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学中庸(全彩精华版)/国学四库
内容
编辑推荐

《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之中的篇目,被南宋朱熹抽了出来,将其与《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并作了注解,这就是影响深远的《四书集注》。

朱熹秉承的正是程氏兄弟的学术观点,故而将其合并在一起注解刊行,《大学》、《中庸》两篇亦因此有了独立的价值。

对于现代人而言,《大学》和《中庸》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科举考试用书,它们已经成为承载中国传统人文修养的精华,其中的一言一行,在现代人看来,依然具有实际意义。

内容推荐

《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

对于现代人而言,《大学》和《中庸》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科举考试用书,它们已经成为承载中国传统人文修养的精华,其中的一言一行,在现代人看来,依然具有实际意义。

目录

成人之道

道德的自我完善

道德的力量

认识你自己

事要抓根本

为学之道:落到实处

立身之本:真诚做人

正心之道:以理驭情

齐家之道:克服偏见

以身作则

以德治国

慎独中和

相时而动

践行的意义

失“中”害道

道在人为

明辨是非,执两用中

利令智昏

于浅近中见深刻

难能才可贵

君子之强:内圣才能外王

有恒才有成

道不可离

道在身边,忠恕可得

做人之道:安分守己

修道之法:循序渐进

道隐无形,无处不在

天道循环,常与善人

读书识礼,知书达理

人伦之大德:以孝为本

治国平天下的法则

生而知之与学以知之

天地之大,以诚为本

积跬步以至千里

心诚则灵

立己而立人,达己而达人

至诚之境,永无止息

大道在身,进退自如

与时俱进,顺应时势

以身作则,取信于人

以圣贤为楷模

至圣先师,功德无量

做人做事,以诚为本

德施与民,天下太平

试读章节

古代那些希望把自己的光明德行彰显于天下的人,都要先努力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国家的人,首先要努力管理好自己的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家族的人,首先要努力修养自己的品德;想要修养自己品德的人,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心灵;想要端正自己心灵的人,首先要让自己的愿望变得真诚;想要自己的愿望变得真诚的人,首先要增加自己的知识;想要增加自己的知识,就要通过推敲外在事物的道理来获得。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知识就会增加,彻底了解事物;随着知识的增加,自己的意念就容易变得真诚;自己的意念变得真诚了,心灵就会端正而无杂念;心灵端正了,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了,才能整顿好家庭;家庭整顿好了,国家就容易治理;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才有可能让整个天下处于和平、公正之中。

因此,从天子到普通平民,一律都应该把修身作为根本。一个自身道德修养败坏的人,想要让他管理家庭、治理国家乃至使天下太平,这是不可能的。把应该重视的大事忽略,本来次要的小事反倒重视,如此本末倒置,而想要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事情是不会有的。

本章是《大学》的总论,阐述的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首先,阐述大学之道有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明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善良美好的品性彰显出来,使其发扬光大。儒家认为仁、义、礼、智、信等德行都是人本身生来具有的,足以应付万事。但这种德行常被物欲所遮蔽,昏暗不明,如镜子蒙上灰尘。但其本性的光明却并未泯灭,所以人们应该重视内心的道德修养,以使美好的德行保持纯洁。这就是大学之道的根本原则。“亲民”,则是大学之道的根本任务。朱熹认为“亲”应为“新”,就是去旧维新,“新民”就是使人民经过教化,去旧染之污,曰:曰:新、又曰:新地振作起来,不断提高道德修养,从而达到天下太平。“止于至善”则是大学之道的根本目的,对己而言,“明德”要止于至善,对人,“亲民”也要止于至善。可以说,由原则、任务和目的构成了大学之道的三纲领。这里也论述了达到至善的一般方法和顺序,强调通过“知”、“定”、“静”、“安”、“虑”、“得”而达到“明德”、“至善”的境地。

其次,论述了大学之道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从平天下逆推至格物,然后又从格物顺推至平天下,反复说明为学做人应循序渐进。张岱说:“圣贤教人如老妪教孩子数浮屠,一层层数上来,又一层层数下去。有这层,就有那层,政(这)见得有那层,先有这层,一毫参差不得。要人把全体精神,从脚跟下做起也。”这八条目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总目,也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其修身为学顺序一直为中国知识分子所遵循,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三纲八目可以说是一把打开儒学之门的钥匙,因为儒家学说实际上都是依托于这三纲八目而逐步展开的。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经典的奥义。

另外,还论述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的关系,强调以修身为本。朱熹认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明明德之事,“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新民之事。八条目实际上涵盖了内和外两个方面。“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属于内修,也就是自我修养;而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则属于外冶,是内修的效果。儒家主张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追求。这两个看起来似乎相对立的方面其实说的是修身明德的两种不同效果。儒家的修身之道,具有极其浓厚的实践特征,首先,要通过自我学习提高个人品德修养,达到自新的目的,这样即使时运不济,也可以独善其身。其次,儒家讲究自新新民,意思是说不仅要自己身体力行地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而且要以榜样的力量使周围的人受到感动,使其见贤思齐,从而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目标。三纲八目这一逐级递进的修身序列,时至今曰:,仍对我们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或隐或显地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有人说中国的知识分子十人九儒,这话并不夸张,因为中国的知识分子,不管你是消极还是积极,都有着极其强烈的道德使命感和政治使命感,都在内心暗藏着一份修齐治平的情结。这可以说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一个独特方面,其所作所为总是不离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一进修序列,并且将其贯穿在整个生命历程中。

中国古代传说中有三皇五帝,舜是五帝之一。舜也被称为虞舜,据说是因为国号有虞,而先秦时有以国为氏的习惯,所以也被称为有虞氏。虽然相传舜是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但自舜以上五世皆为庶人。所谓庶人就是平民,或者说没有爵位的人。

舜的父亲叫瞽叟,瞽叟就是眼睛瞎了的老人。舜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后来瞽叟再娶,继母所生的儿子名叫象。据古籍记载,舜生活的环境是“父顽、母嚣、象傲”,也就是说,父亲顽劣不堪,脾气不好,继母嚣张暴虐,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则狂傲不驯。这几个人经常串通一气,要置舜于死地。但舜对父母仍然十分孝顺,对弟弟也非常友善。据古籍记载,舜在家人想要加害他的时候就逃走,但等到家人需要他帮助时就会回到他们身边。

舜在20岁的时候就以孝行而被人称道,闻名远近。当时的部落首领尧向四方诸侯询问继任的人选,大家一起推荐了舜。于是尧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

舜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和高尚的品质。根据《史记》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就是说,因为舜在历山耕作,在雷泽捕鱼,当地的人就兴起礼让的风尚;他在河滨制作陶器,就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做事,把陶器做得很精美耐用,没有粗制滥造的现象;无论他到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此凡是他居住过的地方都发展很快,两三年内就会成为城镇。尧知道了这些情况后很满意,于是给了舜很多赏赐,包括细布衣服、牛羊,还有琴,并且还出钱给他修建了房子。P7-10

序言

宋代以后,儒家最重要、影响最大的典籍莫过于“四书五经”,其中“五经”是指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确立的五部经典,即《诗》、《书》、《礼》、《易》、《春秋》,“四书”则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著作的合称,应该说“四书”是从宋代以前的儒家经典中细绎出来的“经典”。《大学》、《中庸》原是《礼记》之中的篇目,被南宋朱熹抽了出来,将其与《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并作了注解,这就是影响深远的《四书集注》。自元朝开始,科举考试一直以《四书集注》为标准,直至清末科举废弃才作罢。

朱熹为什么要把《大学》、《中庸》二章从《札记》中挑出来单独作为两章呢?这是因为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受佛教禅宗的启发,认为儒家也有一个历圣相传的“道统”,这个“道统”是由孔子传至曾参、子思,三传至孟子,根据《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能窥探这一“道统”的脉络。按照程氏兄弟的看法,《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典籍,由孔子弟子曾参所传,《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典籍,由曾参所传,子思记录整理出来,然后传给了孟子,于是就有了一个由孔子至曾参、子思再传至孟子的学术脉络系统。朱熹秉承的正是程氏兄弟的学术观点,故而将其合并在一起注解刊行,《大学》、《中庸》两篇亦因此有了独立的价值。

对于现代人而言,《大学》和《中庸》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科举考试用书,它们已经成为承载中国传统人文修养的精华,其中的一言一行,在现代人看来,依然具有实际意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学中庸(全彩精华版)/国学四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国学四库编委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32604
开本 16开
页数 19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1-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20
15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0: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