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唐五代禅宗史研究专著,涉及禅宗从兴起到五家分宗的最重要历史时期。书中依据国内外发现的宝贵禅宗资料,批判地吸收了中日专家近半个多世纪来的学术研究成果,详尽地描述了禅宗思想的印度源头、禅宗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作者认为本书的重点在于揭示了与禅宗发展相关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考辨了重要的禅宗史料,概述了唐五代时期最重要的禅家人物和思想源流。
图书 | 唐五代禅宗史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唐五代禅宗史研究专著,涉及禅宗从兴起到五家分宗的最重要历史时期。书中依据国内外发现的宝贵禅宗资料,批判地吸收了中日专家近半个多世纪来的学术研究成果,详尽地描述了禅宗思想的印度源头、禅宗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作者认为本书的重点在于揭示了与禅宗发展相关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考辨了重要的禅宗史料,概述了唐五代时期最重要的禅家人物和思想源流。 内容推荐 本书对中国佛教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派——禅宗在唐五代时期的成立和迅速兴起的历史作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论述。第一章着重介绍禅宗正式形成之前的禅经翻译和主要禅法;第二章介绍禅宗“史前”酝酿期从菩提达摩至僧璨的事迹和对后世禅宗有较大影响的禅法思想。此后各章介绍中国禅宗的初创期、南北宗并立期和南宗独盛期、禅门五宗(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形成及它们早期传播的历史。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禅学的传入及其早期流传 第一节 禅学经典的翻译 一 后汉安世高和《安般守意经》 二 西晋竺法护和《修行道地经》 三 鸠摩罗什和《坐禅三昧经》 四 佛陀跋陀罗和《达摩多罗禅经》 五 关于大乘禅法著作 第二节 隋唐以前流行的主要禅法 一 数息观 二 不净观 三 慈悲观 四 因缘观 五 界分别观 六 念佛观 七 所谓四禅八定 第二章 从菩提达摩到僧璨 ——禅宗的史前时期 第一节 从菩提达摩、惠可到僧璨 一 菩提达摩. 二 惠可与楞伽学者 三 僧璨 第二节 《楞伽经》思想略析 一 世界万有皆由心造,虚妄不实 二 众生皆有如来藏,皆有可能达到解脱 三 重视内心自悟,反对执著文字 四 如来禅 第三节 现存《二入四行论》及其内容 一 关于《二入四行论》 二 达摩的禅法 第三章 禅宗的成立及其早期发展 ——所谓“东山法门” 第一节 道信及其《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一 道信的生平 二 道信的禅法——《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 第二节 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一 弘忍的传记 二 弘忍的弟子和东山法门 三 关于《修心要论》 四 弘忍的“守心”禅法 第四章 盛行一时的北宗禅 第一节 “两京法主,三帝门师”神秀及其弟子普寂 一 神秀和东山法门 二 普寂和北宗 三 义福和景贤 第二节 北宗“观心”、“看净”的禅法 一 神秀、普寂和北宗禅法 二 《观心论》的禅法思想 三 《大乘五方便》的禅法思想 第三节 早期禅宗史书《楞伽师资记》和《传法宝纪》 一 净觉和《楞伽师资记》 二 杜月出和《传法宝纪》 第五章 慧能和南宗 第一节 慧能及其禅法主张 一 有关慧能的文献资料 二 慧能的生平——从山野樵夫到禅宗六祖 三 慧能的禅法思想 第二节 神会北上传法及其禅法理论 一 神会与慧能 二 南阳和尚与朝廷士大夫 三 “为天下学道者辨其是非,为天下学道者定其宗旨” 四 最后的挫折和成功 五 神会的禅法语录 六 神会的以慧能为六祖的禅宗祖统说 七 神会的禅法理论 八 神会对北宗禅法的批评 第三节 南宗禅的早期传播 一 青原行思 二 南岳怀让 三 本净及其入京传法 四 南阳慧忠及其在京城的传法 五 玄觉和《永嘉证道歌》 第六章 净众、保唐禅派和牛头宗 第一节 剑南净众、保唐禅派 一 唐代剑南禅派的珍贵史书——《历代法宝记》 二 东山法门和智诜、处寂 三 无相、神会和净众禅派 四 无住和保唐禅派 五 剑南禅宗和吐蕃佛教 第二节 法融和牛头宗 一 法融和牛头宗 二 慧忠、玄素和遗则、道钦 三 法融的禅法 第七章 南宗禅的迅速兴起 第一节 马祖和洪州宗 一 马祖道一 二 马祖禅法 第二节 马祖的弟子和洪州宗的传播 一 百丈怀海和《禅门规式》 二 西堂智藏 三 大珠慧海 四 南泉普愿 五 洪州禅在京城的传播 六 庞居士 第三节 石头希迁及其禅法 一 希迁的略历 二 希迁的禅法思想 三 希迁的主要弟子和法系 第四节 黄檗希运、赵州从谂和雪峰义存 一 黄檗希运及《传心法要》、《宛陵录》 二 赵州和尚 三 从德山宣鉴到雪峰义存 第五节 宗密及其禅、教会通理论 一 宗密与裴休 二 宗密的禅宗著作及其禅教会通论 第八章 禅门五宗的形成及其早期传播 第一节 义玄和临济宗 一 临济宗发源地镇州 二 继承洪州禅法,创立临济禅派 三 《临济录》 四 临济禅法 五 所谓“临济门庭” 第二节 灵韦占、慧寂和沩仰宗 一 灵祜及其弟子 二 仰山慧寂及其弟子 三 沩仰宗的禅法 第三节 良价、本寂和曹洞宗 一 洞山良价及其主要弟子 二 曹山本寂及其主要弟子 三 关于曹洞语录和禅法著述 四 曹洞宗的禅法 五 所谓“偏正五位”和“五位君臣”等曹洞宗“门庭施设” 第四节 文偃和云门宗 一 文偃的生平——嗣法于雪峰,传法于云门 二 《云门匡真禅师广录》 三 云门宗的禅法 第五节 文益和法眼宗 一 文益及其主要弟子 二 法眼宗的禅法 第九章 禅宗灯史《宝林传》和《祖堂集》 第一节 禅宗灯史《宝林传》 一 《宝林传》的编撰和流行 二 《宝林传》的发现和研究 三 《圣胄集》和《续宝林传》 第二节 珍贵的禅宗史书《祖堂集》 一 关于《祖堂集》的编撰 二 《祖堂集》在中国的流传 三 高丽刻本《祖堂集》 四 高丽刻本《祖堂集》的被发现和研究 主要参考书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唐五代禅宗史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曾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04243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9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542 |
出版时间 | 1995-05-01 |
首版时间 | 1995-05-01 |
印刷时间 | 2006-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6.5 |
丛书名 | |
印张 | 31.5 |
印次 | 2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5 |
宽 | 169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