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珍藏版)
内容
试读章节

一、不要隔岸观火笑看希腊危机,中国的债台筑得更高

2013年3月,塞浦路斯爆发债务危机,将2009年开始的欧债危机再次推向了一个新高潮。透过媒体对欧债危机的报道,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们基本都是把欧债危机当作热闹来看。为此,我很担忧,因为陷入债务危机最严重的,不是欧洲那些国家,而是我们。

首先我们看下希腊的债务危机到底有多严重。2009年希腊公布了政府财政赤字,说公共债务占GDP的比值达到了113%。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国家全体老百姓一年挣的钱还不够给政府还债的。而且更糟糕的是,根据分析数据显示,到2014年的时候,预计希腊负债与国民收入之比将高达192%。各位看到这个数字是不是觉得挺可怕的?是不是觉得希腊的老百姓真可怜,自己每挣一块钱,背后都要背负差不多两块钱的国家债务。但是,各位晓不晓得,在希腊爆发危机的同时,我们地方政府背负的债务一点都不比希腊少。我这里有一组数据,2010年我们全国财政收入是8.3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2万亿元,归地方的有4.06万亿元。可是,中国银监会2010年曾披露,2009年年末的时候,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总额为7.38万亿,2010年6月的时候,这个数字增加到了7.66万亿。这么一对比就会发现,我们地方政府的负债和财政收入之比已经达到了187%。

我告诉各位,这还只是平均值。如果各位到我们的各个地方去看看,有些地方的债务问题真的可以称得上是“惊悚”了。2010年上半年,审计署调查了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的本级政府性债务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9年底,这其中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的本级债务余额和当年的可用财力之比都超过了100%,其中最高的一个县——我就不点名,直接叫它A县好了——竟然达到了364.77%。也就是说,当地政府一年里花了3年半的钱。看到了吗?我们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比希腊的更加可怕。

还有让我更担心的,就是我们全国的贷款利率基本是“一刀切”,而且还非常低,这样的后果就是地方政府更加有恃无恐地继续借钱支出。打个比方,还说上面的A县,它94%的财政支出都是靠借人贷款来维持的。2009年初,也就是希腊爆发债务危机的时候,这个县的财政欠账是24个亿,就是这样的财政状况,我们的银行又以“一刀切”的利率——不到6%——借给了它20个亿。那各位晓不晓得,希腊政府要想发债借钱,需要支付多高的利率,才会有人愿意借钱给它呢?高达24%,是我们的4倍。支付这么高的利息,希腊政府对发债借钱这种事情是非常谨慎的,它们在国内大搞财政紧缩,同时还大量增税,目的就是想少借点钱。

我们用这么低的利率放贷支持糟糕的地方财政,这样做的后果是非常可怕的。到2012年9月,我们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到了9.25万亿元,而且这还是银监会和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我想真实情况会比这个更糟。地方政府敢这么疯狂借贷,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不用担心到期后还不了钱会受到什么惩罚。给各位举个例子,2012年年底的时候,我们有4万亿的地方债务到期,可是地方政府只还了多少钱呢?1万亿。我们的银行对剩下的3万亿都进行了展期,也就是同意让地方政府推迟还款。为什么?因为它们根本没钱还,而且连借新还旧都做不到。

坦白讲,我对中国的地方债务状况真的非常担心。2009年的时候,地方政府还能透过借新还旧的办法把过去的窟窿补上,但是到2012年年底,它们是直接耍无赖要求展期晚还钱了。而且,各位晓得吗?2012—2014年这3年,还有35%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将集中到期。我不敢想象,我们的地方政府还有银行系统要透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这一波波袭来的到期债务。

那么,我们的地方政府和希腊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债务?透过研究我们发现,从源头上讲,我们和希腊有着惊人相似的原因,它们分别是金融失灵、国有企业垄断国民经济关键行业和政府干预。

二、地方债危机原罪一:金融失灵

先说金融失灵。希腊的金融失灵可以说是从它加入欧盟之日起就注定了。为什么?因为欧元的设计方案本身就是漏洞百出的,我甚至有理由怀疑它就是一个欧洲强国坑害弱国的陷阱。为什么这样讲?各位晓得欧元诞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吗?就是让欧元区各国之间的汇率稳定在同一比例上,比如说德国加入欧元区的时候,它的本币德国马克和欧元之比是2:1;希腊加入的时候,它的本币德拉克马和欧元的比是340:1,各位注意,这个比值就这么固定了,不管之后德国和希腊的经济怎么发展,它们的原始货币之比一直固定在了2000年左右的1:170。

P16-18

目录

序言 “头疼医头”头更疼,改革需要大手笔

一、内忧外患,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二、困兽之斗:内外交困下的民生经济

三、危机倒逼改革

第一篇 让人头疼的国际风云

 第一章 现在的希腊,明天的中国?

一、不要隔岸观火笑看希腊危机,中国的债台筑得更高

二、地方债危机原罪一:金融失灵

三、地方债危机原罪二:国有企业垄断国民经济关键行业

四、地方债危机原罪三:政府干预不利,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反而管

 第二章 量化宽松“玩出新花样”,我们该向美国学什么?

一、QE3来了,奥巴马笑了

二、伯南克的天才计划和奥巴马的“藏富于民”

三、QE3、QE4降低美国老百姓房贷压力

 第三章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战争贩子”与“强权代言人”

一、IMF真面目:强权代言人

二、世界银行:新帝国主义的侵略工具

 第四章 国际贸易: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们

一、光伏“双反”案,其实是我们不懂游戏规则

二、“苹果和红酒”: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三、如何在国际贸易大战中变被动为主动?

 第五章 解决中日冲突,对话和贸易打击,两手都要硬

一、中日老百姓同说钓鱼岛,认知天差地别

二、日本政府自私自利,将一己之私凌驾于中日两国利益之上

三、展开广泛对话 & 贸易战打击

第二篇 让人头疼的国内改革

 第六章 魏桥事件:电力改革开倒车

一、魏桥电厂:开启电力改革新思路?

二、电改十年:到底改了什么?

三、两大国有电网和地方电网博弈,能否开启新一轮电改?

四、重建电力多边交易中心:让电厂和老百姓双赢

 第七章 税改需要的是灵魂,而不是形式

一、什么叫作营改增?

二、改来改去,谁是最大受益者?

三、看看国外税制是怎么“善待”中小企业的

 第八章治理腐败需要新思路

一、有哪些已有的热门“防腐剂”?

二、“廉政”与“高薪”无关

三、俄罗斯“运动式反腐”,也没有取得任何重要成就

四、2%先生,一个事关反腐成败不得不说的话题

五、腐败的根源:转型期经济体存在制度漏洞,容易滋生腐败

六、美国《预算法》启示:强化预算制度才能有效遏制贪腐

七、给市场放权,治理腐败的釜底抽薪之策

第三篇 让人头疼的金融创新

 第九章 “钱荒”:国有银行不再高枕无忧

一、哪里来的“钱荒”?

二、银行业改革,真正的阻力在哪里?

三、垄断下的蛋VS民间金融

四、台州银行:我看到了中国银行改革的曙光

五、破除银行垄断的又一匹黑马:互联网金融

 第十二章 黄金:几家欢乐几家愁

一、中国大妈VS华尔街大鳄,完全没有可比性

二、黄金价格涨跌规律:与美元有70%的负相关关系

三、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绝不买黄金,为什么?

 第十一章 让人头疼的中国股市:爱跌不爱涨

一、改革不等于什么都管

二、中国股市,仍未摆脱“政策市”

三、治标必须先治本

 第十二章 为什么高储蓄率转换不成高消费?

一、老百姓没钱消费:储蓄分布不均,9成人口平均存款仅7500元

二、美国养老金入市经验:通过投资增加居民财富,进而拉动消费

三、美国养老金与股市联动,产生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中国能否复制美国养老基金入市模式

第四篇 让人头疼的“世界工厂”

 第十三章 政府先转型,是制造业转型的关键

一、中国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在逐渐消失

二、政府先转型,制造业才有可能转型成功

三、政府应该是“长期服务的保姆”,而不是“助产士”

四、重振制造业,政府应该如何“换手”?

 第十四章 全球“疯抢”页岩气

一、“页岩气革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二、猛扑页岩气,中国真的准备好了吗?

三、开放国内页岩气市场,谨防外国能源公司入侵

四、靠发展民营企业实现中国版“页岩气革命”

 第十五章 电商“三国杀”,拼的究竟是什么

一、苏宁不想做下一个百思买

二、京东“三板斧”,高效整合产业链

三、亚马逊,一个危险的旁观者

四、违背商业逻辑的价格战没有赢家

 第十六章 “史上最难”就业年,仅仅是个开始

一、大学生就业,真的这么难?

二、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制造业危机和落后的教育体制

三、全球自动化的开始是更可怕的“干旱”

四、透过美国经验,学会如何在逆境中成长

序言

“头疼医头”头更疼,改革需要大手笔

一、内忧外患,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多事之秋。

自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领域“恶性”热点事件频发,造成这一现象的深层原因一方面来自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中国经济自身的系统性危机。总结而言,就是外患与内忧并存。

首先,美国宣布“战略重心重返亚洲”是一切有关中国国际局势变化的开端。回顾2011年,美国先是宣布从伊拉克撤军,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而后又在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上署名发表了文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要在此后10年里,在外交、经济等领域加大对亚太地区的关注。这篇文章还针对中国发布了“预告片”: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安全对全球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作为所谓的“世界警察”要盯住南海争端,以及朝鲜核扩散等问题。

以上是文章传达的基本信息。当然,我作为经济学家,在这篇文章里还看到了美国重返亚洲的另一层意图——寻找经济复苏引擎。希拉里在文章里强调:“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经济能有现在的繁荣,是靠美国帮助实现的,所以现在中国也要帮助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很荒谬是不是?但我认为这篇文章就是美国对华态度的浓缩——在军事上遏制,在经济上要对中国“剪羊毛”——美国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荣,离不开美国的辅助,是美国把中国经济这个“羊毛”养厚的,所以中国要回馈美国,帮助它实现经济复苏。换句话说,就是在经济层面上到了美国对中国“剪羊毛”的收获时期。

美国提出所谓的“重返亚洲”战略之后,旋即从各个领域对我们进行围攻。首当其冲的是经贸领域,美国为了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实现复苏,提出“重塑制造业”,以制造业复苏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失业压力。为此,美国首先是联合欧洲国家在过去两年里对我们的贸易进行了无情的打击,具体表现就是对我们的光伏企业、钢铁企业等接连不断地发起“双反”调查,透过高关税降低“中国制造”的“廉价”优势,在保护欧美本土企业的同时,给我们的产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其次,美国透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这些国际组织向我们的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进一步打击出口产品的’“廉价”优势。这之后我们看到了什么?一向由美国把控的世界银行,新行长换成了“亚洲面孔”金墉,向全世界虚伪地展示美国对亚洲的“善意”。

美国选择的第二个领域就是透过地缘政治对中国实施遏制,这一次它的那些亚太战略支点国家——日本、菲律宾等悉数登场。所以我们看到了2012年4月菲律宾军舰在黄岩岛附近骚扰我们的渔船、渔民,引发黄岩岛风波,让自2009年就开始发酵的南海争端迅速升级,2013年4月,美国更是明目张胆和菲律宾在它的吕宋岛搞联合军演;另外,2012年6月,越南国会通过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越南海洋法》;2012年9月,日本政府上演“购买钓鱼岛”闹剧,引发钓鱼岛争端,同样是2013年的4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东京重申美国对于“协防日本的承诺”。这场美国鸣锣、助阵,日本、菲律宾几个国家轮番登场的海洋领土大战,在过去一年里牵扯了我们大量的注意力和精力。

坦白讲,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确实在经贸和地缘政治上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更加不幸的是,中国经济自身也深陷系统性危机。危机的源头可以分成远近两个——改革“开倒车”和不断出台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这两个远近原因,其本质就是“政府办市场”而不是“市场办市场”。先说近因,就是我反复批评的大规模投资计划。它的使命是用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速,方法是透过中央拨款、地方筹钱的方式大建“铁、公、基”,同时让商业银行向房地产等行业大量放贷,结果导致地方政府和房地产等企业背了一身债,且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商业银行已被它们绑架,构成了“一损俱损”的关系。

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地方债实际上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前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2013年4月举行的博鳌论坛上说,我们的地方债现在有20万亿的水平,相当于2012年全年GDP的38.5%。我要很残酷地告诉各位,这笔债已经压得我们的地方政府喘不过气来,而且极有可能拖累我们的银行系统。我给各位举个例子,2012年年底的时候,我们有4万亿规模的地方债务到期,可是地方政府只还了1万亿,我们的银行系统对剩下的3万亿都进行了展期,也就是同意让地方政府推迟还款。为什么?因为地方政府根本没钱还,而且连借新还旧的能力都没有。大规模投资计划的另一个严重后果就是“产能过剩”,我当时一再提醒社会,我们不能用“今天的产能过剩,来制造明天的产能过剩”。结果大家知道了吧,那就是不断加剧了“经济结构”的危机。

……

关于制造业,我也想向全国所有的制造业企业呼吁:“不管你是国企还是民企,我们的制造业都不能再仅仅停留在来料加工的程度,而是必须向全产业链延伸。”怎么做?我曾在《产业链阴谋》系列图书中非常清晰地为各位勾画出产业链的流程:品牌、营销、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和零售;在这之外,还有物流。我把它们统称为“6+1”体系。希望能够对渴望产业升级、转型的企业有所帮助。

最后,我要回归经济学家的位置,向我们的政府提一个建议,就是你在实施一揽子货币政策的时候,能不能有一个长远的、不轻易动摇的规划?我以美国为例,奥巴马政府在我们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的2008年11月当月,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QE1从2008年11月开始到2010年3月结束,美联储先是印纸币从银行手里买回有毒资产,再把美国国债卖给银行,收回发出去的钱,避免乱印钱引起通货膨胀。此后QE2、QE3、QE4陆续出台,这一系列操作再加上减税等政策,辅助曾经深陷经济、金融危机的美国一点点实现复苏。美国政府和美联储联手上演的这出精彩的教科书式治国之“术”,我希望大家能够仔细研究一下,希望政府给我们的老百姓、民营企业,以及国企都提供一个稳定的创新、创业环境。

本书不想就中国经济改革问题做所谓的宏大述事,我是“喝资本主义奶水长大”的经济学家,做所谓的系统建构不是我的专长。所以我选择了2012年以来发生的,与中国经济、社会问题相关的16个“恶性”热点问题,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希望能够给读者一点启示,并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能够在早就熟知的热点里,找到新的发现和新的思维。

本书的写作,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学术助手孙晋和马行空,没有他们的资料提供和初步研究,就不会有本书的出版;同时也要感谢东方出版社的编辑们,他们研究性的编辑工作,也为本书增色不少。

内容推荐

《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珍藏版)》内容主要选取最近中国国内发展中的经济热点,以及微观经济(公司治理)方面的热点话题,作者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擅长的经济层面的解决方案。《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珍藏版)》已经在各大网站上架。地方债务危机、反腐、银行“钱荒”等热点经济、社会、民生问题全部囊括,总之谈的就是让大家头疼的那点事儿。

编辑推荐

《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珍藏版)》是郎咸平教授继2012年畅销书《中国经济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之后,又一力作。《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珍藏版)》继续延续郎咸平教授关注民生热点,分析鞭辟入里,语言精练、犀利的特点,就反腐、税改、中国地方债务危机等问题提出个人独到的见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郎咸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064279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5
出版时间 2013-08-01
首版时间 2013-08-01
印刷时间 2013-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2013117184
中图分类号 F11
丛书名
印张 1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3: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