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夜色温柔(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内容
编辑推荐

弗朗西斯·斯·菲茨杰拉德著黄禄善主编陈丽编译的《夜色温柔(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是菲茨杰拉德最呕心沥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现代文库评选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百部英语作品之一。小说见证了菲茨杰拉德虚度了大半生的“爵士乐时代”的幻灭,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作者本人所谓的“对人生透彻、惨痛的了解”。

内容推荐

弗朗西斯·斯·菲茨杰拉德著黄禄善主编陈丽编译的《夜色温柔(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是菲茨杰拉德最具自传性质的一部作品。小说描述了男主人公迪克·戴弗的人生沦落过程。故事发生在一战后的法国和瑞士,来自美国中西部的迪克·戴弗才华出众,是一名前途无量的年轻心理学家,他爱上了美国富翁之女——患有精神病的尼科尔·沃伦,并和她结婚了。婚后,妻子的精神状况的反复无常耗尽了他的精力,奢侈的生活方式蚕食了他固有的道德价值观,在这双重压力下,迪克开始酗酒,最终事业荒废,婚姻破裂,湮没无闻。

衰败是小说的主题,书中绝大部分材料来源于作者自己的经历——酗酒、生活潦倒、妻子的病以及他对自己的恐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一个更大世界里人们的失望,对他生活的那个花花世界的失望。在这个世界里,到处是餐会、舞会、到处是酗酒、作乐。菲茨杰拉德的大部分生活都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的,这部小说正是他家庭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写照。

目录

正文

试读章节

很明显,他感到话题已经完全改变了,就逐个看着其他人。

“准备在这儿待一个夏天吗?”麦基斯科夫人天真地说,“如果您留在这儿,也许会看到整个故事发展的。”

“天啊!维奥莱特,别说了!”她的丈夫叫道,“换个玩笑,看在上帝的分上!”

麦基斯科夫人转向艾布拉姆斯夫人,气呼呼地说:“他又紧张了。”

“我不紧张,”麦基斯科回答,“恰恰相反,我不紧张。”

他显然生气了,血涌上来,脸色发灰,所有的表情都失去了作用。突然间他隐约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就站起来朝水边走去,他的妻子跟着他。罗斯玛丽抓住这个机会,也跟着走过去。

麦基斯科先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一头扎入浅水中,僵硬的双臂拍击着地中海,显然是想要来个自由泳,等他一口气用尽,从水中抬起头来回头看,脸上现出惊讶的表情,发现自己居然离海岸没多远。

“我还没学会在水中呼吸,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呼吸的。”他询问地看着罗斯玛丽。

“我想你应该在水下呼气,”她解释说,“每划四下抬头到水面吸气。”

“对我来说呼吸是最难的。我们去浮排那边好吗?”

那个金发男子四肢伸展着躺在浮排上,浮排随着水的节奏前后摇晃着。等麦基斯科夫人到浮排时,一个猛烈的倾斜恰好击中了她的胳膊。金发男子急忙站起来,把她拉了上来。

“恐怕刚才打着您了。”他的声音缓慢、羞怯。这是罗斯玛丽见过的最不敢恭维的一张脸,颧骨像印第安人,上唇很长,一双发暗的金色眼睛深陷着。他像是在从嘴角的缝隙说话,好像希望他的话能够不受阻碍地迂回传达给麦基斯科夫人。接着,他一头扎入水中,长身子一动不动地向岸边漂去。

罗斯玛丽和麦基斯科夫人看着他。换气时他猛地把身体蜷缩起来,瘦瘦的大腿露出水面,接着就完全消失了,身后几乎连一片水花都没有留下。

“他游得实在太棒了。”罗斯玛丽说。

可麦基斯科夫人的回答异常粗鲁,令人吃惊。

“哼,他是个糟透了的音乐家。”她转向自己的丈夫,只见麦基斯科先生连试三次,好不容易才爬上浮排,站稳后又想做个花哨的动作弥补刚才的窘相,结果事与愿违,又趔趄了一下。“我在说亚伯·诺斯也许是个一流的游泳选手,可他是个糟透了的音乐家。”

“是的。”麦基斯科勉强同意。很明显,他给妻子开辟了一片生活的天地,让她在其中享有一点自由。

“我喜欢的是安西尔①。”麦基斯科夫人对罗斯玛丽说,像是在挑战,“我喜欢安西尔和乔伊斯②。我想你在好莱坞可能不大知道这些人,我丈夫是美国第一个发表《尤利西斯》评论文章的人。”

“有根烟抽就好了,”麦基斯科平静地说,“眼下这对我更重要。”

“他很有内涵——你不这么认为吗,阿尔伯特?”

麦基斯科夫人的声音突然}肖失了。那个戴项链的女子也来到了水里,和她的两个孩子在一起,这时,亚伯·诺斯从他们下面突然像火山岛一样冒了出来,肩膀上扛着一个孩子,那孩子害怕又兴奋地大叫着,母亲安静地看着,充满爱意,不过并没有笑。

“他妻子?”罗斯玛丽问。

“不,那是戴弗太太。他们不住在酒店。”麦基斯科夫人的眼睛像照相机一样,盯着那个女人的脸。突然她猛地转向罗斯玛丽。

P10-11

序言

《夜色温柔》发表于1934年,是“迷茫一代”的代表作家弗朗西斯·斯·菲茨杰拉德(Francis s.Fitzgerald)的最动人的作品。小说描述了男主人公迪克·戴弗的人生沦落过程。故事发生在一战后的法国和瑞士,来自美国中西部的迪克·戴弗才华出众,是一名前途无量的年轻心理学家,他爱上了美国富翁之女——患有精神病的尼科尔·沃伦,并和她结婚了。婚后,妻子的精神状况的反复无常耗尽了他的精力,奢侈的生活方式蚕食了他固有的道德价值观,在这双重压力下,迪克开始酗酒,最终事业荒废,婚姻破裂,湮没无闻。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最具自传性质的一部作品。1924年,菲茨杰拉德携妻带女,到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里维埃拉生活了一段时间,小说中关于里维埃拉高斯酒店和海滩的描写即取自这段经历。在这里,菲茨杰拉德加入了一个由美国人组成的社交圈,其核心人物是杰拉尔德和萨拉-墨菲(Gerald and SaraMurphy)夫妇。墨菲夫妇生活优裕,品位高尚,经常款待来自美国以及欧洲文化界的艺术家们,除了菲茨杰拉德,还有诸如毕加索之类的著名艺术家。杰拉尔德和萨拉·墨菲成熟练达,魅力出众,成了《夜色温柔》中迪克和尼科尔-戴弗的原型。在小说的扉页上,菲茨杰拉德将本书献给他们二入。然而,虽然就其表面而言,小说中的戴弗夫妇和生活中的墨菲夫妇相似,他们的婚姻状况却更接近于菲茨杰拉德本人的真实婚姻情感历程。精神失常,饮酒过度,不断扩大的感情距离,最终的破裂,都是菲茨杰拉德20世纪30年代生活经历的真实写照。

《夜色温柔))写于菲茨杰拉德一生中最困难最痛苦的时期。小说创作期间,他的妻子姗尔达与书中的尼科尔相似,正经历严重的精神和心理危机。1932年,姗尔达因精神分裂症进入约翰·霍普金斯精神病院治疗。整个30年代,菲茨杰拉德都在做着挽救他们婚姻的努力,并为此筋疲力尽。菲茨杰拉德后来说,“我把所有希望的能力,留在了通往姗尔达的疗养院的小路上。”如果说,小说中尼科尔的精神错乱影射了姗尔达的精神问题,迪克逐渐堕入酗酒的泥沼则预示了菲茨杰拉德自身的命运。菲茨杰拉德一向以生活放荡、嗜酒贪杯著称,花花公子的生活方式甚至影响了评论界对他的作品的正确评价。((夜色温柔》出版后毁誉参半,没有为作者带来预想中的收益,姗尔达的精神问题也日益严重,遭此打击,菲茨杰拉德更加纵酒无度。此后,他没有再创作新的小说(直到最后一部末完成的((最后的巨头》(The Last Tycoon)),而是到好莱坞撰写电影剧本,曾经一度收入颇丰,也竭尽全力试图戒酒。但他没有再接到新的合同,曾经得到的一份工作也因酗酒而丢掉。与小说中的迪克相似,人生困顿、事业荒废,酗酒既是原因,又是结果。小说中迪克和尼科尔十年来的婚姻生活犹如菲茨杰拉德本人的婚姻,优美、痛苦、挣扎在理智与疯狂的边缘。

《夜色温柔》这一书名取自于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约翰·济慈(John Keats)的((夜莺颂》(1819)中的一句诗行。《夜莺颂》表达了青春消逝、人生短暂和死亡的主题。诗歌的开头充满了青春的意象,整首诗歌抒发了青春易逝,死亡颓败的哀叹和惋惜。菲茨杰拉德对小说题目的选择暗示了小说的主题。迪克·戴弗在事业的开端辉煌一时,春风得意,前途似锦。他的学术论文在精神病学领域极受重视,他将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而且,迪克富有个人魅力,举止优雅,谈吐有致,人们都把他应邀加入他们的社交圈当作幸事。他体贴周到,善解人意,能够吸引几乎所有的人。然而,迪克最终却将自己的才华付诸东流,将自身的潜力永久埋藏。整部小说讲述的是迪克浪费青春、前程荒废的过程。亚伯·诺斯的故事更加凸显了这一主题。亚伯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同迪克一样少年得志。然而在最初的辉煌后却再也没有新的作品问世,如同迪克计划中的著作始终没有完成。小说开始时,亚伯已经沦为一个酒鬼,最后死于一场酒吧斗殴。亚伯的命运完整精确地暗示了迪克未来的命运,共同演绎了青春与死亡、希望与颓废的主题。

与青春的消逝相联系的是对青春的迷恋。对青春的迷恋成为解释迪克和尼科尔以及罗斯玛丽关系的关键词。尼科尔·沃伦和罗斯玛丽·霍伊特都是青春美丽的象征,拥有新鲜的皮肤,旺盛的精力,孩童一样天真无邪。在多姆勒医生的诊所,迪克被尼科尔的年轻美貌所打动。虽然好友弗朗茨多方劝阻,迪克自己也知道和尼科尔结合的危险性,但还是经不住诱惑。在他的眼里,尼科尔“俨然就是五月的第一个早晨,清新、有朝气……”迪克对罗斯玛丽的迷恋则可以被解释为力图挽住青春的徒劳之举。罗斯玛丽青春逼入,焕发了迪克对生活的热情,甚至让尼科尔嫉妒。迪克甚至从他的孩子们那里寻找青春的气息,尼科尔“看到过迪克从孩子们清新的身体上汲取热情”。

其实,对青春的迷恋不仅是迪克个人的情结,而且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潮流。如同小说中所说,“时下盛行青春崇拜——电影画面中充斥着无数少女的脸庞……这让尼科尔备受折磨,又燃起了对青春的羡妒。”爵士时代的美国社会抛弃了战前的历史,关美作家中,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的小说一向以描写欧美文化的冲突著称,(《夜色温柔》中对美国人在欧洲生活的描写让人联想起詹姆斯笔下类似的场景。战后,欧洲急于经济重建,欢迎美国人的到来。对资本的渴望使欧洲人表面上容忍美国人的傲慢粗俗。小说中写到,法国的旅游胜地急切地盼望美国游客的到来,“如果6月不来,8月会来吗”?在精神病学的大会上,“美国人首先轮流发言……接着是组织严密的欧洲人,发言活跃,予以回击;最后,美国人会亮出自己的王牌,宣布叫人瞠日结舌的礼品和捐赠,还有大量的新型医疗设施以及若干培训学校。面对这些数字,欧洲人只有面如死灰,羞怯地走开”。

如同在詹姆斯的作品中,《夜色温柔》中所流露出的作者对待欧美文化差异的态度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例如对英国人的评价。小说中,尼科尔的姐姐芭比是彻头彻尾的亲英派,认为英国人是世界上最为理智、镇定的民族。迪克欣赏英国人最美好的东西,如同他在一个英国女孩身上所看到的;但小说中塑造的最邪恶的女人是卡罗琳夫人——一个英国女人。菲茨杰拉德写到,迪克“早就知道,某些阶层的英国入骨子里是反社会的精神,相比之下,纽约人的贪婪就像小孩子吃冰淇淋消化不良,微不足道”。

就迪克而言,他虽然出生在美国,却具有欧洲人的教养和风度。迪克在学术上也表现出欧洲人的严谨风范。弗朗茨曾经说,很多精神病领域的学者都以为迪克是英国人——他们不相信这样全面透彻的研究会出自一个美国入。然而,随着迪克日渐沉沦,他渐渐失去了学者的风度和优雅的举止,正是这些把他和美国人区分开来。迪克曾经希望在欧洲建立全新的生活,埋葬自己的父亲时,他以为自己永远不会再回到美国,永远切断了自己和家乡的联系。然而,最终,迪克还是回到了这片他抛弃的土地。

《夜色温柔》的很多内容取自菲茨杰拉德的亲身经历,因而真切动人,同时作者又能保持创作的距离,使小说客观深刻。如果说,菲茨杰拉德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浓缩了美国一个时代的经历和美国梦的浪漫史,那么,他在《夜色温柔》中奉献的则是自己的灵魂。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夜色温柔(全译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国)弗朗西斯·斯·菲茨杰拉德
译者 陈丽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70561
开本 32开
页数 389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6-02-01
首版时间 2016-02-01
印刷时间 2016-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小学生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8
CIP核字 2014038978
中图分类号 I712.45
丛书名
印张 12.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5
15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20: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