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北平电话(大公报里的战局与时局)
内容
内容推荐
张刃著的《北平电话:大公报里的战局与时局(1945-1949)》根据1945年11月至1949年1月大公报北平办事处的记者们所发新闻稿,以及他们后来的回忆、讲述,辅以相关历史背景,记述了国共内战期间北平的社会万象。内容涉及抗战胜利后的北平社会乱象,助纣为虐的汉奸的下场,以及协和医院大楼里的军事调处执行部,文化城里的教授与学潮,北平和平解放倒计时30天等。
作者简介
张刃,1952年生人,十七岁到山西插队,统称“知识青年”,实际小学毕业;没读过正规大学,却靠“写材料”进了机关。人到中年,送走写了一辈子新闻却半生不得安宁的父亲,违背父愿,半路出家做记者。入说“子承父业”,我看“命该如此”:几乎每天都写,无论长短大小;主撰新闻评论《有话直说》,再获中国新闻奖(名专栏)并破格晋升职称。曾任工人日报记者部主任、秘书长兼中国报协书记处书记、副总编辑,以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退休。著有《一刀杂侃——转型年代批评笔记》(香港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版)、《观察·印记一一新闻作品选》(中国工人出版社20l3年版),退休后继续在多家大型期刊发表文史、纪实作品逾百万字。
目录
引子 
一 “光复”之初看北平
两段“题外话” 
大公报记者关注什么 
蒋介石到了北平 
怎一个“乱”字了得 
二 北平汉奸的末日
“共产党来便没有我的命了” 
戴笠“设宴”瓮中捉鳖 
入狱群奸的嘴脸 
与川岛芳子面对面 
“小汉奸审大汉奸” 
目击处决王揖唐 
看审日本战犯记 
三 北平“军调”400天
停战令下!军调部“开张”
两个视角,不同笔法
张、周、马飞行视察
一次“探监”采访的幕后
停战无果,军调“赋闲”
回首军调一年间
军调部曲终人散
四 北平岁寒图
寒冬难过,春天呢?
抢房子,打官司
北大复员与胡适的“梦想”
民生艰难文人苦
年终岁尾,北平又出事了
五 愁城何止是北平
瑞雪兆“疯”年
教授、梨园各叹苦经
“烽火把热河烧焦了”
满目疮痍入隆冬
东北学生“流亡曲”
六 1948:故都学潮
反饥饿反迫害“四罢合流”
震惊全国的“七五惨案” 
特刑庭与大拘捕 
莘莘学子渡难关 
七 风雨飘摇文化城
北平乱了,“病了” 
文人“论道”,当局“禁言” 
“币制改革”与罢教风波 
兵临城下的日子里 
胡适们走了,文化城仍在 
尾声
“北平电话”“绝响” 
从和平谈判到大军入城 
跋 
导语
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一个渴望和平的年代;
这是一座古老的城市,一座期待新生的城市;
一张报,一部电话,几位记者,奔走于这座城市,记录那个年代。
张刃著的《北平电话:大公报里的战局与时局(1945-1949)》根据1945年至1949年大公报北平办事处的记者们所发新闻稿,以及他们后来的回忆、讲述,辅以相关历史背景,以时序为经,话题做纬,整理记述的国共内战期间北平及周边相关地区的社会万象。为了保存原貌,体现真实,文中节录了许多当年的报道原文,甚至逐月逐日记载了某一过程的演变,以期读者在“读报”中多角度了解那段历史,并从中领略那个年代非官方新闻记者的视角与文采。
后记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斗转星移,白驹过
隙,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70年前的那段历史已经变得十
分遥远,甚至模糊了。然而,共和国诞生前夜的北平,却
正处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为动荡、最具震撼的岁月,无论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乃至普通百姓的生活,无不演
绎着社会大变革进程中的种种必然。当年在北平的新闻记
者们,就是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并且用他们的笔
,在报纸上留下了白纸黑字的清晰记录。
历史是曾经发生的事实,保存着前人给我们留下的“
基因”,不该也无法抹去;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鉴往识
今,有助于后人对世界的认知。曾经的新闻就是今天人们
眼中的历史,而且由于报纸及记者的立场、视角与写作风
格的多样化,保留了教科书以外的更多场景与细节,更接
近真实的历史。
呈献给读者的这本小书,就是笔者根据1945年11月至
1949年1月大公报北平办事处的记者们所发新闻稿,以及他
们后来的回忆、讲述,辅以相关的历史背景,以时序为经
,话题做纬,整理记述的国共内战期间北平及部分周边地
区的社会万象。为了保留原貌,体现真实,文中节录了许
多当年的报道原文,甚至逐月逐日记载了某一过程的演变
(所有引文,除另有注明者外,均出自当年大公报所载)
,以期读者在“读报”中回到历史现场,多角度了解、“
体验”那段历史,并可从中领略那个年代非官方新闻记者
的视角与文笔。
用这样的方式呈现历史,描述历史,谬误难免,敬请
读者批评指正。
张刃
2018年秋·北京
精彩页
引子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举国欢腾。8月22日,时在重庆出版、享誉中外的大公报又迎来了自己的一个喜庆日子——当日发行满15000号,并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
抗战全面爆发,平津沦陷八年,大公报能够坚持出版发行,取得如此成绩,赢得当时国内舆论重镇的地位和声誉,来之不易,难能可贵——抗战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大公报宣布,“一不投降,二不受辱”,毅然先后关闭了原有的(天)津馆、沪(上海)馆,又陆续开设汉(口)馆、渝(重庆)馆、(香)港馆、桂(林)馆,此后随着战局的发展、变化,颠沛流离,筚路蓝缕,到抗战胜利时,只剩了渝馆坚守,其余各馆均毁弃于战乱。
抗战胜利了,大公报对战后的发展早有谋划,纪念活动之后,即调派得力干部,分头东下、北上,着手恢复上海、天津两馆,以图大业(香港大公报恢复于1948年)。沪馆领衔者为李子宽、徐铸成,津馆带队人为曹谷冰、孔昭恺。
上海大公报率先于1945年11月1日复刊。
天津方面,首批启程的是记者子冈、曹世瑛,他们以“新闻界优先权”拿到了国民政府派遣民生公司第一班运送东下复员人员的“民联轮”船票,于9月15日从重庆出发,经汉口、南京转道北上;另两名记者孔昭恺、徐盈因航班问题,延至10月13日才搭乘抗战胜
利后首任天津市长张廷谔的专机从重庆飞抵天津。
天津是大公报的发祥地,原有馆址分在两处。孔昭恺、徐盈抵津后,首要的任务就是与国民党接收当局交涉,收回旧馆资产。其一,原日租界四面钟对过旧址,日据时期为日商昌和洋行占用,胜利后自然物归原主(现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其二,原法租界电灯房后旧址,“七七事变”津馆停刊后即由原经理部留守人员改办为正文印刷局,胜利后收回也是顺理成章。
11月24日,经理曹谷冰抵津,天津大公报复刊已经筹备就绪,12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当天的复刊号上发表社评《重见北方父老》:
一别八载余,今天重与北方父老相见,我们真有说不出的欣慰与感慨……大公报是生长在北方的。自1902年创刊于天津……数十年岁月中,为国家为人民曾不断尽其报道与言论之责。大公报是北方的报,大公报离不开北方,北方没有了大公报也必定倍感寂寞。但是,大公报竟然离开了北方,离开了八年多!是谁叫大公报离开北方的?乃是空前的外患,严重的国难。
社评历数自平津沦陷,天津大公报义不受辱,断然停刊,先后经历上海、汉口、香港、桂林四馆开闭、迁徙,“最后,只有重庆大公报守护国家中心,坚立言论岗位,几只秃笔,一张烂报,做到敌人投降,胜利到来。八年多来,大公报不啻曾转战了全国,倍经忧患与惊险……本报同人颠沛流离,从事言论工作,以绵薄之力贡献于抗战,却无时不在怀念北方。”社评指出:
大公报今天重见北方父老,正如同一个戍卒长征归来,有凯旋
之喜,也有感慨之情。在一别八年多的岁月中,北方便成为敌伪统治的黑暗世界,北方父老便过着被凌辱被压榨的生活。谁使北方父老遭此苦难?是敌人的凶残,是汉奸的不肖,也是国家百年积弱,大家有欠自强,才招来了空前的外侮……重整山河,全国于伟大胜利之后共同走上久远建国之途。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也是一件极其艰巨的难事。善保胜利之果,开创建国之业,是中国今后是否能够真正立国,是否能够真正不愧侪于强国之列的关键。
……抗战胜利了,问题纷纷,而最大的一个课题是建国,是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要建国,岂可无北方?纯朴勇毅的人力在北方,主要的建国资源在北方,国家无北方,就根本不够建国的条件了……在北方,敌军尚未完全缴械,汉奸还一个未办,更有恼人的军事纷扰在蔓延着,岂容我们心情轻松?一切事,我们希望政府有做法,努力做;我们做国民的,也要时刻不忘国家,不忘本身的职责,不忘国家的前途,努力尽到我们的匹夫匹妇之责……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大翻身的第一步,还有更艰巨繁难的工作在前头。我们应该珍重互勉,发奋为雄,为国家建基业,开太平!建国大业,长路漫漫,北方人实分担着特重的责任,我们更要珍重,更要努力!
这篇社评,表明了大公报对抗战胜利之初国是问题的基本态度,也表明了它对北方,特别是华北、东北问题的重视。
大公报虽然在天津设馆、编辑出版,但在新闻业务上却更倚重北平,甚至在天津大公报正式复刊之前,已经先期恢复了北平办事处的工作。
北平,历史上的中国北方政治、文化中心,即使不是作为首都的年代,在全国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37年“七七事变”后沦
陷敌手八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迅速接收北平,不仅恢复了地方政府机构,而且设立了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北平行营(主任李宗仁)和第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司令孙连仲)等首脑机关。1946年1月,负有督导、实施国共全面停战责任,由国民党、共产党、美国三方代表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设立于北平,随之,以叶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北平电话(大公报里的战局与时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71217
开本 32开
页数 31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19-02-01
首版时间 2019-02-01
印刷时间 201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416
CIP核字 2018293170
中图分类号 K29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1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4: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