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于坚论/中国当代作家论
内容
内容推荐
于坚诗歌中无处不在的是场景、事物、物象、细节,“回到常识走向事物本身”。这些客观之物经过诗人主观情志的压缩和搅拌后形成了在场式的写作风格。即使于坚所处理的历史化的题材也是建立于个体感受和日常情境之中,尤其是个人化历史想象力的参与使得个人与现实和历史形成了交互性结构——历史的个人化和个人化的历史。
作者简介
霍俊明,河北丰润人,诗人、批评家。著有《尴尬的一代》《变动、修辞与想象》《无能的右手》《新世纪诗歌精神考察》《从广场到地方》《陌生人的悬崖》等。编著《诗坛的引渡者》《无端泪涌》《青春诗会三十年诗选》《百年新诗大典》《2016天天诗历》等。曾获“《星星》年度批评家”“《诗选刊》年度最佳批评奖”“首届紫金·江苏期刊双年奖”“青年批评家年度表现奖”(《人民文学》《南方文坛》)“青年批评锐见奖”(香港)等奖项。
目录
楔子
第一章
精神肖像:于坚是谁?
批评家、传记作者如何面对诗人
第二章
一份传记资料:出生的那一刻,童年经验
出生地、空间构造与精神哺乳期
第三章
萨米兹达特:最初的时刻,第一行诗
尚义街六号的黄房子
第四章
两个重要的年份:1983,1984
1986年:多事之秋
第五章
词语的拯救与“元诗”
“拒绝隐喻”:“朝向语言风暴的危险旅行”
中心与外省:语言区隔与重置发声
第六章
“日常生活”:诗与真、词与物
城郊、厂区:“罗家生”与日常“史诗”
第七章
站在餐桌旁的一代:谁造谁的反?谁革谁的命?
“断裂”或影响的剖析:“卡夫卡和他的前辈们”
第八章
“0档案”:案例与效果史
“盘峰诗会”:难解的冲突或一场“误会”
第九章
“原在”的诗人、“故乡”的诗人
庞然大物与“断崖”时代的到来
火车与钟楼:另一种时间观的诞生
“忽然在高速公路中间出现”
“飞行”的能见度
第十章
诗人散文:“我的散文是我诗歌的黑暗”
暗盒、银盐:摁下快门的一刻,或挽歌猝临
尾声
一代人的怕和爱
附录1:于坚诗文集目录
附录2:于坚创作年表
导语
于坚,“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人物。这本关于于坚的专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诗人论”“文本细读”和“文学批评”甚至“文化研究”,而更像是随笔、对话(潜对话)、印象记、读后感、杂谈、传记、索隐和评注。作者用诗人批评家的方式细读和还原于坚,在随意、散漫的氛围中寻找于坚诗歌、散文内部的秘密和多样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于坚论/中国当代作家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霍俊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204018
开本 16开
页数 4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70
出版时间 2019-07-01
首版时间 2019-07-01
印刷时间 201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620
CIP核字 2019037309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2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8:4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