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瓦尔登湖(精)
内容
目录
简介
简朴生活
生活在何处,生活的目的
阅读
声籁
独处
访客
豆圃
村庄
湖泊
贝克农场
更高的法则
动物邻居
室内取暖
从前的居民,冬天的访客
冬天的动物
冬天的瓦尔登湖
春天
结语
译名索引
参考书目
精彩页
湖泊
有时候,人际交往太频繁、闲谈太多,对村里的所有朋友感到疲倦之后,我会往西漫步到离我的住宅更远的地方,走进镇里更为人迹罕至的部分,“新的森林和牧场”,或者,夕阳西下时,在费尔黑文山吃越橘和蓝莓权作晚餐,并且摘下几天的存货。这些果子,购买它们的人是品尝不到它们的真正滋味的,为了在市场上出售而种植它们的人也品尝不到。要看见它们的真正成色只有一条途径,但采取这条途径的人又很少。如果你想知道越橘的真正味道,向牧童或鹧鸪打探吧。从来没有采摘过越橘的人,却以为自己品尝过它,这是一种非常庸俗的错误。越橘从来没有到过波士顿;它们在波士顿城里无人知晓,尽管波士顿的三座山上也长着越橘。在拉往市场的车上,越橘会失去果子上的粉霜,它那鲜美和精华部分也随之丧失殆尽,不再是美味,而不过是寻常食物而已。只要还有永恒的正义,就没有一只纯洁的越橘能够从乡村的山间运到城里去。
每天锄草之后,我偶尔会去和某个不耐烦的人作伴,他从早晨起就在湖中钓鱼,像一只鸭子或漂浮的树叶一样,不声不响,纹丝不动,在实践了各种不同的哲学之后,到我来时,大抵都已经得出了结论:他属于某个古老的无欲教派,钓鱼是毫无指望的。有一位老人,是一个钓鱼好手,而且还精通各种木匠活计,他很高兴地把我的房子看作专门为渔夫提供方便而盖的房子;当他坐在我门前收拾他的渔线时,我也同样高兴。我们时常一起坐在湖中,他在船的一头,我在船的另一头;我们之间言语不多,因为他上年纪了,耳朵不太灵,但他偶尔会哼起一首颂歌,和我的哲学很和谐。这样,我们的关系是一种无言的和谐,此时回忆起来,其实比用语言进行的交往要愉快得多。我常常无人交谈,这种时候,我会用船桨敲打着船帮,激起回声,让那声音在周围的树林环绕扩散,就像一个豢养动物的人惊扰他的野兽们,直到每一片长满树林的山谷和山坡都欢叫起来。
暖和的夜晚,我经常坐在船上吹笛子,看到鲈鱼像中了我的魔法一样,在我周围游来游去,月亮在碧波荡漾的湖底穿行,湖底还静卧着森林的碎木残片。以前,我曾经在黑沉沉的夜晚,偶尔和一个朋友一起到这个湖里来探险,我们觉得火会吸引鱼群,于是在水边点上一把火,用一条线穿上蚯蚓,钓到了一串大头鱼;深夜,钓完时,我们将火把像火箭一样扔上天空,火把还在燃烧着,火箭嘶嘶着降落到湖中,又带着嘶嘶声熄灭了,于是周围突然一片漆黑,我们只好在漆黑中摸索。我们吹着口哨,穿过黑暗,登上了回到尘世间的归程。但我现在已经在湖畔安家了。
有时候,在村里人家的客厅里流连到主人家全家归寝之后,我回到林中,部分原因是想到了第二天的晚餐,虽然已经是午夜之后,我坐在船上就着月色垂钓,猫头鹰和狐狸为我唱着小夜曲,时不时还能听见不知名的鸟儿在近旁呜叫。这些经历,对我来说既难忘又可贵,——我的小船停泊在四十英尺深的水上,离湖岸有二三十杆远,有时候周围环绕着上千条小鲈鱼和小银鱼,在月光下,它们的尾巴在湖面上荡起小漩涡,我用长长的亚麻线与栖居在四十英尺下面那些神秘的夜鱼交流着,或者有时候拖着六十英尺长的渔线,我在轻柔的晚风中漂流着,时不时能够感觉到渔线轻微的颤动,表明有条鱼正在渔线另一头徘徊,游移不定,笨头笨脑,迟迟拿不定主意。最后你慢慢站起来,双手交替着慢慢收线,于是一条角鲶就吱吱扭动着出现在空中。当你的思绪漫游到了天际的广阔和宇宙起源的主题上时,尤其是在黑暗的夜晚,感到这种轻微的抽动,任它来侵扰你的清梦,把你和自然重新联系起来,这真是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恍惚之间,我觉得可以接着将我的渔线甩上天空,同时又让它下垂进这种未必是更加稠密的因素之中。我好像就这样一箭双雕,用一只鱼钩钓到了两条鱼。
瓦尔登湖的风景不算很壮观,尽管它非常美丽;却谈不上壮丽,不常来这里的人,或者不住在湖边的人,也不会特别关注它;但是,这一汪湖泊是如此异乎寻常地深邃纯净,真是值得特别描述一番。瓦尔登湖是一个清澈而幽深的绿色水井,长度为半英里,周长为一又四分之三英里,面积大约六十一点五英亩;它是一条位于松树和橡树林中的四季长流的泉水,除了云彩带来的雨水和蒸发以外,没有任何可见的进口或出口。周遭的小山从水面陡然升到四十到八十英尺高,而在西南面和东面更分别高达一百和一百五十英尺,距离湖面只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英里。山上完全覆盖着树林。我们康科德所有的湖水至少都有两种颜色,从远处看是一种颜色,从近处看又是另一种颜色,近处的颜色更接近自然本色。从远处看时,主要取决于光线,其次是随天空的颜色而不断变化。在晴朗的夏天,从稍远处看去,尤其是微风荡起波浪时,水面看起来有点发蓝;如果从更远的地方看去,一切看起来又差不多一样。在暴风雨天气,水面有时候是一种石板那样的深蓝灰色。不过,据说即使大气层并没有什么显而易见的变化,大海也会是一天发蓝,一天泛绿。在大雪覆盖着地面的时候,我看见过我们的河
导语
亨利·戴维·梭罗著杜先菊译的《瓦尔登湖(精)》记录了作者亨利·戴维·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感知自然、重塑自我的奇异历程,它与《圣经》等作品同时被称为“塑造读者人生的25部首选经典”。
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天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序言
“《瓦尔登湖》出版。”1854年8月9日,离他
搬到瓦尔登湖九年之后、经历了七次修改稿以后,
《瓦尔登湖》终于出版,这是梭罗在那一天的日记
里写下的唯一一句话。几个月之前,收到最初的清
样时,他也只是简单地写下了一句话:“《瓦尔登
湖》清样收到。”他在日记中对此事轻描淡写,就
像这是最平常的事件。第一本书《在康科德河和梅
里迈克河流上的一周漂流》失败以后,梭罗可能是
谨慎行事,对成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他搬到瓦尔登湖那一天,在他的日记里也是一
笔带过:“7月5日。星期六。瓦尔登湖。:我昨天
搬到这儿来住了。”这个地方本身可能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自己独立出来了,而他尚未意识到这
对他会产生什么影响。“瓦尔登”这个名字,不管
是地名还是书名,在一百五十年后,在学术和个人
层面上对成千上万人都充满了象征意义,但梭罗当
时在寻找居住地时,其实还考虑过其他几个地方。
直到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买下了面积62英亩、深达103英尺的冰川
深湖瓦尔登湖北面的十几英亩土地,并且允许梭罗
在那里居住以后,梭罗才能真正去那里居住。
埃勒里·钱宁(Ellery Channing)1845年3月
2日写信给梭罗:“在这个世界上,我为你看中的唯
一地方是那块我曾经命名为‘酒器’(Briars)的
地方;到那儿去吧,给自己盖一所小房子,然后开
始尽情享受自己的伟大历程吧。”钱宁在这里究竟
是建议梭罗搬到湖边去住,还是梭罗已经搬家,我
们无从得知,估计两种可能性都有。临三月底时,
梭罗借来一把斧子,开始砍白松树。五月份,他的
房架搭起来了,他开始清理和开垦两英亩半的土地
,准备耕种。
梭罗决定在林中独自居住的起因很多,其中一
个就是他和查尔斯·斯登·惠勒(Charles
Stearns Wheeler)在弗林特湖中度过一段时间。
惠勒是梭罗的朋友,是他在哈佛的同屋,惠勒在弗
林特湖附近盖了一个小棚子,1836到1842年间,几
次在那里居住过几次。梭罗在小棚子里也待过,可
能是在1837年,不过,他在那里居住的时间有多长
,现有的记录没有定论。我们不知道惠勒的小棚子
的确切地点,不过它很可能是建在他哥哥威廉姆·
弗朗西斯·惠勒(William Francis Wheeler)的
土地上。如果梭罗确实考虑过在弗林特湖那里居住
,那么,他求助过的人可能就是弗朗西斯·惠勒。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1841年8
月18日写给爱默生的一封信中说:“经过一些来回
折腾,这个离索尔维·弗斯(Solway Firth)的海
滩不远、陈设不多的小房子,总算到手了:我们到
这儿来住了一个月,完全与世隔绝……我想,我觉
得自己的身体和心灵都更加健康了。”梭罗肯定读
过这封信,当时人们通常都是分享日记和信件的,
而梭罗当时也正好住在爱默生家,他想搬出去住,
这封信肯定也坚定了他的想法。
更重要的一个动机,梭罗搬到瓦尔登湖去住,
是在响应爱默生在《美国学者》里提倡的精神:
年轻人,充满着最美好的希望,他们的生活在
我们的海滩上开始,山间的风吹拂着他们,上帝的
所有星星照耀得熠熠闪光,他们发现下面地球上的
一切和这些并不协调,下面管理繁琐俗事的原则令
他们感到厌恶,他们因为这种厌恶而无所作为,因
而转向无足轻重的事务,或者死于厌恶,其中有些
人还会自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们还没有认
识到,那些成千上万同样有希望却碰到了职业障碍
的年轻人还没有认识到,如果独立的个人不受任何
控制地完全将自己本能的作为自我的根基,整个庞
大的世界就会环绕到他周围来。耐心,:耐心;唯
一的慰藉是,你自己的生命有可能是无限的;你的
任务是对原则的研究和交流,使这些本能流传开来
,从而改变整个世界。世界上最严重的问题,就是
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单位;:不被人当作一个
独有的特殊个体;:不能结出每一个人生来就应当
结出的独特的果实吗……我们将用自己的双脚行走
;我们将用自己的双手劳作;我们会说出我们自己
的心声。
从广义上说,梭罗是在回应社会的挑战。十九
世纪四十年代初,一些乌托邦群体开始形成,其中
有两个和他的一些朋友密切相关:布鲁克农场
(Brook Farm)和弗鲁特兰兹果树园(Fruitlands
)。和住在这些社区的人相比,他是在进行同样的
试验,只不过他的规模更小一些,角度也有所不同
。他并不是通过重新设计一个社区如何运作来重新
设计社会。他是在质疑个人的角色和义务,不光是
对社会的角色和义务,而且是对自己的角色和义务
:个人应当如何生活,如何和邻居交往,如何遵从
他所生活的社会的法则。只有通过对一个人的改革
,才能实现对众多的人的改革。爱默生在《历史》
(History)中写道:“每一场革命都是从一个人头
脑中的一个想法开始的。当同样的想法在另一个头
脑中产生时,它就变成那个时代的关键。每一场变
革,起初都是一个个人观点,当它又重新变成个人
观点时,它就会解决那个时代的问题。”搬到瓦尔
登湖一年半之前,梭罗在《(将)复乐园》
(Paradise (to be) Regained)中写道:“我
们必须首先取得个人的成功,然后才能取得众人的
成功。”
不管上述这些因素对梭罗有多大影响,是如何
促使和激励了他,促使他搬到瓦尔登湖的一个主要
动机,还是因为他需要独立和空间,来完成他的一
本书,这本书后来题为《在康科德河和梅里迈克河
流上的一周漂流》。1842年,他的哥哥约翰突然去
世,令人震惊万分,梭罗自此开始写作,纪念二人
在1839年8月和9月为期两周的航行中的兄弟情谊。
在《瓦尔登湖》,梭罗重新修改了这份手稿。这次
航行本身变得无足轻重,重要的是,梭罗开始思考
友谊、精神、社会和自然,把这些主题融入了书中

除了修改手稿以外,在瓦尔登湖居住,也促使
梭罗探寻存在的根本意义,并将真实与现实区别开
来。住到湖边第三天,梭罗在日记中写道:“我希
望面对生活中的事实,面对面地观察关键的事实,
也就是上帝希望展示给我们的现象或真实,于是我
就到这儿来了。生命!谁知道它是什么,它又是干
什么的?”
正如梭罗在日记中所说,自传胜过传记(他在
《在康科德河和梅里迈克河流上的一周漂流》中也
重复了这个说法)。“如果我不是我,谁还能是我
?”或者像他在离开瓦尔登湖之后的1957年10月21
日的日记中写的:“难道诗人不是命中注定要写他
自己的传记吗?除了一本好日记以外,还有什么好
写的东西?我们不想知道他想象中的主人公每天是
如何生活的,我们想知道的是他本人,这个实际主
人公,每天是如何生活的。”
梭罗在1851年8月19日的日记中解释道,诗人的
任务是“连续不断地观察自己的思想情绪,就像天
文学家观察一切天象一样。这样明智而忠诚地度过
漫长的一生,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期待的呢?……
旅行者们周游世界,述说自然事物和现象,那么,
让一个人留在家中,忠实地述说他自己生活中的现
象吧。”
不过,我们应当记住,《瓦尔登湖》并不是严
格意义上的自传,而是一部文学作品,为了保持他
创造的神秘生活艺术上的完整性,梭罗作了一些灵
活调整。1848年3月27日写给哈里森·格雷·奥提斯
·布雷克(Harrison Gray Otis Blake)的信中,
梭罗将他的实际生活和理想生活区分开来:“我的
实际生活是一项事实,观察它,我没有什么特别自
得的地方,但是尊重我自己的信仰和愿望。我是为
我的信仰和愿望立言。”同样,他还于1856年2月10
日写信给卡尔文·格林(Calvin Greene):“你
放心吧,你在书中看到的是我最好的一面,我真不
值得当面会见:我口吃,迟钝,笨拙。你知道,即
使诗歌,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无限的炫耀和夸张
。我倒不是不承认我写的文字,而是想说出我在我
微弱地道出的真理面前究竟是什么样子!”
梭罗住在瓦尔登湖期间,完成了后来《瓦尔登
湖》一书的一半内容。1851年11月9日,在完成和重
新修改手稿过程中,梭罗在日记中写道:“除了事
实以外,我也不得不依赖其他一些东西。事实只是
我的画像的框架;它们是我正在写作的神话中的材
料……我的事实在常识看来,却是谬误。我可以这
么说:事实应当是重要的,应当是神话或具有神秘
性。”
很显然,梭罗正在写的恰恰就是神话。如果读
者的方法偏离了作者的原意,那他注定要误读这本
书。“正确阅读,亦即,以真正的精神读真正的书
籍,是一项高贵的活动,和当代的习惯所承认的所
有活动相比起来,会让读者感到更加劳累。”梭罗
在《阅读》中这样写道。“读书需要的训练,就是
像运动员所接受的那样的训练,而且,人们差不多
要终其一生,追求这个目标。”如果我们把《瓦尔
登湖》当作一个人在瓦尔登湖居住的经历,把它完
全当作自传来读,那么就很容易和那些对着梭罗挑
刺的人一样,专门盯着梭罗在爱默生家吃过多少次
饭、他的母亲和姐妹帮他洗过多少衣服这样的细节

梭罗在《阅读》一章中明确地说出了自己的目
的,并且作出了具体说明:“英雄的书章,即使是
用我们的母语印刷出版,却永远只存身于另外一种
语言,一个腐朽的时代是无法理解这种语言的;我
们必须努力寻求一字一行的意义,用我们所有的智
慧、勇气和慷慨,超出它们的寻常用法之上,去揣
测它们更宏大的意义。”梭罗不是从遥远的过去写
作的,写的不是东方或西方的精神文学的经典著作
。他写的是你现在手里拿着的书。《瓦尔登湖》是
一幅英雄篇章,因为它是关于一个英雄的书。
在《托马斯·卡莱尔及其著作》(Thomas
Carlyle and His Works)中,梭罗写到了卡莱尔
的《论历史上的英雄、英雄崇拜和英雄主义》(On
Heroes, Hero-Worship, 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和爱默生的《代表性的人》(The
Representative Men),认为这两本书都不能代表
工作着的人。他接着说,“很明显,作者都没有谈
及他的生存条件,因为作者自己并没有进入他的生
存条件。”正如他后来在《漫步》中写的那样,他
懂得,“英雄通常是最简单、最模糊的人。”有意
无意间,梭罗迎接了卡莱尔1845年8月25日写给爱默
生的信中提出的挑战:“我希望你能够找到一个美
国英雄,一个你真正热爱的英雄;给我们讲述他的
故事。”梭罗在亲身承担了英雄这个角色以后,也
重新为英雄行为做出了定义。将生活试验变成一项
英雄行为,他也成功地将《瓦尔登湖》从一条实现
无法实现的目标的哲学思路,变成了对迷惑者的指
南。于是,他塑造了代表性的人,代表的不是过去
,而是当今。
这个实验始于1845年7月4日,终于1847年9月6
日;梭罗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没有
顿悟,没有伟大的启示。他离开瓦尔登湖是因为爱
默生家需要他,这个事实使这个故事没有一个完美
的结局,但历史的真相仍然是,梭罗离开瓦尔登湖
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利蒂安·爱默生请求梭罗在她
丈夫去国外讲学期间照顾爱默生的家庭和家务。爱
默生直到十月份第一个星期才离开,但梭罗在接到
邀请一个星期以后就离开了林中,直接搬到了爱默
生家。他在瓦尔登湖的居住就这样突然结束,这种
仓促可能导致他在1852年1月22日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得说,我真说不清是什么事情促使我离开瓦
尔登湖的。我离开那里,和我去那儿住一样,没有
什么说得清楚的理由。说真心话,我去那儿是因为
我准备好了要去;我离开那儿,也是同样的原因。

梭罗搬到瓦尔登湖,也完成了他最主要的任务
之一,也就是写完后来定名为《在康科德河和梅里
迈克河流上的一周漂流》一书。在林中期间,他完
成了两份初稿,到第二稿时,爱默生说是“差不多
够发表水平了。”此外,他还写了不同版本的《卡
坦》(Ktaadn)、《托马斯·卡莱尔及其著作》和
《抵制政府》(Resistance to Civil
Government),以及一百一十七页的《瓦尔登湖》
手稿。(手稿经过了七次修改,终于于1854年出版
,这个过程中,书的长度翻了一番。)
湖边居住两年可能还不算太难。最难的任务是
把在瓦尔登湖的经历变成《瓦尔登湖》这本书。当
他在《我的经历》(History of Myself)这次演
讲中谈到在瓦尔登湖的经历时,他讲述了他在湖边
生活的经济方面,这些内容后来成为《简洁生活》
一章的主要内容,但现在他需要更多的东西。
1851年,他读到詹姆斯·威尔金森(James
Wilkinson)的《人体》(The Human Body)一书
时,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某种程度上,威尔金森
的书实现了我的梦想,亦即,回到语言最原始的类
比和衍生意义上去。他的类比能力,比更著名的作
家们能够更经常地引向更真实的语言……他的表达
方式是从比科学更睿智的本能而来,因而他使我们
更加相信古老的和现今的表达方式,如果我们能够
理解它们,便能够安心地相信它们……所有关于真
理的概念,都是分辨出其中的类别;我们通过我们
的手来推想到我们的头脑。”不理解这一点,我们
就无法理解和遵从他在《瓦尔登湖》中试图表达的
目的。
梭罗1852年4月18日写道:“当鸟儿飞翔,鱼儿
遨游,就像寓言中描绘的那样,而道德并不遥远;
当大雁的迁徙是很重要的,其中有一种道德意义;
当日常事务有一种神秘的性质,连最琐碎的事件也
有了象征意义时……这样的时刻,我觉得庄重而满
足……每一件偶然事件,在伟大的导师面前都是一
种比喻。”大约是因为他的作品中的这种分析方法
,使他在《结语》中略有微词:“但在我们这个地
方,如果一个人的作品允许有一种以上的解释,那
它就引起人们的诟病。”
梭罗1857年11月16日写给布雷克的信中,描述
了从经验中提炼真理的方法:
我给你建议一个主题吧:走进大山对你意味着
什么,你就用同样的方式准确完整地对自己述说一
切:再三回到这篇文章,直到你觉得你经验中所有
的重要因素都包含在里面了,你觉得很满意了为止
。你翻越过山岭,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人
类总是要翻山越岭的。不要以为你试验过区区十来
次,就能够准确地讲述这个故事,你要反复修改,
特别是,在停顿了足够长的时间以后,你怀疑你已
经接近了事物的核心和至高点时,你更要在那里重
申你的观点,向你自己描述这座山。这个故事不必
太长,但它必须先写得很长,然后才能精简缩短。
你想,翻这座山可没花太多时间;但是,你确实翻
越过了这座山吗?我可以问一下,如果你去过华盛
顿山的山顶,你在那里发现了什么?你知道,这就
是他们成为见证人的不二法门。仅仅是上去了,被
风吹一吹,这算不得什么。我们在那儿的时候没有
怎么爬山,但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餐,就像在家里一
样。只有在回家以后,我们才算真正翻越了山岭,
如果我们真能够翻越的话。山说了些什么?山干了
些什么?
同样的建议,也适用于所有阅读《瓦尔登湖》
的读者。阅读这本书或者翻一座山可能花不了太多
时间,但是我们必须向我们自己提出这些问题:你
确实读完了这本书吗?你在里面发现了些什么?
《瓦尔登湖》迫使我们提出问题,由于答案总
是在不断变化,从一代人到另一代人,从一个人的
一年到下一年,因而,我们仍旧在翻越这座山,回
到湖边,回到这本书中去。一百五十年以后,《瓦
尔登湖》仍然是一本重要的和有意义的作品,证明
这个伟大的导师的比喻是有普遍意义的,证明梭罗
是一个伟大的比喻家、观察家和诗人。
内容推荐
亨利·戴维·梭罗著杜先菊译的《瓦尔登湖(精)》是美国作家、诗人和哲学家亨利·戴维·梭罗的传世名著,记述了梭罗本人在瓦尔登湖畔两年又两月的隐逸生活。2004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梭罗研究学者杰弗里·S.克莱默的全注疏本,以纪念《瓦尔登湖(精)》出版150周年。克莱默以梭罗本人批注过的初版原书为蓝本,参照梭罗生前日记、书信、阅读书籍等所有已发现资料,对书中典故出处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考证和注疏,成就了这部关于《瓦尔登湖(精)》的百科全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瓦尔登湖(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亨利·戴维·梭罗
译者 译者:杜先菊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7535343
开本 16开
页数 391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400
出版时间 2015-08-01
首版时间 2015-08-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822
CIP核字 2015105202
中图分类号 I712.64
丛书名
印张 25.25
印次 7
出版地 上海
245
180
27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09-2015-383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7: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