迟迟不能完全消退。这反映了人性中对权力的渴望,社会上存在权利不平等,人性中想要追求最高权力的渴望就不可遏制。这如同排队按顺序上车一样,这种排队制度建立不起来,就不能制止许多人在上车时争抢。

中国的皇帝大约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因为从理论上他兼有四大权力:一是政权,皇帝是国家的首领,他对全国的土地和人拥有无限权力。《诗经?北山》中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今人的胆子超过了古人,有个小土皇帝竟敢说他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古人只敢承认自己是奉天管民的。二是神权,也就是君权神授。皇帝是天子,是天在人间唯一的代表,代表天统治人们。《尚书?盘庚》中明确地说“予迓续乃命于天,予岂汝威,用奉畜汝众”(意为:你们的命是我从老天那里讨来的,我不是威吓你们,你们是要靠我养活的)。三是父权,古代是宗法制,周代天子是宗子,代表血统,管理本族人民,所以老百姓不仅是臣民,而且是子民。后世人民构成日益复杂,天子统治尚有先秦遗意。四是道统,即所谓真理权,或话语权。因为中国是政教合一的国家(这个“教”不是佛教、道教,而是教育的“教”),所以我觉得皇帝的问题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来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张宏杰以皇帝为切入点,这个想法非常不错,这本书既有关于皇帝具体生活场景和心灵动态的描绘,也有其所依托的文化背景的分析,是很值得关心中国历史进程的人们一读的。

后记

几乎每天打开E—mall信箱的时候,里面都有读者的来信。他们多半是表示对我的鼓励,也有人希望和我探讨一些历史问题,还有的,主动给我寄来各种资料,认为我也许用得上。当然,他们都是“普通读者”,其中的大部分人在读我的作品前,很少甚至没有读过历史类书籍,“没想到历史这么有意思”。

这些读者的存在,对我绝非是可有可无的。事实上,在我下笔写每个字的时候,头脑中都萦绕着他们的影子。忝列于“非专业历史写作者”中的一员,我十分看重读者群中的这些“普通读者”。

毫无疑问,“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里包括“历史”。因为历史是如此“好玩”,又如此“有用”。

然而,在“大众历史热”出现前,真正的“历史”,对中国普通读者来说是不存在的。对古人来说,“历史”由两类构成,一类是“二十四史”之类的“帝王家谱”,另一类是由忠奸斗争构成的评书演义。进入现代,“历史”的内容丰富了些,不过仍然与真正的“历史”不搭界。对我们来说,历史通常被认为是以下三种东西:一种是帮助人分辨“正确”和“错误”,以建立某种“人生观”“世界观”的工具;一种是历史学家们艰深晦涩的专著;还有一种是影视剧中与真实历史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的“戏说”。

因此,“大众历史热”的兴起,对中国社会来说,是一件毋庸置疑的好事。这使得几千年来,普通读者首次读到某些真实的“历史”。换句话说,“大众”首次得到了“历史写作者”的尊重。

“大众历史热”的兴起,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写史者”多是我这样的“非历史专业写作者”。历史学术的表述形式越来越专业化和技术化,史学家们的工作成果很难为大众所分享,这为“非历史专业写作者”提供了机会。这些写史者的兴趣结构和普通读者相近;与历史学家们的见怪不怪、毫无感觉比起来,他们有更大的热情、兴趣和浓厚的好奇心,见了什么都要大呼小叫,啧啧称奇。所以他们很容易就打破冰冷史料、艰深论文与普通读者之间的障碍,把历史这个本来就极其有意思的科目讲得好玩、精彩、有滋有味,就像我在一本书的后记中所说的,使“历史比小说更有趣”。

不过,在把历史讲得“好玩”之外,我还有更大的“野心”。我认为,大部分读者不仅需要“史实”,更需要“史识”,或者说“反思”。这种“史识”不是指史书中那些可以供我们“经世济用”的“权谋”“方略”“管理”,而是更深一层的东西。永远不要低估读者的需求品位,特别是不要低估这种需求的意义。历史是记忆,更是反思,一个不会反思、没有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只有与当下结合起来,历史才真正有意义,因为通过了解祖先,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回望来时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定位此时的坐标。这不仅仅是“食肉者谋”的事,因为只管低头拉车,不用抬头看路的幸福时代已经过去,每个人都有责任思考更广阔范围内的事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坐天下(张宏杰解读中国帝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宏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20108145
开本 16开
页数 4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2
出版时间 2015-05-01
首版时间 2015-05-01
印刷时间 2015-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602
CIP核字 2015059438
中图分类号 K827=2
丛书名
印张 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50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3: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