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美学雅俗精神(精)/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内容
作者简介
李天道,彭州市人,文学博士,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文科二级教授,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艺研究》、《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在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央编译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等多家出版社出版《中国美学之雅俗精神》、《老子美学的当代意义》、《中国美学之自由精神》等专著多本。获四川省教学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次;获省部级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5次、二等奖1次。
目录
绪论 “尚雅”与“崇礼”精神
第一章 古雅
第一节 “古雅”说的生成
第二节 “古雅”说的美学意旨
第二章 高雅
第一节 雅人
第二节 雅趣
第三节 雅气
第四节 气格
第三章 文雅
第一节 “文”即“雅
第二节 “文雅”之境
第三节 “文质彬彬”说的历史沿革
第四章 典雅
第一节 释“典
第二节 “典雅”说的美学内涵
第五章 淡雅
第一节 “雅洁淡远”之境
第二节 “和雅冲淡”之境
第三节 “雅洁冲灵”的人格境界
第六章 和雅
第一节 中正平和
第二节 “和雅”之境
第七章 清雅
第一节 以清比德
第二节 雅如清韵
第三节 空灵雅洁
第四节 静以体道
第八章 “雅俗”之辩
第一节 “雅”“俗”形态的文化构成
第二节 “雅”与“俗”的分野
第三节 “雅乐”与“隆雅崇雅”的审美意识
第四节 “俗乐”与“化俗为雅”的审美观念
第五节 “尚雅贬俗”的审美取向
第六节 雅俗相通的审美构成
第七节 “雅正”的诗学精神
第八节 “风雅”审美规范
第九章 名家论“雅
第一节 老子论“超越俗我”与“守道为贵
第二节 庄子论“隆雅绝俗”与“超迈旷达”精神
第三节 荀子论“雅儒”“俗儒
第四节 屈原之“超越世俗、洁身自好”的“尚雅”精神
第五节 宋玉之“尚雅”“隆雅”审美观
第六节 桓谭论“离雅乐而更为新弄
第七节 王充“褒雅卑俗”的审美观
第八节 阮籍、嵇康“尚雅崇格,超凡脱俗”的审美追求
第九节 刘勰的“雅俗”审美意识
第十节 苏轼论“高洁淡雅、超绝俗我”的人格境界
第十一节 晚明以“俗”为“雅”之审美趣尚
后记 中国美学“雅俗”精神之当代意义
内容推荐
中国美学注重精神间治,关注人的存在价值和生命意义,以“雅”为人格修养和文艺创作的最高壤界,本书从“雅者正也”审美意识出发,阐述了古雅、高雅、文雅、典雅、淡雅、和雅、清雅等“雅”境多样的审美内涵与审美特征,并以雅俗之洋、名家论雅作结,从而提示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在相互对待、相互造就中构成了“雅浴”。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美学雅俗精神(精)/博士生导师学术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天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871679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精装
字数 311
出版时间 2019-04-01
首版时间 2019-04-01
印刷时间 201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图书小类
重量 587
CIP核字 2018288836
中图分类号 B83-092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8
175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1: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