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认识身体(2永不停歇的变化)(精)
内容
内容推荐
眼睛是时间的器官?
在更年期,女人会第一次直面死亡?
泪水与欢笑本是同源?
没有什么能长久保持不变,我们的身体在不断更新,哪怕每条河流的河水也是在不断更新。河水曾经是大洋飞沫;下一年又可能成为你邻居体内血液的一部分。你大脑中的水分子一度是落在远古地表的雨滴,在现已不复存在的远古大洋里汹涌澎湃。
只要活着,我们的身体就会处于变化的过程中。人体内的转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周而复始,我们的身体不断地进行着自我更新。我们已经习惯了控制自己的身体,身体的变化往往在我们控制之外;身体有自己的节奏、落脚点和固定的目的地。喧哗中,这是一种带有美感的平衡。
转变,不仅是文学和艺术中最为古老、回响最为深远的一个主题;转变,也是医生行医时对病人关注的焦点,要利用有助于人们的变化,减缓有碍于人们的变化,从而缓解、排除病人的痛苦。在《认识身体(2永不停歇的变化)(精)》中,加文医生以行医中接触到的众多病例和现象为叙述的起点,内容既包括怀孕、妊娠、出生、性别、青春期、更年期、死亡,也包括情绪、健美、睡眠、厌食、记忆、美容,还涉及幻觉、时差、刺青、义肢、巨人症、阉割、变性,等等。接着,作者引入其对人类在生长过程中、特别是生病时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分析,并运用科学、文学的笔法和丰富的医学、文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阐释对人类生命动态和转变的思考。
然而,我们习以为常的身体,还有太多未解之谜——
睡眠的细节和机制,梦的目的或意义;人类的心智,我们的思维;生命本身和死亡本身的秘密……认识身体,一切才刚刚开始。
作者简介
加文·弗朗西斯(Gavin Francis),1975年生于英国爱丁堡,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弗朗西斯医生不仅是一名全科医生,从事过儿科、产科与内科(老年科)工作,接受过骨科与神经外科培训,还是《伦敦书评》、《卫报》与《纽约书评》的撰稿人,曾经用十年时间环球旅行,走遍了全球七大洲。他担任过英国南极考察队医生,参加极地探险,也曾经在非洲与印度乡村的诊所工作。他的作品曾经入围翁达杰奖(Ondaatje Prize)与科斯塔奖(Costa Prize)的短名单,荣获苏格兰年度图书奖。
目录
第1章 转变
第2章 狼人:满月之焦躁
第3章 受孕:存在于世的第一个和第二个理由
第4章 睡眠:梦之空间
第5章 健美:狂怒失控
第6章 头皮:角、恐惧与荣耀
第7章 出生:重塑心脏
第8章 焕颜:青春美貌之魔力
第9章 刺青:转变之艺术
第10章 厌食:控制之魔力
第11章 幻觉:恶魔之领域
第12章 青春期:加速之青春
第13章 妊娠:最为精细之杰作
第14章 巨人症:都灵的两个巨人
第15章 性别:忒瑞西阿斯的双重生命
第16章 时差:容纳天空的大脑
第17章 接骨:愈合的代数
第18章 更年期:女神的第三张脸
第19章 阉割:希望、爱与牺牲
第20章 欢笑:我们自身的优越感
第21章 义肢:人类2.0
第22章 记忆:遗忘之宫殿
第23章 死亡:生命之赞歌
第24章 转变
致谢
保密信息说明
导语
《基因传》《癌症传》作者悉达多·穆克吉,《自私的基因》译者叶盛推荐,医学类专业期刊《柳叶刀》高度赞誉。《时代》杂志称本书的作者可以与奥利弗·萨克斯(《错把妻子当帽子》作者)、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别》作者齐名。
科普畅销书《认识身体》之后,加文·弗朗西斯医生的新作。在建立对人体基本认知的基础上全面升级,深入探究人体机器运行的秘密。
身体是一部高度协调的精密仪器,我们每天使用却毫不自知。
变化是生命永恒的主题,唯有变化才是不变。人改变着我们生存的环境,同时,环境也在塑造着人本身。
精彩页
第1章 转变
起初是如此简单的形式,却进化出了——并且持续进化着——最美丽、最奇妙的无限多种形态。
——查尔斯·达尔文《物种起源》
我的诊所附近有个公园,里面有成排的樱花树和榆树,每年都会经历各种美丽的转变。如果上下班的路上有时间,我会坐在长椅上观赏片刻。冬天会有风暴,过去几年里,最高的几棵榆树被吹倒了。树倒下时,连根拔起,地上留下了深深的棺材大小的大口子。复活节期间,枝繁叶茂、翠绿欲滴,难怪有人说那就是天堂的颜色。春天,樱花盛开,花瓣洒满草坪,在花海中散步就好像置身仙境一般,美不胜收。夏天,空气厚重而又成熟诱人——炙热的烈焰燃烧着,孩子们在树荫下的毯子上嬉戏;杂耍演员摇摇晃晃地走在树干之间牵起的绳索上。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秋高气爽,脚下是满是红褐和金黄。我欣赏这个公园的景色大约25年了——它离我受训的医学院也很近。
18岁,在医学院接受训练的第一年,我踏过满地落叶,去上一堂永生难忘的生物化学课——在这堂课上,我似乎看到了生命之错综复杂、互为关联,甚至生命之惊奇所在。课堂开端并无特别:一幅血红蛋白分子的示意图投影在墙上。老师解释说,使氧和血红细胞结合的化学物质,即卟啉环,不仅对血红蛋白至关重要,对树叶中锁住太阳能的叶绿素也至关重要。她说,多亏卟啉类化合物,我们现在已知的生命才可能存在。墙面上,分子结构像是一棵四叶草,卟啉就是叶子,相互紧扣在几乎如同哥特建筑一般复杂的结构里。每片叶子中间静静地躺着一个熔岩色的铁原子。
老师解释说,氧与每片叶子中心相结合时,会如同秋天的枫叶一般红;氧释放后,颜色变暗为紫色。课讲到这里,依然是不折不扣的生物化学课内容。“但这并不是一个静态过程,”老师接着说,“这是一个动态的、鲜活的过程。”与氧结合后,铁原子的周边结构会发生转变,这一转变产生的压力像是拉动了一个小小的原子控制杆,使其他三个铁原子周边结构也发生扭曲,促进它们吸收更多的氧。这是我第一次发现生物化学之优雅,我非常惊讶,但其实也非常明显:从叶绿素到血红蛋白,分子之间彼此合作,维系生命的正常运行。
看着那幅示意图,我试着想象自己体内数以十亿计的血红蛋白分子,我每次呼吸,肺部的血红蛋白分子因为吸氧而发生变化。然后,心脏跳动将血液之河流推向大脑、肌肉、肝脏,同样的变化会逆向发生。这一转变似乎就像树叶每年生长掉落一样,非常重要并且反复发生,但莫名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过程竟然在人体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组织需氧量越多,其酸性就变得越强,”老师接着说,“酸性会使血红蛋白发生畸形,释放氧,释放量正好等同于需求量。”这是我当天早上的第二大发现:血液经过精细标定,以满足身体不同部位各有差异的需氧量。她开始解释,胎儿的血红细胞性能略有增强,以便从母体胚盘吸收氧,但我已经沉溺在前两大发现当中,几乎听不见她说话了。我感觉空气中充满了敬畏,一种愉快的心情慢慢展开:在身体里一片喧哗的化学状态之中存在这样一种平衡,看起来有一种奇怪的美感,但同时这也是一种必然。
转变是文学和艺术中最为古老、回响最深远的一个主题:2000年前,拉丁诗人奥维德在《变形记》中将自然和人类描绘为一片翻腾的混乱状态,一切物质,无论是否有生命,都困在变化的循环里,“就像蜡一样易变,盖上新设计的印章,就和之前不一样,或形状发生变化……一切都处于不稳定状态,一切存在都是暂时的模样”。奥维德在诗的末尾,声明了生命之博爱,并且充满激情地请求世人以同情心对待一切存在。这份同情心也是践行医术的中心所在——可以说,医学就是科学与善心之结合。本书是对人类生命的动态和转变之庆祝,这既是一种对于人体的思考,也是一个普遍的事实。
宇宙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我们身边所发生的演变:宇宙在扩张,银河系在旋转,地球绕着轨道公转,月亮每年都离我们越来越远。地球轴心倾斜,才有了四季变换;潮汐冲刷地球海岸已经超过一万亿次。板块构造的变动正在更新着地壳。“没有任何事物能长久保持不变”是一项真理,以不同的视角来看,这可能是好事,也可能是坏事。“你无法两次跨进同一条河。”赫拉克利特如是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总是在不断更新,哪怕每条河流的河水也是在不断更新。
P3-6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认识身体(2永不停歇的变化)(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加文·弗朗西斯
译者 译者:唐源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703511
开本 32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5
出版时间 2019-06-01
首版时间 2019-06-01
印刷时间 201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基础医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08
CIP核字 2019060688
中图分类号 R32-49
丛书名
印张 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5: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