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凤凰琴歌(司马相如传)
内容
内容推荐
本书为人物传记。司马相如作为汉赋文体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贡献和地位。作者广泛收集历代和现当代有关传主的材料,大量学习吸收了前人的学术研究成果,对司马相如的生活轨迹、为官的理念、情感理念以及人生态度均有独到的认识与见解。
作者简介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现工作于中国文联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中国散文学会冰心散文奖、中国诗歌学会徐志摩诗歌奖、老舍文学奖散文奖、路遥青年文学大奖、央视电视诗歌散文大赛一等奖、2008年中国散文年度金奖、2013年《海外诗刊》年度诗人奖、《萌芽》文学奖及《中国青年》《诗刊》《星星》等奖项。2012年入选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
目录
自序 司马相如一生的追求
第一章 追梦:成都、长安、梁园
第二章 游梁:献给梁孝王的《子虚赋》
第三章 凤求凰:琴挑卓文君
第四章 写于上林苑的《天子游猎赋》
第五章 出使西南夷:《喻巴蜀檄》与《难蜀父老》
第六章 卓文君的《白头吟》与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第七章 阳光与阴翳:文人的病
第八章 书生与帝王:司马相如与汉武帝的关系
第九章 司马相如的“遗书”:《封禅文》
第十章 屈原之后、李白之前,有—个司马相如
第十一章 司马相如和司马迁:西汉文章两司马
附录一 司马相如生平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凤凰之歌
序言
司马相如一生的追求
感谢司马相如,使我能够加盟《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记》丛书。
感谢《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使我重新认识
司马相如。
在此之前,我创作过《屈原》《李白》《杜甫》《陆
游》《成吉思汗》《仓央嘉措心史》等一系列长诗,但以
传记文学的形式来描写古代名人,还是第一次。这对我无
疑是一次考验。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司马相如是最富有争
议的文人之一,我能判断附着在这个形象上的真伪虚实,
还原其本来面目吗?况且,司马相如本身就具有多面性(
我把他比喻为历史与现实、故事与传说造就的“千面文人
”),哪一面才是真正的他?哪一面是被美化或丑化的?
我必须有自己对司马相如的独特理解,才可能重塑这一形
象,才可能称职地完成这部书。
阅读大量资料之后,定下了书名:《凤凰琴歌》。这
是借用司马相如谱写琴歌《凤求凰》追求卓文君的故事,
同时是为了纪念我对司马相如的第一印象。我最初正是通
过那个美丽的爱情传奇才知道司马相如其人。凤求凰,凤
求凰,这是琴歌,更是情歌,同时堪称司马相如一生的“
主旋律”: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如果只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司马相如,你会提供怎样的
答案?我倒是想好了。这个字最合适:求。凤求凰的求。
也是求索的求。屈原用过这个字,属于后者:路漫漫其修
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义凛然。
司马相如受过屈原影响,但其形象比屈原要复杂。同
样是求,在策略上,他有直线的求,也有曲线的求,甚至
还有以退为进的求。况且求取的目标也更多样。爱情、事
业、功名,甚至财富,都是司马相如想要的。
在写此书之前,我先在笔记本上记下一段感想,正与
我对司马相如的第一印象相吻合:他追求美人的垂青,就
像凤求凰。他追求知音的赞叹,就像凤求凰。他追求华丽
的文章,就像凤求凰。他追求帝王的赏识,就像凤求凰。
他追求梦见的自己,就像凤求凰。他追求与别人的不一样
,就像凤追求远在天边的凰。他是在追梦吗?追得上还是
追不上?为什么追着追着,梦就变成了真的?他是在告别
故乡吗?走向一个又一个异乡,却无形中拥有更多的故乡

也许,这就是他了。就是真正的他了。至少,是我所
认识的他。
我自以为抓住司马相如精神上的脉络了。一切豁然开
朗。司马相如谜一样的形象,从云雾后显露出来。那些不
可思议的心态与状态,也可以理解了。那些被自我扭曲或
被外界扭曲的线条,逐渐恢复了原样。
说白了,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追求者,追求着自己的
理想。爱隋理想、政治理想、文学理想,是他人生的三要
素,他的一生中所有喜怒哀乐、酸甜苦辣,都与此息息相
关。有的理想他追求到了,使美梦成真,有的理想却失之
交臂。
在司马相如的人生中,对于三大理想,应该说是三局
两胜。爱情理想与文学理想,他都堪称赢家。尤其在爱情
方面,简直算幸运儿。可最让他牵肠挂肚的政治理想,却
似乎一直在捉弄他。从成都到长安,从长安到梁园,又重
返长安;从汉景帝到梁孝王,从梁孝王到汉武帝,大起又
大落。作为“钦差大臣”出使西南夷,是司马相如仕途的
最高峰,其时正值他与汉武帝的“蜜月期”,备受重用,
大展宏图。就在他准备更上一层楼之时,却发现这只是海
市蜃楼:官场上遭人暗算,被诬告有受贿行为,撤职处分
。一年后虽被汉武帝重新起用,但分明已伤了元气,境况
大不如前,甚至每况愈下。
人们熟悉司马相如的爱情传奇、文学成就,誉之为情
圣、赋圣,却很少了解司马相如半途而废的政治生涯。应
该说是功败垂成,他肩负汉武帝的重托出使西南夷,而且
也出色完成了任务:继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北丝绸之路之
后,又开辟了促进汉王朝与东南亚及西域各国经济文化交
流的南丝绸之路。唐宣宗《遣宋涯宣慰安南邕管敕》对司
马相如出使西南夷,给予很高评价:“昔司马相如奉汉廷
之命,通西南夷路,飞檄晓谕,不劳师征。夜郎、牂牁等
,皆生梗之俗,犹能永奉汉法,于今称之。”
历史本该这样写的:北有张骞,南有司马相如,一北
一南,两条丝绸之路,成为汉帝国获得更大舞台、登临世
界巅峰的一对翅膀。然而,与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虽败犹荣不同,司马相如出师了,而
且大捷,却因不适应官场的规则与潜规则,执行汉武帝开
发大西南的战略政策过于坚决,身不由己卷入朝廷内外的
“路线斗争”,触犯了保守势力的利益,被来自后方的暗
箭射得滚鞍落马。这已不只是个人的失败,更是洗刷不清
的耻辱,而且大大影响了汉武帝对他的任用。司马相如不
仅伤心、伤气,而且确实伤筋动骨。如此一来,司马相如
为开通南丝绸之路所作的贡献,要么被遮蔽,要么被低估

司马相如至今留给历史的形象,是正史中的赋圣、野
史中的情圣。许多人忽略了他还有第三重角色:“安边功
臣”“开边功臣”。辐射中华文明的丝绸之路,司马相如
是先驱,甚至堪称探路者、开路者。至少,是其中之一吧

……
导语
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被誉为“赋圣”。千百年来,司马相如的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尤其是他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更是被世人所称颂。《凤凰琴歌(司马相如传)》以司马相如的人生轨迹为线、其汉赋作品为轴,并结合史料,为读者展示了一个血肉丰满的才子形象。
后记
凤凰之歌
司马相如辞赋《凤求凰》:
其一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其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读了司马相如辞赋《凤求凰》,我也以《凤求凰》为
题写了一首诗和一篇随笔,合并为后记,向司马相如与卓
文君的爱情致敬:
凤求凰
凤点头兮求吾凰
吾凰生在乌有乡
顾影自怜为谁舞
面壁才知破壁难
风展翅兮求吾凰
吾凰长在山外山
虽无梧桐筑新巢
却借菩提疗旧伤
凤低头兮求吾凰
吾凰睡在火中央
前世比翼云中飞
今生琴瑟两不忘
凤回头兮求吾凰
吾凰醒在西北方
重逢总在久别后
过了火山是雪山
凤凰燃烧的时候,它不知道自己在燃烧。它从远古一
趟趟地衔来干枯的树枝,它像学童写字一样认真地一一构
筑一座寄托灵魂的巢,横平竖直,其笔画结构没有谁能模
仿。凤凰累了,最终躺在这巨大的象形文字上面,狂热的
秋千就在空中摇晃起来。当岁末的火势发展到无法控制的
地步,凤凰有了回家的感觉;它相信自己是躺在家中的那
张床上,可以进行一番正午的假寐。它扑扇着翅膀,头顶
的风就更大了,脚下的火就更大了。它还是冷,直到火把
内心的炉膛映红。它还是冷啊冷,直到自己成为灰烬,成
为火的遗孀。风一吹就没有了。凤凰给自己安排了一场火
葬。其辉煌程度远远超过一千次人间盛宴。在火中,凤凰
如愿以偿地成为真正的隐士。我一向认为,凤凰是一种怀
有洁癖的鸟。在浪迹天涯的飞行中,它感到自己的羽毛蒙
满灰尘。而这是雨水洗不干净的。就像人类用汽油清洗衣
服上连肥皂、洗衣粉都无法消除的污渍,凤凰借助的是火
,只有火能熨平它灵魂的皱纹。当记忆伤痕累累的时候,
火作为最烈性的药物,帮助凤凰学会了健忘。生命就像一
件衣裳,凤凰每一天都死一次,都换一件衣裳。它醒来后
照镜子,就像打量一位美丽的陌生人。在火的婚礼中,风
给凤凰披上新鲜的衣裳。凤凰啊凤凰,是永远的新郎与永
远的新娘。在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中,有这样的诗句:
“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我相信
他左手举着火把,用右手在纸上写诗,脸庞在光焰映衬下
忽明忽暗。凤凰焚之一炬的时候,火是它的替身,是它生
命的继续;当另一只凤凰从余温尚存的灰烬中浴火重生,
它又是火的替身。这一只凤凰不是那一只凤凰。这一场火
不雷同于那一场火。在两只凤凰之间,是寂寞,是孤独,
是两个白昼之间杂草丛生的黑夜。我轻轻念叨凤凰,岁月
便从我肩头悠悠掠过。城市消失,高楼、公路、桥梁消失
,我的周围只有苍老的浮云。在翅膀的扑扇声中,永恒就
是瞬间,瞬间就是永恒。沧海桑田的演变,超现实主义的
凤凰是唯一的目睹者。你检阅了这座星球上所有的鸟类。
在炫目的阳光下,它们周而复始地闪现。只有凤凰没影子
,只有凤凰与物质无关。凤凰总令人联想到爱情,联想到
古老的求偶故事。当它们相互拥抱的时刻,就像火柴擦过
磷片,一场预料之中的火灾油然而生。缺一不可。凤凰是
两只美学之鸟的统一体。如果只遇见其中一只,我们便会
院惜地说:它是孤独的。实际上,就像共有一个名字一样
,它们已相互成为对方的组成部分,从肉体到灵魂。在这
个世界上,只有火,能成为它们爱情的第三者,成为它们
共同的情人。我想象着凤凰在火海中游泳的情景。我甚至
猜测出:它当时一定带着照镜子的心情,这是一面柔软的
镜子,红光满面的镜子,火的镜子,照耀灵魂。只有在这
面令人魂销骨蚀的镜子里,凤凰才发现了自己。在认识了
自己的美之后,凤凰死亡,凤凰复活,凤凰变得更美。这
是为美而举行的火刑,这是脱胎换骨的美神。又有谁能否
认凤凰的美丽?又有谁能拒绝凤凰对火的坦白?直至两者
之间不再有任何界限……你简直会觉得冲天的烈焰,是一
只放大了的凤凰,是一种美的扩张;而在火的庙宇中深居
简出的凤凰,已构成光明的核心。
凤凰失手打破了捧在胸前的镜子,镜子的碎片,落地
便化作灰烬。大团大团的火焰,坠落在海洋,使海水沸腾
。凤凰在火中引吭高歌,昂首的姿态如雏鸟啄食外部世界
的蛋壳,又如天外来客屈起指节敲叩世纪之门。凤凰终于
挣脱火的束缚,破空而出,前世的火焰便像一面被抛弃的
镜子溅碎在地上,一眨眼就熄灭。镜中的凤凰,由幻影变
成实体。在它羽翼的运动中,灰烬纷纷扬扬……
对于新生的凤凰而言,一碧如洗的
书评(媒体评论)
此书以老辣、生动的语言,叙述了西汉文豪司马
相如的一生:他不仅是赋圣、情圣,而且还是安边、
开边的功臣,丝路先驱和探路者;并着力展现了他“
探索中会转弯,知道掉头”的过人之处。全书征引资
料丰富,大量使用了最新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
前沿性,不失为一部优秀的人物传记。
——文史专家 黄留珠
作者情感充沛,才华横溢,有一股强烈的表达欲
望和创作的冲动。而这种生气,使作者有可能突破前
人的一些认知,找到对传主新的认识,例如对传主为
官的理念、情感的理念以及人生态度的认识分析,梳
理出一种时代文体的生成与文化人和时代现实之间的
生动关系,这是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最具思想价值的
部分。作者做了大量扎实的案头工作,有根有据地对
传主生活轨迹的复杂性和性格的多面性作了准确的呈
现,因此大大深化了主题。
——文学专家 张陵
精彩页
第一章 追梦:成都、长安、梁园
一、从升仙桥到剑门关
巴山蜀水,孕育过无数的传奇,也曾经是风流才子司马相如的人生摇篮。大约公元前一七二年,司马相如在这个多雾且多情的盆地里出生。
借助司马迁的千里眼,我们看见了胸怀远大理想的少年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日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父母随口叫的爱称“犬子”,用今天的话来说相当于“狗儿”或“狗子”,司马相如却听不下去,毅然决然给自己改名“相如”,以及取字“长卿”。因为这时候他已学会剑术并且读了许多书,书里那些英雄人物,最让他热血沸腾的就是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他忍不住以蔺相如的名字为自己的名字,以示仰慕。他取字“长卿”也与蔺相如相关:“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在那个时代,在偏僻的巴山蜀水之间,一位少年就无师自通地瞳得用这种方式表明自己的志向,真了不起。
父亲虽然没给他起一个好名字,却给他讲过蔺相如的故事:“那是咱们祖先故地战国时赵国的大英雄。完璧归赵与负荆请罪这两个成语,都跟蔺相如有关。”正因为听了这个好故事,他才自己给自己取了个好名字。
司马相如最难忘的,是完璧归赵那一段。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赵国将军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获全胜,晋升为上卿。蔺相如,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赵惠文王得到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此事,派人给赵王送来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同大将军廉颇等人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昭王可能会食言,拒绝交付城邑;如果不给,又怕秦国来攻打。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愿意去秦国回复的使者,也无人应承。宦官令缪贤推荐:“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缪贤回答:“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情愿交个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相如说:‘赵国强,燕国弱,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与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能被赦免。’臣听从他的意见,大王果然开恩赦免了为臣。为臣觉得此人是个勇士,还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赵王立即召见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相比较,宁可答应,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前往?”相如说:“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玉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玉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保证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派遣蔺相如携和氏璧入秦。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呈献。秦王很开心,把玉璧给姬妾和群臣传看,皆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毫无用城邑抵偿赵国的意思,走上前去:“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手持玉璧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认为秦国倚仗自身强大,想用空话骗取玉璧。商议的结果是不拿玉璧与秦国交换。但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交往尚且互相有诚信,何况大国之间呢!不应该为一块玉的缘故让秦国不高兴。于是赵王斋戒五日,派我捧着玉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这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示敬意。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礼节十分傲慢;得到玉璧后,给姬妾们传看,这是在戏弄我啊。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原物。大王如果逼我,我的头颅就同玉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玉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玉璧撞碎,连忙道歉,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相如看出秦王是在欺诈,假装承诺,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城邑,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该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物。”秦王估量难以强力夺取,于是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国宾馆。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玉璧,从小路逃出,把玉璧送回赵国。秦王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自穆公以来二十余位君主,没有一个能切实遵守信约。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已派人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凤凰琴歌(司马相如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21207958
开本 16开
页数 29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73
出版时间 2020-01-01
首版时间 2020-01-01
印刷时间 202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424
CIP核字 2019272524
中图分类号 K825.6=341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整理
媒质
用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出版商国别
是否套装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7:11:09