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孪生巨钻(王晋康经典科幻小说集粹)
内容
编辑推荐

《孪生巨钻(王晋康经典科幻小说集粹)》汇集了王晋康很大一部分优秀作品,从多个角度有代表性地反映了王晋康科幻作品的面貌。

王晋康科幻作品题材广泛不拘,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还包括某些至今人迹罕至的禁区。这些科幻故事形形色色甚至光怪陆离,王晋康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科幻作家对人性、人心及人本身的洞悉。

内容推荐

王晋康是当代著名的科幻文学作家,其作品风格苍凉沉郁,冷峻峭拔,富有浓厚的哲理意蕴,善于追踪20世纪最新的科学发现尤其是生物学发现。语言典雅流畅,结构精致,构思奇巧,善于设置悬念,作品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是严肃文学和通俗文学很好的结合。他的作品常表现人类被更高级形式生命取代的主题。《孪生巨钻(王晋康经典科幻小说集粹)》收录王晋康大部分经典短篇小说,包括《侏儒英雄》、《秘密投票》、《拉克是条狗》、《孪生巨钻》是王晋康作品的精华集粹。

目录

侏儒英雄

秘密投票

解读生命

拉克是条狗

母亲

孪生巨钻

善恶女神

失去的瑰宝

数学的诅咒

爱因斯坦密件

试读章节

侏儒英雄

拖了两个月的“环宇宙探险行动中自然人类权益案”终于要宣判了,大法官汉谟拉比先生走上法官席,原告与被告立在法庭前等候着。原告:“维护自然人类尊严与权益大联盟”的代表费舍尔先生;被告:世界政府代表岗田正义先生。

他们尊敬地看着机器人大法官,他是绝对公正的,绝不会掺杂任何私人的感情;他也非常博学,记忆库中装着从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以来的各个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的法律和判例。机器人相信他,自然人类也相信他。

“在宣读判决书之前,我想先做一些解释。”方脑袋法官慈爱地说,“在即将出发的环宇探险麦哲伦号光速飞船中,究竟是否应该为自然人类留下一个座位?从纯技术角度看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自然人类要新陈代谢,因此不得不在飞船内建立一个维生系统;自然人类的身体太脆弱,不得不加上笨重的辐射保护层。最重要的一条是,自然人类的智力活动太慢,难以应付光速飞船所遇到的突发事件。所以。大部分科技界的人士,包括自然人和机器人,都坚持说自然人类参加环宇航行毫无意义。”他环视着法庭,“但是,不要忘了,自然人类的天性是冒险,是探索,是对未知领域的占领。我们不妨回想一下人类的几次地理大探险。300万年前。人类刚刚从猿类中进化出来,就从非洲腹地向亚欧大陆扩散,分化出各个人种;3万年前,位于亚洲腹地的蒙古人种越过白令海峡,沿着阿留申群岛向美洲进军,形成了爱斯基摩族和印第安民族;1492年,哥伦布再次发现美洲;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可以说,今天的高科技时代,正是自然人类这种探险天性的果实。就连这次环宇探险的动议,也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自然人提出来的。考虑到以上的历史因素,我认为自然人类有权在“麦哲伦号”飞船上占据一个位置。”他收起笑容,“现在,根据世界政府授予我的权力,根据地球生命大法典的条文,我宣布——”

原告费舍尔得意地瞟一眼被告,后者则满脸阴云。岗田正义已经预测到这个结果,作为自然人的一员,他当然不会对该判决在精神方面有什么抵触,他巴不得是这样呢。但是这么一来,这艘飞船的技术难度和建造费用就要大大增加了,而这些局外人是不会关心这一点的。大法官抑扬顿挫地宣读着:“一,‘麦哲伦号’飞船上必须有一名自然人类的乘员,且机器人乘员的外形必须为人形,相似度不低于99%。二,自然人乘员的体重不得超过45千克,身高不得超过1.30米。”

费舍尔突然瞪大眼睛,在脑子里飞速地把这些数字换算成直观形象——个可怜的侏儒。

法官耐心解释道:“这个限制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认真听取飞船设计师的意见后,相信在这个限制下,原设计的飞船在做出重大修改后尚能使用,超过这个限制,目前的技术水平就无能为力了。不要忘了,这是光速飞船,每增加1克载荷也将多耗费达天文数字的能量。”

法官继续宣读道:“三,由机器人船长对自然人乘员定期做精神鉴定,飞船事务由两人共管,但最后决定权在机器人手中。”他解释道,“在漫长的幽闭生活中,自然人很可能患幽闭恐惧症或深度抑郁症,这是精神病专家的一致意见。本法庭的判决为最终判决。”

共生波的三维图像瞬时传递系统迅速把判决结果传到整个地球、月球和火星移民区。在三维屏幕上,原告和被告很有礼貌地握手告别,胜利者的微笑中藏着尴尬,失败者的沮丧中透着调侃。

各大报纸都发表了带有倾向的专栏文章。《科学箴言报》(据认为它偏重于机器人的观点)的社论标题是《道德上的繁文缛节战胜了科学的明晰》。《大一统报》(据认为它偏重于自然人的观点)则冠以《自然人的胜利?啼笑皆非》的标题。唯有《我们报》对判决结果全盘肯定,刊发了热情的赞扬文童《上帝的安排》,作者多巴多夫的文章写道:

“这项公平的判决是多种利益的巧妙平衡,感谢汉谟拉比法官的睿智通达!当然,判决中的严格限制,使自然人类不得不选择一个侏儒作为自己的代表,这一点使许多人引以为耻,其实大可不必。请公众不要忘了,环宇宙探险——这个天才的、充满大无畏精神的建议,正是一位侏儒提出来的。不久前,笔者采访了这位葡萄牙人瓦斯科·巴尔托查。他说,如果人类选他作为飞船上的乘员,他将感到非常荣幸。而且,想想吧,他的体重是43千克,身高1.27米,正好在限制之内。这简直是上帝的巧妙安排!”

巴尔托查立即成了全球新闻媒介的追逐对象。

巴尔托查,男,25岁,未婚,智商65,生父母不详。他成长于里斯本的一家孤儿院中,据认为,他是世界上现存的野生人类(即不借助于人工生育技术而繁衍的自然人)中最年轻的。目前他是一家汽车自动加能站的加能工,这是社会福利计划中专为残疾人设立的象征性工作。

这名蓝领工人没想到自己能一夜成名,他在聚光灯下傻笑着一遍又一遍地重复:

“全部告诉多巴多夫了,我的所有情况全都告诉多巴多夫了。他是个好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在众多记者忌恨的目光中,多巴多夫往嘴里丢着咖喱豆。不慌不忙地向外发送着他的系列专访文章。他的独家新闻是怎么买到手的?100包咖喱豆而已。多亏他有这个爱好,才得以认识巴尔托查,使自己大大地出一次风头。

多巴多夫的第一次专访是在法院判决前夕发表的。

多巴多夫:“巴尔托查先生,你的天才建议是两年前经本报发表的,很快就为世界政府所接受,世界法院即将做出有关判决。现在,读者想了解一下,你是如何灵犀忽来,萌生这一绝妙想法的?要知道——请原谅我的坦率——你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思维也说不上敏捷。但你却提出了亿万聪明人和更聪明的机器人所想不到的东西。”

P1-4

序言

在当下活跃的科幻作家中,王晋康先生无疑是具有广泛影响的重量级人物。20年来,王晋康以旺盛的创作力为我们奉献了众多科幻小说精品,作为朋友及同道中人,我一直对王晋康先生老当益壮笔耕不辍的精神深为感佩。此次电子工业出版社推出的系列选集,汇集了王晋康很大一部分优秀作品,从多个角度有代表性地反映了王晋康科幻作品的面貌。

王晋康科幻作品的评介文字已有很多,借这个机会我只谈一些个人的浅见。作为科幻界同行,王晋康的作品我基本都拜读过。王晋康丰富的人生阅历及广博的知识赋予他的作品与众不同的特色。其中不少作品即使经过时间无情的洗礼,依然放射出珍珠般熠熠夺目的光彩。对于一位作家而言,这算得上是小概率事件。

就个人感受而言,王晋康作品有两个特点令我印象尤其深刻。

第一个特点是从科幻的角度对人性的洞察及拷问。

欧洲文艺复兴最伟大的贡献便是发现了“人”,也许这更多的是指人从对“神”的膜拜中解放出来,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但是很显然,对“人”的认识与发现一直贯穿着人类文明的全部历史。不过这更像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我们试图剖析的对象正是我们自身,而数理逻辑学已经证明:对自我的涉及必然导致不可解的悖论。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单单可以理解为作品的出色,说不定莎士比亚也迷失在了人性的怪圈里。

而科幻就如同一柄利刃,由未来之手把握,让我们得以在某些短暂的瞬间瞥到被现实的肌肤筋骨重重遮蔽的自我——那个本来的“人”。

王晋康科幻作品题材广泛不拘,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甚至还包括某些至今人迹罕至的禁区。这些科幻故事形形色色甚至光怪陆离,王晋康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科幻作家对人性、人心及人本身的洞悉。在《类人》和《豹人》这样的作品里,王晋康以科幻的声音对人类基因正统的拷问振聋发聩。而在《癌人》里,作为人体内的细胞叛逆者(罗伯特·温伯格语),癌基因居然成长为比人类更擅长生存也更强大的个体,这其中的意义既惊心动魄又发人深省。还有《生命之歌》里,面对人工智能生命的挣扎,作者寄予的同情与悲悯,以及《长别离》里对人类最终走向异化的宽容与感慨。可以说纵观王晋康的所有作品,不啻于欣赏一部科幻版的《人间喜剧》。

第二个特点是王晋康以科幻为武器对文学社会功能的重塑。

勿庸讳言,中国当下的文学有一种日渐沦为游戏的趋势。读者沉湎于轻松猎奇刺激感官的阅读,作家更是远离了社会生活的中心,退居到私人的角落,要么迎合市场,要么沉迷于纯技巧性的“自说自话”。总之,文学变得越来越“水”,越来越没有营养,只剩下歇斯底里的娱乐至死。

自曹丕《典论》以降,“文以载道”已经提出来两千年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句话并不是口号,而是实在贯穿于文学创作及至中华文化当中的一条基本原则。但近些年这条原则日益衰微,到了几被摒弃的地步。当然,这样讲的前提是没有将歌功颂德也列入“道”的范畴。而我们读王晋康的作品却能真切地感到他对这样的现状是不认同的,在他的作品中充满对文学现状的反思与“反动”。从《蚁生》里惨烈失败的社会实验场,到《十字》里对西方国家原罪的追问;从《生死平衡》里对平衡医理(其实是哲理)不遗余力的推崇,到《替天行道》里对科学邪恶一面的忧虑……王晋康用他或犀利或温情的笔触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幅横跨远古与未来、饱含关怀与思考、血肉丰满的人世画卷。

这个流行快餐的时代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人们缺乏的不再是可供阅读的内容,甚至也不是阅读所需的金钱,人们最缺的是阅读的时间。面对每天生产出的天文数量的文字,以及同样数量庞大的各类媒体节目,一位作家用什么来吸引大众阅读其实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也许那些能让人傻笑的“糗百”作品永远都会有市场,也许那些看得人满脑袋糨糊弥漫的“先锋”作品依然可以搔首弄姿,但我却从骨子里坚信,像王晋康的科幻作品这样能够让人“有所得”的文化艺术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我之所以有这个信念,只因为一点:人是智慧的生物,人类创造了科学,科学的精神也反哺着人类。

中国科幻的崛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脚下黑暗泥泞的道路将一直伴随着我们。在平庸世界的尽头,有美丽的星光。

何夕

书评(媒体评论)

王晋康丰富的人生阅历及广博的知识赋予他的作品与众不同的特色,几乎没有平庸之作。其中不少作品即使经过时间无情的洗礼,依然放射出珍珠般熠熠夺目的光彩。

——何夕

王晋康小说,是中国科幻小说中,最具磅礴力量的一种,在惊异震慑的技术想象中,把对未来和当下的深邃思考融为一体,具有传世的价值。

——韩松

厚重的人文关怀、超硬的哲理性科幻构思、机智的故事情节、沉郁苍凉的风格,以及鲜明的中国风格,这些都是王晋康科幻作品的显著特点。几十年中国科幻史,能抵挡时间磨损的作品百无其一,王晋康老师的作品无疑位列其中。

——郑军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孪生巨钻(王晋康经典科幻小说集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晋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21187469
开本 32开
页数 3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1.6
出版时间 2013-01-01
首版时间 2013-01-01
印刷时间 2013-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7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1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5:5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