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金丝猴跟踪(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精品集) |
内容 | 内容推荐 刘先平著的《金丝猴跟踪(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精品集)》讲述了:四川九寨沟白河自然保护区的川金丝猴似乎因为陌生人——我和李老师的到来而变得小心谨慎,不管工作人员怎么呼唤,它们总是躲躲闪闪。一天,在追踪金丝猴的过程中,我的摄影包突然不见了,山林里竟然来了小偷。不久之后,川金丝猴群也失踪了。怪事接二连三,我和李老师决定独自进山寻找答案,却不知自己早已掉进了川金丝猴的圈套…… 作者简介 刘先平被誉为我国“当代大自然文学之父”。 他曾经两次横穿中国,从南北两线走进帕米尔高原。 他曾经三次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 他曾经四次探险怒江大峡谷。 他曾经六上青藏高原。 他曾经两赴西沙群岛探险。 他多年跋涉在横断山脉。 他在大自然中凿空探险40年。 他的代表作:描写在野生动物世界探险的长篇小说四部。大自然探险奇遇故事集几十部。 他的作品共荣获九项国家奖,其中包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三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 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建立并授牌“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工作室”,同年他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 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列为林格伦文学奖候选人。 他历任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委员。享受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引 子 一 三四只狗在狂奔中狂吠 二 金丝猴、食盐兽、黑熊狭路相逢 三 猴面如一只蓝色的蝴蝶 四 是谁偷袭?摄影包失踪,猴群逃窜 五 争偶、政变、空袭 六 魔影跟踪,遭遇蓝马鸡、大熊猫 七 五彩猴树、猴王升堂 后记 刘先平四十年大自然考察、探险主要经历 序言 我在大自然中跋涉四十年,写了几十部作品, 其实只是在做一件事:呼唤生态道德——在这个面 临生态危机的世界,充分展现大自然和生命的壮美 ——因为只有生态道德才是维系人与自然血脉相连 的纽带。我坚信,只有人们以生态道德修身济世, 和谐之花才会遍地开放。 导语 《金丝猴跟踪》是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曾以《金丝猴大战秃鹫》的名字出版(2010年,外研社),主要讲述了我和李老师在四川九寨沟白河自然保护区考察川金丝猴的经历:保护区的川金丝猴似乎因为陌生人——“我”和李老师的到来而变得小心谨慎,不管工作人员怎么呼唤,它们总是躲躲闪闪。一天,在追踪金丝猴的过程中,“我”的摄影包突然不见了,山林里竟然来了小偷。随后,川金丝猴群又突然失踪了。怪事接二连三,“我”和李老师决定独自进山寻找答案,却不知自己早已掉进了川金丝猴的圈套……作者在讲述探险经历的同时,向读者传递了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道德理念,这也是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者希望通过大自然文学来引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协调发展。 后记 2008年5月初,心中突然涌起创作的冲动——金 丝猴生命的华彩焕发出的光芒让人难忘。2003年4月 ,已有了“非典”的报道,但我们并未搁置去四川 考察金丝猴的计划。首站是北川,这是个山谷中的 小城,一条大河穿城而过。我们住在一个招待所中 ,傍晚在桥上欣赏着山城的美丽。之后去了小寨子 沟自然保护区。开满了辛夷花的北川,生活着近白 只大熊猫以及牛羚、金丝猴。途经五龙寨——五座 羌族的村寨连片,当地的一位老先生讲述了很多羌 族文化、历史。我们还特意去瞻仰了大禹故里。据 记载:禹生石纽。博物馆即建在石纽。 离开北川后,去九寨沟白河自然保护区,再去 青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我们迷恋那里丰富多彩的 野生生物世界、奇异的山水风光……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犹如晴天霹雳, 惊愕、悲痛……汶川、映秀、茂县、理县、北川、 平武、青川,都是我曾考察过的地方,有的地方还 不止去过一次。特别是卧龙大熊猫保护中心和“五 一棚”高山营地——我在那里生活过。 那些天,一家人都长时间地守候在电视机旁, 那边的每一条消息都牵动着我们的心。 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境况中写完的。我将对生命 坚强、美丽、悲壮的赞美,对人与自然和谐的颂扬 ,对生命道德的呼唤都倾注在字里行间。 精彩页 一 三四只狗在狂奔中狂吠 大自然为何要赋予灵长类动物、昆虫和鸟类最为华丽的色彩? 我国有川金丝猴、黔金丝猴、滇金丝猴,三种金丝猴全是我国特有种,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川金丝猴的毛色金黄。 黔金丝猴的毛色闪着银灰。 滇金丝猴的毛色黑白分明。 它们的面孔都是蓝、红、黄、紫、橙——五彩斑斓,奇特在没有鼻头,只有两个朝天的鼻孔。它们全都咕嘟着丰满的厚嘴唇,最让人叫绝的是滇金丝猴的嘴唇,厚得饱满,红得艳丽。 川金丝猴的美丽,曾深深地感动了为它做鉴定的法国的爱德华教授,他为其定名为洛克安娜猴。 洛克安娜何许人也?原来是11世纪十字军司令的美丽的夫人。金丝猴使爱德华联想到了这位长着可爱的翘鼻子的美人。 在金丝猴的传奇故事中,有位重要的人物,即在四川省宝兴县传教的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曼德·戴维。 他于1869年的5月,获得了两只大熊猫和五只金丝猴。这一发现震惊了当时西方的动物学界,也使大熊猫和金丝猴走向了世界。 川金丝猴是第一个登上国际舞台的金丝猴物种。 我曾和研究大熊猫的专家胡锦矗教授在宝兴县邓池沟疾行数十里,探访戴维曾栖身的位于深山中的天主教堂。 第一位与我不期而遇的“客人”,正是川金丝猴。 那是1981年的11月初,我正在四川卧龙“五一棚”高山营地,跟随胡锦矗教授考察大熊猫。 那天,在去探望大熊猫珍珍和它尚未满月的孩子的路上,天气阴沉,森林中迷漫着雾气。 突然,我们发现遍地都是断枝残叶。树枝断痕新鲜,残叶边缘的汁液凝成了珠…… 是谁如此糟蹋树木? 胡教授说:“这是川金丝猴的杰作,它们喜欢吃树上的松萝、嫩叶、嫩芽,还啃树皮,你看都是掰下来的嘛!猎人说这叫‘丢下棍子,留下影子’。” 我是第二次来营地了,可一直无缘见到金丝猴,心里痒着哩! 可他说:“这些精灵神出鬼没,警惕性高,行动诡秘、敏捷,在这样地形复杂的地方,是无法跟踪的。别忘了今天的主要任务啊!” 我只好满腹失落,继续行进。 珍珍是研究中心第一只诱捕后戴上跟踪项圈又放回山野的雌性大熊猫。它使科学家们第一次观察到了大熊猫在野外的繁殖行为。它的孩子,当然就成了高山营地的第一个宝宝。 回程的路上,时而落雨,时而飘雪。 正爬一陡坡时,一阵冰豆噼里啪啦打来,我闪到了一棵树下。 突然听到左上方有咔嚓声。 抬头一看,高大、苍绿的铁杉树上,垂下了一个个金色的、长长的、毛茸茸的果子。 真多,多得像是丰收在望。 这时,我正巧与一道目光相遇,激动得我往树后一闪:“金丝猴!” 森林中顷刻间犹如刮起一阵大风,连天响起树叶的哗哗声,枝条的嗖嗖声…… 等到胡教授赶来时,只剩树枝晃动了。 醒过神来,我抬脚就去追。胡教授眼疾手快,一把将我拉住:“金丝猴在林子里飞挪腾跳如鱼得水,现在至少已在五六百米外。想追它是白费劲。刚才你不躲不喊,它也不怕羞害臊……” 川金丝猴瞬间所展示的美丽,在我心头留下遗憾,又让我无限向往。后来,为了完成《大熊猫传奇》的写作,我又在几年中多次去川西参加大熊猫考察,但都未能了却心愿。 我总希望着哪天能与它们相遇、倾谈。 22年之后的2003年4月,终于有了机会。虽然已有“非典”的报道,我和李老师还是毫不犹豫地赶到了四川九寨沟白河自然保护区。 川金丝猴生活的区域较大,湖北的神农架、陕西的秦岭和甘肃都有它们的踪影,但以四川为主;它们几乎与大熊猫、牛羚生活在同一区域。朋友告诉我,保护工作已见成效,白河的金丝猴种群已增加到两千多只,较为容易跟踪。P3-7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金丝猴跟踪(刘先平大自然文学精品集)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刘先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天天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161382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5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3 |
出版时间 | 2018-09-01 |
首版时间 | 2018-09-01 |
印刷时间 | 2018-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小学生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224 |
CIP核字 | 2018110592 |
中图分类号 | I287.45 |
丛书名 | |
印张 | 5.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5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0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