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 | 阳光瀑布/希望树成长书系 |
内容 | 作者简介 邓湘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编审。湖南绥宁县人,1964年出生。著有儿童小说集《雪魂》《一双鞋能走多远》,散文集《书里的精灵》《牛背上的月亮》,长篇传记《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传》(合著),长篇报告文学《不再饥饿——世界的袁隆平》(合著),作文专著《发现作文》等。曾获第三届全国优秀少儿读物奖、第四届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首届张天翼奖宝葫芦大奖、第16届湖南青年文学奖、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图书奖(提名)、第10届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作品入选《中国儿童文学60周年典藏》散文卷、小说卷和《中国新文学大系·儿童文学卷》等多种文学选本。 目录 引子 一 石鼓路 二 守包谷 三 木门槛 四 上学了 五 过春节 六 修新屋 七 杉树皮 八 去放牛 九 走亲戚 十 暴风雨 十一 一碗水 十二 进城去 十三 骑高脚 十四 一根秧 十五 月光山 十六 指甲凿 十七 一把米 十八 扫路节 精彩页 我快两岁的时候,患了可怕的病。一天晚上,我忽然发高烧,怎么也不能退烧。 我妈妈找出她结婚时外婆给她的银戒指,又找出一块手帕。她煮熟一个鸡蛋,剥去蛋黄,把蛋白放在手帕里,又把银戒指放进去,将手帕裹成小包,在我的额头反复揉搓。她用生姜和艾叶熬了水,给我擦身子、脚和手。她用了能想到的各种办法,折腾了大半夜,我的高烧没退下去,喉咙里还发出异常的呼呼声响,呼吸紧促。 那时候,我爸爸经常不在家。我爸爸体格健壮,力气很大。有一次送征购粮去公社粮站,挑了二百斤担子,走二十多里山路,同伴们打赌中途不歇息,结果只有两个人做到了,我爸爸是其中之一。他经常被大队派到深山里去砍树、扛树、锯木板,或者被派去放竹排,挑重担送到公社去。那都是力气大的男人干的重活。我生病的那个夜里,爸爸也不在家,妈妈辛苦地忙了一夜,我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她急得哭起来。 我出生之前,妈妈已经生了两个女孩,也就是我的大姐和二姐。二姐出生后,正遇上“吃大锅饭”,接着发生了大饥荒,村里人家都没有饭吃。我家所在的偏僻山村,处在雪峰山系与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相连接的地理位置,小山村被层层大山重重围困着。村民们上山挖蕨根、挖茅根、挖葛根、找野菜、剥树皮,度过了被称为“过苦日子”的艰难时光。 那几年,我们村里的大人和小孩都面黄肌瘦,没有哪户人家添丁增口。等到“苦日子”过去了,多数日子能填饱肚子,山村里才传出娃娃的哭闹声。 我就是熬过“苦日子”之后出生的那一波儿童。我与我二姐之间相差了五岁,大姐比我大七岁。 我作为家里的第一个男孩,当然很受爸爸妈妈的重视。这天夜里我生了病,爸爸不在家,妈妈焦急的心情可想而知。 天麻麻亮,我妈妈敲开了我爷爷奶奶的房门,把我生病的情况报告给他们。 爷爷奶奶赶紧走到我的床边,揭开被子一看,我的脸蛋被烧得红扑扑的,喉咙里呼呼直响。 “怎么办,怎么办?”我妈妈着急地说。 “还能怎么办,”我爷爷也着急,“赶紧去花园,到公社医院去。” 爷爷找出他干活用的一担箩筐,要我妈妈把我抱到一个箩筐里去。另一个箩筐里,爷爷放了一只红南瓜。 爷爷挑着这担箩筐,在天色微明时分出发了。我妈妈心情忐忑,跟在他背后。他们走出村子,村里传出公鸡报晓的热闹声音。 我们的村子叫陈家湾,在一个南北走向的长长山冲里。山冲里流淌着一条山溪,一条古老的石鼓路在山脚的溪边缠绕,往北边山口奔花园镇而去。 那条石鼓路用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石头砌成。那些石头像村里人办红白喜事敲打的鼓那般大小,太小就不能被称为石鼓。它们整齐地排列在路面上,被人们的脚步踩踏得光滑发亮。村里人平时去赶集、买卖东西,都是到花园镇去。我第一次走出自己出生的山村,。是躺在爷爷挑的箩筐里,另一头是一只大南瓜。 石鼓路在溪边蓊蓊郁郁的竹木间延伸。走在路上,溪水在脚下不远处流动,听到溪水的声音和山林里的各种鸟叫。 这条活泼的小溪,在山冲里弯弯曲曲地流去十多里,流进蓼水河里。花园镇就在蓼水河边,那里有花园公社医院。我爷爷用箩筐挑着我,我妈妈紧跟着走,他们指望到了医院里,医生能救我一条小命。 我爷爷和我妈妈一路走,天色越来越亮。他们走了十五里山路,到了蓼水河边的花园镇。进了医院,我妈妈从箩筐里把我抱出来,请医生看。医生看了我呼噜直响的喉咙,给我打了一针。可是过了好一阵,我还是没退烧。医生无奈地说: “我也没有办法了,你到别的地方去治吧。” 我妈妈急得直哭,恳请医生“救救”她的孩子。公社医院太简陋,医生表示无能为力,我妈妈和我爷爷顿时急得不知道怎么办。 比花园公社医院更大的医院,是洞口县人民医院。可是,去县城得走四十多里路,那时候没车坐,也不知道走到那里会怎么样。 我妈妈抱着我从花园公社医院出来,一路走一路哭。太阳已经升起老高,我爷爷也着急,说:“回老屋场里吃了饭再说。”. 我爷爷的老家在花园镇边上的一个小村庄里,在蓼水河边。我爸爸也出生在那里,长到八岁的时候,由于家里没田地,爷爷要给一户地主去看护山林,把全家搬到泡洞冲的陈家湾去讨生活。只过了两年,新中国成立了,一家人就在陈家湾落户安家。 从花园镇的街上到爷爷的老屋场去,要走一里多路。我妈妈抱着我,跟在爷爷背后走,她哭得不知所措,失去了主意。 走到半路上,遇见一位姓曾的老人家,他牵着一头黄牛,肩扛木犁,去稻田里耕地。我爷爷认得他,向他打招呼。这位比我爷爷年纪还大的老人家问:“你怎么有空出来?” 我爷爷对他说了我正高烧不退的焦心事。 曾爷爷把木犁从肩头上放下来,对我妈妈说:“把你的公子给我看一看。” 老人家用手探了我滚烫的额头,还打开我的小嘴巴,看了看我呼噜直响的喉咙,说了一句简直是“起死回生”的话。P3-7 导语 那一刻,我看到了小小的自己,那个刚刚学会辨识方向的小男孩。我明白了,那个过去的男孩从来就不曾离开过我,而我尽管离开家乡走了很远的路,其实却从来没有走出过自己童年生活的村庄。 《阳光瀑布》是希望出版社希望树·成长书系的一册。《阳光瀑布》是湖南儿童文学作家邓湘子的作品。描述的是作者邓湘子儿时在湘西绥宁陈家湾村成长的经历。 序言 早晨的太阳爬上了高高的山岭,新鲜的金色阳 光像瀑布一样顺着长满南竹的山坡倾泻而下,笼罩 着山脚下的村庄。男孩背着书包走出家门,走到屋 檐下,轻轻地停住脚步,面朝被阳光迷蒙了的山岭 ,微微闭上眼睛。他被淹没在浩大的阳光瀑布里。 阳光照在他的脸上,照在他的睫毛上,他情不自禁 地耸一下肩膀。他心里确认,自己面对着的方向是 东方,右边脸上感到一丝清凉,那是从南边山野吹 来了一缕山风。他的脸上浮现出微笑。 内容推荐 《阳光瀑布》作者邓湘子用“石鼓路”“守包谷”“木门坎”“上学了”“过春节”“修新屋”“杉树皮”“去放牛”“走亲戚”“暴风雨”“一碗水”“进城去”“骑高脚”“一根秧”“指甲凿”“一把米”“扫路节”18种事物或者事件,写成18个章节,串起记忆,描绘了儿时印象深刻的种种经历,表达了对家乡和童年的深切怀念。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阳光瀑布/希望树成长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邓湘子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希望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797979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8-08-01 |
首版时间 | 2018-08-01 |
印刷时间 | 2018-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小学生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314 |
CIP核字 | 2018133618 |
中图分类号 | I287.45 |
丛书名 | |
印张 | 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西 |
长 | 210 |
宽 | 144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
用纸 | |
是否注音 | |
影印版本 |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