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天读懂中国经济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没错,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这既是后金融危机、经济开始复苏的时代,又是资本市场瞬息万变、动荡不明的时代;这既是资本趋向集中的垄断时代,又是国力逐渐增强的绎济大发展时代。

本书是一本紧跟经济热点全面解读中国经济问题的财经读物,从金融危机到低碳生活,从楼市到股市,用通俗诙谐的语言将这些热门话题背后的利益博弈与中国对策向读者朋友解释透彻。

内容推荐

房价还会涨吗?房贷优惠政策是否会继续?股市拐点在哪里?面对通货膨胀,银行是否会加息?投资,还是捂紧你的钱袋子?人民币是否继续升值?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为何物价上涨?为什么贫富差距会扩大?黄金价格能否冲到2000美元/盎司?中国出口能否迅速回暖?外贸企业的寒冬还会持续多久?外资并购“洗牌”,本土企业如何应招?除了GDP,我们还应做点什么?是机遇更是挑战:中国经济如何抵御危机?后危机时代,如何抢占全球化利益的制高点?政府的“粮”,政府手中还有多少增长的牌?中间阶层萎缩,谁来撑起发展大旗?产业突围,中国经济未来在何方?……等等疑问,在本书中作者都会一一解答。

目录

第一章 读懂中国楼市:房价为什么一涨再涨

 涨!涨!涨!楼价虚高的幕后黑手

 开发商到底“有多坏”?

 土地财政:分税制的副作用

 中国楼市的泡沫

 房价还会涨吗?

 保障房的供应必将加大?

 房贷优惠政策是否会继续?

 中国房地产业路在何方?

第二章 读懂中国股市:绝望中或将孕育生机

 股市谜局:一泻千里谁之过?

 中国股市的硬伤

 巴菲特跑输大盘,“股神”还灵不灵?

 对股市说:“不买不买啦”

 后股改时代:中国股市能否再度雄起?

 拐点在哪里?

第三章 读懂通货膨胀:你听到通胀的脚步声了吗

 通胀是否到来?

 警惕你的收人隐形缩水

 面对通货膨胀,银行是否会加息?

 投资,还是捂紧你的钱袋子?

 人民币升值的同时为何物价上涨?

第四章 读懂个人收人:为什么贫富差距会扩大

 贫富差距会拉到多大?

 基尼系数、马太效应与“二八法则”

 工资上涨额度Vs物价上升指数

 个税起征点是否会提高?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还会继续扩大吗?

 低学历者致富将越来越难

 分配制度改革能否抑制贫富差距扩大?

第五章 读懂中国金融:狼烟四起,透视热钱“迷局”

 险象环生,中国银行业财富大量流失

 警惕美国转嫁危机

 热钱幽灵,凶猛的“经济杀手”

 国际货币多元化:人民币的博弈之道

 全球金融震荡使我国出口压力增大

 中国不能为全世界“埋单”

第六章 读懂中国外汇: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中国定位

 喜忧参半:庞大的外汇储备

 人民币是否继续升值?

 经济增长放缓:都是升值惹的祸?

 黄金价格能否冲到2000美元/盎司?

 持有哪国货币最保险?

第七章 读懂对外贸易:“中国制造”还有多少竞争力

 贸易保护“高烧”灼痛中国出口

 中国出口能否迅速回暖?

 “轮胎特保案”的答辩

 “肉鸡审查”:中国式反击

 外贸企业的寒冬还会持续多久?

 期待中国企业顺利实现外贸升级

第八章 读懂本土产业:谁主导未来中国经济

 外资能否吞并中国,掀起并购狂潮?

 外资并购“洗牌”,本土企业如何应招?

 “世界工厂”有多少痛可以从头再来?

 透视外资、国企和民企的竞争格局

 如何看待金融风暴下的外资撤离?

 转型升级,金融风暴下的企业存活之道

第九章 读懂能源问题:中国能源的近忧与远虑

 高能耗:中国经济发展的隐患

 危机:中国资源瓶颈亟待突围

 命脉:不能忽视的水资源匮乏

 石油:箭在弦上的“能源安全”

 垃圾资源化:中国在路上

 “中国能源威胁论”的杂音

 未来几十年能源仍是首要的挑战

第十章 读懂低碳经济:中国经济的绿色引擎

 哥本哈根,中国为啥“敢摸老虎屁股”?

 中国的低碳城市与低碳乡村

 除了GDP,我们还应做点什么?

 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是否有补贴?

 “碳金融”市场,未来谁煮酒?

第十一章 读懂中国大势:中国经济走势大预测

 是机遇更是挑战:中国经济如何抵御危机?

 后危机时代,如何抢占全球化利益的制高点?

 政府的“粮”,政府手中还有多少增长的牌?

 中间阶层萎缩,谁来撑起发展大旗?

 产业突围,中国经济未来在何方?

试读章节

保障房的供应必将加大

所谓“保障房”就是指保障性住房,它是和商品房相对于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保障性安居工程主要是指城市的廉租住房、城市的经济适用住房,也包括在一些林区、垦区、煤矿职工的棚户区(危旧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

保障房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两限商品住房。它是为了降低房价,解决本地居民自住需求,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土地供应而建设的。它的特点是:“限套型、限房价、竞地价、竞房价”,比如,就目前来看,限价房的套型建筑面积全部为90平方米以下。

二是经济适用房。它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商品住宅,具有经济性和适用性的特点。经济性是指住宅价格相对于市场价格比较适中,能够适应中低收人家庭的承受能力;适用性是指在住房设计及其建筑标准上强调住房的使用效果,而非建筑标准。经济适用住房面积需要严格控制在中小套型,中套住房面积控制在80平方米左右,小套住房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左右。

三是廉租房。它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在房价疯涨,经济适用房数量又杯水车薪、百姓居住难的背景下,廉租房成为了解决最低收人家庭居住问题的“救命稻草”。据调查,廉租房户型一般都要小于60平米,是名副其实的“袖珍”小户型。

四是政策性租赁房。它是指通过政府或政府委托的机构,按照市场租价向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提供可租赁的住房;同时,政府对承租家庭按月支付相应标准的租房补贴。其目的是解决家庭收入高于享受廉租房标准而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低收人家庭的住房困难。

按道理来说,有这许多类型、针对不同对象的保障房政策,居民不应该出现大规模的住房难问题的,这个问题出在保障房政策的落实上——或者说,问题出在保障房市场的供求失衡上。

从需求方面来看,由于我国居民财富分配的极端不均衡——极少数人控制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财富,导致我国大部分居民面对高昂的房价,被迫与商品房无缘。于是社会上都有对保障性住房的需求,保障房成为了这部分人解决住房问题的最后一条出路。

从供给方面来看,保障房的供给却大大滞后。这一方面是因为各地政府的财力有限,客观上难以提供足够的保障性住房;另一方面,主观上地方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也缺乏热情,而是倾向于建设商品房。因为在商品房建设体系中,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出让而获得巨大收益,而投资保障性住房,地方政府不但得不到什么收益,反而要进行大规模的投入。

此外,房地产商主观上是反对保障房的,他们指责经济适用房缺乏效益和公平,而且由政府一手主导,容易滋生腐败,极力游说地方政府扩大商品房的供给及比重。其实这中间的根本原因在于保障房的大规模供给,会严重挤占商品房的市场份额,迫使如今节节攀升的房价下降。

在这众多因素的作用下,就出现了我国自房改以来,保障性住房投入严重不足,居民普遍出现住房难的现象。

其实在住房保障上面,新加坡做得很好,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好的借鉴。新加坡80%的住房是由政府兴建,也就是说非盈利的。只有20%的住房才是开发商建设。这个80%意味着普通居民不用花三代的钱或者是20年的收入来支付房价,自然也就不会有中国式“房奴”。

解决百姓的住房问题,其意义早就超出了住房本身,因为百姓可以把本来用作高价买房的钱投向其他消费领域,从而扩大内需,刺激其他行业发展。然而,目前在中国这个循环是倒着来的。由于政府的保障性住房能惠及的家庭很少,迫使绝大部分居民不得不购买商品房,而商品房在经过政府土地出让金、房地产商操作、投资者倒卖等过程,在对商品房没有利润限制的前提下,使得房价越来越高。尽管有住房需要,有些人无论如何也还是买不起;有些虽然花了血本买了房,可是沉重的偿还房款的压力使他们的日子捉襟见肘。如果遇上失业等问题,那更是面临无法偿债的风险。在这种情势下,更不用提将收入用来消费了,所谓的扩大内需也只能成为一个口号。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正是我国现今在极力摆脱的。因此,保障房的大规模供给,不仅能解决广大居民的住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对经济的长远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

正因如此,2010年4月17日,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即所谓的“新国十条”政策。其中提到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各地要尽快编制和公布住房建设规划,明确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建设数量和比例。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快对普通商品住房的规划、开工建设和预销售审批,尽快形成有效供应。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不低于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70%,并优先保证供应。城乡规划、房地产主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将住房销售价位、套数、套型面积、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以及开竣工时问、违约处罚条款等纳入土地出让合同,确保中小套型住房供应结构比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到位。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地区,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商品住房供应。”

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对于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的重要性是有充分认识的。其实要真正解决住房问题,釜底抽薪的手段也只有紧缩流动性和扩大保障房这两种。政府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那么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如何有效地落实这些惠民政策了,这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缓解地方财政的压力,改变目前这种“卖地财政”的情况。

但是无论如何,只要我们的政府有决心彻底解决住房难问题,以促进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那么我们可以有充分的理由期待政府将逐步扩大保障房的供给力度。

P23-25

后记

雷曼兄弟的轰隆破产,全世界都开始关注经济议题。如今,世界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问题仍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有人说中国经济是读不懂的,恰恰相反,笔者认为只要讲解得当,每个人都能读得懂,于是本书应运而生。

从确定选题,挑选当今中国老百姓最关心的经济生活的热门话题,到设定大纲框架将这些话题以一定的逻辑顺序串联起来,再到条分缕析,撰写成文,历时近两年。从金融危机到低碳生活,从楼市到股市,本书力求用通俗诙谐的语言将这些热门话题背后的利益博弈与中国对策向读者朋友解释透彻。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尽最大可能地呈现给读者最新的经济走势和经济数据。不过,不可避免的是,在本书的撰写及修改期间,中国经济形势或多或少还在发生变化,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政策瞬息万变的楼市,而且作为大背景,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也是风起云涌,希腊债券危机引发欧元信任危机,更多的人们开始担忧欧元区的经济状况会放慢世界经济复苏的脚步。由于担心欧元区债务危机再次让世界经济陷入双底衰退,各主要国家延缓经济刺激计划退出。不过,尽管世界经济形势波诡云谲,中国经济生活中困扰老百姓的许多问题其实由来已久,不变的是那些可以讲得明白的基本道理和分析模式。如果,当读者朋友们合上这本书时,若是能对中国经济形势有一个清晰明朗的认识,尤其是如果能收益于本书中这些道理和分析方法,在面对时刻刷新的经济数据和接踵而来的经济事件时,能够透过抽象的数据看清经济实质,再结合世界形势和中国国情,能够产生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笔者以及所有为这本书的出版贡献过力量的人,将备感欣慰。

编写这样一本紧跟经济热点全面解读中国经济问题的财经读物对笔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幸好笔者有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不同专业领域有着深入研究,他们为这本书的出版作出了很大的贡献。特别要感谢的是黄威,他在许多问题上为笔者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帮助笔者校对、修改。在此,对黄威等同志表达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为本书倾注的心血和智慧,没有他们,就没有呈现在各位读者朋友面前的这本书。

最后,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缺陷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给予批评和指正。

卢利娟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天读懂中国经济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卢利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321805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8
出版时间 2010-10-01
首版时间 2010-10-01
印刷时间 2010-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12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2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