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西洋移民(1607-1860)(精)/华文全球史
内容
目录

第1章  西进的冲动
第2章  殖民地移民
第3章  第一次美国化
第4章  新起点
第5章  落寞的美国
第6章  大移民的先驱
第7章  美国:普通人的理想国
第8章  商业连通大西洋两岸
第9章  三十年和平岁月的期望与恐惧
第10章  殖民不是补救措施
第11章  逃离饥荒
第12章  新生力量
第13章  大移民
译名对照表

精彩页

1815年美英战争结束带来的和平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迁徙运动铺平了道路。当年,一位报纸评论员对欧洲农民满怀憧憬地坐上大篷车,兴高采烈地启程前往新大陆惊诧不已,声称“移民是一种自杀行为,因为迁徙将人与生活曾给予他的所有东西彻底分离开来,只剩下动物生存的基本需求”。每位作家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反复提到移民话题,认为自己有义务提醒想要移民的人,不要草率做出决定,不要以已知换未知。在广袤的田野上,年轻人结伴劳作。公墓里安息的父辈和祖先给他们带来无形的安全感,远处教区教堂的塔尖让人心安。在由家庭与朋友构成的社区里,到处是从小认识的人。大家同甘共苦,熟悉的人际关系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安全感。为了在遥远的北美洲有一幢更大的房子,为了一个不确定的未来,欧洲移民放弃了很多有利条件,这样做明智吗?
   然而,感情并不是将移民与家乡联系在一起的唯一纽带。譬如,在一个村庄,村民们每年有两次到集镇赶集的机会,却不了解集镇之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在集市上,村民们会看到一些新面孔,听陌生人讲不同的方言,跟与自己的风俗习惯、行为举止截然不同的人做买卖。只有回到熟悉的同乡中间,他们才倍感轻松。诚然,一些村民会离开家乡走南闯北。一个去过意大利的金匠和一个到过瑞士的造车工人向村民们讲述自己的漫游之旅,展示给村民们另一个惊奇的世界。在新世界,人们的着装、语言甚至宗教信仰完全不同。设想,在欧洲是这样一番情形,那么在美国——一个地处浩瀚无垠的大西洋彼岸的神秘国家,不应该更是如此吗?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留下来,创造繁荣”不仅是《圣经》中的一句箴言,还是人们通过丰富经验达成的共识。在一次次踯躅着踏上隔海相望的未知大陆后,这种共识愈加坚定。
   除了对家乡的依恋和对未知大陆的恐惧,交通运输方面的困难也是影响移民的重要原因。铁路和蒸汽船成为移民的主要交通工具后,也成了“承运移民”的专用词,总是让人回想起过去的时光。当时,移民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资源。由于没有其他运输工具,移民只能背着行囊上路,在每个教区的边界都被视为可疑人。人们怀疑这些背着行囊的人动机不纯,只有经过仔细检查才让他们通行。无论在客栈还是在路边,总有人监视这些人,直到他们到达一个新教区,受到新一轮盘问。当移民进入城市,城门口站立的卫兵会检查他们的背包里有没有违禁品。此外,即使行囊简单,每经过一个边界,官吏都会向他们征收行李税。好几个星期,甚至好几个月,这些人风餐露宿,向遇到的每一个水手询问有没有前往北美洲的船,恳求船长在船舱里给自己一席之地。有时,只要能上船,他们可以在船上免费做工。
   移民在港口度过的每一天都提心吊胆。早在shanghai一词有“诱拐”的含义前,在船和水手聚集的地方,一些健壮的年轻人被骗上远洋海轮。在码头上徘徊的人是拥有海外资产的商人和贸易公司的招募对象,是其寻求财富之旅的雇佣兵。海外商人和贸易公司利用雇佣兵防御入侵者,并镇压当地人的反抗。如果收益可观,远航捕鲸不仅充满刺激,还可以让每个人获得不菲的报酬。但等待鲸鱼现身的过程非常漫长,并且困难重重,伴随着巨大风险。由于缺乏耐心,很多渴望在新大陆拥有—片种植园的年轻人最终只能成为南海上的一个小商贩,或者是刺着文身的普通水手。
   很多移民难以获得合法离境的官方许可。没有办理正式手续的人一旦离开家乡,就成了逃犯,因为国家不仅要求他们服兵役,还要求他们留在家乡。人口是一种财富、一种投资。如果没有对等的回报,国家不会允许人们随意迁往其他国家。诚然,个人不再是奴隶,也不再是国王或贵族的私有财产,但依然是国家的财产。国家可以将一个人交给另一个国家或将其流放。对个人而言,他没有移居国外的权利,即自由离开祖国前往另一个国家定居的权利。即使获准离开,世界上也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弥补国家损失,移民者需要拿出自己全部资产的一部分,为自由买单。
   然而,获得离境许可是从农村公社罗网中解脱出来的最简单的方式。个人不仅是政治集体的一员,也是经济集体的一员。对普通民众来说,政治生活离他们很遥远,但经济生活与他们息息相关。19世纪的移民潮主要出现在欧洲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中,农民和乡村工匠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当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松散后,个人才可以自由流动。这便是移民潮形成的基础。
   然而,奴隶制的废除并没有赋予农民自由,农民的行动仍然受到限制,仍然是公社的一员,这直接决定了农民的生活。政府官员决定农民耕种的时间及土地归属权的划分、牧场和森林公共用地的使用权,以及每个人需要承担的责任。任何一个工匠都要经过批准才能开工,交易的价格及方式也由当地法规决定,而且只有一小部分当权者可以制定法规并享有解释权。未经允许,年轻人不得结婚。同样,公社将其对各地区应当承担的义务一律分配给农民。最终,公社内部的专制独裁成为移民的首要原因,也成为移民的一大障碍。
   P3-6

导语

哈佛大学博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历史学教授、美国移民史研究先驱马厍斯·李·汉森作品!
   本书获得1941年普利策历史奖!《芝加哥论坛报》《美国历史评论》隆重推荐!
   作者寻踪觅源,探究情形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价其后果,从而勾勒出一幅清晰明了的旧大陆移民图。

编辑推荐

《大西洋移民:1607—1860》是著名移民史专家马库斯·李·汉森教授的主要作品之一,获得1941年的普利策历史奖。与大多数移民史专家不同,马库斯·李·汉森教授站在欧洲而非美国的立场研究移民问题:农耕形式和土地所有权的改变、工业的兴起、自然灾害、政治压迫、宗教歧视及移民机构的强制政策等因素交织在一起,是如何导致移民潮形成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移民潮的形成提供了哪些可能?为了设计航行路线,当时的人们为什么宁愿倾尽所有?美国作为人们向往的乐土,为何会出现移民低潮?为什么美国政府时而积极推动时而有意阻碍移民进程?总之,本书以史诗般的风格再现了17世纪到19世纪欧洲主要国家的平民移民美国的波澜壮阔历史。

内容推荐
本书涵盖了从殖民时期到美国内战时期移民群体迁往美国的社会背景和经济背景, 主要讲述了大西洋两岸白种人声势浩大的迁徙运动, 从最初的十三个殖民地, 到早期的美利坚合众国, 一直到内战发生的前夕, 特别着重讲述了后一阶段的移民潮。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西洋移民(1607-1860)(精)/华文全球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马库斯·李·汉森
译者 译者:陈晞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7552690
开本 16开
页数 386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50
出版时间 2020-05-01
首版时间 2020-05-01
印刷时间 202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732
CIP核字 2020070811
中图分类号 D771.238
丛书名
印张 24.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8
176
25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6: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