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途》收入了两类散文,一是生活随笔,二是文艺随感。看其中文字,发现陶然常常也是从他个人出发,但却鲜有那种太“个人”的,甚至私人化的情绪。特别是他的生活随笔,明明说的是自己的事,倒好像是在说别人。这一方面是他的性情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叙事姿态——有距离的亲切,有分寸的亲和,也家常,但却是亲而不昵,总保持着一点距离感。
图书 | 沿途/跨度新美文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沿途》收入了两类散文,一是生活随笔,二是文艺随感。看其中文字,发现陶然常常也是从他个人出发,但却鲜有那种太“个人”的,甚至私人化的情绪。特别是他的生活随笔,明明说的是自己的事,倒好像是在说别人。这一方面是他的性情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叙事姿态——有距离的亲切,有分寸的亲和,也家常,但却是亲而不昵,总保持着一点距离感。 内容推荐 陶然编著的《沿途》是一部散文。书中收纳了《电影·电视·录像》《纯真年代》《午夜收音机》《镜中人》《红楼梦难续》等散文随笔作品,涵盖了作者关于文学、影视作品方面的见解,也包含了作者生活中的见闻和对人生的思考,是一部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作品。 目录 我眼里的陶然(代序) “南大”往事 味道 灯 喝茶 广告 嫉妒 静 返乡记 卡拉OK 愿望 听 字 忘 马哥 影集 电影·电视·录像 纯真年代 闲话打牌 下棋 印象张家界 谈梦(外一篇) 沿途 理发与洗澡 扇 看戏 婚礼·葬礼 药 午夜收音机 台湾行 书签 镜中人 生日 写信 序言 桥 《周作人左右》与色氏家族 母亲的书 张爱玲与白先勇 关于张爱玲 《台北人》的意义 《红楼梦》的脆弱美 红楼梦难续 鲁迅笔下的女性 绿色的奥斯丁 书吃 钱锺书的《七缀集》 三种文学史 席绢早期的言情小说 山药蛋与荷花淀 新旧余秋雨 读金庸札记 笑书神侠倚碧鸳 《葫芦兄弟》的兄弟 戚其义的三部曲 《金枝欲孽》与五行生克 重看《大明宫词》 韦小宝与小燕子 淡而有味的《城南旧事》(外一篇) 在实与虚之间游走 一条不同寻常的鱼 两种想象 “小倩”和她的姐妹们 杂谈徐克 试读章节 “南大”往事 一 考入南京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是我生命中的一大转折。02届作家班又得天独厚,迎头撞见两个“罕有”:百年一遇的校庆,百年不遇的“非典”。 “南大”建校一百周年庆典,多的不单是一座音乐喷泉,还有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曾经也是这里的学生。我捧着书走过,常见有人手上抓着木牌,写着他们几几届毕业,等的是谁,自己是谁。连自己的名字也要附上,显然分别已久,生怕故人对面不相识,即使相认了也往往是握手含笑说不出话来。岁月汩汩流过,人生的河床渐渐粗砺,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另一件就是人人自危的“非典”。起先是遥远的广东,后来是北京,后来南京周边城市也出现了。风声越来越紧,体温表测得日渐频繁,许多学校纷纷放假或封校。“南大”没封,因为它分生活区、教学区,两区中间是汉口路。胆子大的同学可从汉口路逃逸——戴着花样翻新的口罩。出入都要学生证,没事就吃补药增强抵抗力,五一也不能回家。班长高烧入院引起一片恐慌,后来查出是肺炎才松了口气。在“非典型性肺炎”横行的日子里,班长偏偏得了“典型性肺炎”,可谓特立独行。弥漫着消毒水味的空气里仍有乐观,那来自一位姓唐的老师。每节课前,他都念一首唐诗以鼓舞“士气”。有趣的是他教的是外国文学。看来生死关头,能带来慰藉的还是本民族的东西,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安慰不了我们的凄惶。我后来总结出一条规律,就是唐老师选的都是与“春”有关的诗,用意是师生与春天结盟,共御病毒。《春晓》《春夜喜雨》《清明》都选了,又有“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有“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又有“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非典”平息后,唐老师照样讲他的惠特曼和麦尔维尔。 刚开学时几个室友对食宿多有怨言,唯独我能满意。原因是我以前的学校太不像样:食堂里真正是粗茶淡饭,排骨上甚至有别人的牙印子;住的地方系由仓库改装,且无纱窗,夏夜小生命极多,计有苍蝇、蚊子、蟑螂、蛐蛐儿、飞蛾和不认识的硬壳虫数种,物种的丰富足以把法布尔的《昆虫记》比下去。置身“南大”后,宿舍高居十楼,体魄再强壮的蚊蝇也飞不上来,夏天连帐子都用不着。纱窗虽有些发黄,但毕竟是存在的,存在即合理。食堂里菜式繁多,新鲜卫生,牙印子之类的奇观就此绝迹。浴室又近,小卖部触手可及,我实在想给打个九十分。扣掉的十分是因为电梯。我被关过三次,拍门、按紧急呼叫键都不能引来外界的注意。总算电梯良心未泯,每次都是自己开了。我们那幢楼有两部电梯,轮流修,轮流坏,奇的是从来没有一起坏过,似乎深谙“为人处世要留有余地”的道理。 我喜欢晚上看生活区的橱窗,照片、图画、文字,在日光灯下明朗清新。为重病失学的校友捐款的号召我还抄下来过,可惜弄丢了。教学区吸引人的自然更多。作家、学者来开讲座的通知(我听过余光中、莫言、白先勇的讲座,莫言谈锋甚健,余、白二人则风度俨然),爬满常青藤古朴威肃的北大楼、花园、草坪、教学楼,尤其是金灿灿的银杏树,全盛时的樱花林。前者适宜黄昏时欣赏,夕照涂上一树黄叶,色泽生动,仿佛要流下来;后者适合在月光下赏玩,溶溶的月色,素洁的花瓣,偶有两片轻柔飘落,静谧得凄迷,如同梦境。 独处有独处的乐趣,一大群人呼啦啦放鸽子般地跑出去,则另是一种愉快。大规模的出行有三次,第二次到扬州瘦西湖我因病错过。另两次一是到珍珠泉,一是到栖霞山。珍珠泉泉水碧青,水质极好,大叫两声会有串串气泡珍珠样地浮上来。还爬了一段长城,城墙是明代修的,在上面俯视,看得见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我记得班长问一位女同学,此情此景如何形容。女同学是写诗的,结果她并未吟诗作对,大发感慨,只是淡淡地说“大美无言”。我在旁听了,非常佩服她的精准。栖霞山我们去得不是时候,漫山红叶、灿若云荼的奇景没能见着,不过沿途的叶子已经隐隐泛出红意,叶茎叶脉凸得明显,让人感到生命的律动。带队的老教授被一帮叽叽喳喳的女生围着,众星拱月的局面。几个调皮的男生哨声说是“万红丛中一点绿,不要打扰他,是对老师最大的体贴”。 班上唯一一回“酒会”我找借口推了。我素来滴酒不沾,同时深知所谓“酒会”并非调制几杯鸡尾酒,端着杯子走来走去这么简单。我的两位室友不及我明智,去了三个小时才逃回来,一个两眼血丝,倒头就睡,一个冲进洗手间,“哇哇”不绝。有位女同学发消息问我他们怎么样了。我说:“一个睡了,一个吐了。”隔了一会儿,我又发消息说:“吐的那个睡了,睡的那个吐了。”听说当时与会者还轮着说了性幻想对象,不说的就灌酒。有一位兄台老实供出了某个女生的名字。不久他们就出双入对,大概从此不必再幻想了。 校同里的恋爱是一道风景。有一届“十大歌星赛”上,一个长头发男生抱着吉他自弹自唱,唱完了鞠躬谢幕:“谢谢大家忍受我的歌声,我知道我唱得不好,我没想过拿名次,只想把这首歌献给后排那位美丽的姑娘。”全场掌声雷动。我回头看去,后排幸福微笑着的“美丽的姑娘”竟有三人之多,猜来猜去也没弄清楚哪两个是凑热闹的。另外,女生宿舍外也不乏“好逑”君子,总有或高或矮或俊或丑的男生翘首以待。“待”到了,有携手散步的,有争吵推搡的,有缠绵热吻的,最凄凉的,是我亲眼看见一个男孩子,对女朋友百般哀告,而终不能令她回心。她走了,他还眼巴巴地站着。我拎着茶瓶在附近站了五分钟,假装等人,等到的却是“人问惨剧”(比他惨的也有,比如有个同学雄心勃勃办了份校报,一个月后就被众人拿来糊窗户)。P1-3 序言 我眼里的陶然(代序) 王峰 一直以为陶然的勤奋是表现在小说上,当这本二十多万字的散文集放在我面前时,自己那份惊讶后的释然倒也真值得好好回味一番。想想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一个作家的成果,尤其反映在一部部长篇小说上,没有平常的积累,是很难行进下去的,而这种积累,除了经验技巧的磨炼,还有别种文体的留存。所以,通读陶然这个集子,你能找到陶然小说中的影子,或说是种别样的折光,那是他独有的生命体验。 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人的记忆其实很容易断片儿,所以,一个人在文章中让你看出他记忆力好得出奇,绝对是件奢侈的事,而这份奢侈却毫无捷径可走。说到底还是因为习惯,因为坚持,因为对文字的热爱。这是原动力。 某种意义上说,大历史背景下的个人遭际,往往更能牵动时下读者的心弦。散文无疑又是其中的重要表现样式。《沿途》收入了两类散文,一是生活随笔,二是文艺随感。看其中文字,发现陶然常常也是从他个人出发,但却鲜有那种太“个人”的,甚至私人化的情绪。特别是他的生活随笔,明明说的是自己的事,倒好像是在说别人。这一方面是他的性情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叙事姿态——有距离的亲切,有分寸的亲和,也家常,但却是亲而不昵,总保持着一点距离感。流露感情时是让人心中微微一动,幽默调侃时是让人会心一笑,哪怕(在文艺随感中)发表犀利的观点和见解,也用纯正和客观防止过于激烈的趋向。“节制”是他的特色。 说到底我们是处在一个消费的时代,消费别人的经历,消费别人的苦难,消费别人的跌宕起伏……在陶然的文章里,这些元素全然被隔绝在外。他的文章更像是这个风起云涌时代里的一个被保护得很好的玻璃瓶,细细一看,里面竟然大有乾坤:谈喝茶,谈吃食,谈写信,谈书签:谈种种文化门类——诗、棋、书、画,谈生活中的种种娱乐——电影、电视、打牌、唱歌,以及一些非常不起眼的话题——理发、洗澡、味道、梦境,和一些非常敏感的话题——嫉妒、愿望、遗忘和剧烈的家庭变故等。虽细致但不琐碎,来源于日常但又化俗为雅,点染出人生况味。除了显而易见的广博的文学修养,还有稍微隐潜的恬淡、闲适的情怀。他把典籍、知识和生活、灵气打成了一片。从中你既能感受到红尘滚滚的热闹,又有人淡如菊的清逸,恰如苏州园林,隐身繁华都市,进退之间,都是精巧与雅致,一枯一荣,却又生生不已。它迥异于大而无当、动不动就升至家国山河的大散文,又有别于“我我我”的零乱浅细的小感悟,兼顾了格调境界与平实平易。 陶然出身苏北小城,自小物质生活优越,但个人的命运却难以称得上“完美”(当然,有时不得不承认,我们对完美的诠释太世俗了)。投身南京大学是他人生的一次重大转变,也就是说,从那时起,他之前不算太颠簸游离的生活有了以文字为目标的正当理由。他的人生自此有了栖身之处,有了着力点。有些人写作是为了好玩,有些人是为了挣钱,有些人是当作“不朽的功业”,陶然和他们好像都不太一样。他生活和作品的纯粹性,不经意间成了这个大时代的一个小小的隐喻。试想一下.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人,有谁不是在职场和家庭之间奔波,上有老,下有小,房子、车子、票子……似乎唯寄身于此,方能寻到一定的安全感似的。可是,陶然却由着性子来(尽管表面上他是肯听人意见、从善如流的),以他的方式过日子和写东西,并且发现了新大陆,那里土地肥沃、乌语花香。把人生比作一次长跑,谁比谁更领先,还真是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作家的笔下,一直展示的是自己和这世界的关系。看得出,陶然很钟情曹雪芹和张爱玲。把底线设好,把人生看淡,那么剩下来的每一天都可以活得浓墨重彩。从这个层面看,陶然是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我跟陶然在“南大”读书时住一个宿舍,平常交集很多。看《“南大”往事》勾起我不少对学校的回忆。这世上,有一种姿态叫活过,还有一种姿态叫活着。对比起我和陶然各自的大学生活,我觉得,他是实实在在地活过,且活得精彩。多年以后,我对那时的很多记忆细节,是通过他的叙述,才填补了空白的。 2015年5月于南京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沿途/跨度新美文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陶然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3483097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3 |
出版时间 | 2017-01-01 |
首版时间 | 2017-01-01 |
印刷时间 | 2017-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大众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8 |
CIP核字 | 2016250061 |
中图分类号 | I267 |
丛书名 | |
印张 | 1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1 |
宽 | 170 |
高 | 1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