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风中蝴蝶(散文卷大陆篇台湾篇典藏本)/浅浅的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佳作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大陆及台湾近15年以来优秀儿童散文作品选,所选作品以儿童的生活和心灵世界为表现内容,情感细腻,选材广泛,全方位展示了两岸儿童散文创作的面貌。此书最大的卖点在于它是两岸儿童文学的第一次集中展示,作品精中选优,值得永久珍藏。

内容推荐

浅浅的海峡,永远的典藏,本书是“两岸儿童文学佳作丛书”之散文卷,分为台湾篇和大陆篇,所选作品以儿童的生活和心灵世界为表现内容,情感细腻,选材广泛,全方位展示了两岸儿童散文创作的面貌。此书最大的卖点在于它是两岸儿童文学的第一次集中展示,作品精中选优,值得永久珍藏。

目录

推荐序:踏着如歌的行板/李蓉梅/1

马升嘉

古塔历险/1

王蔚

遥远的四季/7

王泉根

那年那月的游戏/12

韦苇

记忆中,那一片茫茫雪野/21

韦伶

小小的苔/25

邓一光

母亲的巴掌/28

玉清

永远的风景/31

刘先平

“茶花两朵”,胭脂太阳/38

刘庆邦

吹柳笛放风筝/41

许淇

湖上札记/47

乔传藻

山野之魂/53

张国龙

包庇散文二题/60

陈益

擦肩而过/68

陈秉汉

严冬海猎/73

张品成

童年琐忆——杨梅/79

杨保中

熊·杜鹃·食物链/83

彭学军

红背带/157

彭懿

天堂颜色的花/163

黑鹤

我的狗,乳白色的狼犬/168

湘女

竹娃娃/173

简平

为少年轻唱(外一篇)/178

跋:浅浅海峡一脉永连/王泉根/183

推荐序:呈现儿童散文的风貌/林良/1

琦君

一幕感人的短剧/1

启蒙师/4

林海音

迟到/11

窃读记/14

潘人木

松鼠和我/20

早安!和尚!/23

林良

小电影院/30

春天来了/33

看/36

严友梅

小灯盏/40

金树/44

马景贤

母亲的遗产/49

爬山/53

香椿鱼/56

吹出来的果实/58

青草青/63

刘静娟

龟敲月下门/69

夏祖丽

我家锯树奇观/74

陈瑞璧

最佳拍档/78

收惊/81

罗青

一本小册子/84

冯辉岳

阉猪/87

挑粪/90

阿公的八角风筝/93

桂文亚

班长下台/97

草地之歌/102

我和我的影子/105

谢武彰

天霸王/108

布袋戏/112

第一次背阿嬷/116

夏婉云

蜂炮城/118

凌拂

养虫/124

打架/126

李潼

吉贝少年/128

努力爱春华/131

瑞穗的静夜/134

刘克襄

孔雀鱼之恋/136

大湖泅泳/139

陈月文

秘密/145

台风天的假期/149

陈素宜

迎古董/155

阿里山的春天/159

张嘉骅

沉睡在大海里/163

睡在爸爸怀里/166

林玫伶

爸爸的皮夹子/169

妈妈的槟榔刀/172

伍湘芝

腊肉的滋味/175

林芳萍

屋檐上的秘密/180

阿妈家的樱花,开了/182

养蚕/186

姜聪味

养白鹭鸶/190

郑宗弦

我是一个龟孙子/195

跋:珍珠·玛瑙·水晶·珊瑚——四册文字交响乐的诞生/桂文亚/199

试读章节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情节却有着传奇色彩。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那时同学们吃不饱肚子,上学读书无精打采。课余时间常常吃些胡萝卜、硬蚕豆充饥,甚至上课时也偷着往嘴里塞东西吃。一次我的同桌高建忠,在口袋里抓了一把炒麦粉塞进嘴里,正好老师点名让他回答问题,他站了起来,但紧抿着嘴巴开不了口,炒麦粉在喉咙里憋得痒痒的,突然一阵咳嗽,炒麦粉像烟幕弹似的从嘴巴里喷出来,教室里顿时像炸开的油锅,一片喧哗,白色粉末飘飘洒洒落在前面同学的头发上、颈项里,课堂秩序顿时大乱。

高建忠外号小高大,从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同学们都这样称呼他,几乎把他的大名给忘了。小高大,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名字,高建忠姓高,人长得瘦小,可这“大”指的是什么呢?我也曾问过小高大,怎么会起了这么个绰号,是什么意思。小高大性格内向,平时话语不多,他只是笑了笑说,我也不知道啊!

渐渐地,我对“小高大”倒也悟出了些道道来了,高建忠尽管人长得瘦小,但我发现他有过人的臂力,他会倒立着行走,在全校独一无二。有一次六年级的几个大男生与他掰腕子,结果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所以我理解了,小高大的“大”,应该指的是他的力气大。然而,不久以后发生的一件事,却又让我对小高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居住的茜浦镇,是江南水乡古镇,镇上有一座古塔,据镇志记载已有1500多年历史。古塔显得很苍老,上端微微向东南倾斜着,飞檐翘角多有毁损,塔身砖墙风化剥落,似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孤独地伫立在小镇的北郊。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学校不上课,小高大约我去镇郊北头的古塔用皮弹弓打鸟。我知道他爸爸得了浮肿病,卧床不起,需要营养。古塔上有麻雀、八哥乌,还有老鹰,用皮弹弓可以打麻雀,八哥鸟、老鹰的窝在高处,皮弹弓力不能及。

古塔置身在一片荒芜的砖瓦地上,据说这里本来有许多庙宇,当年让日本鬼子炸成了废墟。因为在郊外,古塔成了鸟雀栖居的好地方,塔上不时传来阵阵鸟儿的欢叫。我们在皮弹弓上装上小砖块,努力寻觅着目标,可是这些小生灵也极有灵性,我们刚张开弓,它们就扑棱着翅膀“吱”的一声钻进塔洞,或者飞往高处。我和小高大开弓数十次,连一根鸟毛也没碰到。

小高大忽然对我说道,干脆攀上塔去掏鸟窝。我在钦佩之余,奉劝他不要冒此风险。他却胸有成竹地说道,早就对古塔四周层面侦察过了,坑坑洼洼之处正好可以脚蹬手攀,而且每一层塔洞都可以歇息,绝对不会有问题。说着,小高大脱掉了外套,穿着一件土布衬衫,脚登布鞋,开始了攀塔壮举。

我相信小高大的勇气、毅力、体力,但是我也担心万一,须知这是绝对不能有万一的呀!

用不了多少时间,小高大手攀脚蹬登上了二层的塔洞,然后便向三层进发。小高大瘦小,却身手敏捷,像猿猴样灵活,三攀两爬便钻进了三层的塔洞。他向我挥了挥手,然后伸手在砖缝里摸出一颗色彩斑驳的鸟蛋,喊一声“接着”,便扬手丢了下来。我赶紧快步上前,可是落到手掌心的是一颗烂蛋,我心痛不已。小高大让我张开他的外套,这下鸟蛋果然稳稳当当落在了衣兜里,我一连接到了八颗,存放在塔下的草丛里。

也许我们的行动惊扰了塔上的鸟儿,小麻雀喳喳地叫着,惶恐地绕着古塔飞上落下;八哥鸟在高处不停地呜叫着,仿佛在向同类们发出报警的信号。

小高大稍事休息后继续往上攀登。忽然,在一阵百鸟的鼓噪声中,不知从哪里飞来了一只老鹰,展开灰褐色的翅膀,在塔顶盘旋翱翔。突然,老鹰以极快的速度沿着塔壁向下俯冲,小高大还没反应过来,头部被老鹰坚硬的翅膀狠狠刮了一下。小高大只觉得头皮一阵发麻,浑身起了、鸡皮疙瘩。看着老鹰冲上了塔顶,他才松了口气,继续向上攀去。P1-3

序言

推荐序:踏着如歌的行板

李蓉梅

谁自你心灵深处唤醒那沉睡的记忆,拨动那绷紧的琴弦?谁在你耳边喃喃低语,述说那渐行渐远的金色童年?谁清风拂面,为你吹来异度空间的吟唱?谁在你眼前长袖舞空,那人那事那山那水便成了鲜活的画面?除了散文,还有谁能这么快意抒怀,特立独行呢?散文是文学百花园中最“自我”的文体,因此,有人给散文做了如下的定义:

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

散文注重抒写生命个体的真情实感,极具个性化,张扬自我。不管是叙述、抒情还是说理,都是建立在“有感而发”、“有为而作”的基础上的。真实,是散文的生命线。但凡优秀的散文作品,无一例外都具有情感的真实性、思考的深邃性和生命感悟的震撼性。

散文具有自由、洒脱、率真的品性。从题材上说,可写入、叙事、绘景、状物,可怀旧、访古、探幽,亦可描写风土人情,描摹花乌虫鱼。大到宇宙人生,小至一己悲欢,皆可以挥洒自如。从写作风格上说,散文可以豪放如苏子把酒狂歌“大江东去”,亦可以婉约如柳三变独坐兰舟低吟浅唱。可以天高地迥、天马行空,亦可“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少年儿童散文亦具有散文的诸多美学特质。但是,创作此类散文时,必须考虑到接受对象——少年儿童的特点,应将主体情思与少年儿童的精神世界相联结,充分考虑到少年儿童的心理接受能力和审美感知能力,以求让少年儿童读者引起共鸣。为此,少年儿童散文应特别注意情、理和趣的自然、完美的融合。情、理和趣,皆与少年儿童的心理需求和阅读兴趣一致。

所谓“情”,是指少年儿童散文应注重少年儿童真挚的情感律动。少年儿童大多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需要得到大人的关怀和爱抚。因此,亲情、关怀、温暖和感动,也就是“爱”,应是写作的永恒的主题。那是一段美好的情感,一段永不褪色的记忆,一个平凡而感动一生的故事……比如,张洁在其儿童散文《挖荠菜》中,描写了“我”——一个贪吃、贪玩的疯、r头,对那个卖灶糖的老汉的真挚情感。“我”因为嘴馋,一心想长大了一定要嫁给他。然而,有一天,他突然不再出现在村口,从此永远消失了,“我”为此伤心不已……这篇儿童散文不但记述了一段真挚的感情,还揭示了情感背后蕴藏着的美好的人性光辉!还有本书所选入的林彦的散文《夜别枫桥》,把少年之“真情”写得如泣如诉,值得细读。

所谓“理”,是指少年儿童散文所蕴涵的知识性、哲理性和思想性。这样的作品既能增长少年儿童的知识,又能启迪他们的心灵。

所谓“趣”,是指少年儿童散文要有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让他们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并能在会心一笑中有所思有所悟。

从写作手法上说,少年儿童散文宜于采取叙述手法,注重故事性。喜好故事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所以,许多让少年儿童爱不释手的散文,往往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甚至由一个个小故事结构而成。

此外,少年儿童散文的语言应优美、清新。如果语言晦涩、干枯,就会让他们产生阅读障碍。所以,少年儿童散文作家应极力追求一种溪水般清澈、纯净、跳脱的语言风格,语言流畅、晓白、易诵,具有诗的凝练、意境和韵味,在诗意之美中包孕着浓郁的儿童情趣。

少年儿童散文一般说来可分为如下五类:

一、抒情散文。这类散文重在抒发少年儿童对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景物的纯真美好的感情。重在将少年儿童隐约感知到的自然美、生活美显现出来,让小读者受到美的熏陶,以引起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二、叙事散文。这类散文侧重于记叙少年儿童的生活故事,可以有完整的情节,也可以只写事件的片断,不一定要有故事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局等全过程。情节要为、抒情服务。  三、写景散文。这类散文在少年儿童散文中占的比例不大,因为少年儿童一般不喜欢单纯的描摹景物的作品,单纯景物描写往往会缺少生活趣味。但有些儿童散文像散文诗一样聚焦于一个小景点,尽量从小景点里挖掘出诗情画意,让少年儿童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

四、童话散文。童话散文是童话和散文的结合,往往借助童话的意境、童话的想像和幻想,用散文的形式描写拟人化了的童话形象。它的情节比童话里的情节淡化,其矛盾冲突相比童话简单得多。童话散文给人的感觉是语言新鲜活泼,形象亲切可爱,易激发少年儿童的想像,符合他们的审美心理。

五、知识散文。这类散文以向少年儿童介绍各种知识为宗旨,是一种寓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于想像、描写之中的散文。写法灵活,常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颇有抒情气息的笔调来传达知识信息。

本书所选编的散文涵盖了以上类型,既能让读者领略到自然山水的优美,又能引领读者重走童年的花路,感悟生命的真谛;既能给读者以美的熏陶,又能温暖读者的心灵。让我们踏着散文这如歌的行板,在漫天飞舞的梅花雪中,在淙淙作响的泉水声里,在那发黄的老照片里,在那蝴蝶的彩衣里,寻觅远去的纯真年华,重温记忆中的温暖和感动。

推荐序:呈现儿童散文的风貌

林良

诗,散文,小说,剧本创作,是文学的四大文类。其中的“散文”,既没有格律的束缚,又没有格式的限制,是享有最大自由的一个文类。“散文”的相对词是“骈文”,六朝最盛,成为文章的正格。唐代的古文运动,使文章恢复“自然语言”的原貌。“自由”,应该是散文的基本精神。

现代的散文,篇幅可长可短,题材不受限制,看似没有一定的法度,却又饱含文学的趣味。更难得的是没有人出来为散文“立法”,更没有人出来为空洞的理论“执法”,这实在是散文的幸运。散文世界的多彩多姿,散文创作所以能够不僵化,实在都是“自由”所赐。

散文写作尽管这么自由,我们却不难观察到散文作家的一种写作倾向,那就是他们都喜爱“第一人称”的叙述观点,作品中总有一个“我”出现。他们在作品中写的是我的所见,我的所闻,我的所思,我的所悟,我的遭遇,我的身历。这种倾向,造成了散文的“亲切”。我们读散文,就像聆听作者谈天,聆听作者谈心。“亲切”,是散文的另一特质。

儿童文学作家为儿童写的散文,我们赋予它一个名称叫“儿童散文”。在儿童文学世界里,儿童散文仍然是一种最自由的文类。“亲切”,更是一种儿童文学的美质。因此,“儿童散文”容易跟儿童亲近,儿童也乐意亲近“儿童散文”,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有一个小故事说,有一个儿子问爸爸:“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炸薯条?”

爸爸说:“没有。”

儿子很惊讶地说:“那么你们怎么看电视?”

小孩子对于大人小时候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他们爱听的“故事”,也包括祖父母和父母从前怎么“当孩子”的真实人生故事。孩子都想了解“从前”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形成一种“渴望”。因此,“童年往事”成为儿童文学作家为儿童写散文的重要题材。儿童文学作家在叙述中提供了一个一个不同的生活场景,描写了一样一样不同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孩子们“了解生活”的渴望,也培育了他们的“历史感”。也许我们并没有想到,这些“童年往事”的讲述,除了文学的趣味以外,也是对孩子们的一种“人的教育”。

“散文”是自由的,并非所有的儿童散文写的都是童年往事,也有别的题材,别的写法,但是我们珍惜这个既有文学趣味,又有教育意义的倾向。

通过这份精心编选的《散文卷》,我又注意到台湾儿童文学作家所写的儿童散文的另一美质,就是洋溢在作品中的“幽默感”。那种幽默感来自开阔的胸襟和包容的气度。大多数的作品,读了都令人很开心。想像孩子捧着书哧哧地笑,那种情景格外令人觉得安慰。幽默感的传递,等于为一个祥和的社会播下美好的种子。

《散文卷》编选者桂文亚女士,是一位知名的散文作家,也喜欢为儿童写散文。她曾经担任过多项儿童文学奖的评选委员,并且主持过《民生报》年度儿童文学奖的评选活动,也编辑过多册儿童文学作家的散文集。大多数得奖的儿童散文她都曾经过目,甚至加以保存。她应该是这份《散文卷》的理想编选人。

在这一份“儿童散文”选集里,一共收入26位散文作家的52篇作品。很难得的是,这26位散文作家都有“为儿童写散文”的自觉或是受邀“为儿童写散文”。选文的排列,依照的是“老、中、青”的顺序,年长的作家跟作品排列在前,年轻的作家跟作品排列在后。这样的安排,表达的是“敬老”的精神,并不代表作品的新旧深浅。好作品是“长青”的,而且许多年长的作家喜欢为10岁以下的孩子写作,许多年轻的作家反而喜欢为10岁以上的孩子写作,这是常有的现象。

编文选是很吃力的工作。编选者要看得多,却不能全部都要。她怕有遗珠,却不能挤爆珠盒。她要有自己的主张,自己的选择,自己的目标要达成。总之,她署名负责。我相信桂文亚女士是这样的一位编选者。

读完了《散文卷》,我发现她努力的目标是要通过这一份选集,呈现台湾儿童散文的风貌。这一点,她做到了,而且是很认真地做到了。

后记

浅浅海峡 一脉永连

一道海峡,将祖国大陆与宝岛台湾分隔为两岸。但这道海峡是浅浅的,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的血脉渊源,从甲骨文字传承下来的共同的历史背景、忧患经验、荣辱记忆、人文创建,连同长江、长城、黄山、黄河的磅礴气象,是如此紧密地将两岸同胞连结在一起。

此刻,当我伏案撰写这篇文章之时,正值2006年春节前夕,我在电视上看到两岸“春节包机”已从1月20日起,频频穿梭于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台北、高雄之间。我不禁回想起1994年、1998年、2001年,三次飞越海峡,与台湾儿童文学界、出版界、教育界的朋友们交流访问的难忘日子。我曾到过台北、基隆、宜兰、花莲、台东、屏东、高雄、台中;探访过日月潭、太鲁阁、基隆夜市、淡水海滨、垦丁公园、台东布农族山寨以及台湾最南端的鹅銮鼻;与林海音、林良、林焕彰、林文宝、潘人木、马景贤、桂文亚、谢武彰、杜荣琛、方素珍、薛林、邱各容、陈卫平、沙永玲、李潼、陈木城、林武宪、洪文琼、洪文珍、洪志明、杜明城、陈正治、管家琪、王淑芬、张子樟、傅林统、陈启淦、夏婉云、徐守涛、沙白等台湾儿童文学工作者交流座谈,切磋探讨;我还曾为台东师范学院(今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们开设过儿童文学课程。在我的书房里,有整整两大书架的台湾儿童文学论著与作品,这些书籍全部都是台湾作家学者赠送的——此生有幸结缘儿童文学,使我有机会亲历与见证了海峡两岸儿童文学自1989年首度交流以来的几乎全部重要活动。同时,经过我的努力,北京师范大学还于1999年9月、2004年10月,成功主办了“首届海峡两岸儿童文学教学研讨会”、“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15周年学术研讨会”。海峡毕竟是浅浅的,两岸儿童文学在交流中相识相知,相交相融。两岸儿童文学有着共同的以文学育人、树人、立人的目标,有着源于同一文化母体的同质互补的艺术特色、语言风格和审美追求。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已经验证:两岸的文学交流最早是从儿童文学开始的,而最能走到一起的也正是儿童文学。

进入21世纪,两岸儿童文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所有这些变革与变化,不但带给大陆新世纪文学包括儿童文学新的思想内涵、新的题材内容、新的描写对象,同时也使大陆新世纪文学包括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与创作生产方式及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儿童文学新人、新作、新观念、新思维的涌现尤为醒目。今日大陆儿童文、学界,除了我们熟知的金波、孙幼军、樊发稼、高洪波、束沛德、圣野、张秋生、张继楼、葛冰、吴然、尹世霖、王宜振、刘先平、乔传藻、蒲华清、张之路、金本、北董、徐德霞、曹文轩、秦文君、沈石溪、班马、董宏猷、白冰、梅子涵、周锐、祁智、冰波、常新港、彭懿、彭学军、薛卫民、邱易东、汤素兰、徐鲁、薛涛、韦伶、张品成、玉清等外,那些“70后”、“80后”以及在“低龄化写作”中涌现的年轻作家,也正蔚为壮观地加盟到儿童文学界,有的已成为当今大陆儿童文学最红火的作家,收入我们这套丛书的作家名单就有:杨红樱、王一梅、林彦、殷健灵、张国龙、谭旭东、李东华、三三、罗英、萧萍、杨老黑、黑鹤、王立春、熊磊、高凯、涂明求、商泽军、安然、依然、湘女、张留留、黑可可、莫问天心等。这批新生力量与前几代儿童文学作家相比,具有明显的知识优势、信息优势与资源优势,对文学与儿童文学的理解、感悟及创作姿态、写作风格也明显地体现出这一代人的特色与个性。作家队伍的多重性、创作手法的多样化、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以及正在大陆悄然兴起的民间“儿童阅读”“亲近母语”运动,已使今日大陆儿童文学呈现出新的景观与美学特色,使人产生一种新鲜甚或“陌生”之感。我们相信,进入21世纪的宝岛台湾儿童文学,也同样会有新元素、新观念、新变化。值此新世纪初叶,选编一套海峡两岸儿童文学的新作品丛书,让两岸广大少年儿童与儿童文学界互相熟悉、把握、感受双方的儿童文学新产品,这是十分及时、完全必要的。这对于丰富两岸少年儿童的精神食粮,加快两岸儿童文学交流,进而促进新世纪中华民族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与作用。进入新世纪,中国正由儿童文学大国走向儿童文学强国。海峡两岸的儿童文学工作者包括创作与评论、作家与编辑、教学与研究,都需要进一步加强交流,形成合力,为把中华民族儿童文学事业真正做强做大而共同努力!

浅浅海峡,一脉永连。是为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风中蝴蝶(散文卷大陆篇台湾篇典藏本)/浅浅的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佳作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泉根//桂文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634703
开本 32开
页数 4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6-03-01
首版时间 2006-03-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4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6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2
出版地 江苏
211
14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1: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