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100位日本朋友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里用了20.8万字195张图片,介绍了10种类型的189位日本朋友。他们中间,有日中友好组织的负责人们,也有民间组织的领导者们;有勇于反省历史的日本老兵们,也有敢于维护历史真相的日本律师们;有负有历史责任感的日本学者们,也有对华友好的日本企业家们;有勇于报道历史真相的日本记者们,也有热爱和平的日本艺术家们;有日本的华侨们,也有日本政要们。
透过作者与100多位日本朋友交往的故事,读者可以看出当下的一些日本友人,对待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中日友好的态度,还有对持久和平的共同期待和向往。他们是有良知的日本人,是中日友好的基础,也是与日本右翼势力较量的正义力量。
作者简介
朱成山,现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名誉馆长,研究员,兼任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日本史学会日军侵华史专业委员会共同会长,江苏省近代史学会副会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会长,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先后撰写《为300000冤魂呐喊——朱成山研究南京大屠杀文集》等书籍,担任《拉贝日记》和《东史郎日记》中文版历史审校及电影《南京!南京!》历史顾问,曾主持海外南京大屠杀资料征集与研究(国家级课题)、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调查与研究(国家级课题)等一系列学术研究项目。
目录
序 章 期待“春天”的到来
第一章 白西绅一郎及坚持绿色赎罪的日本人
第二章 松冈环及有良知的日本市民团体
第三章 东史郎及有反省意识的日本老兵们
第四章 中北龙太郎及有正义感的日本律师们
第五章 田中宏与及历史责任感的日本学者们
第六章 小松昭夫及对华友好的日本企业家们
第七章 大贺和男及勇于报道历史的日本记者们
第八章 石川好及热爱和平的日本艺术家们
第九章 林伯耀及日本爱国华侨们
第十章 村山富市及正视历史的日本政要们
附 录 我的日本朋友名录一览表
后 记
序言
期待“春天”的早日到来
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为什么要写这100多位日本人?
坦率地说,主要是基于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忧虑。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这个共有
761个字的条约,明确厘定“发展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
系”和“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往来而努力”等条款。
对中日关系来说,今年面临进一步改善发展的重要机
遇。
中日关系继2017年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之后,又于
2018年5月迎来了久违的春意。但中日友好交流合作仍存在
不和谐音。
这不能不引起中日两国有识之士的共同关注。
个中原因究竟是什么?
值得人们去深究!
中国人说,那是你们日本人顽固坚持“皇国史观”和
对侵略史“暧昧”的后果。
日本人说,这是中国人多年来搞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

这种说法对不对?究竟是谁的错?
作为曾经担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
长23年的公职人员,作为一名对日军侵略暴行历史和日本
当今现状有着20多年专门研究的学者,作为一个几十次去
过日本又在中国接待过几十万日本人的亲历者,我觉得此
时“理性”和“冷静”这几个字尤为重要。
我认为,其实很多中国人并不了解日本人,至少是对
日本人了解不够全面。
譬如,有这么一种说法,“日本人不好!”这就过于
笼统和绝对化。俗话说:“不要一棍子打死天下所有的人
!”这话语中就有哲理。对日本人的看法,也应该有此理
性,即:不要一概排斥所有的日本人。
当然,中国人之所以对日本人产生偏激看法,责任主
要在日方。这是因为,战后日本不仅不深刻反省自己曾经
加害他国的历史,而且日本政要执意参拜供奉有战犯灵位
的靖国神社,日本政府再三篡改历史教科书,日本右翼人
士不断否定历史的反华活动愈演愈烈,日本还有人图谋染
指我国台湾、钓鱼岛等领土,等等。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反
对这些日本人的言行,永远和他们做斗争,绝不退让半步

与此同时,我还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上述问题,有许
多日本人的立场和态度与我们中国人完金一样,甚至立场
比我们更坚定,态度比我们更鲜明,他们在日本国内一直
与各种形式的反华势力做斗争,付出了许许多多的代价,
为东亚和平和中日友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
们中间,有教师、律师、记者、僧人、艺术家、企业家,
也有战争时代的老兵;有普普通通的工人,甚至也有国会
议员和职业政治家。
我要介绍给各位读者的,正是这样的一些具有正义感
和热衷于推进中日友好的日本友人,以及他们周围的一批
日本人。
他们是当今日本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对华友好的日本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并且已经
辞去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的职务,
成为一个老者,一个社会闲人。但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和曾经编辑出版过180多本书籍的作者,退休后最想写的书
只有两部,一是《我当馆长20年》,一是《我的100位日本
朋友》,目的是想用以文会友这种更积极的方式,保存我
曾经有过的记忆。
我想,每一段记忆,好像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
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些人那些景那些
事都将在遗忘中被重新拾起。
您也许会说:“不是都已经过去了吗?”
其实,过去的只是时间,有些经过就像大树的一圈圈
年轮,是清晰存在且难以割舍的。譬如,我与一些日本朋
友的经历每每值得回味,值得时常想起,值得写下来与他
人分享。
寒冬,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季节。
寒流,在广袤无垠的大地和城市水泥森林中穿越,使
得路人们不由得加快了前行的脚步。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说过:“冬天来了,春天还会
远吗?”
没错,寒冬之后应该就是春天。这话用来比喻当下的
中日关系,比较贴切。
2017年12月16日。北京。万豪酒店。
第十三届北京一东京论坛在这里隆重开幕。中日两国
政府“重量级”的官员,与500多位来自中日两国各行各业
的专家学者们济济一堂,纷纷登台亮相,为当下和长远的
中日关系把脉、研讨和献计献策。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蒋建国在
致辞中高度评价该论坛:“‘北京一东京论坛’已走过13
个年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成为中日间高层级、具有广
泛性代表性的对话交流平台。”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先生,我在参加第十一届北京一
东京论坛时就见过他,和他有过一些直接交流。他在论坛
中言辞恳切:“45年前,日中两国老一辈政治家焐暖了日
中关系,他们的愿望就是实现两国友好。从伟人和前辈的
身上,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使命就是让日中关系走向
更加稳定与和平。不久前产生的中共十九大精神对日中两
国推进和平友好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抱着更
加坦诚、理性和认真的态度参加本届论坛,为日中友好贡
献智慧。”
北京一东京论坛最早提议、策划和创办者,中方连续
十三届参加该论坛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第十
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原主任委员、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
启正先生说得更精彩:“作为中日间高层次民间交流和智
库交流的重要平台,‘北京一东京论坛’已举办十二届,
为中日关系发展注人了正能量。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
45周年。45年来,虽然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我们相信国
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文化、媒体、青少
年等领域的交流,是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纽带。中日两国
民间交往的纽带丰富而坚韧,‘以民促官’是两国关系发
展的重要特点。多倾听对方的心声,有利于增信释疑。”
日本公益财团法人国际文化会馆理事长、联合国原副
秘书长、日方连续十三届东京一北京论坛参加者明石康先
生,我也曾经在北京的论坛上与他有过交流,还一起吃过
饭。他此次有关中日关系的发言诙谐形象。他说:“通过
这样的民间对话与意见交换,能够为政府层面两国关系出
现大起大落设置缓冲。它的好处在于,当遇到问题时,可
以从两国长期交流的大语境下思考应对办法。俗话说“情
人眼里出西施’,但在邻国关系中,却时而出现‘把西施
看作东施’的现象。特别在大国之间,这种现象很难避免
。”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中国政府朝鲜半岛事务特别代
表孔铉佑说:“无论国际形势和周边环境如何变化,中日
关系的主流都应该是和平、友好和合作。近些年,中日关
系磕磕绊绊,发展历程并不平坦,其中的教训值得我们认
真汲取。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近期中日关系积极互动明
显增多,改善势头有所增强,两国领导人就改善发展中日
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各领域务实合作稳步推进。与此同时
,中日关系的敏感因素仍然存在,我们重视日方最近在对
华关系上做出的积极表态,希望日方沿着正确方向继续前
进,同中方共同落实好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不断巩固
和扩大积极面,推动两国关系早日重回正常发展轨道。”
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这位日本的大个子外交官,曾
经担任过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几次去过侵华日军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次都是我出面接待和讲解
,并在一起座谈交流过,彼此比较熟悉。他在这次论坛上
发言说:“回顾今年,日中关系虽然缓慢但切实地走在迈
向改善的上坡路上。伴随中国的快速发展,日中关系也需
要升级至‘新时代’。期待双方有识之士在本届论坛上,
围绕日中两国该如何创造性地参与亚洲和平与发展进行讨
论,凝聚智慧,共同追寻答案。”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演讲中指
出:“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高质量发展和全面开放的阶段
,出现了在创新方面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度,从追求经济
高速增长转到强调高质量发展,以及新产业、新业态、新
模式在经济中的比重明显上升这三个重要变化。这些给中
国和日本开展经济合作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中日合作的黄
金时代到来了。经贸关系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但它受到
了两国间政治、安全和社会等问题的太多干扰。今后,中
日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在构建命运共同体、利益
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过程中携手推动全球化与自由贸易
,是两国政治家、工商界精英的时代责任。”
日本JFE控股株式会社特别顾问数土文夫分析中国经济
取得显著发展的原因,从中国的经济环境充分尊重多样性
开始谈起,提到了孔子说过的“君子和而不同”与“以和
为贵”。他认为:“日中两国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建立全
球化经济秩序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具体的做法可能不一
样,可谓殊途同归。因此,日中双方应该包容不同意见的
存在,并且让这些观点去辩论,最终找到实现大同的途径
。”
这次论坛的主题是“中日共建更加开放的世界经济秩
序与维护亚洲和平”,并设置有“双边政治与外交分论坛
: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变化中的中日战略互信与合作”“媒
体分论坛:改善中日两国舆论环境的必要举措——对舆论
结构与媒体变化的思考”“经贸分论坛:自由贸易与全球
化的未来以及中日合作方式”“安全分论坛:东北亚和平
秩序与中日两国应发挥的作用”“特别分论坛:中日邦交
正常化在今天的意义与中日关系的未来”。
我被安排在特别分论坛上发言,事先做了思考和认真
准备,还做了PPT,试图从微观的视角谈中日民间交流的重
要意义、价值与发展路径,题目是“民间交流是破解中日
对立的良药——来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的启示”,列举了中日两国民间团体围绕南京大屠杀历史
交流与互动的5个典型案例,剖析了中日两国民间交流互动
的效果,谈到了未来加强中日两国民间交流的路径及其打
算。
在会场上,有日本学者提出,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
好条约”缔结40周年,我们不能坐而论道,参会的中日两
国学者,人人都应该思考和回答应该做些什么。我的回答
是出一本书,题目是《我的100位日本朋友》。
我的话一出口,立即得到与会的中日两国多位专家学
者的支持与好评。在一片赞同声中,我担任侵华日军南京
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23年期间的一个个日本友人的
友好形象,一场场中日民间交流的热烈情景,一幕幕中日
民间友好的感人画面,如同过山车似的浮现在我的眼前…

激励与鼓劲,记忆与想象,有时也会成为一种动力。
它们促使我迅速拿起了笔,开始了这本书的写作。
导语
本书是原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的专著,书中用纪实文学的笔触记述了他担任馆长期间,在历次中日交流活动中交往的100位日本政要和民间朋友之间的故事,如东史郎、日本铭心会的松冈环、日本学界的俵仪文、长崎资料馆的高实康念等等。
透过作者与100多位日本朋友交往的故事,读者可以看出当下的一些日本友人,对待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中日友好关系的态度,还有对持久和平的共同期待和向往。他们是有良知的日本人,是中日友好的基础,也是与日本右翼势力较量的正义力量。
后记
这本书是我退休后最想撰写和出版的两本书之一。
这两本书一是《我当馆长20年》,另一本就是这部书
,即《我的100位日本朋友》。
为什么先要写这本书,而且打算在今年出版面世呢?
因为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在这
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由我这位曾经担任侵华日军南
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一职的人,写出自己亲历的
100多位日本友人的真实故事,无疑是具有一定价值和意义
的。
由于时间跨度太长(有20多年),经历的人和事太多,
加上今年特别忙碌,这本书写得很急促,也很辛苦。
弥补时间长、经历多和遗忘的有效办法,就是在我已
经撰写和出版的几本书籍中去寻找线索。如两本散文集,
即《文化无域——朱成山散文集》《写在路上——朱成山
散文续集》;还有两本文集,即《为300000冤魂呐喊——
朱成山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文集》《为和平讴歌——朱成山
研究和平学文集》;另有两本纪实文学书籍,即《我与东
史郎交往13年》《第21次是国家公祭》。此外,还有我担
任主编出版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一些
书籍,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
杀外籍人士证言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
馆故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万人坑”遗址的
发掘与考证》《鼎力铸史——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
胞纪念馆陈列设计艺术》等等。此外,我还摘取了侵华日
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网站中的部分资料。这些记
载在书籍和网站中的人和事,像散落在时间长河里的一粒
粒果实,又像被记忆的线条串连的一颗颗珠子,曾经真实
地存在着,它们应该属于我生命旅途中的一部分。
今年特别忙碌,多少有点出乎意料。本来,我已经是
退休之人,应该是比较闲暇的。但自从去年担任常州大学
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后,各种各样的活动,各
行各业的邀请,名目繁多的会议,忙得团团转。这本书主
要是利用两个假期完成写作的:一是春节期间,写成了第
一至第五章;二是暑假期间,完成了第六至第十章。真算
抓住了假期相对空闲的时间,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
今年的忙碌还因为突然冒出了几本书,超出了原计划
。年初,只准备年内新写和出版两本书:一是本书;二是
《从城祭到国祭》。后一本书主要是改写,并且有江苏省
文化厅李慧女士帮助修改完成,感到压力不大。但没有想
到的是,突然新增了两本书,一本是《激战倒春寒——反
对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否定南京大屠杀斗争纪实》,
这是我于2012年时写成的书稿,今年2月份突然接到外交部
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双双通过了审查的书面通知,需要再修
改一番后出版;另一本是中央广播电视公司突然通知我,
去年12月我在央视10套栏目《百家讲坛》播出的《南京
1937》节目,该公司免费帮助出版书籍和光盘,因其文字
数量不足,需要我补充调整。真是计划不如变化,一年内
出两本书变成了4本书,不仅是忙忙碌碌,而且心理压力也
是挺大的。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是每一章重点写一位日本朋友,采
取的是详写和细琢,将我与这位日本朋友多年来的林林总
总、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经历,事无巨细地介绍开来。
与此同时,还带出一批同类型的日本朋友,采取的是不同
的写作手法,也就是粗放性的写法,有的甚至是一笔带过

这样一来,我就在这本书里用了20.8万字和195张图
片,介绍了10种类型的189位日本朋友。他们中间,有日中
友好组织的负责人,也有民间组织的领导者;有勇于反省
历史的日本老兵,也有敢于维护历史真相的日本律师;有
富有历史责任感的日本学者,也有对华友好的日本企业家
;有勇于报道历史真相的日本记者,也有热爱和平的日本
艺术家;有爱国的日本华侨,也有重视和平友好的日本政
要。
我写这lOO多位日本朋友的故事都是非虚构的,是纪实
的,也是我真实的经历。粗略地计算下来,在我担任侵华
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长达23年的时间里,
与我在中国、日本见面相处超过10次以上的日本朋友竟然
有60多位,20次以上有40多位,其中见面交往次数最多的
林伯耀、松冈环,达60多次。正是通过一次次的见面,一
回回的交流,一桩桩的事情,一个个的经历,我与这些原
来素不相识的日本人成为朋友,成为知己,成为合作共赢
者。
透过我与100多位日本朋友交往的故事,读者可以看出
当下的一些日本友人,对待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和中日友好
关系的态度,还有对持久和平的共同期待和向往。他们是
有良知的日本人,是中日友好的基础,也是与日本右翼势
力较量的正义力量。
这本书得到了江苏省作家协会的青睐和厚爱,十分荣
幸地被列为江苏省第五批重大题材文学作品创作工程项目
。能够圆满顺利地出版这本书,还要感谢江苏人民出版社
徐海社长的远见卓识和倾力关照,汪意云编审的热心编辑
和校对。在此,对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单位和
精彩页
第一章 白西绅一郎及坚持绿色赎罪的日本人
2017年10月8日,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东瀛传来,旅日老华侨林伯耀先生在电话里用近乎哭诉的语调告知我,我们尊敬的白西绅一郎先生,昨天在参加大阪华侨团体组织的“中秋明月节”活动后,不幸在下榻的大阪酒店里去世。
听到这一噩耗,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否听错了呢?白西先生怎么会说走就走了呢?太突然了!还有许多未竞的事业在等着他继续去做呢!
白西先生的离去,仿佛不是真的。
我立即打电话给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原副会长孙文学先生。孙会长告诉我,白西先生真的走了。为此,孙会长刚刚还痛哭了一场。
真可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能使中国的男人为一位日本人的逝去而伤心痛哭,这位日本人真的很了不起!
孙文学先生曾经代表南京市人民政府常驻过东京办事处,也多次在东京和南京接待过白西先生。我俩是白西先生铁杆的老朋友。
更为重要的是,孙文学副会长有过与我一起专程去京都参与日本老兵东史郎葬礼的经历。有鉴于此,我开门见山地问孙会长:“我俩还能一起去东京,参加白西绅一郎先生的葬礼吗?”
孙会长是个老“外办”人,在南京有“外长”之称。他直截了当地回答我:“现在我俩都退休了,要办因私赴日本的手续。在时间上,肯定是来不及了。”
我立即打电话给北京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李宗远先生,问他:能否让我以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的身份,办理赴日本手续,参加白西绅一郎先生的葬礼,与白西先生见最后一面,送别白西先生?
李馆长也十分遗憾地告诉我,按照现在的有关规定,根本不可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因此也无法派人去东京为白西先生送行。
看来,自费赴日本参加白西先生追悼会的愿望不可能实现了。我便立即写了一份唁电,通过林伯耀先生代为转达给其亲属。
10月22日,是白西绅一郎先生在东京的下葬日。与此同时,在南京,我们也一起聚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举行了一场小型的“日本友人白西绅一郎先生追思会”。江苏省对外友好协会段海红处长,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张斌副会长、孙文学原副会长和孙曼处长,张建军馆长、陈俊峰副馆长、芦鹏翻译等人参加。
追思会由陈俊峰副馆长主持。会上,孙文学先生流着泪读完了他写的一篇回忆白西先生的追悼文,段海红、张斌、孙曼、芦鹏、张建军等相继发言。我也在追思会上回顾了我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工作后的23年问,与白西先生先后在东京、广岛、北京、南京等地,大约有50次左右见面交往的一幕幕,心情是极为沉重的。
2018年2月26日,由日中协会主办、纪念日中协会前理事长的“白西绅一郎追思会”在东京Palace Hotel Tokyo隆重举行。中国驻日本大使程永华和夫人汪婉参赞、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政治部薛剑公参、日中友好会馆中方代表理事郑祥林、中国驻福冈总领事何振良、中国驻新溻总领事孙大刚等与会。日中协会会长野田毅、副会长大平裕、依田巽等日本政界、民间团体人士,白西家族成员、日中协会会员和旅日华侨华人、中国留学生代表等300余人出席追思会并献花,向为日中友好事业奔忙半个多世纪、奉献了一生的白西理事长表达了哀思。(P7-8)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100位日本朋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成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4227102
开本 16开
页数 3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18-12-01
首版时间 2018-12-01
印刷时间 2018-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大众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630
CIP核字 2018236479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23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0
26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